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國海外島嶼有哪些(中國海外的超過1平方千米的島嶼有哪些)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15 09:16:25【】7人已围观

简介珊瑚島珊瑚島是海洋島的一種。大多分布在熱帶海洋中,它的形成與大陸的構造、巖性、地質演化歷史無關,因此,珊瑚島和火山島被人們合稱為大洋島。珊瑚島是由海洋中的珊瑚蟲遺骸構成的島嶼。珊瑚蟲死后,其身體中所含

珊瑚島

珊瑚島是海洋島的一種。大多分布在熱帶海洋中,它的形成與大陸的構造、巖性、地質演化歷史無關,因此,珊瑚島和火山島被人們合稱為大洋島。

珊瑚島是由海洋中的珊瑚蟲遺骸構成的島嶼。珊瑚蟲死后,其身體中所含的膠質能把各自的骨骼結在一起,一層粘一層,天長日久就了礁石。珊瑚島的外表覆蓋著一層磨碎的珊瑚粉末——珊瑚砂和珊瑚泥。按其形態劃分,可將珊瑚島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三種類型:岸礁沿大陸或島嶼岸邊生長發育,形狀似長條,主要分布在南美的巴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島;堡礁又稱堤礁,是離岸距離較遠的堤狀礁體,與岸之間有瀉湖分布,最為著名的就是澳大利亞東海岸外的大堡礁;環礁分布在大洋中,它的形狀多樣化,但最多的還是環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中部和南部,而且多是群島。

沖積島

沖積島——崇明島

沖積島也稱沖擊島。它是陸地上的河流攜帶著泥沙流向海里,沉淀下來形成的海上陸地。陸地的河流流動速度比較快,帶著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流到寬闊的海洋后,流速就會變得緩慢,泥沙就沉積在河口附近,久而久之,越積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陸地,也就是沖積島,它有“海中田園”的美稱。

世界上許多河流入海處都會產生一些沖積島。我國共有400多個沖積島,地處我國長江口的崇明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我國第二大沖積島是湖北枝江長江中的百里洲。沖積島的地質構造與河口兩岸的沖積平原相同。沖積島地勢低平,它的四周環繞著許多灘涂。

形成沖積島的原因各不相同。我國長江口的沙島是由于漲落潮流不一所致,形成暖流區,是泥沙不斷堆積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島成因不一,有的是因河心灘發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油巖島阻擋產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較慢的一側泥沙沉積而成沙垣,再逐漸形成沙島;有的由河口沙嘴發育而成,最典型的是臺灣島濁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島;還有一種是由波浪侵蝕沙泥海岸,從海岸分離出小塊陸地,也成了沖積島,不過這種沖積并不多見。

我們知道,沖積島主要由泥沙形成,因此它的結構比較松散,性質不穩定。如果周圍的水流條件發生改變,島的面積就會隨之漲大或縮小,形態也會變化。河口地區的沖積島,每逢遇到強潮倒灌或洪水傾瀉,強烈的沖蝕會使島四周形態發生改變。大多數情況下,在沖積島嶼河流和潮流平行的兩邊,總是一邊經受侵蝕,一邊逐漸淤積,日積月累,便形成長條形島嶼;有的沖積島會沖蝕消失;有的島嶼則會不斷成長,最終與陸地形成一體。

沖積島的地貌形態比較簡單,地勢平坦,海拔只有幾米,有些有綠蔭覆蓋,有些則是滿目黃沙。在土壤化較好的沖積島上,也可以種些林木、綠草或莊稼來保護島嶼。

地處長江口門戶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中國第三大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現有面積126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3.5萬人。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東瀕東海,南與浦東新區、寶山區和江蘇省太倉市隔江相望,北同江蘇省海門、啟東兩市一水之隔。總面積1411平方千米。形如一春蠶,東西長,南北狹。在它的旁邊還有橫沙、長興兩島。崇明島的形成與長江江口的演變相聯在一起。由于長江口有著向東南伸展,且口門沙島有不斷北靠的趨勢,因此,從前的崇明島與現在的位置和形狀相差甚遠。

崇明縣目前轄有13個鎮和3個鄉。縣政府所在地城橋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06年底全縣戶籍人口為69.98萬人,比上年減少1408人,外來流動人口11.1萬人,人口出生率5.93%,死亡率8.33%,自然增長率-2.4%。民族以漢族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滿族、壯族、白族、彝族、朝鮮族、維吾爾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數民族。

