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德貿易總額2020(中德貿易順差還是逆差2020)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10 01:01:12【】3人已围观

简介開設新的子公司。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企業通過引進、學習、消化吸收及再創新,使中國逐漸成為制造業大國,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為代表的、由眾多中小企業參與的、各具特色的制造業

開設新的子公司。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企業通過引進、學習、消化吸收及再創新,使中國逐漸成為制造業大國,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為代表的、由眾多中小企業參與的、各具特色的制造業基地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配套能力,基本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為全球市場提供的是質優價廉的產品。“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各國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中國中小企業為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民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了較大貢獻。

據統計顯示,中國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到國內生產總值(GDP)6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和50%以上的稅收總額;德國中小企業提供了德國70%的就業崗位、80%的職業培訓,創造了45%的國民生產總產值。在中國,65%的專利、75%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產品開發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因此,中小企業既是中德兩國經濟的主體與基礎,也是兩國經濟合作的主要參與者。

中德兩國經濟技術的互補性強。眾所周知,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潛在消費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工業品市場之一。在過去10年間(1997-2007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8.6%。根據中國統計局在2006年所作的預測,在未來三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GDP的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7%以上,至2020年國內GDP總量將超過60萬億元,人均GDP超過4萬元,折算美元超過5,500美元/人,實現(或超額實現)中國政府提出的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的戰略目標;未來十五年內,資本積累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在50%以上,其次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快速增長,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其貢獻率將超過40%;

因此,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市場將保持對工業品的強勁需求。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將繼續成為推動區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這是包括德國在內的各國企業的歷史性機遇。即將召開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更是為各國企業包括來自德國的中小企業繼續開拓中國市場提供了良好機會。在此歷史條件下,中德中小企業具有廣闊的合作前景。

就中德兩國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而言,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一、國際貿易

近年來,中德兩國貿易的發展勢頭良好。中國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兩國間貿易額占中國與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額的三分之一。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2007年1-11月份雙邊貿易額達到772.86億歐元,同比2006年增長15%。雙方出口商品結構大體保持穩定,兩國貿易合作的法律框架逐步完善,合作的機制比較健全。

貿易合作已經成為中德兩國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兩國經濟健康發展的推動因素。在中國重化工業、軌道交通、先進制造業、節能減排、新能源、水處理和環保等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德國中小企業生產的機械設備、電力電子、精密儀表、自動化裝置和新材料等高技術產品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而中國中小企業在付出巨大資源與人力代價基礎上生產的各種高性價比的工業品與消費品,將繼續成為德國民眾高福利生活的重要基礎。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中國企業出口德國的產品結構也在發生一些值得關注的變化。德國聯邦統計局近期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2000-2007年間德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高附加值產品所占比重呈上升趨勢,如辦公設備、電腦設備及元件所占比例從2000年的10.4%增加到2007年的18.6%,電視機、收音機及其他電子產品的比例由12.6%增至16.5%;而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商品,如家具、玩具和裝飾品的進口比重從11.1%下降至9.7%,紡織服裝類則由11.5%降至9.7%。中國出口德國商品的結構性變化,與我國領導人在2005年訪德期間提出了有關深化兩國經貿合作的建議內容是一致的。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環境承載力較為薄弱的國家。中國所面臨的人口、資源及環境等方面的約束條件,決定了中國只有改變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在技術進步基礎上構建資源節約型的產業結構,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演變,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中國政府為調整產業結構所作的努力。

我們要在繼續保持雙邊貿易的同時,穩步提升雙邊貿易的深度,擴大雙邊貿易的寬度,提高交易頻率和交易額,增加技術與服務在雙邊貿易中所占的比重。

二、產業銜接

德國是世界制造業大國,更是制造業強國。如果說“德國制造”推進了中國產業的技術進步,那么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中國制造”對德國的進一步貢獻則是,隨著進入德國市場的中國產品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將直接推動德國企業的技術革新與產業轉型,進而有利于德國企業全球競爭力的持續提升。

中德兩國中小型制造企業的比較優勢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具體表現在,德國中小企業產品的優勢為領先技術、專業設計、高品質、工藝精湛及可靠耐用,在專業應用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中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則以適用性、通用性及高性價比取勝,主要定位于大批量的經濟型市場。

中國的中小企業要積極開拓視野,創新國際業務方式,改變以往原料從國外進口、生產加工在國內、產品銷往國外的“孤島化工廠”模式,積極走出去設立研發機構與生產基地,主動實現與國外企業尤其是與德國中小企業的產業銜接,共謀互利發展。

三、雙向投資

中國近代工業的建立與發展,曾在較大程度上借鑒了歐洲特別是德國的工業化經驗,這使得中德兩國經濟在產業結構、經營理念等方面具備一定的互通性,由此為兩國企業、包括中小企業在資本層面合作提供了很大空間。

當前,德國企業的對華投資熱情持續高漲。根據德國工商總會在對8,000家德國工業企業調查基礎上所作的《2008年德國對外投資報告》,中國是德國企業在歐盟以外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約有32%的企業將中國作為首選投資地;對于海外雇員超過1,000人的德國大型企業,中國是超過歐盟的首選投資目的地;41%的海外雇員在200-999人的德國中小企業則計劃于今年對華投資。

總體而言,德國企業對華投資優化了其產業的區域布局,中國也成為諸多德國企業最具盈利性、增長最快的區域市場。此外,德國工商總會的調查結果還顯示,在中國等國外有投資的德國企業,其國內經營業績和雇員增長幅度都明顯都高于國內平均水平,由此表明對外投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德國國內的經濟增長與就業,增強了德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相比而言,中國企業投資德國尚有很大的潛力。隨著中國企業競爭能力的逐步提高,中國資本應走出國門開展對外投資,在更深層次參與國際的合作與分工。由于中德兩國經濟資源稟賦的差異性與互補性,使德國成為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最有價值的目的國之一。中國廠商可以通過新建獨資企業或與當地企業合資合作等方式建立在德國的業務實體,充分利用當地在科研、技術、工業設計、產業標準、質量認證、職業培訓及技術員工等方面的優勢,建立面向全歐洲、中東、非洲乃至全球市場的經營主體。

然而,企業之間的合作離不開政府和行業組織的支持和推動。當前我們最大的愿望,一是希望中德兩國政府積極推動兩國商會和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交流,為兩國企業間的聯系和業務往來提供更為有效的中介服務;二是希望德方放寬在市場準入等方面的有關規定,為中國產品進入德國市場提供便利,為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營造更為良好的環境條件。

我們相信,只要有積極的態度,寬闊的胸懷。中德兩國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前景一定會更加輝煌,中德兩國中小企業一定會為共同促進兩國經濟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很赞哦!(443)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四川自贡荣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