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19世紀英國自由貿易政策的目的(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世紀40年代,英國開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關稅.同時與法國等國家簽)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4:21:45【】1人已围观

简介—殖民地但是英國的殖民地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有很大的不同,英國經濟的發展觀念很快的由貨幣平衡論發展為貿易平衡論,由赤裸裸的掠奪金銀轉變為通過貿易交換商品來獲取經濟增長于是英國對外擴張的最直接的目的

—殖民地

但是英國的殖民地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有很大的不同,英國經濟的發展觀念很快的由貨幣平衡論發展為貿易平衡論,由赤裸裸的掠奪金銀轉變為通過貿易交換商品來獲取經濟增長

于是英國對外擴張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通商,開放殖民地國家的市場,與英國可以進行自由貿易

(二)英國崛起的外部因素及其外交政策的分析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決不屑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頭等角色,而一定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

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獨一無二的因素

離岸平衡手的角色

馬漢在其代表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中這樣寫到:“英國的主宰地位主要是因為由于它能作為爭執中的第三方,作為一個平衡器起到一個決定因素的作用,英國之所有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島國的位置大大加強了它的防衛能力,使之集中精力發展工商業,避免戰爭的滋擾

”這與國際關系理論中進攻性現實主義米爾斯海默在其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英國和美國在國際關系中都扮演了一個“離岸平衡手”的角兒

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

英國史學家塔斯布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歐洲不論上演什么悲喜劇,均勢是永遠的鑰匙

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主要表現為通過維持和左右兩個實力大致相當的集團互相制約和抗衡,避免歐洲陷于任何一個大國或國家集團的支配和控制下

在局勢相對穩定或不明朗的情況下,英國對歐洲事務盡量保持“超脫”態度,在均勢遭到破壞或受到嚴重的威脅時,給與抗衡者以支援

歷史上的路易十四、拿破侖法國挑戰過均勢,歷史上的威廉德國、希特勒挑戰過歐洲的霸權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國大陸均勢政策

三、英國崛起的歷史追述16世紀的爭霸

1500年左右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小國揭開世界近代史的大幕,整個世界開始連為一體,各大洲也開始打破了相對隔絕的狀態

1580年西班牙用武力兼并了葡萄牙,繼承了葡萄牙的海外產業和殖民地,短暫的處于獨霸世界海洋的巔峰

英國自知與西班牙力量懸殊,直接與其進行軍事對抗無異于螳臂當車,于是鼓勵民間的力量劫掠西班牙的航船,其中比較有名的海盜有霍金斯、德雷克等

另一方面利用歐洲大陸上的國家與西班牙作對,比如支持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支持法國的胡格諾教派反抗西班牙庇護的法國天主教,在比如在歐洲比較有名的三十年戰爭中,英國讓自己盡量直接出兵介入戰爭中去,同時也支持法國反對西班牙加入的哈布斯堡王朝

17世紀的爭霸

隨著西班牙的衰落,被稱為“海上馬車夫”的荷蘭漸漸地崛起了

英國對付荷蘭主要是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實現的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主要是英國頒布了《航海條例》規定:凡是運往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商品都要使用英國的船只或者是商品生產國的船只

第三次英荷戰爭,起因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企圖兼并荷蘭,英國于是聯合法國對抗荷蘭

英國主要是在海上攻擊荷蘭,而法國主要是在陸地上進攻荷蘭,后來英國由于國會削減戰爭的經費于是與荷蘭單獨的媾和,并且簽訂了《威斯敏斯特和約》,于是英法同盟關系破裂

法國與荷蘭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戰爭,英國這在一旁袖手旁觀

18世紀的爭霸

18世紀主要是英法兩國的較量,隨著法國的崛起,英國同樣聯合了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制衡法國

1702年到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英國聯合奧地利、普魯士加入到反法同盟當中去

在1756年到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中英國同樣利用普魯士與法國對陣

到后來隨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拿破侖開始了對外的擴張,英國積極地組織了歐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組成七次反法同盟,遏制法國

戰爭結束后,歐洲各國簽訂了有名的《維也納和約》,確立了大陸均勢

可以說,戰爭了法國之后,英國牢牢地掌握住了海洋霸權,并且稱霸了一個多世紀

不管我們從那里角度來看英國爭霸的歷史,其中有一點是很明確的英國不斷變換著同盟的伙伴和競爭對手,歐洲大陸上的弱小的國家永遠是自己聯合的對象,而那些試圖挑戰歐洲霸權的國家則是自己制衡的對象

也就是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分析英國實施超保護貿易政策的原因及實施效果。簡單談談貿易保護的利與弊

一般貿易保護的利益在于說能夠保護本國的產業,保護國國家的財政收入,它的利益來說減少國外的貿易溝通,導致本國的一些科技會出現一些問題。

超保護貿易政策是指西方發達國家為維護國內市場的壟斷價格和奪取國外市場而采取的一種侵略的對外貿易政策,又稱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aggressive protective trade policy)。主要內容有:對進出口貿易實行許

可證制及外匯管制;對進出口商品規定進口限額,征收高額關稅或禁止進口;對出口商品予以補貼或關稅減免。

一、超保護貿易主義有以下特點:

2.保護的目的變了。超保護貿易不再是培養自由競爭的能力,而是鞏固和加強對國內外市場的壟斷。

3.保護轉入進攻性。以前貿易保護主義是防御性地限制進口,超保護貿易主義是要在壟斷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對國內外市場進行進攻性的擴張。

4.保護的階級利益從一般的工業資產階級轉向保護大壟斷資產階級。

5.保護的措施多樣化。保護的措施不僅有關稅,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獎出限入的措施。

6.組成貨幣集團,劃分世界市場。1931年,英國放棄了金本位,引起了統一的世界貨幣體系的瓦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自組成了排他性的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

二、貿易保護的利與弊

貿易保護主義的利

1、保護地方的產業,為政府增加收入,幫著政府解決一部分的就業問題;

2、以公民的角度看,失業率會降低,公民的個人收入會增加。其實一句話貿易保護真正受益的是地方政府。

貿易保護主義的弊

1、公民不可享受原有的權利。之所以會有貿易保護就是因為本地的產品沒有外地的好,有了貿易保護公民不能買到更好的產品;

2、也會對本地的產業的發展有所限制,因為貿易保護的出現在無形中就減少了本地產業的競爭壓力,不利于社會整體的進步。

很赞哦!(9)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陕西西安灞桥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