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騰訊投資的海外游戲公司有話語權嗎(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結構性機會 大消費與高科技)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8 12:51:25【】3人已围观

简介聯通混改騰訊將會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報道稱上周的會議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混改后中國聯通A股上市公司在董事會結構上將發生改變,其中民企戰略投資者將有3個董事席位,政府代表3人,聯通集團2人,國企

聯通混改騰訊將會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報道稱上周的會議上,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混改后中國聯通A股上市公司在董事會結構上將發生改變,其中民企戰略投資者將有3個董事席位,政府代表3人,聯通集團2人,國企戰略投資者1人。

在民營戰略投資者中,騰訊以110億元位列榜首,占股5.21%;其次是百度70億元,占3.31%;阿里巴巴43.3億元,占2.05%;京東50億元,占2.36%;蘇寧40億元,占1.88%。值得一提的是,京東的大股東是騰訊,騰訊+京東的權重要遠遠大于友商們。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判斷,騰訊和百度一定有代表進入,京東有可能,阿里蘇寧可能性很小,在其看來,未來騰訊和聯通會走得更近,而阿里巴巴頗有戰略性退讓之意,聯通管理層與民營股東代表將占據董事會多數席位,這意味著民營資本在公司決策層面具有話語權,這將有助于聯通實現市場化改革。

希望聯通的混改可以給電信業務帶來新的發展!

我們的銷售業被外資控股的阿里控制,還能發展出民族品牌企業嗎?

曾經有人說日本有國家企業豐田,韓國有國家企業三星,德國有國家企業大眾,因此自吹自擂,要做中國的國家企業,活久見,原來這家“中國國家企業”就這德行,通過老鼠公司外國股東每年竊取中國巨額財富,所有自吹的手段都是割韭菜技術,清一色空手盜,貪得無厭,毫無正能量。

銷售業被外資控股的阿里控制,可能發展出民族品牌企業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我們可以看看阿里巴巴平臺上銷售的有哪些有名的品牌,淘寶不說了,大家就是圖個便宜低價,誰記得品牌?至于天貓,好象稍微注重一些質量,但是,又有什么著名品牌?即使是少的可憐的借用天貓平臺出口的企業,他們的遭遇,可以去看看。

中國的知名品牌如華為格力等都不是阿里能控制的,他們也控制不了。

為什么銷售被阿里巴巴控制了就不能發展成民族品牌?這要從他們的經營理念模式和背后的金主分析,在阿里巴巴上銷售產品,想取得好的成績,就必須讓客戶能看到,那就必須花錢買直通車之類的增值服務。阿里巴巴并不是根據產品質量好壞推薦的,而是看你花錢多少來定的。

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又要賣低價又要花不菲的推廣費,那只能在質量上動腦筋了,如何提高品牌?本身阿里巴巴經營理念就是提高自身本臺的品牌,至于平臺上的商家,只要價低多出推廣費就行了。

阿里巴巴就是一個平臺中介,與婚介所沒有本質區別,婚介所在乎的也是賺錢,反而普通的條件差的人錢更好賺,不也推出了各種VIP嗎?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明白了為什么銷售業被阿里巴巴控制了,就發展不了民族品牌了,最新的例子就是云南咖啡業,阿里巴巴的金主是日本美國,他們會愿意中國民族品牌崛起嗎?

浙江某些人的買辦意識是融入血液中的,他即使想做番事業,不知不覺也會走上這條路(并且自己沒意識到)。所以浙江能出將但出不了帥。

浙江人在全國各地的超市賣場為什么搞不下去,到了一定時間就卷錢走人!讓浙江某些人繼續搞下去,中國不要說出品牌商品,恐怕到時真的是買辦的世界了。實體店有多少敢賣假以次充好的,倒是網上公開售假賣劣,還公然辯稱:這個價格會是真的,你怎么想的。赤裸裸的將自己平臺售劣賣假的責任推給了消費者,實體店誰敢!

中國有華為!

