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1 賽力斯海外事業部如何(看重慶汽車論壇大咖說:新格局下汽車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06:38:31【】8人已围观

简介看重慶汽車論壇大咖說:新格局下汽車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汽車工業已經成為最能代表中國的產業之一:市場化程度高、全球聯

看重慶汽車論壇大咖說:新格局下汽車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汽車工業已經成為最能代表中國的產業之一:市場化程度高、全球聯系緊密、海外機會巨大、工業4.0的主戰場。

站在汽車工業70年的時間節點上,如何總結過去、啟迪未來?中國汽車的份額天花板和瓶頸分別是什么?高水平對外開放背景下,中外雙方如何聯合改變中國汽車業態?如何在短期目標的壓力下做好品牌向上和高質量發展?

在2023重慶汽車論壇的開幕全體會議環節,在無錫車聯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泓澤的主持下,長安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朱華榮,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昊,上汽集團副總裁楊曉東,賽力斯集團董事長 (創始人)張興海,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余凱等幾位嘉賓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汽車工業”這一話題展開了熱烈探討。

朱華榮:五步邁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

“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正在重塑。互聯網、電池、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突破推動著傳統汽車產業向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迭代升級,新汽車時代的趨勢更加明顯。”朱華榮認為,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正發生著顛覆性的變化。

一是地區國別競爭占比變化,從曾經的歐美日德韓中六分天下,到今天的中國品牌坐擁半壁江山;二是市場競爭優劣勢變化,中國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優勢引領全球,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換道競爭優勢更加明顯;三是產品結構變化,今年1-4月行業新能源高速增長實際上是XEV(PHEV和REEV)的高速增長,2030年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燃油車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四是整零競合格局變化,整車、零部件分工的邊界重構,新能源從過去少電、缺電、貴電到今年迅速轉換為產能過剩;五是全球汽車市場格局變化,從原來的傳統品牌與新勢力的競爭,演變成傳統自主品牌、傳統合資品牌、新勢力的角逐,汽車行業盈利性進一步削弱,100多個乘用車品牌中真正盈利的電動車品牌只有2、3個。他大膽預言,90%以上的新勢力將關停并轉。

曾慶洪:有錢有人有機制,不發達都難

曾慶洪從未來趨勢、戰略布局、建議三個層面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是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挑戰主要在于:雖然發展空間較大,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兩位數增長幾無可能;微增長、淘汰賽、兼并重組將成為主旋律。

面對挑戰,汽車企業應如何戰略布局?首先,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產業鏈上下應協調發展;其次,加強智能網聯、三電等核心技術的開發;第三,人才是第一資源;第四,積極打造產業集群;第五,布局整個能源生態;第六,建設完善的機制體制。

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曾慶洪也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希望政府政策加力,提振市場信心,助力消費復蘇;二是希望規范市場競爭,拒絕價格戰等無序競爭;三是著眼產業可持續發展,解決卡脖子問題;四是營造清朗、健康的社會輿論環境。

陳昊:搶占新能源汽車發展制高點

新時代汽車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陳昊圍繞汽車產業提質升級和新能源轉型發展,結合東風公司的實踐,分享了三點體會。

第一,把握行業發展的新格局,搶抓歷史發展新機遇。新能源智能汽車成為產業競爭新高地,在激烈的技術、市場競爭中,汽車企業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意識,正視缺芯、消費能力不足、盈利承壓、基礎配套不夠等現實問題,發揮舉國體制、集行業之力,加快關鍵技術突破,攜手共創搶抓歷史機遇。

第二,打開創新引領新局面 、構建產業發展新生態。在中國汽車產業提質升級過程中,必須構建合作共贏共生共融的產業生態,打造創新能力強、完整有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行業上下游企業集中力量協同攻關,持續提升全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展現提質升級的新作為,實現企業發展的新突破。面對行業的巨變,東風公司加快科技升級,堅持市場導向、客戶導向,面向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基本已經完成新能源汽車業務布局和商品布局,平臺技術和資源的體系能力基本形成,為搶占新能源汽車發展制高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昊呼吁:“站在中國汽車工業70周年的歷史轉折點上,攜手前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營造創新爭先、提質升級、開放合作的產業發展生態,為民族自主汽車品牌貢獻強大的汽車力量。”

