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敦煌流失海外文物介紹(最好的敦煌文物在國外,這些文物是怎么流失到國外的?)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02:21:51【】3人已围观

简介九百兩白銀,就帶走了數千件珍貴敦煌文物,包括中國第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剛經》。對這巨大收獲,滿載而歸的斯坦因,一路更是慷慨大派送。拿出一部分珍品贈給印度匈牙利等國,大部分則被英國打包全收。也因而迅速躥紅

九百兩白銀,就帶走了數千件珍貴敦煌文物,包括中國第一部雕版印刷的《金剛經》。

對這巨大收獲,滿載而歸的斯坦因,一路更是慷慨大派送。拿出一部分珍品贈給印度匈牙利等國,大部分則被英國打包全收。也因而迅速躥紅,名字上了《泰晤士報》頭版,甚至后來他再去敦煌坑文物時,《泰晤士報》更給他開了專欄,每周的行程趣事都用電報發來,見報就萬人空巷,堂而皇之開起了直播――直播如何坑中國人的寶貝!

敦煌藏經洞被發現之后,有哪些人劫走了洞中文物?順序和時間分別是什么?

藏經洞發現之后,王道士盡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首先,徒步行走50里,趕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并奉送了取自于藏經洞的兩卷經文。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引起這位官老爺的重視。可惜的是這位姓嚴的知縣不學無術,只不過把這兩卷經文視作兩張發黃的廢紙而已。

1902年,敦煌又來了一位新知縣汪宗翰。汪知縣是位進士,對金石學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縣報告了藏經洞的情況。汪知縣當即帶了一批人馬,親去莫高窟察看,并順手揀得幾卷經文帶走。留下一句話,讓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經洞。

兩次找知縣沒有結果,王圓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從藏經洞中挑揀了兩箱經卷,趕著毛驢奔赴肅州(酒泉)。他風餐露宿,單槍匹馬,冒著狼吃匪搶的危險,行程800多里,才到達目的地,找到了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臺廷棟。這位廷棟大人瀏覽了一番,最后得出結論:經卷上的字不如他的書法好,就此了事。

幾年過去了,時任甘肅學政的金石學家葉昌熾知道了藏經洞的事,對此很感興趣,并通過汪知縣索取了部分古物,遺憾的是,他沒有下決心對藏經洞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直到1904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檢點經卷就地保存。這一決定和汪知縣當初的說法一樣,都是把責任一推了之。王圓箓無法可想,又斗膽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秘報信。然而,大清王朝正在風雨飄搖之際,深居清宮的官員哪望能顧得上這等“小事”。王圓箓的企盼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

1907年,斯坦因到來,他通過宗教精神的交流將王道士俘虜了。斯坦因說:“道士之敬奉玄奘,在石窟寺對面新建涼廊上的繪畫有顯明的證據,所畫的都是一些很荒唐的傳說……我用我那很有限的中國話向王道士述說我自己之崇奉玄奘,以及我如何循著他的足跡,從印度橫越峻嶺荒漠,以至于此的經過,他顯然是為我所感動了。”

當時王道士把經卷賣給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視,而且是逐級上報,但無人過問,致使他灰了心。二是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掃洞窟,修建三層樓,架設木橋。三是唐玄奘溝通了他們的思想,斯坦因這個探險家追求事業的精神感動了他。因此他雖則思想極為矛盾,極不愿意外國人將這些文物帶走,但在無奈的情況下,也只好讓了步。

當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傳于全世界之時,當朝命官這才懂得了其重要價值,但他們不是考慮如何地保護它,而是千萬百計竊為己有。因此,一時間偷竊成風,敦煌卷子流失嚴重,這是敦煌卷子自發現以后最大的劫難,后來連醉心于壁畫的張大千也加入了破壞的行列。1910年清政府作出決定,把剩余的敦煌卷子全部運往北京保存。在運送的路途中,幾乎每到一處都失竊一部分。

大量經卷的散失,曾經使王圓箓感到非常痛心,因為藏經洞是他發現的,多年來在他保管期間從未發生過無故大量散失的事,官方如此掠奪,又如此貪心,使他感到極大的憤慨。所以,當1914年斯但因第二次到莫高窟后,王圓箓對他說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是這樣記述的:“說......1905年俄國奧勃魯切夫強行換走莫高窟經卷文書兩包。

1907年,匈牙利的斯坦因用14塊馬蹄銀從王道士手中“買”走了24箱經書、5箱繪畫、絲織品。現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以及印度。

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挑走"藏經洞"6500卷寫本和大量的畫卷 。

1909年伯希和,將他竊得的敦煌遺書在北京六國飯店公開展覽,這才將藏經洞的發現公諸于眾。長期無人問津的經卷外國人一說好,立刻驚動了朝廷,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敢情偏僻的敦煌還有如此珍貴的文物,于是一紙電令發到敦煌,對洞里剩余的東西進行封鎖,嚴禁外運,適時運往北京。

