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中國技術性貿易措施年度報告2018(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11:09:03【】2人已围观

简介金公司認為有:1、從簽署備忘錄來看,首當其沖的是針對中國計劃加征25%附加關稅的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術、機械領域;2、對美貿易占比較高的行業也會受到影響。從當前的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

金公司認為有:

1、從簽署備忘錄來看,首當其沖的是針對中國計劃加征25%附加關稅的行業,尤其是航空航天、信息及通信技術、機械領域;

2、對美貿易占比較高的行業也會受到影響。從當前的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占出口總量48%)以及雜項制品(12%)、紡織品(10%)、金屬制品(7%)等。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則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儀器(30%,主要是資本品)、運輸設備(20%)、化工產品(10%)、塑料及橡膠制品(5%)等。

以下為美國收入占比較大的A股上市公司列表(2016年,前百名):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就在市場判斷中美貿易爭端可能帶來的風險時,有機構分析,此次美國發動貿易戰,其目的可能并非是要改善雙邊貿易數字,而是有著更大的動機。

興業研究認為,中美貿易不平衡只是美國貿易戰訴求的借口和初步目標,而遏制中國趕超的“超限戰”,則是更為重要的動因,而這一點仍然為大多數人所忽略。

3月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想國會提交了有關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報告書,報告指出美國將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阻止中國“破壞真正的市場競爭”。

而美國《2018貿易政策綱要暨2017年度報告》明確指出:“要確保美國在研究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保護美國經濟免受不公平獲取我們知識產權競爭對手的影響。對此,美國(對中國)發起301調查以阻止中國通過不合理及歧視性措施獲取(美國的)技術與知識產權”。

以史為鑒:5次“301調查”均指向同一結果

實際上,此次已是美國第六次針對中國的“301調查”,而回看歷史可以發現,前5次最終結果都一樣。

中銀朱啟兵、華夏研報認為,從歷史經驗看,中美雙方預計經過局部貿易沖突后仍會歸于妥協,演變成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

招商證券謝亞軒研報統計,90年代,美國曾三次對中國進行“特別301調查”,分別是1991年、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后,2010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將按照《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開調查。這是美國中國加入WTO以來首次動用“301條款”對其他經濟體貿易行為進行調查,最終中國與美國在WTO爭端解決機制項下進行磋商,同意修改《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涉嫌禁止性補貼的內容。

天風證券宋雪濤研報分析,只有在美國對中國進口稅率在10%、15%和25%的情況下,中國才有可能在貿易戰中損失小于美國損失,如果特朗普可以使用總統權力,繞過國會在150天期限內將關稅提高至15%,那么中國采取關稅提高至25%、35%、45%和全面抵制均可以對美國造成有效反擊。但是如果美國對中國征稅提高至35%和45%,無論中國采取哪種報復措施,中國遭受的損失均大于美國遭受的損失。

如美國對中國提高關稅至45%,即使中國對可限制行業采取全面抵制的措施,中國因貿易戰遭到的損失仍然大于美國因貿易戰而遭到的損失。

但報告認為貿易戰未必能順利展開,或者說,貿易戰未必會以全面、激進的形式爆發,而是以局部、逐步的貿易摩擦形式展開。

一方面,美國本身也會遭到重大的經濟打擊,根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即使發生短暫的貿易戰,美國私營領域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私營領域總工作人數的1%。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的最大權限只能在150天的期限內,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不超過15%的關稅,國會對于15%以上的關稅提議具有否決權,而國會和商界的關系不可忽視。作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可以憑借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機電、航空器等行業的貿易反制,擁有與美國談判的地位,這些貿易反制可能使得關稅提議遭到來自美國商界的反對。

中美如果發生貿易戰,其實都不是以單純的貿易保護為目的,特朗普希望如果提高關稅逼迫人民幣升值或高端制造業回流,中國貿易反制也是希望擁有談判的籌碼換取中國深化改革的時間。正是因為各自的意圖都不在貿易本身,發生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未來可能更常見的是中美之間局部、逐步發生的貿易摩擦。

對中國影響幾何?

考慮到此次爭端可能最終走向“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市場普遍謹慎樂觀。

海通證券表示,無需太過恐慌,市場中期趨勢取決于基本面。備忘錄的焦點在知識產權和高科技領域,近期累積了一定漲幅的科技類股壓力偏大,借機去偽存真,2月以來回調盤整的價值類股,估值盈利匹配度較好。

中金公司同樣認為,積極應對短期可能的沖擊,中長期不必過于悲觀。其報告分析稱,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從凈出口層面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判斷,尤其在近期對增長分歧較大的時點,對短期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可能帶來一定影響。中長期的具體影響程度還要視后續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來判斷,但考慮當前中國內需的韌性以及較為充裕的政策緩沖余地,我們認為對于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及資本市場表現不必過于悲觀,短期市場如若出現連續且幅度較大的過度調整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進入時機。

