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怎樣關閑訂閱號消息(固執地喜歡一個男網友,被他厭惡了,怎么辦?)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3 00:37:29【】4人已围观

简介哪里又地震了,死了好多人。我看著這些一點感覺也沒有,甚至還有種竊喜的感覺。經常性的希望地球能爆炸,全世界都毀滅就好了。喪失情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正如當下很多人的喪文化,覺得對愛情沒有期待,對未來沒有期

哪里又地震了,死了好多人。我看著這些一點感覺也沒有,甚至還有種竊喜的感覺。經常性的希望地球能爆炸,全世界都毀滅就好了。

喪失情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正如當下很多人的喪文化,覺得對愛情沒有期待,對未來沒有期待,對人生也沒有什么期待。失去了愛、審美和共情,那這個人,活著和死了又有什么區別呢?

《畫皮2》中,明明擁有不死之身不老容顏的千年狐妖周迅非要歷盡千辛變成人,小雀妖楊冪無法理解,說做妖不是挺好的嗎?還有法術呢。周迅突然發怒,連聲質問:

“你懂什么?你有過人的體溫嗎?你有過心跳嗎?你聞過花香嗎?你看得出天空的顏色嗎?你流過眼淚嗎?世上有人愛你,情愿為你去死嗎?”

臺詞聽起來好像矯揉造作了點,但是轉念一想,一個心理承受苦難和折磨,一天沒有一時一刻感受到快樂、對未來完全絕望,對這世間美好的一切都視而不見,無法感知親情、友情、愛情以及色彩、陽光和美。這個世界,可不就是“妖”的世界嗎?

03

找到誘因

朋友圈里也有那種整天都說覺得“喪的不行”的病友。有時候只是因為今天下雨了,她就歇斯底里的想毀滅世界。

有一次我問她,有沒有靜下心來仔細想過“心情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哪一件具體的事?導致了什么樣的情緒?

她說,沒有。所有的人都很好,父母很好,愛人很好,朋友同事都不錯。但是我還是抑郁。

說到這里,那些普通人或許都該感到不耐煩了——那你就是吃多了撐得,閑的蛋疼。

在此之前,倘若我聽到這樣的言論也會失去耐心:既然你自己都認為自己生活“都挺好”,那又為什么總是表現出“一切都不好”的樣子呢?

這便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我們真的要認真坐下來,仔細梳理過去這些年來經歷的一切。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你開始覺得“一切都不會好了”。這便是尋找心底的“誘因”。

我覺得有些人一直陰郁絕非是天生的。或許在還是孩子的時候認知就出現了偏差,一直郁郁寡歡,只是時間久了,習以為常,以為一切都是正常的——畢竟我們的身體也好似健康成長了呀。人的內在心理機制會保護現在的認知,把一切都合理化,就好像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一樣,那個抑郁情緒就像綁架我們的罪犯,在腦子里生根發芽,直到我們開始把他當成自己人,甚至產生依賴····

因此要找到抑郁的誘因總是很難,因為心里有東西在極力粉飾太平。有時候還會讓人誤入歧途,就比如近幾年一直在風口浪尖的“原生家庭”說,很多人把成年后的不快樂、不成功、性格缺陷都“歸功”于年少時不懂教育的父母以及老師····

童年的經歷勢必會影響成年的發展,但是一股腦把所有錯誤都歸咎為原生家庭是比較可怕的。就我自己來說,當我發現全網都在聲討原生家庭以及童年的師長時,我不是也跟著痛訴自己童年不幸,而是想到我也會是人之父母,我就是一個老師,倘若這些孩子長大后也如此這般反過來聲討我做的不好,那我該如何自處?