中國在美上市的企業基本上都是被外資控股的,包括其它互聯網公司和小米……這樣的 科技 公司,阿里唯一與他們不同的是阿里的經營決策權不受外資控股影響,他們只是投資人,沒有決策權,所以這些在美上市的公司只有阿里還算民族品牌。

前段時間國人紛紛罵阿里、百度、騰訊。。。。。是境外上市外資企業,是賺中國人錢給外國人,現在才知道,中國通訊三巨頭身為國企的電信、移動、聯通都是美國上市,都是外資企業,照他們的邏輯,中國人還能打電話嗎?中國人打電話還安全嗎?好像好幾家銀行也有外資股份,錢存這些銀行安全嗎?

你們完全可以不受阿里阿貓阿狗控制,你們可以成立自己的銷售總公司,還可以在網上獨立建個公司自已的網絡銷售平臺,然后銷售自己的品牌。沒人攔你發展你的民族品牌。

老百姓可以各舒已見,但我想我們政府會有政策法規嚴格管理這些企業,政府不是吃干飯的。

上市公司的本質都是這樣,你要不就不上市上市了必定會有外資股東進入,金融市場的本質就是這樣,我們國內的很多資本同樣進入歐洲外企里面,這個其實本來就不奇怪,只是占股比例是多少而已,你想玩金融 游戲 ,又不想別人進入,那這個 游戲 就沒辦法玩了。

國內的上市公司,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屬于大規模的上市公司,都會有外資進入,特別是一些開拓海外市場的企業,你想進入別人的地盤做生意,你就得付出一些東西,而人家要入股是最實惠最基本的,不要質疑這些為誰,你不上市就不會有外資了,嗎,一樣會有外資的存在。

企業投資擴容這些都要資本,不是每次都能貸到款,怎么辦呢,最終就是別人注入資本,別人注入資本就肯定要占股的,這個毋庸置疑,不只是阿里,現在你去看國內的其他大上市公司都一樣,就像中國石油移動電信這些里面同樣有外資股份的存在,這就是資本市場的本質。

大的上市公司哪個沒有外資控股,不要以為都是國內資本,你進入別人的地盤,你就得讓別人占股,這是最基本的現實情況,阿里是這樣,其他的企業也一樣都是這樣,而阿里當初因為沒有人愿意投資,國內的大佬對馬云的阿里都不正眼看,最終才迫使他找到了日本商人孫正義,才發展到現在的程度。

人家投資了自然要入股占股份,是不是自己的企業主要看話語權歸誰,資本市場就是這樣,誰出錢誰就有點,你們不出錢憑什么給你們,理性的看待問題,如果想打造自己的企業,那就要自己把握主動權,不接受外來投資,而這個就好比我們的改革開放一樣,外資進來投資,難道你不給人家賺錢嗎,沒有改革開放外資的投資,怎么會有今天的成就呢。

我們當時不就是吸收外資進入才發展起來的,就像說什么民族企業,其實無非就是關門自己玩搞壟斷,你開發市場就等于開放企業,好吃的必須要分一點出去,不然就自己關門起來自己玩,想要發達就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關門玩壟斷,還有一種是開發融資吸收進來擴大規模,你覺得哪樣比較好呢!

李迅雷:存量博弈下的結構性機會 大消費與高科技

10月14日,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做客今日頭條《首席講壇》線上訪談欄目,詳解存量博弈下的結構性機會。以下,以問答形式呈現對話內容。

問:本期話題是“存量博弈下的結構性機會”,記得在兩年前,你就提出過“存量經濟主導”的觀點,令人印象深刻,你當時是如何判斷“中國已經步入存量經濟主導的時代”的呢?