此外,國際權威評級機構也認為這場貿易戰對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影響有限。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發表最新觀點認為,美國對中國500-600億美元商品加關稅的行動,不太可能對中國或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中國能夠解決與美國的關稅問題,但貿易風險將增加。

惠譽表示,60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對美商品出口總額的2.5%左右,或中國GDP的0.5%,但關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會小得多。由于缺乏替代品,這些貨物最終還是會去美國,而其他商品可能會轉移到不同的市場。美國對中國目前500-600億美元商品征收關稅的措施,對中國GDP增速的拖累不會超過0.1%。

惠譽表示,零星的保護主義措施在近幾個月已經升級為“更具破壞性的貿易戰爭”。目前更大的風險在于美國最終對中國全面征收關稅。美國占中國出口總額的近五分之一,相當于中國GDP的3.6%,所以廣泛的關稅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也會因供應鏈的關系在亞洲其他地區造成連鎖反應。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會破壞全球投資者信心。

穆迪則表示,中國企業的評級不會受貿易爭端影響。根據初步評估,美國政府迄今為止宣布的措施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但如果有大范圍的保護主義措施出臺,對其評估就可能有變。

穆迪聲明稱,與10年前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下降;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也比10年前低很多--2015-2016年平均為0.1個百分點,2005-2007年平均為3.4個百分點。

目前已宣布的行業性關稅不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實質性傷害,因為這些行業對美國市場出口有限,包括對光伏面板、洗衣機、鋼鐵和鋁征收的關稅。如果美國大幅擴大關稅范圍并采取廣泛的保護主義措施,負面影響將會更大。

穆迪稱,提高對雙邊而非多邊貿易安排的重視,將對亞洲經濟體構成信用利空。

國君策略2021年度政策展望:潮落之后 期待兼容并包的春天

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元年,隨著經濟的修復,貨幣與財政政策將回歸常態,關鍵看點在于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以及產業、區域和人口領域的政策紅利。

摘要

貨幣政策穩健中性,財政政策回歸常態。 貨幣政策最寬松時點已過,宏觀流動性收緊預期提升,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疫情前的“穩健中性”。伴隨國內經濟修復,疫情期間的寬松政策將陸續退出,貨幣政策將發揮“跨周期調節”功能,預測2021年社融、信貸規模分別下降至34萬億和18.6萬億,M2增速回落至8.6%左右。財政政策亦將回歸常態化,2021年財政支出將明顯收縮,赤字率或回歸3%~3.5%左右,專項債規模適當調減至3.6萬億。

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循序漸進。一方面,繼續落實對內改革:1)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 首批轉板的精選層公司有望于2021下半年登陸科創板或創業板,有望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合并事宜穩步推進,或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創板,深交所主板+創業板”的“有限差異”市場結構。 2)注冊制有望全面推進。 多元化上市條件日益豐富,IPO將保持相對平穩偏快的節奏。 3)優化退市,護航高質量發展。 隨著監管體系不斷健全,包括“面值退市”在內的市場化退市方式,將逐漸取代過往以盈利為主要標準的退市機制成為主流。 4)交易制度推陳出新。 “T+0”交易或從上證50開始試點,推動提升價格發現效率;衍生品市場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擴大對外開放,重點包括推動RCEP協議的早日生效實施,加快海南自貿區建設;繼續推進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開放,擴大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渠道,提高全行業開放水平。

調結構、擴內需,“雙循環”下的區域和人口政策。 1)為落實要素市場改革與城鎮化建設,戶籍、土地、 社會 保障等領域制度將不斷突破。2)為破解人口紅利困局,將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開;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給予多孩家庭減稅的政策;加強多支柱的養老保障;提高人口質量,加速“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

目錄

1. 貨幣與財政:大潮將退的2021年

1.1. 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1.2. 財政政策:回歸常態

2. 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循序漸進

2.1. 對內改革:開啟新征程

2.1.1.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2.1.2. 注冊制有望全面推進

2.1.3. 優化退市護航“高質量發展”

2.1.4. 交易制度推陳出新

2.2. 對外開放:資本全球化的新篇章

2.2.1. 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

2.2.2. 更加包容的資本制度

3. 產業政策升級:創新驅動,安全先行

3.1. 國防安全:軍工改革助力高景氣

3.2. 能源安全:供需兩端優化消費結構

3.3. 科技 安全:國產替代新格局

3.3.1. 半導體:技術與需求共同催化

3.3.2. 網絡安全:信息長城保駕護航

4. 調結構、擴內需,“雙循環”下的區域和人口政策

4.1. 要素市場改革,打造新型城鎮化

4.2. 生育攜手養老,破解人口紅利困局

1 貨幣與財政:大潮將退的2021年

1.1. 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2020年貨幣政策回顧:跨周期調節,穩增長與防風險兩手抓。 近年來,央行建立起以“M2和社融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為核心的貨幣政策導向。為應對疫情沖擊,2020年央行先后推出包括3次降準、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出臺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等在內的

很赞哦!(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西藏昌都洛隆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