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呈現順差(求論文一篇,題目是《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狀況及發展對策》。)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5 10:08:16【】3人已围观

简介海產品的出口僅有微幅增長。當年水海產品出口47.5億美元,增長0.1%。蔬菜同樣也是遭受貿易壁壘嚴重的品種。我國蔬菜生產氣候得天獨厚、物種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加入世貿組織更是給國產蔬菜進入在國際市場提

海產品的出口僅有微幅增長。當年水海產品出口47.5億美元,增長0.1%。蔬菜同樣也是遭受貿易壁壘嚴重的品種。我國蔬菜生產氣候得天獨厚、物種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加入世貿組織更是給國產蔬菜進入在國際市場提供了機會,但由于蔬菜出口屢屢遭遇以綠色壁壘為代表的貿易壁壘,正常出口受到嚴重影響。2007年我國蔬菜出口42.2億美元,增長6%。我國畜產品出口也面臨著與水海產品、蔬菜相似的問題,2007年出口40.4億美元,增長8.3%,上述3類農產品的出口增幅均比農產品出口的整體增幅低。

蘋果、柑橘等國產水果品種仍保持了較強的出口優勢,直接帶動我國水果的出口。2007年國產水果出口37.5億美元,增長51.4%。其中,蘋果汁、蘋果和橘橙是重要的出口水果品種,分別出口12.4億美元、5.1億美元和2.1億美元,分別增長1.1倍、37.6%和49.6%,合計占我國水果出口總值的52.3%。在國際市場糧食價格高企的刺激下,2007年我國糧食出口規模迅速擴大,共出口糧食(包括大米、小麥、玉米等谷物及谷物粉,不含大豆)986.4萬噸,價值21.9億美元,分別增長63%和89.6%,當年的糧食凈出口量超過800萬噸。在我國人口仍在不斷增加、耕地面積減少的背景下,國內糧食凈出口規模過大,不利于穩定國內糧食價格。

七、原料性質的農產品在進口中占有主導地位

國內油脂、紡織服裝加工行業快速發展,對上游原料需求旺盛,直接拉動了大豆、棉花和羊毛等農產品的大規模進口。大豆是我國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品種,2007年進口量突破3000萬噸、價值超過100億美元,全年累計進口大豆3082萬噸,價值114.7億美元,分別增長9.1%、53.2%。2007年國產棉花產量突破700萬噸,供應能力提高,同時對棉花進口的配額管理更加科學有效,加之配額外棉花進口關稅計算方式改為滑準稅,使國內外棉花價差進一步縮小,國產棉花替代作用加強,直接導致進口棉花的下降。當年棉花進口246萬噸,價值34.8億美元,分別下降32.5%、28.5%。目前我國羊毛年加工量已達40余萬噸(凈毛),約占全球產量1/3,羊毛初級生產加工量達世界第一。而我國每年自產羊毛僅10多萬噸,需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2007年我國羊毛進口31.1萬噸、價值17.9億美元,分別增長11.9%和42%。

在國內居民消費需求提高的刺激下,食用植物油、禽類產品的進口猛增。2007年我國進口食用植物油838.3萬噸,價值62.4億美元,分別增長25.2%和97.9%。進口禽肉及制品80.4萬噸,價值9.5億美元,分別增長36.4%和1倍。

隨著我國與東盟之間“早期收獲”方案的實施,以及祖國大陸對原產于臺灣地區的15種鮮水果的進口實施零關稅, 2007年我國鮮干水果及堅果進口繼續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受國產糧食、食糖替代作用的加強,2007年我國進口糧食、食糖的規模出現萎縮,同期乳品的進口量也出現了下降。

2007年我國主要的進口農產品品種中,除食糖因為全球產量大增而導致進口價格下降以外,其余的進口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大豆、食用植物油、禽肉及制品、乳品和糧食的進口價格漲幅均超過了4成(表5)。

表5 2007年我國主要進口農產品量價統計表

主要

品種 進口量(萬噸) 進口值(億美元) 進口均價

(美元/噸) 比上年增減(%)

進口量 進口值 進口均價

大豆 3082.1 114.7 372 9.2 53.2 40.4

食用植物油 838.3 62.4 744 25.2 97.9 58.0

棉花 246.0 34.8 1415 -32.5 -28.5 5.8

凍魚 181.6 26.4 1451 5.1 9.2 3.9

羊毛 33.2 19.1 5738 10.8 40.1 26.4

禽肉及制品 80.4 9.5 1177 36.4 103.5 49.2

水果及制品 134.7 9.6 709 7.0 25.6 17.3

鮮、干水果及堅果 136.5 8.3 609 5.3 22.0 15.9

乳品 29.9 7.4 2492 -14.1 33.3 55.3

糧食 155.7 5.4 344 -56.6 -36.2 46.8

食糖 119.3 3.8 318 -11.5 -30.8 -21.8

第二部分 國內農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入世以來,我國政府認真履行了入世承諾,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大幅下調,農產品進口配額等管制措施逐步取消,大量農產品更加便利的進入我國市場,已經對我國農業造成沖擊;同時由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我國農產品在產品質量、質檢體系等方面與國際接軌緩慢,使我國農產品出口受阻。

