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廣州城管買粉絲二維碼(廣州全面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工作)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04 11:25:22【】0人已围观

简介城更干凈、更整潔。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推動垃圾分類廣州再出發2018年,廣州出臺全國第一部有關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2019年,

城更干凈、更整潔。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推動垃圾分類廣州再出發

2018年,廣州出臺全國第一部有關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2019年,廣州要在全面提高分類精細化智慧化上繼續發力。

垃圾分類要更大決心:中心城區的居住小區(社區)垃圾分類要全覆蓋,其余5區物業居住小區(社區) 垃圾分類要全覆蓋;

提面擴質要有效發力:50%行政村要推行生活垃圾分類,6個整區和其余5個區22條街道整街要推進垃圾強制分類,廣州大學城8所高校、龍洞大學城16所高校要實現精準分類……

近日,廣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動垃圾分類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全鏈條提升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在全市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

垃圾分類從每個人做起

《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施行一周年,作為制定出全國第一部關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地方性法規的立法機關,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如何從自身做起完善垃圾分類?

據了解,早于《條例》施行前,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制定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讓“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的墻上標語,變成一種行動自覺。如今,機關內部生活垃圾分類井然有序,許多變化正在發生。

走進市人大常委會機關辦公樓,不同的場景下,擺放了不同類型的垃圾桶。戶外擺放著定時投放的分類垃圾箱,樓層內有四種顏色的垃圾桶,按“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區分。看得出來,垃圾桶經常沖洗拭擦,整體比較干凈。桶內分類基本正確,“可回收物”裝得較多,都是紙張、塑料瓶等。

午餐時分,工作人員就餐后排著隊將垃圾分類投放,差不多經過7個步驟——筷子、湯匙、托盤和湯碗有各自放置的地方,在“餐廚垃圾”桶內倒掉食物殘渣后,一次性飯盒和污染紙張要放在“其他垃圾”桶,牛奶盒和可樂瓶等要放在“可回收物”桶。整個過程無人引導。

“垃圾桶里面都是分好類的,不好意思丟錯垃圾進去,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習慣,不會丟錯了。”一位受訪的工作人員說。而一位經常來人大開會的其他單位工作人員說,在這里會習慣性地檢查“有沒有丟錯”,所以形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氛圍很重要。

據了解,市人大常委會為了在機關內部建立健全機關垃圾分類常態化工作機制,成立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除了完善垃圾分類的設施,還在許多“看不見的地方”下功夫,嚴格遵照市的垃圾分類標準執行,使生活垃圾分類達到全覆蓋。

機關建立了垃圾分類臺賬,規范垃圾定時定點收集和分類,平時聯系市、區、街道等垃圾分類主管部門上門指導。統一回收可回收物時,會做好品種與數量記錄。對于需要分類收運的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會委托轄區城管環衛部門組織分類收運。

做好垃圾分類,另一個目的是要減少各類資源的浪費,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因此也要鼓勵大家自覺分類,把資源化的垃圾分離出來并回收。在日常辦公方面,推行無紙化辦公,全面實施紙張雙面打印,提倡重復使用。同時,落實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號召,減少餐廚垃圾產生。

垃圾分類教育:

知識普及走進暑假親子活動

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是關系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為了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利用多種宣傳手段,制作了H5動畫,加強對垃圾分類的宣傳。

去年,市人大常委會機關事務中心黨支部還在辦公樓內開展了“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互動宣傳及崗位練兵活動。通過現場投放、登記臺賬和分類清運等三個場景的表演,加深大家對垃圾分類的認識。

垃圾分類,也要從娃娃抓起。常委會機關事務中心黨支部還組織過一次以此為主題的暑假親子活動。讓參加活動的20多名3-12歲兒童,按生活垃圾分類的標識顏色,收集相應的生活垃圾和照片。活動當日,孩子們用收集的“垃圾”分組合作完成“垃圾分類機器人”作品,設計主題為生活垃圾分類的手抄報。孩子們對該活動興趣濃厚,人人都積極發揮想象力,在活動中增強了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責任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并把這一好習慣帶回家,傳播給每個家庭成員。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沙東街云龍苑小區:

垃圾分類可賺積分

在天河區有一個小區,已實行垃圾分類超過6年。去年該小區產生垃圾總量為471.2噸,其中收集餐廚垃圾就達94.8噸,可回收物達71.35噸。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參與率達到96%以上。這個小區就是沙東街云龍苑小區。

天河區沙東街云龍苑小區位于廣州大道北江園街128號,小區毗鄰白云山麓,內有建筑樓房29棟,居住著580戶家庭,2100余名居民,其中出租房180戶。

“還沒有實行垃圾分類時,小區里的垃圾就丟在垃圾收集點,不僅丟得亂七八糟,而且很臭,我們很多居民都受不了。”居民程小姐已在小區住了10年,她見證了整個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的變遷。

尤其是近兩年來,讓程小姐感觸特別深。“以前我婆婆都喜歡將家里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然后再送到附近的垃圾回收站去賣;我讓她不要收集了,她又舍不得。現在小區里有了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回收設備就好多了,在家門口就可以賣垃圾換錢。”程小姐說。

“智能”垃圾桶:助推居民形成垃圾分類意識

2017年,云龍苑小區首次將智能設備引入小區,實現了掃描二維碼即可投放并可積分兌換成現金。程小姐的婆婆使用的就是這一款應用。

記者發現,通過這款名為納吉島的智能設備,居民們只需掃碼登錄,然后將廢品丟入各個分類的箱中,即可實時稱重并積分,而該積分可按照1:1的比例直接兌換成現金提現到個人買粉絲賬號。如果不想提現,則可以在手機上的買粉絲買粉絲上直接兌換成商品。

在該小區,該智能設備配置了十多個桶,分別回收紙張、塑料瓶、一般塑料、玻璃、小家電、鐵制品、鋁制品等,設備旁還寫著參考價格。“價格是根據市場價變化的,會在手機端顯示出來。”負責回收的工作人員楊長雄告訴記者,為了讓回收變得更省人力,這里也采用了定時定點投放的模式:每周一、三、五的早上7時至9時和晚上7時至9時,這里將準時開放。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秦松)

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

垃圾分類2年 村美了人變了

循著一條馬路駛進碧潭村,映入眼前的是潭水、綠樹和整潔村屋街道。兩年多之前,大部分村民怎么也沒預料到,看似簡單的垃圾分類能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從曾經的處處邋遢到如今的公園景色,不少村民已將垃圾分類和村落的衛生保潔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共同打造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頗為自豪。

如今,垃圾分類已是大家茶余飯后閑聊的話題,但碧潭村黨支部書記趙景枝回憶道,“對于村民來說,要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并不容易,但現在看來一切都值了。”從完善設施、宣傳教育到村民發力、村容變化……碧潭村探索了不少屬于自己的垃圾分類經驗。

2017年,增城區仙村鎮碧潭村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動垃圾分類投放。“現在衛生環境好很多了,大家都不好意思亂扔垃圾了。”趙衛波是村里的老街坊,在碧潭村生活多年。他回憶道,以前的碧潭村無論是池塘還是街道抑或是家門口,處處都可以扔垃圾,就等土地來“降解”。“垃圾分類是一個十分陌生的理念。”他說。

“可是現在,有現成的分類桶在家門口,再加上農村的垃圾并不復雜,很容易就可以分類了。”趙衛波說,在碧潭村,家里進行了分類后,每天早上8點便會有環衛人員進行分類收集。

不僅如此,開始推行垃圾分類后不久,碧潭村還開始了家家戶戶的衛生評比活動,設立村戶榮辱榜,“5分是一條合格線,包括垃圾分類和衛生環境的評比,大多數人都很積極參與評比。”

