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一戰前德國對外貿易(一戰前和二戰后德國對外政策發生了怎樣變化這種變化對歐洲產生什么影響)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2 06:55:48【】7人已围观

简介已經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還有美茵河以南、鄰接法國的4個小邦國(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得)。這4個邦國力圖保持獨立,因而靠攏法國,抵制普魯士。而法國擔心德國因統一而變得強大,所以竭力阻

已經走了一大半路程,剩下的還有美茵河以南、鄰接法國的4個小邦國(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得)。這4個邦國力圖保持獨立,因而靠攏法國,抵制普魯士。而法國擔心德國因統一而變得強大,所以竭力阻擾普魯士統一的步伐。早在調停普奧戰爭時,法國就提出,普魯士的勢力不能超越美茵河以南。1870年,普法兩國為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爭執。7月13日,法駐普大使要求普王保證永遠不同意霍亨索倫族人繼承西班牙王位。普王婉辭拒絕,并將事情經過電告俾斯麥,俾斯麥乘機竄改電文,以此激怒法國。電文公布后,法國于7月19日向普宣戰。戰爭爆發后,普軍優勢明顯,并迅速攻入法國境內,9月1日,雙方在色當展開決戰。普軍的數百門大炮輪輻轟炸,幾小時內法軍傷亡達2.5萬名。下午3點,法軍升起白旗投降,拿破侖三世當了俘虜。

普法戰爭后,巴伐利亞等4邦國加入德意志聯邦,德國統一全部完成。

長期分裂的德意志地區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國家,有利于這個地區的穩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歐洲一個緊張源,有助于德國民族的統一和國內統一市場的建立,促進了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其次是改變了歐洲的格局,在統一過程中,原來在德意志地區占有首席地位的奧地利被排擠出德意志范圍,國力大大削弱開始走下坡路,法國戰敗,被迫割地賠款,實力被削弱,在歐洲大陸的地位下降,目標由原先與英國爭奪歐洲霸權變為與德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同時與德國結成世仇,直到二戰結束才化開。而相應地德國的地位大大上升。第三則是導致了新的矛盾即英德矛盾的爆發。在反對拿破侖的戰爭中英國和普魯士成為了戰略同盟,而統一后的德國為了進一步發展竭力對外擴張,爭奪殖民地,這不可避免的與當時擁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國發生矛盾,德國開始向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發起挑戰,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一戰前和二戰后德國對外政策發生了怎樣變化這種變化對歐洲產生什么影響

一戰前德國一方面軍力強大,另一方面認為自己在搶殖民地上吃了虧,因此一直想發動戰爭奪取更大的利益,他也因此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

二戰后,德國從慘痛教訓中獲得經驗,痛改前非,改用經濟合作方式,融入歐洲大家庭,于是對歐洲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并且以德法同盟為基礎,促進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從此,歐洲不再是分裂打仗的歐洲,而是內部統一的歐洲

一戰前德國推行什么樣的對外政策

統一后德國經濟飛速發展.1870—1890年,德國的工業發展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德國安全戰略選擇有所改變.影響國家安全戰略選擇的因素有:1.國家所處的安全環境,包括地理位置、實力對比、相關國家的政策取向等;2.國家對威脅的主觀判斷;3.國家對自身安全利益目標的界定.

德國崛起于舊的歐洲體系的中心,它的建立沖擊著周邊國家的利益,并改變著各大國之間的相對地位.德意志人居住的空間,恰好位于歐洲的中心地帶,在歐洲是鄰國最多的國家.歐洲的主要國家大都有其天然疆界,俄國則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偏遠.而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北部的北海和波羅的海雖可做天然屏障,但其東、西部幾乎是完全開放的.兼并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給德國采礦業帶來巨大的變化,洛林的褐鐵礦蘊藏量估計為7億噸,而德國其他地方的總蘊藏量不過3億噸.這就使德國保護這一地區成為維護其安全利益的主要內容之一.法國的威脅并沒有因為法國在普法戰爭的失敗而減弱.而德國的東鄰俄國,經過1859年的農奴改革后,實力有所上升,它向東南擴張,蠶食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它的擴張本性對德國的威脅仍然是巨大的.德國東西邊界上弱小國家很少,很難獲得新的領土,而且容易造成東西兩線作戰的局勢.

