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國上半年貿易順差多少(中國貿易順差形成的原因及其反思)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23:48:53【】3人已围观

简介況下,國民福利變化分析較為復雜。但可以肯定的是,除非外國所有權同技術引入不可分割,同FDI成功轉化為相應貿易逆差的情況相比,FDI未能轉化為相應經常項目逆差(貿易逆差)將導致國民福利減少。總之,從資源

況下,國民福利變化分析較為復雜。但可以肯定的是,除非外國所有權同技術引入不可分割,同FDI成功轉化為相應貿易逆差的情況相比,FDI未能轉化為相應經常項目逆差(貿易逆差)將導致國民福利減少。總之,從資源優化配置的角度來說,一般情況下,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不應該追求經常項目順差;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應該把資本流入轉化為相應的經常項目逆差(貿易逆差)。FDI的引

入量在理論上是有最優值的,過多或過少都將導致國民福利的減少。

“雙順差”成因

既然“雙順差”不是一種理想的國際收支格局,為什么中國在過去15年來保持了這樣一種格局,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中國的1990年以來(除1993年外)一直維持經常項目順差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其一,儲蓄率過高。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儲蓄-投資=經常項目順差。2005年中國的投資率高達48.6%,但儲蓄率則更高,因而,2005年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達到GDP的6%以上并不奇怪。但是,也不能排除至少另外兩種可能性:經常項目順差造成了中國的儲蓄缺口而不是相反;儲蓄-投資缺口和經常項目順差同時是由其他原因(如匯率低估)造成的。

其二,國內外經濟的周期性變動。2005年,特別是200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相對疲軟,進口增長速度受到影響,故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大幅度增加。2006年中國經濟偏熱,與2005年相比,中國貿易順差應該不會有很大增加。

其三,中國的出口鼓勵政策。

第四,出口加工貿易在中國貿易中的支配地位。在舊國際分工格局下(如在雁行模式下),比較優勢決定了各國的貿易結構。但處于這一分工格局中的發展中國家并不必然有貿易逆差或順差。事實上,大多數參與這一分工的東亞發展中國家都有貿易逆差和經常項目逆差。在當前的國際生產網絡的價值增值鏈中,由于中國所處的特定位置,不管儲蓄和投資的關系如何,也不管宏觀經濟周期如何,由國際生產網絡中的加工和裝配地位所決定的加工貿易是一定要創造貿易順差的。2005年在中國102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出口加工貿易的順差為1400億美元(這意味中國的一般貿易存在38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的加工貿易中,外資占據支配地位。可以推斷,由于長期執行鼓勵出口的政策恰逢國際生產網絡的迅速發展,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一種具有巨大風險的以外資為主導、出口加工貿易占支配地位的國際貿易格局。從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成因來看,中國自1990年以來的貿易順差,特別是近幾年來急劇增加的貿易順差既有短期周期性原因也有長期結構性原因。實現經常項目基本平衡需要有綜合治理措施,也不能一蹴而就。

長期以來中國基本保持了資本項目的順差,多年的資本項目順差(主要是FDI)是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的主要原因。從外國投資者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以及由此帶來的利潤和利潤前景自然是首要原因。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中國是一個儲蓄率高于投資率,既不缺乏資金也不缺乏外匯的國家,為什么還要吸引了如此之多的FDI?

首先,中國的金融市場仍處在不發達的狀態。盡管就總體來說,中國的儲蓄大于投資,但許多潛在投資者無法得到必要的資金。與此同時,由于中國的FDI優惠政策,建立合資企業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一些企業為了獲得資金,于是引進FDI。在獲得外匯之后,便將外匯賣給中央銀行,并用所得人民幣購進國產設備和其他產品。其結果是FDI流入并未轉化為貿易逆差,而是轉化為外匯儲備的增加。第二,即便可以得到國內資金,但由于資本管制中國投資者難于得到所需外匯。于是引入FDI又成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第三,制度安排導致的決策短視性。FDI是最為昂貴的一種引資方式。由于存在風險,沒有相當高的風險貼水,外國投資者是不會進入中國的。但是,對于任期只有4年的地方官和許多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的國企老總來說,FDI是“不付費的午餐”,FDI的利潤匯出是未來的事情,與他們無關。另一方面,FDI在他們任內的好處則不勝枚舉:擴大就業和增加稅收是其中最為明顯的好處。第四,引資的多寡已經成為各級地方政府政績的最主要考核指標。在許多地方,引資指標要層層分解直至縣、鄉一級。許多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本來已經過于優惠的FDI政策的基礎上,層層加碼。如固定收益、負地租、強征土地大搞開發區、高標準的基礎設施等等層出不窮,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勞動者的權益受到侵害等等都可以置之度外。第五,外逃資本的回流。在整個1990年代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誤差與遺漏數量極大。長期以來香港是中國大陸FDI的主要提供者,目前位居第二的FDI來源地是維京群島。在2005年來自維京群島的資金占中國FDI的19%。人所共知,在來自這兩處的FDI中不少是旨在取得優惠待遇或已經漂白的外逃資本。第六,為了引入戰略競爭者而引入股權資本。目前,中國引資的目的已經由過去所說的兩大目標———彌補本國儲蓄之不足和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變為三大目標。這第三大目標是引進戰略投資者以推進體制改革。由于中國國企改革進展緩慢,WTO的過渡期即將結束,于是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鼓勵收購與兼并變成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2005年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引入數百億美元。今后通過收購與兼并流入資金的數量很可能會繼續增加。在中國外匯儲備很快就會突破1萬億美元的情況下,通過出售股權的辦法來推進國企改革,從國家的角度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例如,不管從企業的角度看如何合理,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為了2.5億美元而把徐工這樣的龍頭企業賣給海外投資者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

