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用國際貿易理論分析美國貿易戰原因(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和意義?)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1 09:58:11【】3人已围观

简介易只是在公司之間進行,新理論認為存在著政府與公司合謀以攫取“租”(超額利潤)的可能性;古典理論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租”是不存在的,新理論假定市場競爭是不完全或壟斷的,在某些產業中存在著大量的“租”

易只是在公司之間進行,新理論認為存在著政府與公司合謀以攫取“租”(超額利潤)的可能性;古典理論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租”是不存在的,新理論假定市場競爭是不完全或壟斷的,在某些產業中存在著大量的“租”;古典理論假定資本和勞動是不流動的,比較優勢是靜態的,新理論假定資本和勞務都是流動的,比較優勢是動態的和人為的。

克魯格曼主編的這部《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新國際經濟學》是目前國外關于新貿易理論的權威文獻之一。它正式確立了戰略性貿易政策所倡導的政府干預可使經濟福利最大化的論斷的學術地位,不僅反映了經濟學知識的新進展,而且從實際出發,比較合理地解釋了戰后國際貿易的新模式。

歐洲為什么能主導世界貿易

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相對優勢理論證明貿易能夠促進分工、增加國民財富。從全球財富增加的角度分析,自由貿易政策顯然能夠促進人類福利的增加。新古典貿易理論揭示了相對優勢的源泉在于不同地區的資源要素稟賦差異。制成品貿易理論則證明,即使在要素稟賦完全相同的前提下,只要有規模經濟和差別產品需求,各國仍然能夠通過自由貿易獲得利益。但是自由貿易思想卻沒有說明貿易利益應該怎么分配。然而,各國在制定貿易政策時的出發點,恰恰是自身利益是否能增加,而不是都想著如何為全球總福利做貢獻。正因為如此,才有了貿易保護主義思想和各種相關政策。

"重商主義"是最早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想,是商業革命后期國際貿易競爭激烈的產物。歐洲早期的重商主義政策主要禁止本國金銀出口,鼓勵國外金銀輸入;而晚期重商主義受比較優勢理論的影響,不再追求絕對的金銀流入,而爭取國際貿易中的順差地位。

德國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Llist,1789-1846)是最早系統提出貿易保護主義理論的經濟學家。李斯特一生顛沛流離,曾經因為組織德國工商聯盟而受到迫害,也曾經因提出激進的民主改革主張而被判監禁。移居美國以后又因為經營礦山倒閉而破產,他曾拒絕俄羅斯政府聘他擔任要職的邀請,也曾因健康原因錯過了擔任《萊茵報》主編的機會。由于無法養活妻兒,李斯特在57歲那年開槍自殺身亡。

為了追求德國經濟上的統一和強大,李斯特多次抨擊古典經濟學自由主義思想,竭力反對自由貿易政策,主張實行保護關稅制度。他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程度,把經濟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即原始未開化時期、畜牧時期、農業時期、農工業時期、農工商業時期。處于農業階段的國家應實行自由貿易政策,這有利于農產品的自由輸出和自由輸入外國的工業產品,以促進本國農業的發展,并培育工業化的基礎。處于農工業階段的國家,雖然本國已有工業發展,但并未發展到能與外國產品相競爭的地步,故必須實施保護關稅制度,使它不受外國產品的打擊。而處于農工商業階段的國家,由于國內工業產品已具備國際競爭能力,國外產品的競爭威脅已不存在,故應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以享受自由貿易的最大利益,刺激國內產業進一步發展。

顯然,無論是重商主義的全面貿易保護思想,還是李斯特的分階段保護主義思想,或者之后的保護局部"幼稚"7產業的思想,都會引發貿易戰。假設世界由A、B兩國組成:(1)A、B兩國都相信重商主義,都希望從對方獲得金銀流入或貿易順差,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會有國際貿易呢?(2)A國處于農工業階段,實行貿易保護主義;B國處于農工商階段,實行自由貿易,那么這種情況下也不可能有國際貿易。(3)A國希望出口布,而B國認為布是本國的"幼稚"產業需要保護,于是又不會產生國際貿易。

