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俄天然氣貿易的運輸方式(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能源運輸量占比)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8:14:15【】4人已围观

简介A,CIC1與Ⅱ國的PPF切于A'點,決定Ⅱ國在貿易前的X產品國內相對價格為PA',很明顯PA<PA',即X產品在Ⅰ國相對更便宜,因而Ⅰ國造X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它會專業化生產并出口X,而Ⅱ國則相應在

A,CIC1與Ⅱ國的PPF切于A'點,決定Ⅱ國在貿易前的X產品國內相對價格為PA',很明顯PA<PA',即X產品在Ⅰ國相對更便宜,因而Ⅰ國造X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它會專業化生產并出口X,而Ⅱ國則相應在Y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它會專業化生產并出口Y,貿易于是發生。

貿易后兩國的福利水平如何呢?圖10-3(b)反映了貿易后的情況。貿易后,兩國按照統一貿易條件PE進行生產,而PA<PE<PA',即國際價格在兩國國內相對價格之間,PE與Ⅰ國的PPF切于B點,這是貿易后Ⅰ國的生產點,與貿易前的A點相比,現在多生產了X,少生產了Y,實現了X生產的部分專業化,PE現在和代表更高福利水平的CIC2切于E點,這是貿易后兩國共同的消費點。則Ⅰ國的貿易三角為△BCE,出口BC單位的X換取CE單位的Y進口。而Ⅱ國的貿易三角是△B'C'E,出口B'C'單位的Y換取C'E單位的X進口,Ⅰ國的出口就是Ⅱ國的進口,BC=C'E,Ⅰ國的進口就是Ⅱ國的出口,EC=B'C',故兩個貿易三角相等。通過貿易,無差異曲線從CIC1提高到CIC2,這一福利水平的增進代表了貿易利益。

圖10-3 貿易前與貿易后兩國福利水平變化

由于貿易后經濟均衡所達到的社會福利水平高于貿易前,顯然在中俄間進行石油和紡織品的貿易符合雙方各自的利益,可以實現雙贏,自然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中俄進行石油天然氣合作的具有可行性。

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的國際能源背景

在全球經濟增長的刺激下,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并紛紛制訂了各自的能源戰略,全球能源爭奪日趨激烈,新的國際能源格局即將形成。中俄兩國分別作為重要的能源生產國和需求國,都致力于重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國際能源新格局。加強雙邊的石油天然氣合作,不僅有利于增強各自的能源安全,還可提升雙方在國際能源市場的話語權,在即將形成的國際能源新格局中爭取到更為有利的地位。

一、全球能源爭奪愈演愈烈

近些年,尤其是伊拉克戰爭后,各大國以及跨國石油公司之間對油氣的爭奪愈演愈烈。首先,油氣管道爭奪成為焦點。爭奪的焦點主要在里海和中亞地區。中亞-里海地區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俄羅斯為達到控制里海和中亞地區油氣運輸大動脈,堅持北向方案;美國則為達到爭奪該地區油氣資源、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抑制中國崛起、防范伊朗的戰略目標,力主南向方案。日本從石油安全和爭奪遠東石油主動權進而實現遏制中國、爭取俄羅斯的戰略目的出發,與中國激烈爭奪俄羅斯遠東石油輸出管道。其次,油氣資源爭奪激烈。在中亞、西非、中東,各大跨國公司對油氣資源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目前,在中亞-里海地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跨國公司不僅已基本掌控了該地區的資源勘探開發權。還通過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活動等,削弱俄羅斯的影響力,力阻中國同伊朗和哈薩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而俄羅斯則借助于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經濟實力逐漸增強,不斷強化對該地區的影響和控制。在非洲,美國、歐盟和日本紛紛調整對非戰略,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同非洲主要資源國家的控制與合作,爭奪油氣資源開發的主導權,排擠中國、印度等新興發展中國家進軍非洲石油市場。第三,市場爭奪殘酷。俄羅斯-環里海石油圈的崛起、幾內亞灣新油田的開發以及伊拉克重返國際石油市場,打破了原有油氣市場格局,引發歐佩克內部、歐佩克與非歐佩克之間、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對市場的激烈爭奪。

二、美國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和沖擊

美國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霸主地位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1975年美國與歐佩克達成用美元為石油定價的協議,將美元與石油綁定在一起,世界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計價和結算。二是石油價格的制定權。20世紀80年代以來,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幾乎壟斷了全球范圍的主要石油期貨交易,主導了世界石油價格的話語權。三是石油資源的控制權。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其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消耗總量的42%。作為國際能源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長期以來美國將其能源政策置于全球戰略中的重要位置,美國的資金幾乎涉足全世界所有產油氣的地區和國家。目前,美國通過軍事打擊、經濟合作、投資、協商對話等手段實際控制著中亞、中東、西非和北美地區將近70%的石油資源。

伊拉克戰爭后,尤其是進入2006年,面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一些產油國基于自身經濟實力的提升和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和中國、印度等重要的原油進口國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雙邊石油勘探、開采和貿易合作,成立了一系列以歐元或本國貨幣計價的石油交易所,并在石油交易中越來越多地考慮使用歐元定價,以穩定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增強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話語權,減弱美國的控制與掠奪。2007年美國次級債市場危機的爆發,更進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地位,美國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和沖擊。

