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俄天然氣貿易數據(中俄開展石油天然氣合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2 06:52:35【】0人已围观

简介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和東北亞地區國家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拉動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的發展,是21世紀俄羅斯既定的經濟發展戰略。在東北亞的三個重要國家中、日、韓三國中,日本、韓國雖然擁有俄羅斯西伯利亞和

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和東北亞地區國家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拉動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經濟的發展,是21世紀俄羅斯既定的經濟發展戰略。在東北亞的三個重要國家中、日、韓三國中,日本、韓國雖然擁有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最需要的資金和技術,日、韓也渴望得到其豐富的自然資源,雙方有經貿合作的基礎,但是由于雙方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太大,容易形成垂直型分工,使俄羅斯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淪為單純的原料供應國,而中俄兩國不僅經濟互補性強,而且發展水平相差不遠,因此,推動同中國的雙邊經貿合作,優先實現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同中國的經濟一體化,可以在兩國間形成合理的國際分工,使俄羅斯最大限度地獲得一體化所帶來的好處,是俄羅斯盡快融入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唯一現實選擇。石油天然氣合作周期長、金額大,具有很強的貿易和投資帶動效應,可有效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的戰略升級,縮短中俄經濟的一體化進程的時間,是俄方目前最為現實可行的選擇。

二、中俄石油天然氣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比較優勢論和相互需求論認為,國際貿易的起因是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不同,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論認為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一個國家生產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國供給豐富的生產要素的產品,價格就低,因而較有優勢;相反,生產那些需要大量使用本國稀缺的生產要素的產品,價格就高,出口就不利。各國應盡量利用供給豐富、價格便宜的生產要素,生產廉價產品輸出,以交換別國價廉物美的商品。由此各國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了世界生產的分工,更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了本國的資源,從而使各國通過參與國際貿易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為了更清晰地解釋中俄兩國進行石油天然氣合作的可行性,我們利用要素稟賦論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框架,借助于幾何圖形來分析比較中俄兩國進行石油與紡織品貿易前與貿易后兩國福利水平的變化,以論證中俄進行石油天然氣合作是否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

假設1:Ⅰ國(中國)是勞動力豐裕型國家,人均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相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輕紡工業)具有很大的低勞動成本的優勢,較為發達。中國每年僅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就高達千億美元。但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資源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每年需進口大量石油天然氣。2007中國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額為1712億美元,石油進口量接近2億噸。

假設2:Ⅱ國(俄羅斯)是資源豐裕型國家,勞動力匱乏。俄羅斯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大國、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擁有82.19億噸的石油剩余探明儲量,占世界石油總剩余探明儲量的4.74%,居世界第8位,擁有47.57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剩余探明儲量,占世界天然氣總剩余探明儲量的30.5%,居世界首位。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居世界首位。但是俄羅斯勞動力匱乏,輕紡工業落后,每年需要大量進口紡織品。目前,俄羅斯紡織工業70%的原料依靠進口。2004年俄羅斯進口商品總額中,紡織品和服裝占到7.6%左右。

假設3:X是紡織品,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品。Y是石油,屬于資源密集型產品。

假設4:兩國的消費偏好相同,所以它們面臨相同的社會無差異曲線。

在上述假設的約束下,我們分別構建了圖10-3(a)和10-3(b)兩個模型,分別表示貿易前和貿易后兩國的經濟均衡。

圖10-3(a)體現的是沒有進行石油與紡織品貿易前的封閉經濟均衡。由于兩國消費偏好相同,所以它們面臨同樣的社會無差異曲線,相同的社會無差異曲線與兩國不同的生產可能性曲線相切,各自達到自給自足均衡。CIC1與Ⅰ國的PPF切于A點,過A點的切線斜率表明此時X產品的國內相對價格為PA,CIC1與Ⅱ國的PPF切于A'點,決定Ⅱ國在貿易前的X產品國內相對價格為PA',很明顯PA<PA',即X產品在Ⅰ國相對更便宜,因而Ⅰ國造X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它會專業化生產并出口X,而Ⅱ國則相應在Y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它會專業化生產并出口Y,貿易于是發生。

