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國近十年對外貿易依存度(目前我國 對外貿易依存度處于何種水平)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3 03:43:28【】3人已围观

简介未來外貿依存度還有升高的可能。對此,有必要調整國內需求與國際需求的權重,把經濟發展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如何看待依靠內需與擴大出口的關系。作為一個大國,中國依靠擴大內需來發展,無疑是正確的。但目

未來外貿依存度還有升高的可能。對此,有必要調整國內需求與國際需求的權重,把經濟發展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國內需求上。

如何看待依靠內需與擴大出口的關系。作為一個大國,中國依靠擴大內需來發展,無疑是正確的。但目前一些人存在著模糊認識,即一提到依靠內需,似乎就要降低出口增長。實際上依靠內需并不意味著要減少出口,二者不是相互矛盾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按照全球分工的要求配置資源,比局限于一國之內配置資源的效率更高,即使對大國而言也是如此。針對勞動力豐富而其他資源相對短缺的基本國情,要求我國有必要通過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換取資源密集、技術密集產品的進口,以確保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多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產品結構的演化,已經體現了這一基本國情的要求。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專門為國際市場生產的大量勞動密集型產品,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一是為國內產業升級提供了外匯;二是為進口國內短缺的資源、能源提供了支付能力;三是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為擴大內需提供了購買力。因此,不能一遇到國際貿易磨擦或開放的風險,就對擴大出口的戰略產生動搖,很多為國際市場生產的產品在國內是找不到有效需求的。擴大內需不是要放棄國際市場,而是要與擴大出口相互促進。

我國的外貿依存度

衡量外貿依存度多高合適,理論上并不存在一個普遍接受的標準。因此,要正確認識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必須將中國置于國際背景之下進行分析,通過國際比較得到一個較為令人信服的結論。

第一,中國外貿依存度的持續提高是符合國際趨勢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貿易的發展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經濟的發展速度。1980至1995年間,國際商品貿易的增長率達到5.6%,而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在1980—1990年和1991—1998年間的平均速度分別為3.1%和2.5%。因此,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與地區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在近幾十年來一直在提高,世界平均的出口依存度從1970年的14%提高到1997年的約25%。從橫向看,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國家,外貿依存度也相對較高(參見表1),這從另一個方面證明,我國外貿依存度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是符合國際趨勢的。

第二,目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1994年我國由于匯率大幅度貶值使外貿依存度短暫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外,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參見圖2)。

第三,進行外貿依存度的國際比較要考慮各國GDP構成的差異。一般而言,第三產業的可貿易程度較低,因此,GDP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越高,外貿依存度可能越低。各國GDP結構差異明顯,例如,美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高達75%,而我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僅33%。如果不考慮各國GDP結構上的差異,直接比較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就會包含不合理的成分。合理的國際比較,應該充分考慮GDP構成的差異。一種方法是將商品貿易額占商品GDP(即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增加值)的比重與服務貿易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另一種方法是直接用商品貿易額與商品GDP的比值來衡量各國經濟的開放程度。世界銀行就是用第二種方法來比較的。由于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相對較小,因此可以按世界銀行的方法來分析中國的外貿依存度。1997年,中國的這一比值為53.1%,低于世界上主要的大國經濟,如美國為75.3%,澳大利亞為116.8%,德國為60.4%,俄羅斯為64.4%(參見表1)。更低于所謂的“小國開放經濟”。

第四,研究外貿依存度要考慮匯率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自80年代以來,大幅度地貶值。國內外多項研究成果表明,人民幣名義匯率比其購買力平價匯率(PPP)低3倍左右。世界銀行計算了各國商品貿易額占購買力平價GDP的比重,結果表明,中國的開放程度遠遠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1997年中國為8.5%,與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8.4%),遠低于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16.7%)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38.7%).

外貿發展為我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積累了巨大物質財富,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之一。從現實情況看,外貿依存度不等于經濟風險度。首先,國際組織從來沒有把外貿依存度與經濟風險掛鉤,德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外貿依存度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能就斷言這些國家存在經濟風險。其次,從國內情況看,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但累積形成的綜合實力也逐漸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相應增強。

我們一方面要抓住機遇,利用我國比較優勢,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鞏固貿易大國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正視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外貿協調發展,推進貿易強國進程。

中國近年來持續的貿易順差有利還是有弊?

個人認為,順差雖然沒有逆差那樣明顯的弊端,但持續的順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現階段的一些問題。

首先,過高的順差說明我國的外匯資金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好的狀態就是國際收支平衡而非順差或逆差。大家知道,現金是要拿來投資才會有收益的,放在兜里是不會有任何效益的,更何況在全球溫和的通貨膨脹環境下,恐怕還會貶值。

其次,高額順差反映出我國內需不足,中國人現在還是喜歡把錢放進銀行圖個安穩,而現今在金融開始開放了,銀行激烈的競爭及外資銀行的進入,存銀行已經不安穩了,而中國的投資渠道有限,衍生工具發展不足,而且消費也不夠。