李迅雷: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 我應該是市場上最早提出中國經濟步入存量經濟主導時代的學者之一。 除了GDP增速連續九年放緩之外,我們還可以從人口流動性下降、外貿增速下降、M2增速下降以及移動互聯網用戶時長增速下降等四方面來說明 人口流、資金流、貨物流及信息流的絕對量或增速 均在下降的現象,反映出中國經濟的存量特征愈加明顯。

分化也是存量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隨著人口流動性的下降、產能過剩的出現、經濟增速的放緩,每年的增量占總量的比重越來越低,存量經濟的特征就會愈加明顯。首先我關注到的是人口的分化,之后又看到區域經濟的分化,此外,還有居民收入的分化、新舊產業的分化以及行業內的企業也出現了分化。

所以,存量經濟與增量經濟相比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賺錢越來越難了,投資意愿下降,消費增速下降。因為投資錯了要虧錢,銀行業惜貸了,收入差距大了,奢華消費增長快,但大眾消費增長慢,因此對于大部分制造業企業來說,都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

例如,乘用車銷量負增長、手機銷量負增長,傳統產業投資意愿下降,而投資PE、VC的風險也大了,因為新興產業盡管需求大,但競爭也很激烈,如新能源汽車,目前也不能隨便投。

問:早幾年曾有觀點認為,經濟周期消失了,或者說“周期的波動性正在淡化”,從近幾年的經濟來看,這一判斷準確嗎,周期是否明顯?你如何看待近年來的經濟周期?

李迅雷: 周期大致可分為長周期、中長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從目前看,中周期和中短周期確實有弱化現象。這是因為當今主要經濟體都加大了逆周期調控的力度,使得中短周期呈現弱化現象。例如,2017年的時候,不少人認為新周期來臨的,我當時就寫了一篇文章,叫《可怕的時滯》,認為不要被假象所迷惑,盡管2015年以來的逆周期政策導致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大幅上升,但政策只能改變斜率,不能改變趨勢。事實證明,2018年以后,中國經濟仍然處在穩中向下的減速中。

不過,中國經濟的中長周期和長周期依然是存在的,因為這兩個周期太長,因此,研究者不多。尤其是中長周期,或成為建筑周期,目前已經處在下行階段,它將以房價回落并在未來走穩為結束特征。至于長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沒有什么研究。但個人認為, 中國仍處在長周期的上行階段,起點是1979年,中國的GDP總量或將在10年內超過美國。 中國經濟從1700-1820年,走了一波上行期,GDP的全球份額從大致25%上升到32%;1820-1949年,是非常痛苦的下行期,GDP的全球份額降至5%左右,1949-1979年,是盤整期,GDP的全球份額沒有上升。1979年以后,是新一輪長周期的開始, 估計到2030年前后,我國GDP的全球份額可以達到20%左右。

但是,對于這輪經濟增速下行趨勢而言,遠沒有止跌跡象,歐美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全球經濟將經歷低增長、高震蕩的階段。但中國經濟的相對優勢依然很明顯,即GDP增速幾乎是全球增速的兩倍, 中國經濟總量將在減速中成為全球第一。

問:非常想問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在哪些地方?映射到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機會分別在哪?或者換句話說,未來十年資本市場上哪些行業值得進行投資,而哪些行業又值得我們去創業或者就業?

李迅雷: 中國經濟正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新的動能很多,如現在大家熱議的“硬科技”,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方向。這些都有可能在未來形成新的增長點,但這些增長點,與傳統的家電、汽車、手機和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相比,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

事實上,要形成新的巨大需求,才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比如說,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紡織機械為代表, 拉動了英國經濟發展,使英國成為全球老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美國和德國為龍頭,帶來了電力設備、汽車等的迅猛發展, 也持續了近100年時間,美國成為全球老大。 第三次工業革命,仍是美國領頭,以計算機和信息產業主導, 已經持續了近70年時間,但這些年來,缺乏具有革命性的科技發明或技術進步,動力不斷減弱。因此,發達經濟體的勞動生產率增速都在放緩,中國也不例外。

所以,如今的投資機會也多是結構性的,而非普遍性的。因為存量經濟下,行業內部是此消彼長,行業之間也存在新舊轉換。就資本市場而言,我覺得主題投資可能是兩大方面,一是大消費,邏輯是投資、出口都在下行,中國GDP中消費的相對比重上升;二是高科技,畢竟科技引領時代進步。但是,這只是概念,投資需要落到具體的公司上。 我在去年年末,曾經寫了一篇文章,叫《買自己買

很赞哦!(2)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湖南衡阳常宁市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