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tcl進行海外并購所存在的風險(企業海外投資案例+分析+啟發)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8 08:18:05【】1人已围观

简介面對的成敗風險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國際投資和生產中處于產業鏈的高端,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就可以不再為國外跨國公司打工,從而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該模式將樹立統一

面對的成敗風險大,但一旦打造出世界上知名品牌,就能在國際投資和生產中處于產業鏈的高端,就能獲得超額利潤,就可以不再為國外跨國公司打工,從而為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其次該模式將樹立統一自有品牌和本土化戰略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例如,為了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市場的不同需求,海爾在堅持統一自有品牌的前提下實行設計、生產和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發展戰略。

從制約條件來看,這種海外投資模式具有相當的挑戰性。首先它要求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擁有具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品牌同時還需要國內投資企業有熟諳國外當地市場情況的專業人才來成功地打造和管理品牌。因為,到海外去辦企業已經有一定的難度,而在那里林立的名牌之中創立自己的品牌就更難,而要將一個有待樹立和打造的品牌在當地塑造成知名品牌真是難上加難。這要求國內投資企業起點要高,在目前條件下,中國大部分企業不具備這些條件。其次,這種海外投資模式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國際知名品牌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積累起來的,需要進行長期大量的品牌投入,應當說品牌的價值實際上是品牌投入的回報。那么,海外企業既要進行生產投入,又要進行品牌投入,由于進行雙重投入,短期效益肯定要受到影響。

中國企業要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必須重視培育一批國際知名的自主品牌。品牌體現一個企業的素質、信譽和形象,一定程度上講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征。品牌也是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品牌好則意味著競爭力強。創立和發展品牌是企業長久不衰、保持市場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家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不管采取何種方式,都要考慮貫穿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要創立企業自己的品牌。有一定實力想發展成為跨國公司的國內企業需要實施國際品牌戰略,需要在海外投資中堅持打自己的牌子,樹立自己品牌的國際美譽度,形成國際品牌,以此來獲得競爭優勢。

四、海外并購品牌投資模式

海外并購品牌投資模式是一種與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迥然不同的投資模式,它是指通過并購國外知名品牌,借助其品牌影響力開拓當地市場的海外投資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征一是“買殼上市”,即先收購國外當地知名品牌這個“殼”,然后借助這個“殼”對產品進行包裝,獲得或恢復當地消費者的認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于所并購的多是經營不善或破產的海外公司現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所以該模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品牌推廣的時間與費用。三是該模式適用于具有一定資金基礎、信譽較好、有能力收購和駕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海外并購品牌模式,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投資模式。2002年9月,中國TCL集團下屬的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其新成立的全資附屬公司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onics GmbH),收購了具有113年歷史、在德國和歐洲有廣泛的基礎、號稱“德國三大民族品牌之一”的百年老店施耐德電子有限公司的主要資產,其中包括“SCH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爾)等著名品牌的商標權益。繼收購德國施耐德之后TCL集團又于2003年7月花費幾百萬美元間接收購了美國著名的家電企業戈維迪奧(Govedio)公司,這次收購是一次全資收購。戈維迪奧公司是一個做錄像機、DVD等視像產品的渠道公司,一年的銷售額約2億多美元。并購美國戈維迪奧公司后,TCL集團仍計劃在美國市場繼續使用戈維迪奧品牌銷售彩電、碟機等產品,努力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借外國品牌開拓海外市場,已成為TCL集團獨特的海外營銷策略。

中國企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的最主要優勢是成本優勢和產品優勢,最差的是品牌優勢,通過海外投資并購一些國外知名品牌,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現三個優勢的結合,有利于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五、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

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指的是我國那些具有得天獨厚品牌優勢的企業,開展海外投資時不投入太多的資金,而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或采取特許加盟與連鎖經營等其他方式進行拓展。采用該模式開展海外投資的我國企業目前為數不多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同仁堂。

中華老字號同仁堂已有33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今已成為一家現代化的大型中藥企業。同仁堂的品牌譽滿海內外,作為中國第一個馳名商標,其品牌優勢得天獨厚。目前,同仁堂商標已受到國際組織的保護,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辦理了注冊登記于續,并在臺灣進行了第一個大陸商標的注冊;同時同仁堂的產品已經暢銷到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仁堂在中國擁有300多家零售和專營藥店,在海外也成立了l0多家公司或藥店,是2002年全國出口創匯最多的中藥企業。顯而易見,同仁堂的知名品牌已成為同仁堂集團開展跨國經營的特有優勢。同仁堂的海外投資,無論是品牌入股的合資形式還是采取獨資、特許加盟、連鎖等其他方式,都注意把“同仁堂”這個中華老字號的金字招牌向海外輸出,拓展海外市場。同仁堂的海外品牌輸出投資模式與前面分析的以海爾集團為代表的海外創立自主品牌投資模式不同,后者是一邊“走出去”一邊進行創牌活動,而前者則是在往外“走”時已經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比較成熟的品牌。

采用這一模式的前提條件是企業需擁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而這正是當前中國大多數企業的“軟肋”。因此,目前中國大多數企業還不具備采用這一模式的條件。但是,伴隨著中國企業爭創名牌進程的加速,相信在一定時期以后這種模式將會逐步流行開,因為來華投資的許多外國跨國公司都采用這種模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的確缺少世界名牌,但是在中藥和中式餐飲等行業,中國的一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商標,在國際上擁有核心競爭力。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一定要注意發揮自身品牌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力,爭取早日將企業做大做強,早日成為獨具中國產業特色的跨國公司。