貿易后兩國的福利水平如何呢?圖10-3(b)反映了貿易后的情況。貿易后,兩國按照統一貿易條件PE進行生產,而PA<PE<PA',即國際價格在兩國國內相對價格之間,PE與Ⅰ國的PPF切于B點,這是貿易后Ⅰ國的生產點,與貿易前的A點相比,現在多生產了X,少生產了Y,實現了X生產的部分專業化,PE現在和代表更高福利水平的CIC2切于E點,這是貿易后兩國共同的消費點。則Ⅰ國的貿易三角為△BCE,出口BC單位的X換取CE單位的Y進口。而Ⅱ國的貿易三角是△B'C'E,出口B'C'單位的Y換取C'E單位的X進口,Ⅰ國的出口就是Ⅱ國的進口,BC=C'E,Ⅰ國的進口就是Ⅱ國的出口,EC=B'C',故兩個貿易三角相等。通過貿易,無差異曲線從CIC1提高到CIC2,這一福利水平的增進代表了貿易利益。

圖10-3 貿易前與貿易后兩國福利水平變化

由于貿易后經濟均衡所達到的社會福利水平高于貿易前,顯然在中俄間進行石油和紡織品的貿易符合雙方各自的利益,可以實現雙贏,自然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中俄進行石油天然氣合作的具有可行性。

中俄天然氣管道支線比日本的細嘛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王臻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進入2022 年以來,西方媒體一直在炒作“中俄新管線危及歐洲”,特別是擔心莫斯科“將天然氣轉向中國會對歐洲構成挑戰”。這條被俄羅斯稱為“西伯利亞力量-2”的天然氣管道,計劃經由蒙古國的大口徑管道,每年把500億立方米的俄天然氣輸送到中國。俄羅斯媒體曾用一張示意圖中(如下圖)的四個圈分別表示中俄已建和規劃中的天然氣管道——從西向東為西線、西伯利亞力量-2、西伯利亞力量、遠東線。而天然氣管道項目,只是中俄能源合作的一個亮點而已。中俄兩國在資源方面有較強的互補性,合作前景值得期待。正如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所說,“油氣管道好比是俄羅斯的生命線”,而進口能源多元化,對“后疫情時代”的中國來說意義同樣重大。能源市場不僅對中俄兩國關系,也對地緣政治有著深刻的影響。無論是傳統的能源合作,還是中俄進入“核能外交時代”,都將讓西方眼紅。

美國《外交政策》曾做出誤判

據大學(北京)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乾介紹,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用于能源運輸的管道主要有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

原油管道包括:中俄東線原油管道,即俄羅斯所稱的“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中國支線”。ESPO從俄東西伯利亞一直到太平洋沿岸的科季米諾港,從斯科沃羅季諾至漠河再到大慶為至中國的支線。目前斯科沃羅季諾-大慶管道年輸油3000萬噸。ESPO除陸上之外,科季米諾港出口的原油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中國,主要是海運到中國東部港口。曾到大慶的末站(林源站)考察中俄原油管道的劉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實地情況看,管道運輸實現現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場站的設備很先進,環境也很好。此外,還有中哈原油管道,該管道本來用于向中國供應哈原油,但目前主要用于向中國供應俄原油。該管道每年供應大約1000萬噸俄原油,而哈原油供應數量已很少。

至于天然氣管道,劉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目前在建的是中國境內段管道。嚴格講,中俄天然氣管道是各建各的,“西伯利亞力量”是俄羅斯境內管道。為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年設計輸氣能力380億立方米,2021年輸氣量大約為100億立方米,預計2025年前達到設計輸氣能力。該管道俄境內段主體已建成,但上游的氣源開發還在進行,達產還需要一些時間,因此管道的輸氣量也是逐步增長的。據了解,中國境內用于輸送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全線分黑龍江黑河—吉林長嶺、吉林長嶺—河北永清、河北永清—上海,即北、中、南三段核準和建設,可以惠及沿線4億人口。北段已于2019年12月2日,在中俄兩國領導人見證下正式投產通氣,供氣年限達30年。2020年12月3日,歷時500余天緊張施工建設的中俄東線中段工程也正式投產運營。