這便是我之前說的易郁體質的人的一大性格特點:習慣于克己、內疚、自責、自省、自罪的人。

當發生一件不好的事后,第一反應是“我做錯了”,這樣的人最容易“打自己”。

就像那個朋友說一切都好,大家都挺好的,就我有問題,我不好。有著這種想法的人挺多的,我朋友圈里認識的就有五六個,每每跟她們聊天,我都試圖把錯往他們的原生家庭上推:從小就被教育出錯了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或許是正確的。但是有時候,我們也要想想,自己其實沒有錯,是別人錯了。

這些都是比較宏觀的“誘因”了,就像我之前跟朋友說,自從覺得自己抑郁后,發生的所有事都好像變成了誘因:工作不合心意、情感得不到滿足、掙得太少了錢不夠花、妒忌別人生活的比我好、生活圈子越來越窄,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這些事情就好像一排長長的看不到盡都頭的多米諾骨牌,而我們需要去找,第一張牌到底是什么········

從最近的事情開始排起:

我換了新工作,新工作很不順利,適應不好,價值感低,工資低,跟自己想象的有差距;

我的情感生活有點糟糕,感受不到被愛和激情,每天活著沒有期待感;

我的家庭四分五裂,基本互不聯系。偶爾看到別人一家其樂融融就會想為什么我這么倒霉;

我年齡越來越大,卻拿著與年齡不匹配的薪水和工作經歷,一種馬上就要碌碌無為的焦慮感席卷身心;

我沒有自己的愛好和價值圈,閑來無事時卻只能發呆打發時間,找不到能無話不談的朋友;

我好像與世隔絕,每天只能靠簡單的互聯網消息去感受人情冷暖。我已經很久沒有正兒八經的跟一個有溫度的人說話了;

我性格暴戾,很不討人喜歡,我希望自己真的可以變成網絡上塑造成的那個樣子,人見人愛,但是事實情況是,并沒有多少人愛我;

我總是不停地與“過去的人”絕交,所以我的情況就是,對于過去遺忘的越來越多,對未來沒什么可期待的,現在也只是在熬···

...

...

...

像這樣一條條梳理,從二十歲自己的煩惱排到十歲、幾歲,或許你可以試著找出自己總是郁郁寡歡的原因。

我大概是幾年前發現,我其實從中學起就有點變成易郁的人了。我很小的時候就覺得人會“樂極生悲”,尤其當我考了一百分后,肯定下次就會“下降”,下降就要被批評,這就是那時的我體會的“樂極生悲”。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不希望自己“樂極”,久而久之,每每出現一件開心的事,我都要硬給他找出一些“不開心”的理由,好讓自己不要“得意忘形”。

放假了,大家都很開心。我卻戰戰兢兢的寫完左右的作業,還要不放心的再問問我到底寫沒寫完。玩的時候心亂如麻,總是害怕自己是不是不該玩,玩完后又要開學了好難過···

因為這種認知的存在,導致我在成年后做任何事都難一心一意。我在戀愛時就想著分手了怎么辦,對方不愛我了怎么辦,我要如何做,怎么裝才能讓對方在我身邊留的久一點···

一件事情還沒開始就想到結束,快樂的時刻不好好體會卻總是心事重重,如此這般,不抑郁也就怪了·····

當然,抑郁的原因是一件很復雜的事。連最頂尖的醫學都無法解釋具體的誘因。我們能做的也就是能最理性最深度的剖析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缺失什么,掩飾了什么。

因為那些被掩飾的東西總有一天會變成自己抵擋不住的壓力,交錯排斥這蜂擁而至,當你覺得再不能委曲求全的時候,抑郁便登堂入室了。

找到誘因目的是自己把心靈上的藤蔓撥開,當然,找不到,其實也沒有什么關系,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烈火已經點燃,追究當初到底是火柴還是打火機好像也沒有什么太大意義了。如何應對才是接下來要做的事,人活著,是要活以后不是活以前。

04

抑郁了,該怎么做?

在經過之前種種的對抑郁的認知以及自我分析后,倘若你還覺得自己真的得抑郁癥了。那么下面我會建議你這么做:

1、去正規醫院確診

多數人不會承認自己有病,尤其是抑郁癥。我覺得這跟社會上普遍認為“抑郁就是瞎矯情”的認知不無關系,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就是一段時間情緒低落而已,不至于要去精神病院吧?所以拖著拖著,有的或許真的自愈了(因為別的情緒干擾,因為說到底這種事還是個情緒主導的病癥),但是多數還是會越來越嚴重直至不自知而走向自殺等道路。

所以,倘若你發現自己并不是因為某一件具體的事而暫時性的情緒低落,總是莫名的喪,乃至影響你的學習、工作、人際交往時,奉勸還是應該去找專業人士的幫忙。不要上來就去各種不知名的心理機構找什么心理醫生,說實話,心理醫生行業良莠不齊,很難有準確的診斷。