歷史據考,約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長江口門在今揚州、鎮江一帶,那時的口門沙島只是江中的兩個小沙洲,稱為東沙和西沙,面積亦甚小,約數十平方公里。島上先民從附近江蘇丹陽、句容等地遷來,以打漁為生。到了唐神龍元年(705年),始建立崇明鎮于西沙,大概這是最早“崇明”兩字的出現。在這以后,崇明島不斷順江下移,下漲上坍,于宋朝已在西沙西北面張出了姚劉沙、東北面堆積而成了三沙,而原來的東沙和西沙則漸漸被崩塌沖走。接下來,三沙的命運亦和東沙、西沙一樣,逐漸地被沖漲,舊去新來,在其下側堆積形成了馬家浜、平洋沙,長沙等沙洲,其中的長沙即是現在崇明島的前身。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沙島依次北靠或被沖坍消失了,然崇明島發展到今日,正處于其頂峰時期。崇明島亦是不穩定的,就連其縣城亦是一再遷移。至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此前崇明縣城已經有了五次大搬家。到了清朝光緒年間(1875~1908年),長沙南岸迅速地淤漲起來。后經當地百姓建石塘石壩等,制止了淤漲的勢頭,縣城才得以保持并穩定下來。

崇明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明代抗倭斗爭中,崇明“沙兵”以英勇著稱。1921年秋,崇明西沙農民暴動,毛澤東在當時的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報上著文介紹這一壯舉。1926年9月,中共江浙省委特派員陸鐵強、俞甫才回崇,建立了全國較早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長期革命斗爭歲月中,許多崇明兒女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崇明島水潔風清,到處都有未經人工斧鑿的天然風光。早在明清兩代,島上就有“金鰲鏡影”、“吉貝連云”、“玉宇機聲”等瀛洲八景。如今。崇明島風光更加旖旎。綠樹成蔭的200多公里環島大堤,猶如一條綠色巨龍,盤伏在長江口上。清晨,登上大堤東端,欣賞東海日出,不減泰岱奇觀;傍晚,立于大堤西側,飽覽長河落日,耳聽歸舟晚唱,令人心曠神怡。島上有眾多的歷史名勝和人文景觀。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園;千姿百態的城橋鎮澹園;還有金鰲山、壽安寺、孔廟、唐一岑墓、明潭、鄭成功血戰清兵的古戰場等遺址;有面積達5400多畝的華東地區最大的人造森林——東平林場。近年來,由于加強了各旅游景點的建設,海內外觀光旅游者源源不斷,僅1997年前來觀光的游客近百萬人次。最近,崇明縣政府就進一步開辟島上的旅游資源,提出了今后五年旅游業開發的總體規劃。它包括加快和完善中部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度假區;中南部文化旅游區;西部綠華水上游樂度假區;東部東海瀛洲大樂園旅游區,并逐步建設成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閑旅游勝地,最終建成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屈指可數的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崇明島是整個上海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最大且投資成本最低的地區。作為上海市經濟發展戰略“三步走”的第三步,21世紀崇明將拉開大開發,大開放的帷幕。規劃到2020年崇明將建成全國開放度最高的綠色食品開發園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際金融貿易區。即時,崇明島將成為遠東最繁華的島嶼。

崇明島上,地勢平坦,景觀如同江南田地,初到崇明島的人,甚至感覺不到已到了島上。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一道道灌溉用的水渠,村落密布,道路交錯,并無一般海島的荒涼感覺。

但是,作為海島,崇明島當然有其一些獨特的資源與景觀。大致有三樣特別之景:一曰蟹多。崇明島上,尤其在近海邊的泥灘上,到處是小蟹,幾乎黑壓壓的布滿灘面。游人行走灘面,小蟹們受到驚嚇,紛紛逃入灘上無粉的洞穴,速度之快,令人驚嘆!可以說,即使你以最快的速度俯身抓拾,也難碰觸到它們半點。當然,灘面上蟹穴滿地,用“千瘡百孔”形容之,絕不為過。所以,崇明島又有“蟹島”之美名。加上崇明方言,把“啥”字亦念成“蟹”字之音,聽來亦頗為別致。尤其是當地漁民百姓用土產蟹來款待你時,且又要客氣地說:“沒啥哈(“蟹蟹”),吃點蟹吧!”初到沉得十分有趣,即使以后回顧,亦會感到此番經歷又是何處可覓呢!