一、農產品出口方面

(一) 食品農產品安全問題突出

國內農業地區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國家限制使用的獸藥農藥、激素甚至是劇毒農藥被濫用;個別生產企業對農產品的加工處理不當;農產品檢驗檢疫體系短時期無法實現國際接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質量。隨著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的增長、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國食品農產品存在的安全問題逐漸暴露。“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對我國產品發布預警及信息通報次數逐年增多,“毒韭菜”、“毒粉絲”、“多寶魚事件”、“毒餃子”等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事件不斷發生,“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頻繁發生。2007年美國借食品安全問題禁止我國鯰魚等5種水海產品入境,歐盟啟動了對我國進口人工養殖海產品的審查,韓國也因為類似原因禁止我國34家水產養殖企業向韓國出口魚類等水產品。西方媒體對我國出口的食品質量問題大加渲染,貿易摩擦加劇,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又一個新的制約我國水海產品出口重要因素。

(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農產品的貿易壁壘不斷加強

發達國家紛紛以健康、環保為由,利用綠色壁壘等不斷抬高農產品的進口門坎。日本是我國的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也是我國農產品遭受貿易壁壘最為嚴重的市場。2006年日本對輸日農產品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后,2007年又發布了《2007年度進口食品監視指導計劃》,進一步加強對進口食品質量的監控。受此影響,2006年我國對日本農產品的出口增速僅為2.7%,2007年雖有所提高,但比整體增速仍有較大差距。歐盟和美國也相繼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設置了多重障礙,如美國的《最嚴謹的水產養殖規范》(BAP)、歐盟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歐盟關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規《EC1881/2006號條例》等。我國農產品在面臨綠色壁壘的同時,也要應對經常受到反傾銷的影響,近年我國眾多的出口農產品如蜂蜜、大蒜、濃縮蘋果汁、蘑菇罐頭等都遭受過反傾銷調查。貿易壁壘的存在,抬高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門檻,增加了農產品的出口成本。

二、農產品進口方面

(一)重要農產品品種進口規模逐步擴大,對國內經濟安全產生影響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政府重點保護扶持的產業,而部分農產品進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已經對國內農業產生直接的沖擊,大豆產業就是其中的典型。1996年前我國還是大豆的凈出口國,1996年后大豆進口數量快速增長,我國從大豆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2003年大豆的進口量超過國產大豆的產量,2007年大豆的進口量突破了3000萬噸,達到國產大豆的產量2倍以上。進口大豆的涌入,嚴重沖擊了國內農業,導致豆農的生產積極性受阻,部分豆農選擇種植其它作物代替種植大豆,使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持續萎縮,國內市場對大豆進口的依賴程度加深。同時,國際跨國糧商利用大豆大做文章,大舉在我國投資建廠和并購我國大豆油脂加工企業,目前已經控制了我國80%的原料采購權和60%的有效加工能力。

(二) 進口缺乏“定價權利”,相關產業倍感壓力

我國農產品進口企業眾多,采購較為分散,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造成我國在國際市場大量采購的農產品時,價格談判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供應商憑借其掌握的“定價權”,操縱了大宗農產品的價格。近年來,大豆、棉花等農產品進口價格大幅波動,給我國的進口企業造成重大損失。2007年我國進口的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部分重要品種增幅顯著。受此影響,我國油脂、紡織服裝、養殖等下游行業的成本提高,進一步加大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中國貿易不平衡的原因

1中國貿易平衡狀況的歷史演變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從貿易逆差向持續順差轉變的一個過程,從中國統計年鑒中收集到自1978—2012年進出口差額數據,利用Excel制作出條形圖和線形圖,橫坐標表示年份,縱坐標為進出口差額。如圖:大致可以把我國貿易狀況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一)1978年—1989年,此時的中國經濟剛處于起步階段,貿易逆差為主階段。

在這個階段的12年中有10年處于逆差狀態,累計逆差46840百萬美元,年均逆差3900百萬美元。

(二)1990年—1994年,貿易順差逐步發展階段。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對外貿易逐步增加,在這個階段,除1993年出現12220百萬美元的逆差外,均為貿易順差,累計順差14380百萬美元,年均順差2876百萬美元。

(三)1995年—2006年,貿易順差高速增長階段。

該階段,貿易順差持續增長,1995年—2006年的12年間累計順差高達495900百萬美元,年均順差41325百萬美元。顯然,自改革開放以來,巨額的出口貿易順差,大大的拉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四)2007年—2009年,貿易順差緩沖階段。

在這一階段里,我國處于貿易順差的環境中,但是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進出口貿易差額在2011年相對有所下滑。在這三年里累計順差達到758145百萬美元,年均順差252718百萬美元。雖然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我國的累計順差以及年均順差仍在增長。

(五)2010年以來,貿易順差繼續高額增長。

走出了金融危機的影響后,我國貿易順差繼續快速整張。在2011年—2012年,貿易順差額達到了148.68%的增幅。縱觀我國自改革開放35年來貿易平衡狀況,我國貿易順差呈現出波動增長的情況,每年的貿易順差增幅大致為向上增長的趨勢,這也表明了我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程度的加大。

2中國貿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逆差到順差。并且從1995年后,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并結合我國的國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貿易失衡的原因。

2.1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

從我國的貿易產品上來看,我國主要出口鋼鐵﹑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進口主要以農產品﹑高科技產品等技術密集型產品,我國的這種貿易格局是由于各個國家的生產要素稟賦的差異導致的。生產要素是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或一個經濟活動組織從事生產活動時的各種投入。根據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一個國家或地區應該出口那些在生產中密集使用該國最豐富生產要素(資源)的產品(即使用廉價要素比例大的產品),而進口那些在生產中密集使用該國最稀缺資源的產品。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我國的勞動

很赞哦!(28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广西百色田东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