2、如果醫生確診了,要你吃藥,也不要排斥

吃藥我沒有試過,但是聽說過很多,我嬸嬸算是被抑郁折磨了十幾年的人,要說她的生活,確實不是一帆風順:丈夫常年在外,出軌還把對方帶回家、治病過程中家人難能理解,幫女兒帶孩子還被數落、在工作中與上司關系較近,外面有很多風言風語·······

確診抑郁后,她的藥斷斷續續的吃,也一直給外人一種“她精神不正常”的錯覺。最終還是沒能熬過痛苦,自殺兩次未遂后,終于把自己吊死在廚房里····

我想,確診抑郁后,積極配合治療是極其重要的,除了自己配合,家人朋友的理解也相當重要了。當然,我希望大家都沒到那個地步·····

3、心理醫生

我是曾看過一段時間心理醫生的。如今想想,與其說那是心理醫生,不如說那是個可以聽我傾訴的樹洞。

我之前說,很多事情總是有原因的,抑郁尤其如此。人的情緒更是如此,小孩子發無名火讓大人覺得難以理喻,想打一頓了事。但其實仔細去找,都會發現,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有的你可以與朋友說,有的太私密,不能說····

而心理醫生便是你說這些事情的一個出口。

如果他還能幫你疏通,幫你找到內心真正的想法并找出相應對的辦法那就再好不過了,

就像之前有個粉絲加我,上來就告訴我她出軌了,現在很自責。我想這件事就是這段時間一直壓著讓她“心情不好”的秘密,這種東西身邊的人沒法說,網上的人不好說,而心理醫生其實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些時候,我們總說心情不好找人傾訴一下就好了,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因為傾訴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釋放壓力和整合自我的過程。很多事情一團亂麻,想不清楚留在口中如鯁在喉。所以要說出來,說出來才能找到根源,理解情緒發發源點,才能找到應對的方法。

在以上事情都有所行動后,剩下的事就是要自我催眠和讓自己的生活“規律”起來。

“規律”這個事真是太重要了。

我這種總是陰郁的性格從小就養成,為何在成年換了三次工作后才突然爆發?我想,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小時候我的生活是被規劃著“規律”的:

每天7點之前起床,吃飯上學、身邊有朋友,晚上回家吃飯睡覺,有父母督促。總的來說生活按部就班,不出意外就是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平淡”也沒有什么不好,想想,或許比每天無所事事的躺在床上喪著想死要強多了。

規律意味著一切都是有序的,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身體沒有極限挑戰,大腦也不會跟著出幺蛾子。想想那些抑郁癥高發群體——產后坐月子的媽媽,哪個有規律的睡眠呢?倘若還有人不工作在家閑著每天被各種大小瑣事纏身的,也難怪常被抑郁光臨了。

有的女生失戀了,不吃不喝不睡,每天以淚洗面,不斷回憶過去糾纏對方。這樣也會導致一定程度的抑郁癥狀。可以悲傷,但要適度,就像很多人說的:飯還是要吃的,無論多難過,飯還是要吃的。

生活的節奏不能打亂,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睡覺,身體規律了,思想才能平靜下來。

我在新工作中除了上班時間偶爾正常,下班后太長時間都是無所事事的躺在床上。腦海里閃著過往,每一件都提醒我現在過得不好。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來做。

當我發現自己這種“不規律”的狀態讓自己越來越頹的時候,我試著去交朋友,但是發現很難,網友很多,但是人真正需要的應該是可以共事的實體人類;我加了很多群,還有很多兼職,希望可以填滿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快又進入另一個迷霧區,我浪費太多時間在與群里無謂的人爭吵和撕逼上了;接著我買了很多書,希望每天都能看一點,但是很快又放棄了。自己看書其實是一件挺難堅持的事,我甚至能能靠看一段發表一點感想來與人互動,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

最后,我報了幾個網課,每晚定點跟著上課學習,勉強讓自己的大腦從那些無謂的焦慮和懊惱中暫且緩解下來。

情感需要被填滿,生活更需要被填滿,因此有個愛好真是很重要的事啊。

最后就是我要說的最重要一點,我們要學會自我催眠

很赞哦!(2372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云南昆明晋宁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