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唐朝設立什么管理海外貿易(隋唐時期專門管理海外航運貿易的機構叫什么)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3 11:56:13【】9人已围观

简介每年二十日(若屬閏月之年,則為二十二日)的正役和正役之外的其他加役。正役為無償勞動,加役給予一定報酬,但所得報酬太低,對民間工商業發展不利。3.市籍制對在各級市場內陳列店肆固定經營的工商業者,建立有專

每年二十日(若屬閏月之年,則為二十二日)的正役和正役之外的其他加役。正役為無償勞動,加役

給予一定報酬,但所得報酬太低,對民間工商業發展不利。

3. 市籍制

對在各級市場內陳列店肆固定經營的工商業者,建立有專門的“市籍”。市籍詳細登錄入籍工商業者的所

有財產,作為征收戶稅(一種資產稅)的依據。這些工商業者,身份卑賤,遭受多種限制和歧視。

4. 供進簿制

唐朝統治者對絲織精品如錦、綾的需求很大,除征調各地能工巧匠在官府織錦坊、織綾坊專事織造外,還

將某些地方的部分絲織巧匠確定為專司織造、專司進貢的專門戶,并登入于供進簿,建立有專門戶籍,進

行特別控制。詩人王建《織錦曲》所云“織錦戶”,就是“名在縣家供進簿”的。

5. 租庸調制

租庸調制是唐朝前期的農業稅收制度,與當時的土地制度——均田制配套實行。推行均田制時,規定“工

商者,寬鄉減半,狹鄉不給”[6]。意思是,工商業戶若地處寬鄉,其授田標準為同地區農戶標準的一半

;工商業戶若地處狹鄉,則不授予土地。顯然,對工商業戶的授田政策不同于對農戶的授田政策。然而,

按照租庸調制的規定,工商業戶卻同鄉里農戶一樣,要按丁負租庸調農業稅,每年向政府交正租¾¾丁租:

“每丁歲入租粟二石”,即每年交納二石粟(或別的糧食),是為租;交正稅¾¾丁調:“隨鄉土所產,綾

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者,兼調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即每年交納二丈絲織品再加

三兩綿,或者交納二丈四尺麻布再加三斤麻,是為調;服正役¾¾丁役(匠役):每年無償服役20天(若屬

閏月,則為22天),若不服役,則可按每天絲絹三尺的標準,交納絲絹計六十尺(六丈)以作為代役金,

是為“庸”。

6. 地稅制和戶稅制

唐前期,與租庸調并行的還有兩種稅收¾¾地稅和戶稅。地稅制創行于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規定“

畝稅二升,粟、麥、粳、稻,隨土地所宜。寬鄉斂以所種,狹鄉據青苗簿而督之。田耗十四者免其半,耗

十七者皆免之。商賈無田者,以其戶為九等,出粟自五石至于五斗為差。”[7]具體的交納標準是:“商

賈戶無田及不足者,上上戶稅五石,上中已上遞減一石,中中戶一石五斗,中下戶一石,下上七斗,下中

五斗,下下戶及全戶逃,……并不在取限。”[8] 除貧窮的下下戶外,工商業戶都要交納地稅。

戶稅制亦創自唐初,按每戶資產的多寡分為九等,依照等級交納資產稅。工商業戶也以資產多寡被區分為

上下九等,按等交稅。法令還嚴禁工商業戶與地方官吏勾結以降低戶等,少交戶稅。如玄宗開元十八年(

730年)十一月,敕令:“比來富商大賈,多與官吏往還,遞相憑囑,求居下等。自今已后,不得更然。

如有囑請者,所由牧宰錄名封進,朕當處分。京都委御史,外州委本道,如有隱蔽不言,隨事彈奏。”

[9] 戶稅以銅錢貨幣交納,工商業戶的負擔額比其它民戶也多。

7. 兩稅制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由于均田制遭到廢壞,唐王朝廢止租庸調制,改行兩稅制,又稱兩稅法:“

凡百役之費,一錢之斂,先度其數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

差。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度所(取)與居者均,使無僥利。”[10]其中“不居處而行

商者,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度所(取)與居者均”,是對行商交納兩稅的特別規定。這一特別規定實際

