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朝鮮的對外貿易總額(中國與朝鮮的經濟關系?)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10:01:39【】1人已围观

简介民開墾荒地種植土豆,實行所謂“土豆革命”,糧食危機有所緩解據朝鮮農業部門統計,2000年,朝鮮土豆種植面積已達20萬町步(每町步約合1公頃),若按每町步產量20噸計算,朝鮮去年土豆產量約達400萬噸左

民開墾荒地種植土豆,實行所謂“土豆革命”,糧食危機有所緩解

據朝鮮農業部門統計,2000年,朝鮮土豆種植面積已達20萬町步(每町步約合1公頃),若按每町步產量20噸計算,朝鮮去年土豆產量約達400萬噸左右

據悉,今年,朝鮮計劃再擴大20萬町步的土豆種植面積

這樣朝鮮土豆種植面積將約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1/6

人均糧食供應量從上年的150克上升到300克

但仍不足滿足所需正常數量

1999年11月出席世界糧食組織(FAO)總會的朝鮮農業副部長說,2000年將缺少糧食120萬噸

2000年8月在日本橫濱舉行的FAO地區會議上,朝鮮代表尹壽昌說,“因春旱延誤了插秧,糧食狀況仍然困難”,請求國際社會繼續予以支援

(四) 朝鮮外貿情況進入90年代后,隨時國際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朝鮮對外貿易受到極大的沖擊

蘇聯一直是朝鮮最大的貿易伙伴

1990年朝蘇貿易額為25.6億美元,占朝鮮貿易總額的54

2%

蘇聯解體后,1991年朝俄貿易額急劇減少到4.7億美元,比上年減少80%以上

此后貿易額逐年減少,1995午朝俄貿易額只有2

3億美元,在朝鮮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則下降到11%,5年間朝俄貿易規模縮減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鮮對外貿易嚴重滑坡,貿易條件日趨惡化,進出口貿易急劇下降

1991年貿易總額由1990年的47.8億美元下降到27.2億美元,1992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6.6億美元,1993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6.4億美元,1994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1.1億美元,1995年貿易總額下降到20.5億美元、1998年進一步下滑至14

42億美元

1998年朝鮮對外貿易額為14.42億美元,同比減少33.7%,其中進口額為8.8億美元,同比減少30.6%;出口額為5

59億美元,同比減少38.2%

這是90年代以來,朝鮮貿易額首次低于15億美元

1999年為14

79億美元

2000年略有回升(19

7億美元),2001上半年驟增八成

其中對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增長241%,從中國進口礦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別增長112%和89%

90年代以來朝鮮外貿情況,見圖表之五: 1989—1999年朝鮮外貿、外債表年度項目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8 2000 貿易總額(億美元) 45.9 47.8 27.2 26.6 26.4 21.1 20.5 19.8 14.42 19.7 輸出 16.9 18.6 10.1 10.2 10.2 8.4 7.4 7.3 5.59 5.5 輸入 29.0 29.2 17.1 16.2 16.2 12.7 13.1 12.5 8.8 14.1 輸出——輸入 -12

1 -10

6 -7 -6

2 -6 -4

3 -5

7 -5

2 -2

81 -8

6 外債 67.8 78.6 92.8 97.2 103.2 106.6 118.3 120.0 121 (五)朝鮮產業結構及現代化水平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朝鮮已認識到經濟結構中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一定經濟結構的調整,例如服務業比重增長較快,1990-1995年5年間增長了9.4%,同期重工業比重5年間下降了6.3%,農業林漁業的比重也略有下降,但始終未能從根本上扭轉國民經濟結構比例失調的局面

詳見表六表六:1991—1995年朝鮮國民經濟結構比例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農、林、漁業 28% 28.5% 27.9% 29.5% 27.6%礦工業 38% 33.8% 32.9% 3l,4% 30.5%輕工業 8% 6.3% 6.8% 7% 6.8%重工業 22% 18.3% 17.9% 16.6% 15.7%社會間接資本 13.2% 14.2% 13.3% l l% 11.5%服務業 20.9% 23.5% 25.9% 27.9% 30.3%近幾年又由于糧食危機和工農生產的急劇下滑,其工作重點放在恢復生產的正常化和解決人民的糧食問題,無暇顧及經濟結構的調整,其經濟結構基本上與90年代中期相近

在朝鮮經濟結構中占份額最大的是農業,其次為制造業,第三是政府服務部門

如果按產業來劃分,則第一產業即農業的份額為27.6%,第二產業(制造業+建筑業+采礦業十水電氣業)份額為42%,服務行業份額為30.3%

詳見見表七

表七:朝鮮國民經濟結構(1995年) 經濟部門 占GNP比重 (%) 農業 27.6 制造業 22.5 建筑業 6.7 服務行業 9.6 采礦業 8.0 電力、天然氣和自來水 4.8 政府服務部門 20.7 合 計 100 從上表可以看出,其一,朝鮮經濟中占總人口37

6%的農業人口創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27.6%,這表明朝鮮和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弱質地位

其二,第三產業(30.3%)中2/3的份額(20

7%)是政府服務部門,因此這并不代表第三產業的繁榮,恰恰說明朝鮮經濟中的服務行業仍處在比較初級的狀態

朝鮮的工業主要有機器制造、鋼鐵、煤炭、電力、造船、紡織等部門

其經濟部門比較齊全,并具有潛力

但是,工業中重工業比重大,重工業中鋼鐵工業和機械工業比重大;而輕工業和社會間接資本比重小;第三產業發展程度還很低下,因此,從總體上講,朝鮮屬于典型滯后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結構,處于現代化低水平階段