因為這樣的宣傳和鼓勵,如今村里311戶家庭房屋門前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都布置了分類垃圾桶,且還配備了鉗子。“不少有意識的村民看到周邊有垃圾也會用鉗子分類鉗至垃圾桶。”如今,對趙衛波和大多數村民來說,垃圾分類就如同新的生活習慣,“不分類反而不自在”。他告訴記者,現在的村道很少看到垃圾的影子,“誰如果想隨意扔垃圾,可能都會被附近的人以異樣的目光看著,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對的。”

垃圾分類宣傳

村頭“大喇叭”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鄉村做垃圾分類,首先得讓村民形成垃圾處理的意識。”趙景枝告訴記者,“衛生評比讓大家更有動力了,但前提是讓大家認可分類。”他還記得,2016年以前,進村得踩著雞屎走進去,處處都不好看,曾經的碧潭村村民并沒有意識到垃圾對村子環境的影響。

然而,碧潭村的“小”成了開展垃圾分類的一大優勢。記者觀察發現,碧潭村僅311戶人。自碧潭村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以來,其村委工作人員、村民代表、黨員以及市政管理所工作人員開始了長期的走村入戶宣傳垃圾分類工作。

市政所負責人阮志堅告訴記者,“當時碧潭村對家家戶戶都派發垃圾宣傳單和小冊子,解答村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垃圾分類難點,增進大家對垃圾分類的了解。”光是走訪入戶還不夠,碧潭村還利用村廣播進行垃圾分類宣傳,經常通過廣播分享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倡導每一個戶人“認真搞好個人和家庭衛生”。

“碧潭村至少派發了宣傳單張700份,噴繪墻畫不下5幅,村里到處可以看見垃圾分類的標語。”趙景枝分享道,“后來碧潭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不間斷地宣傳正逐步提高村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據了解,如今碧潭村的村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達到了90%以上。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

大型快餐連鎖品牌:

攜手服務商統一收運處置

飲料倒入1號投放口、漢堡等剩余食物倒入2號投放口、飲料杯及包裝紙等倒入3號投放口,一盤剩余垃圾通過簡單三步進行了分類投放。如今,餐飲企業紛紛參與到垃圾分類中,記者實地走訪麥當勞餐廳,了解餐飲垃圾分類情況。

位于棠下的一家麥當勞餐廳,記者觀察到,餐廳內放置了兩個分類垃圾桶,在桶的正上方設有2個餐廚垃圾投放口,主要投放骨骼內臟、菜梗菜葉、果皮、茶葉渣、殘枝落葉、剩菜剩飯。其中,左側1號投放口注明“倒出飲料”、右側2號投放口注明“放入剩食”。而在分類垃圾桶的前側設有3號其他垃圾投放口,主要投放污染紙張、一次性餐具。

投放垃圾時,店員首先會打開飲料杯蓋,將殘余飲料和冰塊倒入1號投放口,之后將吃剩的食物與包裝紙分開,食物投入2號投放口,飲料杯及包裝紙投入3號投放口。

據餐廳員工介紹,該分類垃圾桶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市民李先生接受采訪時說:“在麥當勞這樣的公共場所進行垃圾分類,不僅能保護環境,而且也能夠起到很好的宣傳教育作用。值得點贊!”

餐飲業:將推動行業全流程分類處理

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內地已開設超過3000家麥當勞餐廳,其中廣州有240家。據廣東三元麥當勞副總經理黃鉆介紹,廣東市場近400家麥當勞餐廳與有資質的垃圾服務商開展合作,執行統一收運垃圾,統一處置。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今年廣州將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工作,完善全流程管理,樹立餐飲店生活垃圾全流程分類處理理念,先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再無害化處理。“餐飲行業是推行垃圾分類強制制度的重要機構,麥當勞也是垃圾分類教育的好場所,應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將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納入傳播體系,為其他快餐連鎖企業的垃圾分類提供示范

很赞哦!(561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浙江绍兴新昌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