上包含著兩層內容:其一,對行商在所郡縣稅三十之一的戶稅是不計田產的,如此,居于某地的工商業戶

,若無田產,則亦可按三十稅一的標準只交戶稅。其二,居于某地的工商業戶,若有田產,則按兩稅征收

的一般方法,既要交地稅,又要交戶稅。這類工商業戶每年所交兩稅的總額,是對行商征收的三十稅一戶

稅的參照標準。總之,兩稅制下,工商業戶也有交納兩稅的義務。

8. 商稅制

商稅主要包括商品交易稅和商品通過稅等。安史之亂前,商稅稅種很少,稅率很低,不是重要的國家稅收

,民間工商業者負擔不重。安史之亂爆發后,王朝財政極為緊張,開始大規模征收商稅。至德二載(757

年),肅宗下令,“其商賈,準令所在收稅”,[11]一舉大開稅商之門,并將征稅權交給了地方政府。德

宗建中三年(782)九月,“于諸道津要,置吏稅商貨,每貫稅二十文,竹木茶漆皆什一稅一(之)”

[12],商稅稅種驟增,征收力度加大,工商業者的負擔比以前有了大幅增加。

9.商品生產的官樣制

唐王朝規定,各類商品的生產和銷售要符合“官樣”,即官府制定的商品質量標準和規格標準。如規定“

造弓矢長刀,官為立樣,仍題工人姓名,然后聽鬻之,諸器物亦如之”[13],絲織類商品則“有長短、廣

狹、端匹、屯綟之差”[14],嚴禁不符合官樣標準的行濫、短狹商品入世交易,如規定:“諸造器用之物

及絹布之屬,有行濫、短狹而賣者,各杖六十。得利贓重者,計利,準盜論。販賣者,亦如之。市及州縣

官司知情,各與同罪;不覺者,減二等。”[15]商品質量規格的官樣制,有其合理性,也有其限制性。

10.商品銷售的入市交易制

唐朝規定,作為商品交易處所的市場由官府設立建造,而且“非州縣之所,不得置市”[16],市場必須設

置于州治或縣治以上的官府所在地的城市中,設一處或者三兩處。唐朝從京師長安到地方州縣的各級市場

均由官府設立,也均由官府管理,有著嚴格的制度規定,被稱為“官市”,是商品交易的合法場所。民間

工商業生產的商品或者商人販運來的商品,必須在官市中進行交易才算合法,并要遵守若干市場管理制度

11.商品流通的公驗、過所制度

公驗和過所,是唐朝的路證名稱。唐王朝規定,商人從事商品運輸行走各地,必須持有公驗或過所。公驗

或過所,由商人向有關政府部門申請,經細致審查后批給。在運輸商品途徑政府設立的各類關卡時,商人

要出示公驗或過所并接受檢查。只有這樣,才是合法的商品運輸行為。一件公驗或過所的有效期限大約是

一個月,若過期,商人要再次提出申請,由政府有關部門再次批給。公驗、過所制度是對商品流通領域進

行管理的制度,雖有合理性,但是申請困難、批給謹慎、檢查嚴格,相當程度上增加了商品流通的難度。

12.具體管理上的行會制度

唐朝已經產生工商業行會組織,但行會的行頭由政府指定,對政府負責。行會和行頭也很少有自主權,甚

至不能規定本行商品的質量和規格。唐朝商品質量和規格的規定權屬于政府,已見前述。史料證明,包括

唐朝在內的中國王朝國家時期的工商業行會,不具備歐洲中世紀時期基爾特行會的許多權力和獨立性,而

幾乎完全處在王朝政府的控制之下,實際上是政府控制民間工商業的一個工具。

13.民族貿易制度

對與周邊少數民族間的民族貿易,唐王朝制定有嚴格的政策和制度。官方互市和朝貢貿易由王朝政府一手

操控,有關管理十分嚴格。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民間貿易,必須在由政府設定的互市場所或指定的特殊

區域內,而且必須在政府“互官司”或有關官吏的具體管理下進行,不許私自進行交易,不許破壞邊境秩

序和邊境安全,必須遵守各種規定和制度,如只能使用帛練、蕃彩進行交易,不許大規模進行糧食交易,

不許金、銀、銅、鐵、錢、武器等“禁物”流入周邊民族地區等。

14.海外貿易制度

對與海外諸國之間的海外貿易,唐王朝的管理更加嚴格。國家間的朝貢貿易同樣由王朝政府一手操辦。以

廣州為中心,集中在東南沿海之地的市舶貿易也處在政府的嚴格管理之下,并實行政府優先購買政策。大

致在唐玄宗以前,政府購買由嶺南節度使負責,完成后才允許民間貿易。玄宗即位后,設置“市舶使”一

職,由市舶使與嶺南節度使共同掌理市舶貿易,負責政府優先采購、征收關稅以及禁絕珍異等,并一直持

續到晚唐時期。唐王朝政府對海外貿易的嚴格管理,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海外貿易的正常發展。

很赞哦!(94332)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吉林白城通榆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