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國一季度外貿激增(如何看待我國連續幾年的GDP增長)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6 02:41:56【】5人已围观

简介6家主要央行有史以來首次聯手降息。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10月8日聯合宣布將基準利率均下調50個基點(見表1)。10月13日,為了對全球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美聯儲宣

6家主要央行有史以來首次聯手降息。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典央行10月8日聯合宣布將基準利率均下調50個基點(見表1)。10月13日,為了對全球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美聯儲宣布將無限制提供美元給英格蘭銀行、歐洲央行以及瑞士國家銀行,從而可以讓這些央行可以無限制借貸美元給銀行。

各國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通過重建金融系統信心,使經濟“回歸增長和繁榮的正軌”。然而其效果目前還沒有表現出來,信任和信貸危機并未就此結束,股票市場仍然震蕩下行。同時房屋價格、盈利和銷售狀況等房地產業的主要指標持續惡化,房地產業的復蘇難以期待。另一方面,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各國政府都沒有一個可以系統地解決金融危機的方案。目前救助計劃無法支撐股市以及金融市場的根本穩定,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世界經濟的核心問題。因此,救助政策能否重聚人氣、恢復金融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并改變實體經濟所面對的困境有待觀察與評估。

2.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迅速放緩

(1)金融危機從以下兩個層面或角度對實體經濟產生傳導影響。

首先,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消費、投資增長。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性過剩并未首先表現在實體經濟部門和推高消費者物價指數,而是主要流向資產市場和房地產業。在導致全球房價高企的同時,更是通過次貸這一最薄弱的環節導致金融危機并引起實體經濟增長大幅下降。金融危機因房地產業泡沫破裂而產生,大量中低收入者無力償還債務,因此許多人停止向銀行還款并放棄住房,甚至低價變賣房產,導致房屋需求大幅下降,而房地產價格下跌又進一步加劇房地產泡沫破裂。因此從目前看,房地產市場危機不會很快結束。

房地產市場危機首先導致房地產投資大幅下降,并使得投資需求低迷。以美國為例,受房地產市場衰退影響,住房投資已經自2006年第一季度以來連續10個季度負增長,2007年第四季度的下降幅度達到27%,導致GDP增長減少1.33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居民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而房價下跌使很多房主的抵押貸款高于其房屋價值,導致居民財富大幅縮水甚至產生“負資產”現象。近年來,美國消費增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財富效應刺激了借貸消費,使借貸消費增長占到消費增長的65%,2007年美國家庭債務達到了可支配收入的133%。房產和股票價格雙雙下跌后,美國家庭財富縮水,消費必然受到影響,并導致經濟增長放緩。財富效應是支撐美國居民消費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房地產市場危機直接影響居民消費增長。

其次,金融危機加劇信心和信貸危機。數據顯示,許多國家居民消費信心指數都出現下滑,表明消費者正在削減支出以應對未來的收入下降。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導致的信貸收縮已從金融機構向非金融的各類制造企業蔓延,導致實體經濟活動收縮。例如全球汽車業正面對銷售和收入下降,融資困難和面臨重組,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不可小視。

(2)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迅速放緩。

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經濟增長迅速放緩。一方面,房地產業危機使居民財富大幅度縮水,打擊消費者信心并抑制消費增長,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住房投資持續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全球經濟普遍走軟導致需求下降,美元貶值對出口的刺激作用也正在減小。個人消費開支和出口實際增幅低于預計,同時隨著減稅刺激作用的逐步消失,特別是金融、房地產市場的持續惡化,美國第三、四季度經濟增長將會出現明顯下滑。

歐洲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形勢也較為嚴峻。首先,歐洲的銀行持有大量的美國次貸產品,同時冰島、英國等國銀行業過度擴張使其受到國際金融市場的沖擊較大。其次,外部需求疲軟和歐元的持續強勢制約出口增長;同時部分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整仍在繼續,建筑投資和私人消費均持續低迷。再次,德、法兩大歐元區經濟體經濟增長前景暗淡。德國經濟瀕臨衰退邊緣,法國第二季度GDP已呈現0.3%的負增長,預期第三季度法國經濟將進入衰退期。

