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是糧食貿易危機加劇(糧食貿易安全那些事兒 糧食貿易)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9 03:02:13【】8人已围观

简介993年-1995年)的兩次嚴重的通貨膨脹,都與糧食供給出問題、糧價大幅上漲有關,二者相互推波助瀾,國家不得不進行收縮性的宏觀調控。2003年“非典”期間,國內糧價引起波動,進入秋收時節,各地紛紛出現

993年-1995年)的兩次嚴重的通貨膨脹,都與糧食供給出問題、糧價大幅上漲有關,二者相互推波助瀾,國家不得不進行收縮性的宏觀調控。2003年“非典”期間,國內糧價引起波動,進入秋收時節,各地紛紛出現快速攀升跡象,中國糧價出現6年以來的首次上揚,平均漲幅達到20%左右。2006年隨著國際糧食偏緊,價格再次波動上揚。迄今,糧食價格每年以10%的漲幅上漲,低糧價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4、糧食問題具有“羊群”效應。我國有3億多農戶,9億多農民,生產的同構性強。居民消費也有從眾心理,買漲不買落。生產也跟風,消費也跟風,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要么增幅很大,要么減幅很大,導致糧食控制的難度大,成本高。

5、糧食政策具有“滯后”效應。糧食生產受自然因素影響大,農戶經營規模小,調控具有滯后性。問題出來了,才研究政策,往往是“亡羊補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糧食政策先后進行了五次調整。今年政策明年才能見效。因此,處理糧食問題要未雨綢繆,短期政策與長效機制相結合。

二、我國糧食安全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歷朝歷代政府都把糧食安全問題放在首位,視倉廩盈實為盛世景象。漢武帝時的“太倉之稟陳陳相因”曾被史家稱頌。唐代詩人白居易《憶昔》中描寫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也是一番美妙的景象。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成功地解決了億萬人民溫飽問題,實現了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歷史性跨越,取得了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近21%的人口的輝煌成就。2004年起,中央相繼發出了五個中央一號文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支農措施。如取消農業“四稅”(農業稅、林特產品稅、牧業稅和屠宰稅)政策,實行農業“四補貼”(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政策,農業和農民得到“休養生息”,減輕了農民負擔,農民每年減負約1250億元;初步建立了符合我國國情,財政綜合補貼與財政專項補貼相結合,管理逐漸規范的農業政策補貼體系。2007年農民直接享受財政支農投入過700億元,2008年達到1100億元。實施并建立了農業和糧食生產投入增長機制。如實施對糧(油)大縣獎勵政策,對稻谷、小麥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轉移支付力度等,這些政策和機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全國糧食連續五年豐收,年糧食總產量達到5億公斤。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量同步增長,糧食生產由恢復發展到穩定發展。同時,完善糧食省、市、縣長負責制,強化各級政府在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方面的責任,完善并建立中央和地方儲備糧及成品糧儲備機制,糧食庫存安全系數達20%以上,糧食總量基本實現自給,糧食安全基本得到保障。糧食安全水平僅次加拿大、法國、美國、澳大利亞四個國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然而,糧食是一個弱勢產業,本身受生長周期、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制約,“靠天吃飯”的因素依然存在。從需求上看,我國今后二至三十年人口增長、耕地面積減少和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趨勢不可逆轉,世界糧食偏緊,形勢嚴峻,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必須保證自給;從生產上看,耕進減少,基本生產面積難以控制;科技落后,單產產量難以提高;經濟比較效益低,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糧食大幅度增產的可能性不大;從客觀上看,一部分貧困和失業人口短期難以消除,大部分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工業轉化用糧增加形成供需矛盾,糧食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一)需求要素:糧食需求呈剛性增長勢態