這與韓國國民經濟結構形成顯明對照

見表八表八::韓國國民經濟結構(1990-1995年) 項目年份 農業 工業(制造業) 服務業 1990 8.7 29.8(29

2) 61.5 1991 7.7 29.0(28.5) 63.3 1992 7.4 28.2(27

8) 64.4 1993 7.0 27.3(27.0) 65.7 1994 7.0 27.2(26

8) 65.8 1995 6.6 27.2(26.9) 66.2 1996 6.3 26.1(25

8) 67.6 從技術層面上分析,朝鮮工業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也相當之大

據韓國發展銀行估算,朝鮮主要部門工業與發達國家技術差距大約在17-25年

其中造船23年,鋼鐵20年,機械工具制造20年,汽車 25年,家電23年,計算機17年,紡織23年,食品飲料27年

朝鮮人民的經濟狀況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部。國土面積為122,767平方公里,占整個朝鮮半島面積222,336平方公里的55%,有24,151,000人。朝鮮由朝鮮半島和3,300個大小島嶼組成,境內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國總面積的80%。朝鮮南北長約1,100公里,最窄處200公里,最寬處320公里,其海岸線長約2,495公里,朝鮮西北和東北有1,416公里、19公里分別與中國、俄羅斯接壤。

從1947年始,朝鮮開始實施國民經濟建設計劃,后來由于朝鮮戰爭,國民經濟建設計劃被迫中斷。在朝鮮戰爭結束后,從1957年開始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1961)。從1961年起又實行了七年計劃,到1970年完成。從1971年開始,實行了六年計劃,到1976年完成。從1978-1984年開始實施第二個七年計劃,1987-1993年開始實施第三個七年計劃。朝鮮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出現了千里馬運動。到20世紀60年代初,朝鮮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改變原有模式,開始推廣大安工作體系。到80年代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又建立了條和塊相結合的新的體制。建國50年來,在經濟建設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1947-1984年工業產值平均增長率為17.3%。1984年工業總產值相當于1946年的431倍,糧食產量為1946年的5.6倍,人均國民收入增長65倍,人均國民收入1986年達到2,400美元。

1977年12月朝鮮開始實施“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七年(1978—1984)計劃”。第二個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加快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科學化,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進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78-1984年期間工業總產值增加1.2倍,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12.1%。具體國民經濟的任務是:1984年,發電量達到560億—600億度,煤炭產量達到7,000-8,000萬噸,鋼鐵產量達到740—800萬噸,化肥產量達到500萬噸以上,水泥產量達到1,200-1,300萬噸,食糖產量達到30萬噸以上,糧食產量達1,000萬噸。

1987年4月朝鮮開始實施“關于發展國民經濟第三個七年(1987—1993)計劃”。第三個七年計劃的基本任務是繼續貫徹執行國民經濟的主體化、現代化、科學化,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在1987—1993期間,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4.9%。發電量達到1,000億度,煤炭1.2億噸、鋼1,000萬噸,有色金屬170萬噸、水泥2,200萬噸、化肥720萬噸、紡織品15億米、水產品1,100萬噸、糧食1,500萬噸、累計開墾海涂30萬公頃。通過第二個七年計劃和第三個七年計劃對比可以看出:從1984-1993年的十年時間里發電量增加了400億度左右,煤炭增加了4,000萬噸左右,鋼增加了200萬噸,化肥增加了220萬噸,糧食增加了500萬噸。以上各項指標的漲幅是較大的。

從1994-1996年,朝鮮又開始實施三年計劃。朝鮮的經濟基礎是在朝鮮戰爭后,特別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1957-1961)期間建立起來的,由于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向前蘇聯看齊,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大。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特別是前蘇聯東歐發生劇變后,朝鮮失去了傳統的貿易伙伴,再加上經濟體制僵化等諸多因素,其經濟處于萎縮狀態,各項經濟指標下滑。

為了扭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不景氣的局面,自80年代起擴大對外經貿合作關系。1984年宣布對外開放,并于1991年12月 28日在羅津和先鋒設立自由貿易區,以吸引外資到朝鮮投資。為了切實辦好自由貿易區,朝鮮在羅津、先鋒地區劃出621平方公里土地,并著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港口擴建、道路修建、建立通訊設施等。在自由貿易區內,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批準,外國人可以建立合作企業、合營企業、獨資企業,并允許建立和經營各類服務行業。

2002年9月 12 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政令,設立新義州特別行政區。新義州是朝鮮平安北道的首府,地處朝鮮西北部的鴨綠江邊,與中國遼寧省丹東市隔江相望,是朝鮮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的重要通道。同年10月,朝鮮又宣布把東部的風景區金剛山地區確定為旅游特區,接著在11月宣布建立了開城工業園區,面向韓國、海外朝僑和外國招商引資,并制定了向外資提供優惠條件的《開城工業區法》。目前,已有超過10家的韓國企業入駐工業園區,使韓國的資金、技術與朝鮮的人力資源很好地結合起來。朝鮮效仿中國建立經濟特區,從面(羅津先鋒經濟貿易地帶)到點(各個企業的加工貿易)再到面(開城工業區

很赞哦!(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四川甘孜德格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