雖然相對于歐美各國,日本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小,但由于外需減少,近期日本經常項目盈余連續下滑,未來日本對外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同時,國內物價出現上升勢頭,私人可支配收入增長緩慢,消費增長缺乏動力。但是盡管如此,日本仍將是三大經濟體中表現相對較好的。

發展中經濟體在當前金融危機中所受影響相對弱于發達國家,但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大前提下,所謂的“脫鉤”現象不可能長期存在。在金融危機、世界經濟低迷、初級產品價格高企以及國際貿易增長減速的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實體經濟受到的沖擊將會加大。油價和初級產品價格上升通過交通運輸和制造業成本增加傳遞到各個經濟部門。同時出口增長速度正在放緩,目前除了中國和日本以外,亞洲其他國家的貿易大都處于逆差狀態。同時由于經濟前景看淡,投資增長也在放慢。

2008年以來,資源輸出國繼續保持旺盛增長勢頭,俄羅斯、巴西等國經濟增長高于上年同期。受益于出口高增長和私人消費活躍,俄羅斯經濟保持強勁增長,但是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長減緩,顯示經濟增長潛力不足。印度經濟增長動力明顯減弱,第二季度GDP同比僅上升7.9%,遠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見表2),其中工業部門增長減速最為明顯,6月份僅增長5.4%。馬來西亞、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經濟體出口增長迅速滑坡,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香港8月出口增長只有1.9%,中國臺灣出口從8月的18.1%迅速轉為9月下降1.6%。因此,亞洲新興經濟體增長速度將會繼續下降。

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判斷

1.受金融、房地產和就業三大市場的三重打擊,世界經濟發展進入低迷時期

21世紀初,在擺脫新經濟泡沫破滅帶來的衰退之后,世界經濟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并連續5年保持4%(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PPP方法核算)以上的增速(見圖1),成為20世紀60年代以來沒有過的高增長時期。2005年上半年,由于世界經濟失衡和發達經濟體增長下降,世界經濟增長曾有所減慢,但是由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和貢獻加大,世界經濟逐漸恢復穩定。事實上,近幾年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與90年代初期相比顯得模糊和脆弱,結構調整沒有到位使得世界經濟沒有出現新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投資熱點和新增長點;其次,全球發展失衡加劇、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流動性過剩和金融危機不利于人們對經濟長期增長前景的預期。從近期看,受金融、房地產和就業三大市場的三重打擊,世界經濟發展進入一段低迷時期,以下因素將會影響世界經濟能否實現穩定。

(1)全球房地產市場危機。

房地產市場危機是經濟發展失衡和金融市場過度膨脹的表現,同時也對實體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目前,房地產泡沫不僅出現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和愛爾蘭等發達國家,也波及中國、南非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按照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對世界20個主要國家和地區房價變動定期跟蹤監測的數據,近一年來,北美、西歐、日本、南非等國家住房價格漲幅普遍回落,不少國家的房價更出現下跌。目前看,全球房地產市場形勢比預計更為嚴重。盡管各國政府采取各種措施救助金融市場并紛紛降息,但是各國房地產市場目前仍然沒有回穩跡象。2007年第三季度,法國、西班牙等國房價十年來首次出現下滑;英國房地產市場也從2007年底開始連續下跌。進入2008年,歐洲各國的房地產市場或增速大幅放緩,或陷入停滯甚至大幅萎縮。英國國家建筑協會的數據顯示,英國2008年7月份房價環比下降1.7%,同比則大幅下降8.1%,不僅連續9個月出現下降,更創下16年以來的最高降幅。北愛爾蘭地區曾經是歐洲房價上漲最快的地區,2008年第二季度,北愛爾蘭的房價大幅下降19%。IMF認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房價被高估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目前也正面臨房地產市場衰退,有機構預計到2010年,澳大利亞的房價將比現在下降30%。按照日本國土交通省的數據,6月日本新房屋開工數量同比下降16.7%,建筑訂單同比下降11.7%。顯示日本房地產市場也在萎縮。因此,全球房地產市場萎縮狀況仍將持續一段時期,對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沖擊仍將繼續。