就國內而言,這主要是因為以下五個不變的發展趨勢決定的:一是全國人口總數量龐大,基數高,每年增長10‰短期內不會改變。我國現有人口13億多,到2020年將預計達到16億人口,每年口糧凈增100億斤。二是人口城市化率不斷提高的趨勢不會改變,到十一五末人口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0%以上。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商品糧每年增加100億斤以上。三是居民生活結構進一步改善不會改變,消費食物的多樣化優質化趨勢將加劇食品的消費數量越來越大。四是調整經濟結構,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會改變,繼續大規模退耕還林、還牧、還草、濕地保護,這必然需要增加退耕還林補助和食物供應。五是畜牧業作為發展的戰略不會改變,由此對飼料用糧的需求將大幅度增長。據預測,到2010年飼料用糧需求總量達到1870億公斤,占糧食總消費量36%,2020年將達到2355億公斤,占總消費量41%。這些因素決定了我國對糧食和主要食物需求不斷增長。毫無疑問,隨著糧食和主要食物需求量的不斷增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越發沉重。綜上所需,據預測,到2010年我國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89公斤,糧食總需求量達到5250億公斤,到2020年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95公斤,總需求量達到5725億公斤。

從國際而言,全球糧食偏緊已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糧食分布不均,嚴重糧食短缺的國家有39個,其中24個在非洲,9個在亞洲,5個在拉丁美洲。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世界上長期食物營養不足人口有8.5億多人,其中發展中國家8.2億人,轉型國家2500人,發達國家900萬人,目前非洲大陸、西亞的大部分地區很多人都處在饑餓之中,而且世界的可耕土地越來越少,今后世界糧食供求矛盾仍將是令人關注的大問題。據測算,全球近10年來全球谷物消費需求增加2200億公斤,年均增長1.1%;產量增加1000億公斤,年均增長0.5%。目前,世界谷物庫存消費比已接近30年來最低水平。隨著能源緊缺、油價高位運行,能源與食品爭糧矛盾日益突出,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供求緊張。我國糧食雖然基本處于自給安全狀態,自給率保持在85%以上,但品種結構供需矛盾仍然突出,稻谷、大豆存在一定產需缺口,每年需500億公斤左右。也就是說,一方面國際糧食需求在不斷增大,另一方面我國糧食安全仍靠一定的國際市場保障需求。我國利用國際市場彌補國內個別糧油品種供給不足的難度增大。中國加入WTO,糧食生產和市場也受到沖擊和挑戰。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人少地多,種植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無論數量、質量和價格,都有明顯優勢。我國受農業大國人口制約,規模化程度低,技術條件限制,短期內提高種植面積、降低生產成本可能性不大,降低流通環節費用開支也存在較大難度,價格下降空間小,進口逐年增多,生產和市場受到沖擊和挑戰。尤其是按 WTO農產品政策放開,國外優質低成本糧的涌入,供給能力增長,國內糧食將因成本高而缺乏競爭力,從而導致農民種糧收益下降,在利益驅動下,減少種植面積,糧食生產能力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二)供給因素:多種因素制約供給能力提高

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自然資源缺陷:

1、耕地少,基本生產面積保障不足。在農業和糧食科技沒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之前,糧食的種植面積仍然是糧食總量不斷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的總耕地面積只有18.26億畝,人均耕地只有1.38畝,僅占世界人均耕地40%,全國有600多個縣的人均耕地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0.8畝警戒線,三分之一的省(區)市人均耕地不足1畝。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澇、鹽堿等多種因素影響,質量相對較差的中低產田約占三分之二。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對耕地占用還會繼續加劇。我國耕地規模與國外一些國家簡直無法相比:澳大利亞人均耕地120公頃、加拿大110公頃、美國57公頃、法國18公頃、阿根廷17公頃、俄羅斯14.5公頃。還不可忽視的是,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廢”污染等問題,近幾年仍以幾百萬畝的數量減少,不斷減縮的耕地面積是我國糧食生產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2、水資源短缺,干旱威脅嚴重。我國是世界上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量約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每年農業生產缺水200多億立方米,而且分布極不平衡,水土資源不匹配。我國水資源多分布在南方,長江以北的地方一般都缺水,華北、黃淮海地區糧食產量占全國的總產量53%,商品糧占全國的66%,這些糧食主產區都嚴重缺水。同時,我國北方干旱嚴重,引起耕地沙漠化,耕地不斷減少,水資源短缺。此外,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嚴重,不利氣象因素較多,北方地區降水持續時間偏少,干旱化趨勢嚴重。今后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我國旱澇災害特別是干旱缺水狀況是加重趨勢,會給農業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將對我國中長期糧食安全構成極大威脅。缺水和干旱成為糧食主產區生產和增產的制約因素。