毫無疑問,如果貿易保護主義造成國際貿易消失,那么對大家都沒好處。所以,各國都在尋求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平衡點:一方面對外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一方面偷偷實行保護主義政策;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優勢產業永葆優勢地位,死死壓制其他國家同類產業的成長,一方面又通過各種政策保護自己的劣勢產業;一方面在處于貿易劣勢地位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采取全面貿易保護主義,一方面在處于貿易優勢地位的時候,通過各種手段強迫別國"門戶開放"......總之,盡管全球都在高唱自由貿易贊歌,可是誰也沒有放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各國都在尋求開放和保護之間的利益平衡點。

那些高唱自由貿易贊歌的家伙都曾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先驅

英國是最早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國家之一。16世紀下半期,英國開始禁止進口金屬制品、皮革制品以及其他許許多多工業品。1688年的"光榮革命"之后,英國完全停止進口法國和荷蘭的毛織品。1700年,英國議會禁止從印度、伊朗和中國進口棉織品。一直到1812年,英國還對從印度進口的印花棉布征收高達71.7%的進口稅。到1820年,英國的工業產量已經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一半,確立了在全球的競爭優勢地位-直到這時候,英國為了要求其他國家開放市場,才轉而逐步取消本國關稅,執行自由貿易主義政策。

法國也是執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元老"之一。從17世紀開始,法國就實行重商主義貿易保護政策,鼓勵出口、限制進口。一直到18世紀末的"大革命"之后的拿破侖政府、1815年以后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都把對外貿易政策的原則定在保護關稅上。這樣的政策一直堅持到19世紀中期,使法國制造業逐漸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一度成為僅次于英國的世界富國。

美國是后期工業化國家中最早執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國家。美國獨立后不久,1789年,開始對進口商品征收關稅。1816年美國通過了第一個明確的保護性關稅法案,對進口的棉花、羊毛制品和某些鐵制品課稅30%~40%。19世紀80年代初,美國的工業生產已經躍居世界首位,而到1913年,美國的工業產量已經占整個世界工業生產總量的36%。在這樣高速的工業發展過程中,美國一直在實行高額的保護關稅。尤其是《1890年麥金來關稅法》使美國整體關稅率從38%提高到49.5%,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后,美國才放棄了保護關稅政策,逐步轉向了自由貿易。當然,在美西戰爭取得勝利以后,美國就開始利用全球市場,享受自由貿易的好處而積累起巨額財富。在甲午戰爭后,美國也是逼迫中國實行"門戶開放"的主要"自由貿易"代表之一。在20世紀美國取得全球領先的生產和貿易地位,成為自由貿易的領袖之后,本國貿易保護主義仍不斷抬頭。在21世紀,面臨著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商品沖擊、尤其是20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造成本國經濟衰退的時候,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表現得尤其明顯。2008年大選結束后,美國新一屆政府很有可能出臺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德國的貿易政策一度搖擺于自由貿易政策和貿易保護政策之間。19世紀前半期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所采納的溫和保護關稅,就是自由貿易與貿易保護主義的折衷:對出口和初級產品的進口基本免征關稅,對制成品進口征收10%的關稅,對奢侈品征收20%~30%的進口稅。受英國在19世紀上半期轉向自由貿易的影響,德國在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曾經致力于轉向自由貿易政策,降低和取消了許多農產品和工業品的關稅。但是,1879年俾斯麥重新回到保護主義關稅政策,重新征收、并不斷提高了許多工業品的進口稅。貿易保護政策極大地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自從建立了關稅同盟以后,德國的工業化就明顯加快了;而在1879年重新轉向保護關稅政策之后,德國則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一等工業強國。例如,德國工業在1870~1880年間還只占世界第4位,在1880~1890年間就超過了法國而上升為世界第三位,1910年又超過了英國而上升到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位,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工業產量大約占全球的15%。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就宣揚"殖產興業",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也一直堅持"產業立國"、"貿易立國"。然而,日本一貫堅持對本國市場的保護主義思想,取得了對亞洲以及歐美市場的貿易順差地位。盡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歐美的商品一度涌入日本,但是日本人很快扶持起自己的企業,并通過文化、衛生條款等非關稅貿易保護手段確立了本國商品的市場主導地位。