統一后,促成德國工業化的第二個高潮.這個時期德國正處于工業化時期,經濟發展迅猛.到一戰前,德國經濟已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了.德國工業結合高技術的發展,已經控制了大部分歐洲的工業力量.到1903年時,德國已是個潛在的霸主了.這個時期德國工業從內向型向外向型轉變,貿易額隨之大增.1913年德國占世界貿易比重的13%,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德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要求與之匹配的是更為豐富的原料產地和更加廣闊的市場,工業化時期積儲起來的巨大工業生產力(物力、財力),本國市場已遠遠不能容納.歐洲對于德國來說,擴展空間極小,要維護并擴大其經濟安全利益,保護德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發展,只有把目標瞄向海外.1914年德國資本輸出高達440億,德國工業開始插足于世界市場的競爭.

隨著自身實力的不斷壯大,德國對安全利益的要求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康恩的“逐步升級戰略”理論認為,利益強度的認定與一個國家的實力程度相關.當德國統一后實力與日俱增,對利益等級的認定就會升級,利益的范圍更廣,受威脅的程度更高.所以德國統一后,先是選擇了建立制約性的同盟體系來維護帝國的安全,后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又選擇了進攻性的外交政策,爭取世界霸權.前者是謀求力量的平衡,后者是謀求支配那些反對它或是可能威脅它的國家.進行這樣兩種戰略選擇,其實質都是想通過減損他國的實力來增大自身的安全.

德國實施了“大陸政策”和“均勢外交”,其重點是削弱和孤立法國,阻止法俄接近,避免東西作戰,阻止俄向中歐和南歐發展,形成英、法、俄、奧、意在歐洲的相互制約.19世紀70年代,俾斯麥試圖進一步削弱乃至摧毀法國.俾斯麥于1874年寫道:“誰也不應抱有幻想.法國再次強大之日,就是和平結束之時.”為了防止俄法聯盟,東西作戰,1873年,德國促成締結俄國、奧匈、德國三皇協定.1887年,德俄簽訂“再保險條約”,德俄關系保持著穩定.1890年,德國政府不再續訂再保險條約,認為它已不能阻止法俄聯盟的形成.德俄關系開始公開走向惡化.德國由于爭奪海外殖民地,同英國的關系開始由冷淡走向惡化.爭取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殖民帝國并在一些經濟落后的國家中奪取“勢力范圍”,已成為德國對外政策一項新的戰略任務.德國在亞洲、中近東、遠東都進行了殖民擴張.1897年,武力強占了中國膠州灣.德國在瓜分中國的活動中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

最后,以德國為主的歐洲列強間的緊張局勢繼續惡化.國家間利益擴張空間的接近,資源稀缺與利益增長之間的矛盾是沖突成為現實,并且不斷加劇的原因.一戰終于爆發.

德國在一戰前的殖民地都有哪些?

德國正式擁有過主權的地方包括:

太平洋

西薩摩亞:1899年-1914年

德屬新幾內亞(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領地(Kaiser-Wilhelms-Land)和鄰近海島:1884-1914年;

其政區還包括:

加羅林群島(Karolinen):1889年-1914年

馬里亞納群島(Marianen):1889年-1914年

德屬東非(Deutsch-Ostafrika):

后來的坦噶尼喀(Tanganjika),今天屬于坦桑尼亞

盧旺達和布隆迪(Ruanda-Urundi):1885年-1917年

維圖(Witu):1885年-1890年,在今肯尼亞

德屬西非(Deutsch-Westafrika)包括:

喀麥隆(Kamerun):1884年-1914年

多哥(Togoland):1884年-1914年

德屬西南非洲(Deutsch-Südwestafrika),今納米比亞:1883年-1915年

德國也在中國擁有土地利益:

膠州灣(Kiautschou)保護領地,包括租借地青島(Tsingtau):1897年-1914年(原本租借99年)

山東勢力范圍

黃河(Gelber Fluss)流域勢力范圍

很赞哦!(2496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辽宁朝阳建平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