1910年敦煌知縣奉命移送莫高窟經卷于北京。孰不知此時文物已去之大半,而接下來長途運輸帶來的損失較之洋人的盜竊更為嚴重,遺書在途中幾近處于無人看守,任其丟失的狀態,大小官吏和看守層層竊取,運到北京時只剩下八千六百多殘卷了。現大多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臺灣故宮博物院等多家圖書館和博物館。

1911年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用超低市價“買”走了400多卷文書和2尊佛像。

1914年斯坦因再臨莫高窟,他又帶著5大箱,共600余卷經文“滿載而歸”。現大多藏于大英博物館和大英圖書館以及印度。

1912年俄國人鄂登堡率團至莫高窟,盜走經卷一批 。

1921年白俄軍殘部數百人侵駐莫高窟對洞窟、佛像、壁畫損壞極大 。

1924年美國華爾納用化學膠布粘走壁畫26幅,劫走彩塑數尊 。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納爾遜博物館。

對敦煌莫高石窟藏經洞文物流失的看法

敦煌位于河西走廓西端, 扼連接中原與西域要道的咽喉, 是沿古絲綢之路西去東來時必經重鎮,吐蕃文化、西夏文明也在這里得到了印證和體現。而敦煌文物則是這種文明的載體, 其價值不言而喻。可是, 這些在全世界也是無與倫比的瑰寶百年來竟遭到野蠻的破壞、掠奪和非法占有。這也為中華民族國運的興衰榮辱又一次敲響了警鐘。

敦煌藝術是佛教的藝術。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國外,始終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文化的發掘、傳播、借鑒、融合有其偶然性,更有其的必然性。圍繞著敦煌文物流失國外,被國人認定的“文化強盜”的,就可列出一串長長的名單,斯坦因、伯西和……

往事不堪回首,但那時是殖民主義橫行稱霸的年代, 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歲月。國衰民弱的舊中國無力保護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 釀成了文物流離失所的歷史悲劇。如今, 情況根本不同了。人類已經進入了文明昌盛的時代。因此,我們必需對國寶被盜事重新認識,重新做出處理, 還文物以本來面目,從新書寫敦煌和敦煌學的歷史。

敦煌藝術研究所改為敦煌研究院,對窟區文物進行全面清理保護、考證研究。有多少可敬可佩、造詣極深的專家為此奉獻了畢生精力, 為敦煌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80年代到90年代,我國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季羨林等諸位先生多次發出呼吁: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應該回歸故里!中國人民擁有自己祖先遺留的財富的權利必須受到尊重, 這些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及其所屬的延續性神圣不可侵犯。此外,還應從文物本身考慮, 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物送回原處, 在敦煌集中收藏展出, 與敦煌壁畫、敦煌雕塑珠聯璧合, 供各國學者學習研究, 讓全世界人民參觀瞻仰, 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其巨大的整體學術價值。

物歸原主, 理所應當; 強占他人財富, 情理難容。然而時至今日, 持強權就是真理者、惟我獨尊者、用謊言掩蓋事實者均大有人在。中國人民索回敦煌文物的道路必然是漫長、艱巨、荊棘叢生的。

王道士以大量的敦煌經卷文書換得幾吊銀錢的往事, 令國人切齒扼腕。其實我想, 如果換了其他人, 只要不是學者, 也會這么干。區別只在于換得的銀錢多與少而已。為什么?因為王道士也罷, 張駝夫、李驛夫、趙管帶、陳縣令也罷, 他們都不懂得這些文書的價值;再說,在那個年代,國人缺少民族概念,更不在乎什么國有資產,清政府不理這些文獻的去向,他們眼中這些東西便是沒有主人的。只要自己能發點小財,又無人知道,何樂而不為?更是據說, 劫余的經卷文書, 有的被人拿去糊了窗戶, 有的在運載輸送途中散失。私吞經卷的官員, 大概也只是感覺到了這些東西值一些銀子,卻并不會珍惜對待,那些珍貴文獻勢必會流落于民間。那個年代,國人普遍文化涵養不夠豐富,必不會把在他們眼中就只是幾本破經書一般的國寶放入眼中,我想那些經書,會被拿去糊了窗戶,火了灶臺,堆放角落隨處安放,這些寶貴的文明,將再也無法尋回,多可怕!如是這樣的話,倒不如被那些識貨的“文化強盜”收去好好安放,至少那些千年流傳的寶物,還可得以好好保留。

以上為相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安放,這些寶貴的文明,將再也無法尋回,多可怕!如是這樣的話,倒不如被那些識貨的“文化強盜”收去好好安放,至少那些千年流傳的寶物,還可得以好好保留。

很赞哦!(89)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湖南郴州汝城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