最后也是現在最熱點的,持續過高的順差導致RMB有升值壓力。而現階段,我認為人民幣還沒到升值的時候,國內產業結構還停滯在一些沒有很高科技含量的基礎的原材料出口及其加工,高科技的技術密集產業完全沒有什么優勢,如果一旦放開升值,將會對我國本來就弱不禁風的工業造成巨大打擊。日本在廣場協議前工業發展及高科技發展已具一定規模,后被迫升值致使其經濟這近十年一直疲軟不振,可見RMB升值還需謹慎。

以下是來自金融時報的報道:

我國出現巨額貿易順差,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并非是一件好事。不斷增加的貿易順差雖然在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外匯儲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會引發新的貿易摩擦,為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而順差帶來的過多的外匯儲備,還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巨額貿易順差引發的更深層次影響在于,將加劇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同時也不利于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造成貿易順差的原因,一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市場集中在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而制造業的供給出現了向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加快轉移的趨勢,亞洲國家國內需求難以消化快速增長的生產能力,必然擴大出口,造成順差增加較多;二是中國處于加工貿易制造基地的位置,很多鄰國的出口要經過中國的組裝得以實現;三是在中國的貿易順差中,外商投資企業所占的比重較高;四是在中國出口快速增長過程中,擴大進口受到了限制。中國正處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歷史階段,除了初級產品進口以外,國內市場需要進口越來越多的高技術產品,但這方面受到了明顯的限制。

我國貿易順差呈現“三個集中”特點,第一個“集中”主要是指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對歐盟貿易順差將超過630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貿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和東盟地區;第二個“集中”是指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加工貿易領域。截至目前,我國加工貿易順差超過1250億美元;第三個“集中”是指我國貿易順差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今年前11個月,來自我國集體和民營企業的貿易順差超過600億美元,來自外資企業的貿易順差接近500億美元。

削減貿易順差,降低外貿依存度,不能盲目追求立竿見影地降低外貿依存度和貿易順差指標而遏制出口增長,這樣除了會讓我們喪失本來可以贏得的市場之外并無好處。削減貿易順差,降低外貿依存度的關鍵是要轉變出口增長方式。我國出口中的結構性問題主要表現在: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少,低端產品多,缺乏核心競爭力;出口商品中仍存在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產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比重不高;出口市場過于單一;出口廠商存在惡性競爭現象等。

對貿易順差貢獻最大的是加工貿易,加工貿易在中國龐大的對外貿易額中占到了半壁江山。無論是初級產品、一般工業制成品還是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商品均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在外資企業的大規模出口中,中國獲得的真實收益并不算高。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設計、研發、品牌等環節,中方得到的只是份額很少的加工費。

在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中,還沒有全部覆蓋成本,特別是有些外部成本還沒有內部化,這主要包括社保體系的改革還不到位,最低工資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的支出嚴重低于應該達到的水平,企業研發投入比較低,如果實現外部成本內部化,將使中國的出口產品成本相應增加。

出現的巨額貿易順差必須辯證地看待,必須把中國放在全球化和產業轉移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中國作為勞動力和資源相對便宜的國家,吸引了跨國公司持續的投資,外商直接投資(FDI)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源動力。而與此同時,今年貿易順差出現空前的增長,折射出我國內需不足。內需不足并不是由于投資太弱,而是儲蓄太高,消費需求嚴重不足。消費需求不足是我國醫療、教育等多項改革不到位,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加上證券市場長期低迷,使老百姓不敢消費。因此,巨額貿易順差的出現應該是多方面的綜合反映。而就對外貿易領域來說,當務之急是加快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步伐,而實現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應建立更加合理的政府業績考核體系,對外貿和內貿的待遇要統一。毫無疑問,簡單的數量增長已經不再是中國各行業出口追求的目標,提高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實現出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有多大?

2009年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為41.1%。與傳統算法相比,這一結果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進展情況。預測未來10年的對外技術依存度:2015年降至34.8%,至 2020年達到32.4%。對外技術依存度的合理區間是5%至30%。

對外技術依存度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四個總量指標之一。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自主創新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如何客觀、準確計算對外技術依存度,對科學測度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算法是以國別貿易為基礎的

對外技術依存度是從對外貿易依存度衍生而來的。隨著世界市場的擴大,技術貿易日益繁榮,當人們以貿易依存角度來審視技術貿易時,對外技術依存度便成為一個反映國家經濟技術對外依賴程度的指標。

對外貿易依存度一般是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目前,國內學術界計算對外技術依存度的方法有多種,但主流方法是建立在國別貿易基礎上的,即以國內企業當年對外技術貿易總額為分子,以國內企業當年用于獲得技術的總經費為分母來計算。綜合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忽略性,對外技術依存度(D)可以簡化為:從國外引進技術經費(I),占國內企業R&D經費支出(R)與從國外引進技術經費與之和的比例。

全球化擴展了獲得外國技術渠道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條件下,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日益緊密,互動和依存不斷增強。特別是跨國公司的R&D活動促進了技術的交流與擴散,使技術往來之間的國界變得模糊。2009年,在華外資企業(規模以上)R&D經費支出997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6%;發明專利申請17536件,占28%;新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3384億元,占36%。尤其是在高技術產業上,跨國公司占據優勢經濟地位,2009年外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達39141億元,占高技術產業的

很赞哦!(535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西藏林芝米林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