六、海外資產并購模式

所謂海外資產并購模式是指中方企業作為收購方購買海外目標企業的全部或主要的運營資產,或收購其一定數量的股份,以實現對其進行控制或參股的投資行為。中方企業并購目標企業后一般不承擔目標企業原有的債權債務及可能發生的賠償,只承接目標企業原有的資產和業務。2000年4月,萬向集團整體收購美國舍勒公司即屬于海外資產并購模式,另外,像海爾集團收購意大利電冰箱制造廠、北京東方電子集團收購韓國現代電子、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購并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的部分權益、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出資兩億多美元收購印尼油氣田資產、中國網通(香港)公司牽頭收購亞洲環球電信網絡資產、華立集團收購飛利浦在美國圣何塞的CDMA移動通信部門、上海制皂集團有限公司收購美國SPS公司和Polystor公司可充電電池生產資產項目等也屬于這類投資模式。

美國舍勒公司始建于1923年,是美國汽車市場上的三大零部件生產供應商之一。早在1984年,舍勒公司給了萬向一筆3萬套的萬向節訂單,萬向由此開始了汽車零部件生產之路。萬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銷售都冠以“舍勒”商標。從1994年開始,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內部決策的失誤,舍勒公司的經營開始下滑。后來,舍勒主動提出請萬向并購的要求。結果,萬向花了42萬美元收購了舍勒公司的品牌、技術專利、專用設備及市場網絡等主要資產,而廠房、設備等由另一家公司買走。并購“舍勒”的最直接效果是,萬向在美國市場每年至少增加500萬美元的銷售額。更深遠的意義則是,由于并購了“舍勒”,萬向產品有了當地品牌、技術和生產基地的支持。

采用資產并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可以避免目標公司向我方企業轉嫁原有債務及“或有債務”。因此,以并購方式進行海外投資時,若我方企業考慮到海外目標企業可能存在債務不清、可能因對他人提供擔保而在交易完成后引起賠償等問題時,可采取資產收購方式。另外,在資產并購方式下,只要目標公司贊成資產出售的股東達到法定人數即可進行收購,即使目標公司有少數股東想阻撓也不影響我方企業的實際收購。

這種方式的制約條件一是由于多以現金方式進行收購,故需我方投入較多運營資本。二是由于中方并購企業在完成并購后要對目標企業進行整合,以實現海外并購的目的,因而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整合人才。三是對目標企業債務、稅收和法律訴訟等情況掌握方面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形成并購陷阱,制約并購目標的實現。

有沒有高人分析一下對于中資企業海外并購的失敗原因???有什么對策???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企業海外并購的失敗原因

近年來,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的案例每年都在遞增,并購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據統計,2000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額不到10億美元,2008年上半年已經飆升到了256億美元。

次貸危機深化之后,一些中國企業發現,原來很多遙不可及的并購目標忽然觸手可及,收購價格變得越來越有誘惑力。這些中國企業海外“抄底”的沖動再次被激活。今年2月,甚至有企業家建議,應該將海外“抄底”上升為國家戰略。

然而,研究發現,近年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原因一是部分企業的投機心態;二是后期整合困難,并購方和被并購方無法克服文化、法律等方面的障礙,以至于無法形成合力。

專家建議,只要公司的現金流能夠接受,海外并購可以做。但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還是應該以業務發展和戰略布局為導向,去并購一些能夠理解和控制的企業,要避免“抄底”心態,同時也要對并購之后整合的難度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本文通過對近期發生的并購案例或至今仍然存在變化的著名并購案例報道,結合專家點評,解讀企業海外并購中的難點和重點,分析企業在海外并購過程中的得與失,希望能夠幫助試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樹立起更為合理的并購思路和心態。

經典案例

中國化工:海外并購“和而不同”

由1萬元借款的小企業,到今天成為總資產、銷售收入1000多億元的大集團;由開創中國的“第361行”——清洗業,到如今成為中國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行業的領航者;從支持國有企業脫困,重組搞活國內70多家國有企業,到今日跨出國門,成功收購4家海外企業,任建新創造了一系列的奇跡。

2006年,中國化工集團一舉并購3家海外企業,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經典案例,中國化工集團總經理任建新本人也被外界稱為中國化工行業的“并購之王”。

憑借連續三起驚人的海外并購,中國化工集團走到了全球化工新材料主導者的強勢位置。這一國際并購贏家的秘訣就是:“買得來、管得了、干得好、拿得進、退得出、賣得高。”

聯想并購IBMPC:變革還在持續

半年多之前的2008年5月,楊元慶還自信地對媒體表示,“我們已經脫胎換骨,聯想已經成功完成了與IBMPC的業務整合”。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顯然超出了他的預料。

有分析認為,聯想2005年對IBM個人電腦業務引人矚目的并購,應該對聯想目前的困境負有一定的責任。一場炫耀性的并購可能會吸引媒體的關注,但卻會使公司在戰略上陷入被動。這次并購鼓勵聯想將業務重點放在了商用電腦領域,而隨著企業紛紛減少開支,聯想的業績也受到了重創。

在柳傳志看來,聯想過去的鮮明特點在于其靈活和機敏。但并購IBMPC業務之后,這種靈活和機敏正在消失。這位“聯想教父”復出的任務就是繼續進行整合。

上汽折戟韓國:5億美元買教訓

2004年,上汽花5億美元控股雙龍,在當時曾經是一件被大吹大擂的并購案。上汽將此次并購作為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的主要步驟。按照上汽的計劃,通過這次并購,上汽既可以把雙龍汽車的產品推廣到中國,同時又可以借助雙龍,迅速提升自己的技術,

很赞哦!(4)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黑龙江省牡丹江穆棱市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