3、水資源污染嚴重。據統計,全國有1200條河流中,有850條河流受到嚴重污染,利用污水灌溉農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也受到污染。環境和水資源污染降低了我國糧食農產品的質量,污染又加重了水資源短缺,造成生態脆弱,旱澇頻發,影響糧食生產的增長,降低了糧食的有效供給能力。

(三)客觀因素:貧困、失業及自然災害頻發。

1、退耕還林還草的推進,客觀上加劇了糧食需求矛盾。根據林業部門的規劃,2006年全國已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467公頃,涉及數億人口。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巨大工程,既縮減了糧食播種面積,又增加了糧食需求供給,許多山區農戶所退山坡耕地原是口糧田且無他經濟來源,需要以退耕還林補助糧當作口糧,2004年改補現金后,因糧價上漲,所補現金買不夠所需的糧食,口糧出現了缺口。有的補助年限已到,但退耕后的經濟林、生態林大部分還處于幼苗狀態,停止補糧后,將影響退耕農戶的生產和生活。特別是西部地區,糧源不足,運糧成本高。還必須考慮退耕后不反彈的成果鞏固。

2、貧困和失業人口。全國有332個貧困縣,3000萬農村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城市還有700多萬的失業人口,解決這部人口的糧食安全問題,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造成這部分人難以脫貧有多種客觀因素,有的缺乏生存條件,有的是勞動力喪失,有的是身體殘疾造成的社會弱勢群體。按照糧食安全的概念,要保證人人有飯吃,這是確保糧食安全必須注意解決的問題。(1)貧困地區大部分存在糧食庫存和儲備嚴重不足。許多貧困縣無縣級儲備。(2)地方政府調控能力薄弱。(3)市場發育不健全。難以滿足群眾起碼的購糧需求。(4)糧價過高,交通不暢,運輸困難,費用成本過大。據調查,貧困地區每公斤糧食運輸費用比較發達地區在0.2元以上。(5)加工能力薄弱,主要靠有私人小作坊進行加工,從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保障糧食安全。

3、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較差,土地貧脊,旱災、冰災、雪災、地震、洪災時有發生。2007年2月湖南雪災,涉及17個省區,造成大面積農作物和糧食的減產。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災嚴重有四個省市,國家動用中央儲備糧30億斤,解決受災群眾的生活問題。2009年春北方小麥主產區出現大面積旱災,也給糧食生產帶來一定影響。自然災害的頻發,客觀上有不可抗拒的原因,但也暴露出我國農業基礎薄弱,農業投入不足的問題,都是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

三、建立并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對策

面對我國糧食安全存在的隱患和風險,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就必須根據我國的國情、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糧食安全的特征,建立有效地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一)穩定基本農田,保障生產基地。

耕地是糧源之基,保證足夠的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地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應該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采取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確保全國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億畝,基本農田保有量不低于15.6億畝。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加強對非建設占用耕地的管理,切實遏制耕地過快減少的勢頭。不斷優化耕地利用結構,合理調整土地利用布局,加大土地整理復墾,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要繼續建設現代化商品糧基地,形成穩定的糧食生產基地。加

很赞哦!(3842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辽宁沈阳大东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