(2)美、歐就業市場疲軟。

就業市場狀況是判斷整體經濟運行狀態的一個重要指標。按照美林證券的研究,過去60年,美國經濟從未出現失業率上升60基點而經濟不陷入衰退的情況。2008年以來,美國就業市場一改幾年來的良好局面,持續惡化。一是失業率持續上升。最新數據顯示,9月失業率繼續上升至6.1%,為2003年9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二是就業下降。7月份非農就業人數繼續減少51.9萬人,是2003年7月以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月份,且波及范圍較為廣泛,包括制造業、建筑業及服務等行業的就業人數都有所下降。非農業部門就業崗位連續減少,這是過去近5年來從來沒有過的。美國就業市場進入疲軟狀態,表明企業生產活動收縮,影響居民收入增長,同時也是影響投資者信心并造成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內在原因之一。同時,受經濟增長下滑和金融危機打擊,歐洲國家企業為了削減成本,紛紛裁員,使歐元區失業率在連續兩年下降后出現了上升的趨勢。2008年7月,歐元區失業率由4月的7.2%升至7.5%。歐元區經濟增長目前進一步放緩將危及勞動市場,失業率將會繼續上升。

(3)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調整。

近幾年世界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調整,世界經濟增長的差異明顯擴大,發展中和轉軌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明顯高于發達經濟體。按照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數據,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03~2007年間增長了近30%。在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印等國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按照IMF計算,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三個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50%。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取得了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來最強勁的增長。而且全球經濟不僅增長率高,增長的波動性也明顯降低。

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的另一表現是世界貿易增長持續高于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進一步增強的同時,區域貿易增長使國際貿易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過去二十年的區域內貿易增長持續快于區域外貿易。東亞發展中國家的區域內貿易增長最為迅速,在中國、韓國以及臺灣地區帶動下的區域生產網絡體系重新配置,使區內貿易已占該地區總貿易額的一半左右。

因此,發展中經濟體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在目前世界經濟增長迅速放緩、金融危機加劇、發達經濟體面對衰退的形勢下,新興經濟體如果能夠繼續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長,成為世界經濟新的支點,將有助于世界經濟平穩渡過難關。

(4)流動性過度寬松,存在通貨膨脹隱憂。

美日歐等各國政府和央行孤注一擲救助金融市場危機是在國際市場產品價格和各國通脹居于高位,同時流動性并不缺乏這樣的世界經濟背景下展開的。在此之前,美聯儲已5個月停止降息,歐洲央行及其他很多國家央行也都由于顧及通脹而不愿意將貨幣政策轉向。目前,各國政府的救助措施希望能夠首先穩定金融市場,同時解決房屋市場泡沫破裂對實體經濟增長造成的沖擊。但是大規模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和降息是以犧牲物價穩定這個經濟長期健康目標為代價的。更為復雜的是,此次金融危機的發生正趕上國際油價和初級產品價格高企、全球通脹抬頭。盡管目前全球通脹壓力下行,但是由于經濟增長下滑導致需求疲軟和國際資本大量撤出市場所致。在市場信心恢復、渡過危機之后,過度的流動性將可能會進一步推高通脹。

根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預計世界經濟增長將從2007年的5.0%(按照PPP計算)迅速放緩,未來幾年可望保持在3.0%的水平,略低于近30年來世界的平均增長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將于2008年下半

很赞哦!(754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山东临沂兰山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