2018年前七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多少?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6.7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6%。其中,出口8.89萬億元,增長5%;進口7.83萬億元,增長12.9%;

貿易順差1.06萬億元,收窄30.6%。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6萬億元,增長12.5%。其中,出口1.39萬億元,增長6%;進口1.21萬億元,增長20.9%;貿易順差1769.6億元,收窄42.6%。

擴展資料

前7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9.85萬億元,增長12.7%,占我外貿總值的58.9%,比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5.07萬億元,增長10.2%;進口4.78萬億元,增長15.4%;貿易順差2999.8億元,收窄35.8%。

上半年外貿的發展,可以說是比‘穩’更樂觀。”高凌云說,除了保持較快增長外,外貿的好勢頭還體現為“高質量”。貿易結構更優。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8.33萬億元,增長12.2%,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59%,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3個百分點。

內生動力更強。民營企業進出口的比重繼續攀升,上半年民企進出口5.52萬億元,增長11.2%,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9.1%,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57萬億元,增長7.6%,占出口總值的47.5%,在各類企業中穩坐出口份額的首位;進口1.95萬億元,增長18.4%。

出口效益更高。機電產品出口保持增長,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4.4萬億元,增長7%,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6%。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出口各增8%和9%。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1.41萬億元,下降4.1%,占出口總值的18.7%。

經常帳戶盈余和貿易順差有什么不同

經常賬戶的盈余是由于投資過熱和潮涌現象形成產能過剩,國內消費相對不足,當然要增加出口,使得經常賬戶出現盈余。同時,和資本賬戶的盈余一樣,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克服外匯短缺的瓶頸限制,我國也在80年代中期制定了鼓勵出口的各種退稅政策,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人民幣堅持不貶值,為了補償出口因而降低的競爭力,出口退稅的幅度有所加強,這些政策一直延續使用。經常賬戶的盈余除了內因之外,也與美國財政赤字和居民儲蓄率低,國內需求大于國內供給,只能靠國外的供給來平衡,而導致經常賬戶赤字的外因有關。1991年美國經常賬戶尚有占GDP比重為0.1%的盈余,1992年轉為占GDP比重為0.8%的赤字,此后,這一赤字的比重一路上升,到2005年達6.6%。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它的貿易赤字占GDP的比重這么高,世界上其他和美國貿易關系緊密的國家必然會表現為巨額貿易盈余。最后,2005年以來經常賬戶盈余的大量增加則和投機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投機有關。我國的資本賬戶尚未開放,投資者僅能利用高報出口價值、低報進口價值,或是,假技術轉讓等等不一而足的方式將外匯匯入我國換成人民幣,這些手段都會加大我國經常賬戶的盈余。日本和臺灣地區在80年代中面臨幣值升值壓力時也出現過同樣的現象。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于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于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伙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于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余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于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么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并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中國外匯儲備過萬億,這是大家早就預料到的一個變化,因為數據一直很穩定地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持續地增長。從定義上說,外匯儲備是經常賬戶的贏余和資本帳戶中私人交易的贏余相加的結果。中國的外匯儲備從統計關系上來看,主要是貿易賬戶的盈余特別大導致經常賬戶的盈余特別大,而貿易帳戶的盈余又主要是加工貿易的盈余,根據計算結果,非加工貿易基本上與傳統經濟學講的雙缺口模型一致,是持續的、不斷擴大的赤字,就是加工貿易導致貿易贏余,貿易贏余導致經常帳戶盈余,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資本帳戶,主要是FDI,導致私人帳戶資本凈流入的增加,從而導致外匯儲備的飆升。

因為中國的雙順差和美國雙逆差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鏡像型”的,一個對稱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呢?簡單地說,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的原因是正面的,是因為經濟全球化的擴展。當地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一個產品不同的工序打散,分配到不同的國家,中國以及前面亞洲四小龍這樣崛起,主要都是利用承攬、承接一些重要制造品中勞動密集型的工序,從而切入到全球化的供應鏈中。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因為你的比較優勢主要是在這些加工環節的末端,也就是接近于最終組裝的這些環節,所以

很赞哦!(2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甘肃兰州红古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