頗值得研究的是,在英國轉向自由貿易政策的19世紀20年代,美國開始執行扶植本國制造業的保護關稅政策,德國開始執行關稅同盟下的保護主義政策。到19世紀60年代,英國已經實行了進口關稅接近于零的自由貿易政策,美國卻在1857年后不斷提高保護性關稅,德國在1879年后也連續提高各種工業制成品的關稅稅率-而恰恰正是這兩個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分別上升到全球工業產量第一、第二的地位,把英國這個昔日的"世界霸主"甩在后面。

可見,貿易保護主義在上述國家歷史上的積極作用是不可否認的。只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在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的安排下,各國才基本上能夠相對公平地逐步消減關稅,并建立了一定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使以高關稅為代表的普遍的保護主義逐漸成為歷史。

如今,一個個后發的市場經濟國家正在融入歐美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經濟,上述國家在享受自由貿易福利的同時,千萬不能忘記:那些近代工商業大國,雖然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但是都曾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先驅,并且至今也仍然在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路線上搖擺。在聽信他們的要求,敞開每一扇大門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否則就會像中國汽車業一樣-絕大部分汽車廠都被外資控制,從而壓制了本土技術研發能力和民族品牌,以致在美國汽車公司幾乎都瀕臨倒閉的年代,中國汽車的消費價格仍然是全世界最高的。

貿易體制和政策的衍生財富效應

在普遍的高關稅政策成為歷史之后,貿易體制、貿易規則及其衍生出來的定價權、貿易利益分配權逐漸成為國際貿易問題的焦點。

此后,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組織(前身為GATT)逐漸成為富人俱樂部,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成員的加入。每一次新成員被批準加入前,都必須付出一定的商業利益,并須經過艱苦的談判,被迫接受有利于發達國家的各項貿易規則。

當技術和知識產權成為發達國家的主要出口收入來源的時候,就有了專門的技術和知識產權的相關規定來保護上述發達國家的出口商業利益。當發展中國家的紡織品取得競爭優勢以后,卻有類似于《紡織和纖維貿易總協定》來阻止、限制這些國家的產品出口。尤其是在商品和資源大部分可以自由流動的前提下,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勞動力流動卻受到發達國家的嚴格管制。不僅如此,在出口商品方面也附帶著有利于貿易規則主導國的各種細則,如勞工條款、衛生和環境保護條款等。

壟斷貿易規則和定價權被政治性地應用到大國財富分配中。20世紀70年代后期發達國家受到石油危機沖擊的時候,恰恰是前蘇聯石油和天然氣作為主要出口創匯來源的時候。此時,美國里根政府通過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的努力引誘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不顧OPEC的配額限制,大量超限額開采和銷售石油,從而使1985年國際原油價格下跌50%。這種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強烈干預是后來前蘇聯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低油價不僅有效地緩解了美國、歐洲的經濟衰退,而且導致了前蘇聯巨額的財富流失,迅速枯竭了其外匯資源。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和印度等能源短缺國家的崛起,國際壟斷勢力開始操縱石油、銅、大宗商品的價格扶搖直上,美國等發達國家不僅一直坐視不管,而且漠視本國投資銀行、套利基金參與上述大宗商品操縱和投機。直到石油上漲10倍達到140美元之后,發達國家發現不僅僅中國遭受了大量財富損失、輸入了通貨膨脹,

很赞哦!(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山东莱芜莱城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