崇明島的第二大特色是海灘蘆葦成林,可稱其為“環島綠色長城”了。由于蘆葦適宜于灘地生長,且長勢甚猛,在崇明島北岸及東南岸團結沙一帶,我們曾看到寬達數公里的蘆葦帶。人行其中,似覺無邊無際,可能當年沙家浜的蘆葦蕩之規模亦不過此。蘆葦之初用,不僅可護岸促淤,而且可作造紙之原料。

第三大特色是島身形狀遷徙無常,始終處于迅速的演變過程中。不像基巖島嶼,千百年來基本上維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崇明島卻自始至終演變不斷。現在還在醞釀著堵塞北支等工程。看來我國這個第三大島演變成為長江口北岸陸地那個日子的到來要比預見的更早些。

崇明島還有一個美麗的古稱:“東海瀛洲”。相傳在遠古東海之中有一瀛洲側境,是神仙居處,但這個仙島沒有穩固下來,一直飄忽不定。秦始皇和漢武帝先后派人到東海之上四處尋找,都沒有找到。后來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把“東海瀛洲”四個字賜給了崇明島。從此,崇明島便有了古瀛洲的美名了。由柳洪平創建。

西方國家海外為什么那么多島嶼,中國為什么沒有

海外領土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位于國外,但無法連接本土的領土。我們翻開地圖,我們會發現世界上有很多島嶼,很多島嶼都會標注英屬、法屬等等一些字樣,這些就是所謂的英國或是法國的海外領土。不過大家可以注意的是,我們中國似乎在海外沒有任何一寸領地,那么這是為何呢?

一,西方國家海外領地的形成過程

海外領地實際上是殖民擴張留下的產物。從15世紀開始,西方國家不斷在海洋上擴張,由此占據了一塊又一塊的土地。首先走向海洋的是葡萄牙,該國從1415年開始在大西洋沿岸探險,一路上在非洲西海岸建立據點。到1528年,葡萄牙占據了馬六甲,從此壟斷了東西方的貿易線路。

此后,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相繼在海上擴張,占據了大量的殖民地。葡萄牙占據了巴西和非洲、印度洋沿岸的眾多城市;西班牙占據著大部分中南美洲和菲律賓等;荷蘭后來居上,奪去了葡萄牙的大量殖民地,并且將占據整個東印度群島。英法則在北美洲、印度次大陸瘋狂擴張。

工業革命時代,英、法、德、美的實力迅速增強,開始進一步瓜分全球。到19世紀末,非洲基本被英法德意瓜分完畢,中東地區、東南亞和印度大量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而姍姍來遲的美國迅速搶占太平洋的島嶼,并且從西班牙的手中奪取了菲律賓。日本也不甘示弱,極力向四周擴張。另外還有丹麥、挪威等也在北歐擴張。

也是從工業革命時代開始,世界上出現了三次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第一次是美洲的獨立運動,讓西班牙、葡萄牙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第二次是一戰后,英法的殖民統治搖搖欲墜;第三次是二戰后,亞非國家基本獨立,西方殖民體系基本瓦解。但是,這并非代表西方國家的殖民地就完全消失了,地球上還有大量的島嶼、土地掌握在殖民地手中,至今依然沒有改變。

例如,英國還有安圭拉、百慕大群島、直布羅陀等13個海外領地;法國有法屬圭亞那等11個海外領地;美國有馬里亞納群島、中途島等太平洋的多個島嶼;葡萄牙還占據著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西班牙占據著休達和梅利利亞;丹麥擁有世界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尼德蘭有阿魯巴、庫拉索、荷屬圣馬丁等。可能還需要第四次民族解放運動才能改變以上的現象。

二,繼承者的海外領地

除了以上的傳統的殖民國家之外,還有一些從殖民國家獨立而來的國家也擁有一定的海外領地。這些領地要么是從宗主國那里繼承而來,要么是獨立之后擴張而來。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阿根廷等都有一定的海外領地。

澳大利亞的海外領地主要是圣誕島、諾福克島、麥夸里島、赫德島、科科斯群島,新西蘭的主要是托克勞群島。兩者都是從宗主國英國手中繼承而來的。

而印度的尼科巴—安達曼群島也是從英國繼承而來,而這些島嶼在地理上屬于東南亞,劃給緬甸才是最合適的。印度得到尼科巴—安達曼群島后,就有了封鎖馬六甲海峽,稱霸印度洋,對中國的海上生命線產生了嚴重的威脅。

當今四大洋,到處都是英、法、美等國的島嶼,反觀我們

很赞哦!(589)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贵州遵义绥阳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