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古代海上貿易的沒落(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上絲綢之路的原因)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4 10:15:23【】3人已围观

简介的對外交往中,帶去的是我國最精美的工藝品、絲綢和瓷器,雖然暢銷,但有不少是相贈的,返回時不僅帶回貨物,而且常常有外國使臣跟隨回訪。(3)對外貿易伴隨著文化交流。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中外文化不斷相互交流,

的對外交往中,帶去的是我國最精美的工藝品、絲綢和瓷器,雖然暢銷,但有不少是相贈的,返回時不僅帶回貨物,而且常常有外國使臣跟隨回訪。

(3)對外貿易伴隨著文化交流。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中外文化不斷相互交流,西亞的不少商人帶來了西方的宗教,中國文化也不斷外傳,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4)對外貿易促進了民族融合。不少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來我國定居,長期與中國人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在元朝時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三、古代對外交通的發展

1.陸上絲綢之路

(1)絲綢之路是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西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并出兵大敗匈奴,開通了陸上絲綢之路,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進行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與歐洲有了直接往來。

(2)隋唐時期,打敗西突厥,先后設安西和北庭都護府,保證了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唐朝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向西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歐洲和非洲的許多國家。通過絲綢之路,唐朝與非洲有了直接往來。

(3)明清時期,由于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通過陸上絲綢之路與西方的交通日益萎縮。

2.海上絲綢之路

(1)西漢武帝后開辟了從廣東沿海港口出發,向西沿海岸線、印支半島南下,繞過今馬來半島,出馬六甲海峽,到孟加拉灣沿岸諸國,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了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各國的聯系,從水路溝通了東西外交圈之間的聯系。

(2)唐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得到進一步發展,從廣州出發,繞過印度半島南端,最遠可到達波斯灣。

(3)明朝鄭和下西洋推動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進一步發展,最遠可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明末清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海上絲綢之路受到限制。

四大文明古國的繁榮和衰落及原因

一、四大文明古國的繁榮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是被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

四大文明古國的主要文明成就

1、古代埃及: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太陽神廟、象形文字;

2、古代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楔形文字;

3、古代印度:印度教、佛教、外科手術、阿拉伯數字、種姓制度;

4、中國;分封制度、月歷、甲骨文、青銅器.

四大文明古國創造的科學技術成就,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二、繁榮的原因


它們都起源大河流域,這些地方自然地理條件都比較優越,尤其是河流提供了肥沃的沖積平原和有利的灌溉條件,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從而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其它科學技術,創造出偉大的古老文明。

同時,它們的科學技術都產生于社會實踐,屬于同一類型,即青銅時代的農業實踐模式。這使它們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都有著共同的地方,在許多方面都獲得了輝煌的成就。

三、四大文明古國的今天

1、巴比倫

現在已經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世界上最為險惡、沖突不斷的地區。

2、埃及

絕對的歷史文化寶庫、旅游圣地,可是經濟卻基本停滯不前。

3、印度

長時間被殖民,基礎設施落后,宗教的融合遠比其他困難的多。

4、中國

擁有5000年歷史的中國在20世紀初期很頹弱, 八國聯軍的入侵使的中國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中國不是最強大的。

現在的中國從80年代開始了改革開放,創造了新的文化,使得中國開始了長達30年的高速發展。

四、四大文明古國衰落的原因

它們都建立在農業自然經濟的基礎上,是農業文明的代表,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步發展,歐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商品經濟迅速出現,而四大文明古國的農業文明卻經歷了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18世紀以后不約而同的落后于西方的資本主義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的衰落還有許多歷史原因,如宗教的影響,外族的入侵等。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獨立,中斷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倫被赫梯滅亡;古印度長期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長期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擴展資料:

古中國有黃河和長江,古印度有恒河和印度河,古埃及有尼羅河,古巴比倫有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四大文明古國均產生于大河流域并繁榮起來,主要原因為:

很赞哦!(1514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四川绵阳安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