“對于新簽署的中俄能源協議,一路笑到最后的將是中國人,而非俄羅斯人。”美國《外交政策》2014年曾刊文稱,俄中兩國能源合作不可能雙贏,兩國的能源貿易有限,畢竟當時“中國石油進口的9%、天然氣進口的1%來自俄羅斯”。短短幾年過去,林伯強給出的數據是:2020年,中國進口原油5.4億噸,其中從俄羅斯進口8357萬噸,約占進口總量的15.4%。2020年,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之和已占總進口量的7.6%。俄媒報道說,目前俄位居中國進口石油來源國的第二位,僅以100萬噸之差排在沙特之后。事實說明,中俄能源合作是雙贏。

中國基本完成天然氣通道“四角戰略”

據劉乾介紹,目前在談判中的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有以下幾個:一是目前熱議的被俄方稱為“西伯利亞力量-2”的管道,即俄羅斯-蒙古國-中國管道。二是中俄遠東線天然氣管道。從俄符拉迪沃斯托克至中國,天然氣來源地為薩哈林。三是中俄西線管道,從俄西伯利亞到中國新疆。這條管道雙方2006年之后進行過長期談判,但至今沒有開始建設。俄后來在西線的基礎上提出了“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四是“東線增供”,即將“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每年380億立方米的年輸氣量提高到440億立方米。這個不屬于新建管道,但需要增加一些壓氣站和附屬設施。

“油氣管道好比是俄羅斯的生命線,管道流的都是俄羅斯的血!”劉乾做了這樣的比喻。據他介紹,中俄的能源合作都會經過長期的談判,有時雙方在氣價上也有分歧,但這些都不影響合作的大趨勢。

正因如此,俄媒稱俄中兩國是“非常穩定和可預測的合作伙伴”。俄《真理報》1月11日報道,俄中計劃建設的“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在今天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亞洲和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中國需要降低天然氣價格,以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俄經濟學家米利恰科娃表示,俄增加對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非常重要,由于最近哈薩克斯坦的動蕩,來自中亞其他地區的天然氣供應存在風險,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都無法向中國提供大量天然氣。因此,俄羅斯修建這條輸氣管道、增加對華供氣的前景是良好的。文章還稱,近年來,在與俄進行能源合作方面,歐洲不止一次表現出言行不一,中國則相反,是一個非常穩定和可預測的合作伙伴。在俄中貿易不斷增長的背景下,清楚地表明歐盟作為俄最大經濟伙伴的地位已受到嚴重削弱。

俄羅斯“”1月18日報道,目前,一些歐洲政客仍在繼續威脅要制裁“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但“恐俄主義者”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這一項目實際上成為政治利益的人質,他們可能將該地區置于能源崩潰的邊緣。

惠譽自然資源和商品部主管德米特里·馬林琴科表示,未來西西伯利亞氣田部分天然氣或流向中國,如果這樣,歐洲的天然氣供給可能更成問題。

俄羅斯《獨立報》題為“俄羅斯天然氣可能流向中國,而不是歐洲”的文章稱,歐洲媒體對俄羅斯從亞馬爾氣田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前景感到擔憂。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俄會將俄羅斯天然氣的出口從歐洲轉向中國。

俄羅斯國際理事會網曾刊文分析說,中國目前特別關注能源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據林伯強介紹,從我國的石油進口來看,主要來源包括中東國家、非洲國家、俄羅斯以及中南美洲國家,進口占比均超過10%。尤其是中東國家,石油進口占比超過40%。中國除進口來源地較為單一外,還存在來源通道具有較大安全隱患的特征。從我國的天然氣進口來看,來源呈現出以大洋洲為核心、東南亞和中東地區為關鍵的整體態勢;管道天然氣的主要進口來源為中國的陸上鄰國,而澳大利亞是我國液化天然氣(LNG)最主要的進口國。

很赞哦!(649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山东淄博淄川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