楊曉東: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互為因果

楊曉東認為,市場需求和技術創新是推動整個汽車產業新格局的兩大最關鍵的驅動力。這兩大關鍵驅動力,實際上也在互相影響和互為因果,市場需求推動著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又催生新的產品體驗,刺激市場達到更高規模。

從市場維度看:2022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滲透率達到49.9%,較2020年提升了14%,進步非常大;2022年中國新能源市場發展迅速,市場規模超過688萬輛、滲透率達到25.6%,提前兩年完成了2025年階段性目標;中國自主品牌占新能源市場份額超過80%,成為絕對的主力;中國汽車出口也快速增長,中國品牌開始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從技術創新維度看:智能化方面補“腦”,場景創造價值、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正在成為國內整車汽車企業發展電動智能汽車的趨勢;電動化方面強“心”,現在量產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達到每公斤280瓦時,支持700公里以上的續航;智能品牌健“身”,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方面率先實現新的突破。

“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汽車產業的家事,也是全社會發展的國事。”楊曉東介紹,通過優化品牌戰略,深耕技術創新及海外市場的不斷拓展,上汽集團將加速推進創新轉型,集中精力打造核心競爭力,到2025年基本完成新老賽道發展動能的切換,向創建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邁進。

張興海:只有深度融合才能提升競爭力

針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新能源、智能化發展現狀和國際競爭優勢,張興海分享了三點切身感受。

第一點感受,供應鏈強才能支持整車企業強,要進一步發揮產業開放合作。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一定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有規模才能有競爭力。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同時具備智能化、網聯化和電動化的領先的核心能力,單打獨斗沒有盼頭,只有開放合作、深度融合,才能充分發揮規模效應,打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優質產品,提升全球競爭力。

第二點感受,發展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車,重慶恰逢其時。在重慶,國內高端智能新能源整車及供應鏈正在加速聚集,重慶正在聚力打造世界級、萬億級的智能網聯汽車集群、國家產業的備份基地,重慶正處于發展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最好時機,重慶本土車企和產業鏈供應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第三點感受,汽車行業的百團大戰愈演愈烈,行業正在加速內卷,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車企們應各自守住家門,講誠信、講底線、講規則,敬畏質量、敬畏生命、敬畏用戶、敬畏資本、敬畏投資,惡性競爭將毀掉企業、將毀掉這個行業。中國汽車應凝聚成一盤棋,共同譜寫汽車強國的新篇章。

陳玉東:“下一場”需要更優質的整零關系

“相較于‘后半場’,我認為更應該是‘下一場’,因為‘后半場’給人好像要結束的感覺,‘下一場’競爭應該更加激烈。”陳玉東坦言,作為一家擁有100多年發展歷史的零部件企業,博世希望今后能夠擁有更好的營商環境、更好的整零關系、更好的生態圈。

在陳玉東看來,未來可能只有5家整車廠會留下來,零部件企業也是一樣。未來5年、未來10年是競爭的關鍵期,能不能生存下來要靠創新能力、服務能力以及作為一個好公司的能力。

陳玉東介紹,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博世集團全球最大的區域市場。在中國,博世擁有超過1萬名研發人員。2022年,在艱苦的市場環境下,博世在中國投入了100億元研發費用,過去10年投資超過500億元。通過大手筆的投入和核心能力的持續研發,博世希望能夠成為主機廠朋友圈的一份子。

余凱:技術發展應回歸理性

在余凱口中,地平線是一個相對比較冷靜的“選手”。8年前,行業熱衷于人工智能算法,地平線獨樹一幟研究芯片;5、6年前大家都做無人駕駛,地平線反過來堅持輔助駕駛。地平線思考的是如何在智能駕駛領域回歸理性,從用戶價值角度出發,而不是僅僅去研究如何更快、更高、更強。

余凱分享道,過去汽車產業最新的技術一直都是在歐美日市場開發,然后應用到中國市場,但如今這一情況被顛覆了,在智能化領域,無論是高通、地平線還是其他科技公司的最新產品,都不是在歐美日市場首發量產,而是首先在中國市場推出。中國已經成為了最先進的智能化市場,甚至可以形容為車載智能應用開發的“角斗場”、“健身房”。

至于高階自動駕駛,其實在用戶感知上并沒有剛需,用戶并不會為算力所帶來的成本去買單。未來幾年,行業還是要繼續努力,無論是軟件算法的創新,還是數據閉環的迭代,都應該不斷去逼近上限。

很赞哦!(882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广东惠州惠城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