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海外投資收入應該計入(G N P 與G D P 的區別)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5:10:49【】7人已围观

简介種方法、觀點的疊加,對財務報表所傳達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影響。四、我國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現實選擇我國目前尚未正式出臺外幣折算的會計準則,但隨著國內涌現出大量的跨國公司,國家頒布有關的會計準則成為必然,所以

種方法、觀點的疊加,對財務報表所傳達信息的可靠性造成影響。

四、我國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現實選擇

我國目前尚未正式出臺外幣折算的會計準則,但隨著國內涌現出大量的跨國公司,國家頒布有關的會計準則成為必然,所以曾兩次印發外幣折算的征求意見稿。其中1995年7月印發的具體會計準則《外幣折算》(征求意見稿)中關于外幣報表的折算,是先根據其與報告企業相關的融資和經營方式,將“境外營業”劃分為“報告企業經營組成部分的境外營業”和“境外實體”兩種類型。前者采用時態法,后者采用現行匯率法。雖然沒有引用“功能貨幣”這一概念,但采用的折算方法與折算差額的處理與前面論述的國際會計準則第21號公告和SFASNO.52基本相同。最近一次的征求意見稿是財政部于2005年6月印發的具體會計準則《外幣折算》(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外幣報表折算方法使用現行匯率法。

上述兩份意見稿表明我國對于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選擇,前后歷經十幾年,數有變化,變化的目的是使外幣報表折算方法更適于我國的現實狀況。我們認為外幣報表的折算方法的選擇應該是若干影響因素權衡的結果,比如各種折算方法的特點、我國跨國公司現狀、我國的會計環境等因素,結合上述因素與財政部2005年6月印發的具體會計準則《外幣折算》(征求意見稿)我們有以下幾點思考:

1.財政部2005年6月印發的征求意見稿比起1995年7月的征求意見稿明顯的不同點是并沒有將境外營業劃分為“報告企業經營組成部分的境外營業”和“境外實體”兩種類型,而是直接規定企業將境外經營的會計報表并入其會計報表時應當按照現行匯率法進行折算。這能避免兼用時態法和現行匯率法導致的問題,使得管理者不能通過精明的境外營業分類來操縱收益或者其他財務報表項目金額,可以一定程度上緩和兼用兩種折算方法引起的爭議,但是單一使用現行匯率法又會產生如下問題。

2.從現行匯率法與時態法的特點看,現行匯率法是對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乘上一個常數(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所以現行匯率法能保持原外幣報表中各個項目的比例關系。但是現行匯率法假設所有的外幣資產和負債都承受匯率變動的風險,由于存貨和固定資產的價值基本上不受匯率變動的影響,這種假設很少成立。而且,用現行匯率折算歷史成本產生的數字很難解釋,因為它既非歷史成本也非現行市價。在時態法下,匯率變動影響的是外幣報表中的貨幣性項目,其他非貨幣性項目基本上不受影響,且要求在外幣報表上用歷史成本計量的項目要用歷史匯率折算,比較符合客觀實際情況。

3.目前我國跨國公司的現狀是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占相當比重,海外子公司規模偏小,與歐美的跨國公司相比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規模上都不能相提并論。而且我國的跨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多數屬于母公司的國外有機組成部分,其業務基本是銷售母公司出口產品,只不過是國內業務向海外的延伸。這種情況下母公司注重的是海外子公司的損益,時態法比現行匯率法更符合要求,因為時態法將折算結果計入各個年度的合并損益,就好像是母公司直接從事這類經營活動的結果一樣。

綜上所述,外幣報表折算方法選擇的爭議還遠沒有結束,隨著我國跨國公司在國外投資項目的不斷擴大,外幣報表折算業務會越來越多,對外幣報表折算的理論研究也將日益深入。

G N P 與G D P 的區別

GDP=Gross Domestic Proct(國內生產總值)

GNP=Gross National Proct(國民生產總值)

GDP和GNP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它們都是核算社會生產成果和反映宏觀經濟的總量指標。但因其計算口徑不同,二者又有所區別。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反映所有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所謂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所謂生產活動包括三次產業在內的所有行業和部門。在價值形態上它等于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的增加值之和。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收到的原始收入(指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等)總和價值。本國常住者通過在國外投資或到國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應計入本國國民生產總值。而非本國國民在本國領土范圍內的投資或工作所獲得的收入(稱之為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則不應計入本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去。因此,國民生產總值可以用國內生產總值加上本國常住單位從國外得到的凈要素收入(從國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給國外的要素收入)。更直觀地講,國民生產總值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從國外獲得的勞動報酬、投資收益(包括紅利、股息和利息等)的凈額。即:國民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民生產總值是“收入”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民生產總值之間的主要區別,GDP強調的是創造的增加值,它是“生產”的概念,GNP則強調的是獲得的原始收入。一般講,各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與國內生產總值二者相差數額不大,但如果某國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于國內生產總值。