三、歐佩克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將是世界石油市場的中堅力量

近年來,美國、歐盟和日本通過建立西方石油戰略儲備,試圖操縱和替代歐佩克并促使歐佩克內部分化,使歐佩克成員國和其他油氣生產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不斷加深,歐佩克對國際市場油價的控制力大不如前。從1973年至2006年,歐佩克對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已由53%下降到41.7%,今后還可能繼續下降。現在的歐佩克不僅要面對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石油出口國的挑戰和沖擊,還須面對伊拉克石油生產能力恢復后所構成的更大威脅。歐佩克對國際市場油價的控制能力將會大大降低,國際油價將有可能出現以市場供需為基本面,由美國和歐佩克為主、俄羅斯等非歐佩克主要產油國參與共同調控油價的新局面。盡管歐佩克影響有所下降,但影響仍非常大。歐佩克(除伊拉克外)石油儲量仍占世界總量的65.4%,多年的市場化運作也使其內部形成了休戚相關的利益關系。無論如何,歐佩克仍將是未來國際石油市場的一支中堅力量。

四、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地位逐漸上升

如今,俄羅斯、墨西哥、非洲等非歐佩克產油國利用伊拉克戰爭所導致的伊拉克石油產量大幅下降、國際原油價格飆升的有利契機,大幅增產,從歐佩克手中奪取了不少市場份額,影響大增。“9·11”后,俄羅斯利用世界能源市場的新變化,以“突破北美、穩定西歐、爭奪里海、開拓東方、挑戰歐佩克”的總思路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在世界能源市場的影響和地位迅速攀升,已成為世界重要的油氣生產和出口國。自2000年以來,俄羅斯石油產量以年均6.83%的速度增長,2006年俄羅斯的石油產量為4.8億噸,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12.3%,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年其天然氣產量為6121億立方米,占世界總產量的21.3%。作為能源供應大國,卻被剝奪定價權,這是地位日益上升的俄羅斯所不能接受的,它正積極采取措施,通過在紐約交易所塑造PEBCO品牌和籌劃建立俄羅斯石油交易所來試圖打破現有國際石油定價體制。

圖7-1是1996~2006年俄羅斯石油的生產和消費量。

圖7-1 1996~2006年俄羅斯石油的生產與消費量(資料來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

五、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石油需求強勁增長,成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后,中國逐漸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石油消費量逐年快速增長。石油表觀消費量(原油表觀消費量+成品油凈進口量)從1994年的1.495億噸增加到2006年的3.498億噸,年均增長7.34%,已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而與此同時,受制于國內石油儲量和開采水平的限制,石油產量增長緩慢,從1997年以后,基本保持穩量生產。為滿足國內石油消費需求,中國從1988年開始進口少量石油,從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凈進口981萬噸,到2006年進口量已高達1.91億噸,對外依存度也從1994年的1.9%增加到2006年的54.66%,成為世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國際能源機構(IEA)在《2030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稱,如果各國政府堅持目前的政策,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幅的45%將來自中國和印度。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進口量之和將從2006年的540萬桶/日增長到2030年的1910萬桶/日,這比日本和美國當前進口量之和還要多。其中,到2015年中國石油凈進口量將增長至710萬桶,到2030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將與歐盟持平,屆時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達到每日1310萬桶,對外依存度達到80%。而印度在2025年之前,將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和中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凈進口國,到2030年每天的石油凈進口量將穩步增長到600萬桶/日,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達到90%以上。

為確保國內經濟增長的需要,中國、印度等國也把石油資源安全確定為本國安全戰略的主要目標,并相繼加入到對熱點地區的石油資源的爭奪之中。中國在著力加強與伊拉克和沙特的關系的同時,大幅增加從伊朗進口原油和石油產品,同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蘇丹、委內瑞拉等國家建立了良好的能源合作關系,力圖實現原油供應的多元化。印度不僅每年從沙特進口大量原油,還頂著美國的壓力,同伊朗在多個層面展開合作。目前,印度在蘇丹、越南、緬甸、利比亞等國獲得的油氣開采或勘探項目的股份,總投資達30億美元。印度還計劃在2015年前,每年投資10億美元用于中東、中亞、北非、東南亞和拉美等地區的油氣項目。

圖7-2為1994~2006年中國石油生產、消費及進口量。圖7-3為1994~2006年中國石油消費的對外代依存度。

圖7-2 1994~2006年中國石油生產、消費及進口量(資料來源:①石油生產和消費量數據來自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②中國石油進口量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買粉絲://買粉絲.customs.買粉絲.買粉絲)

圖 7 -3 1994 ~2006 年中國石油消費的對外依存度( 資料來源: ①消費量數據來自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7②中國石油進口量數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買粉絲: / /買粉絲. customs. 買粉絲. 買粉絲)

全國一卷中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

(2018新課標1) 俄羅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氣開采和出口國。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集天然氣勘探開采、液化、運輸、銷售于一體,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實施的首個海外特大型項目。俄羅斯為該項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該項目采用模塊化施工方式,即將生產線和相關建筑設計成一系列的模塊,由全球多地工廠制造,然后運至項目施工現場拼裝。模塊體積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塊重量與艾菲爾鐵塔相當。該項目以中國、日本等亞洲太平洋沿岸國家為主要目標市場。中方企業全方位參與設計和建造,數十家企業承攬了85%模塊的建造。該項目超過60%的模塊和零部件經白令海峽—北冰洋航線運至項目施工地。圖9示意該項目的位置。

(1)簡述俄羅斯配建港口對該項目及周邊區域發展的經濟價值。(8分)

(2)說明采用模塊化施工方式對該項目建設的益處。(6分)

(3)分析開發白令海峽—北冰洋航線對提高該項目產品(液化天然氣)市場競爭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該項目合作中體現的中俄兩國各自的優勢。(4分)

【答案】(1)對本項目的經濟價值:(該項目

很赞哦!(3157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江苏徐州云龙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