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認為,GDP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他將GDP比做描述天氣的衛星云圖,能夠提供經濟狀況的完整圖像,能夠幫助領導者判斷經濟是在萎縮還是在膨脹,是需要刺激還是需要控制,是處于嚴重衰退還是處于通脹威脅之中。如果沒有像GDP這樣的總量指標,政策制定者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數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外有大量投資和大批勞工的話,則該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往往會大于國內生產總值。比方說,日本在海外有大量的投資,那么,它的GNP就比GDP數字要大。在2001年度,日本的GNP比GDP高8.5萬億日元(大約折合800億美圓),相當于日本GDP的2.5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即使是日本國內經濟增長率為零。但是。有來自國外的這800億美圓的投資凈收入,也可以保證其GNP增長2.5%左右。

還有,比方說菲律賓,有大量的菲律賓婦女在海外充當傭人(簡稱“菲傭”),她們每年匯往菲律賓的外匯收入高達100億美圓!這樣,菲律賓的GNP肯定比GDP要高。

再有,從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

在經濟政策上更為追求GDP或GNP,會導致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即內源性經濟增長模式或輸入性經濟增長模式。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個國家的國土范圍內,本國和外國居民所生產的供最終使用的商品和勞務的總和。GNP即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的國民在國內、國外所生產的最終商品和勞務的總和。國內生產總值強調的是制造地,即不管是本國的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只要落戶在本國境內就行。國民生產總值強調的是制造人,追求的是本國企業、本國人的制造。

GDP和GNP的含義如此,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政策上更為追求GDP或GNP,將會引發不同的經濟增長戰略。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策上更為推崇GDP,那么它的經濟政策的取向必然是,不論是本國的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只要能把GDP作大就行。當然,隨著GDP的作大,政府也會有相應的稅收。如果更為推崇GNP,那就不僅經濟要增長,而且必須是本國、本地區的企業促進了經濟的增長。不僅要增加稅收,而且要有實實在在的盈利。

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政策上更關注GDP,那就會更注重本國產業的成熟和發展,而不在乎支撐這些產業發展的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如果在經濟政策上更關注GNP,則不僅本國產業要發展,而且應當是本國企業支撐了本國產業的發展。于是,前者會更傾心于招商引資,會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后者則重視本國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發展。

以GDP或者GNP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要追求目標,在一定的GDP水平下,會導致本國人民的富裕程度不同。如果強調GDP,就會出現諸如四川民工在深圳打工,把GDP留在了深圳,把利潤帶回了四川;在深圳設廠的企業,亦把GDP留在了深圳,把利潤帶回了本國或本地區。如果強調GNP則意味著本國企業公民在國內,或國外都實實在在地給自己掙了錢。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新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的比較。據《第一財經日報》2月24日報道,2004年隨著蘇州經濟一路高歌,GDP總量首超深圳,新蘇南模式似乎達到了中國經濟發展樣板的制高點。但這些掩蓋不了新蘇南模式的缺陷,被比喻為“只長骨頭不長肉”,GDP上去了,政府的財政收入上去了,老百姓的口袋仍是鼓不起來,利潤的大頭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一點打工錢。2004年蘇州的GDP是溫州的兩倍,但蘇州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幾乎只及溫州的一半。看來,更能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競爭實力的是GNP,而不是GDP。

進一步深入探討會發現,推崇GNP蘊涵的是一種內生的增長模式,內生的增長模式的動力源泉來自于民間發展經濟的沖動。例如,有人把浙江民營經濟比喻為老天爺經濟(自然條件逼出來的)、老祖宗經濟(歷史上有傳統)、老百姓經濟(來自于民間的普遍性),其顯著特點是本地有不少優秀的企業家。而推崇GDP實際上是一種輸入性的增長模式,其動力源泉來自于政府,是地方政府在發展地方經濟,也包括政績杠桿的驅使之下,以優惠的條件大舉招商引資。內源性經濟增長模式較為扎實,輸入型增長模式由于資本的流動性,如果有更好的投資區域,資本就會流走。

GDP和GNP的區別及其引致的經濟增長模式的不同,會在選擇經濟增長模式、制訂經濟增長政策方面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1、 在一定程度上,產業或企業的國際競爭是GNP的競爭,由此,內生增長模式較之輸入性的增長模式其優越性顯而易見。從國際上看,日本、韓國的產業的競爭力,就是靠本國企業支撐的。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不可能靠外資企業增強自己的競爭力。看來,我們在經濟增長中不僅是簡單的作大,而是要有實實在在的盈利。我們必須適時地給予GNP以高度重視。

2、 科學地策略性地利用輸入性經濟增長戰略。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所以欠發展,就是因為資本、技術、企業家和企業管理經驗的短缺,如僅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因此,在發展的最初階段,適當地利用外資,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引進其先進的管理經驗,可以成為經濟發展最初階段的一種選擇。然而,在進一步實施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發揮引進企業帶動作用,以最終培養起內生的經濟增長力量。

3、 內生經濟增長模式來自于本國、本地區的千千萬萬的企業家、優秀的企業家是經濟競爭的根本源泉。我們的經濟政策設計應當有利于企業家的脫穎而出和振興成長。

4、 既然GNP是國內企業制造的,就應當對于國內資本包括國內民間資本的行業進入,區域流動的政策更為寬松。長期以來,在一些領域給予外資的政策優于我國民間資本的政策應當進行必要的反省。

很赞哦!(9)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甘肃甘南卓尼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