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2 海外的中國文物圖片(中國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有多少啊)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4 04:50:19【】2人已围观

简介中國歷代名畫多達2.3萬件!已經八十高齡的林樹中歷盡艱辛,耗時10年,把自家的大部分積蓄,累計資金超過10萬美元投入到搜尋和分類整理工作中。他在1996年編寫出版了規模浩大的8開8卷巨著《海外藏中國歷

中國歷代名畫多達2.3萬件!

已經八十高齡的林樹中歷盡艱辛,耗時10年,把自家的大部分積蓄,累計資金超過10萬美元投入到搜尋和分類整理工作中。他在1996年編寫出版了規模浩大的8開8卷巨著《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匯集了羈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古代藝術珍品,這些作品上自原始時代,下迄明清。

記者:您從何時開始尋寶,有多少國寶流散海外?

林樹中:1985年秋,我應邀去美國密執安大學做客座教授,講授中國繪畫史,同時考察歐洲美術史。在那里一年,我經常在講課之余參觀美國的各大博物館,被美國人收藏的中國歷代書畫精品震撼。在納爾遜美術館,我親眼目睹了從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盜去的北魏《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太后禮佛圖》的浮雕。殘缺破損的浮雕使我內心受到強烈沖擊。

1985年,我下決心尋找和記錄流失海外的國寶實況。我想即使不能收回,也要把它們記錄在案,給后世一個警示和備忘。在美期間,我用擔任客座教授的報酬3萬多美金,到各大博物館考察,拍射了3000多張幻燈片和3大箱圖書資料。

目前中國流落海外的歷代名畫初步統計,有記錄可查的就已達2.3萬件,美洲(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各占三分之一。歐洲主要分布在德、英、法、比利時、瑞典等國,大部分是當年從敦煌藏經洞揭取掠走的,一小部分是30年代抗戰前后和解放戰爭前后國家文物管理不嚴由外國人買走和華人帶出的。

流失到海外的唐代卷軸畫有20余張,敦煌16窟收藏的經卷、詩畫、書畫,時代歷經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都是敦煌石窟的掛幅佛教畫,以英國和法國收藏最多,英國大不列顛和巴黎吉美博物館就收藏有300卷。流失的宋代卷軸畫也有二三百張,元代近200張,其余明代名畫流失約有8000余件,清代約有1.2萬余件。

記者:中國國寶是誰拿到海外的?

林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搶走的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這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世界美術界公認的中國超級國寶,現在被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收藏。顧愷之的另一幅名作《洛神賦圖》的最早摹本現藏于美國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

敦煌藏經洞有大約5萬件各種文物現分散在世界11個國家。1905年前后,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德國人萊考克等人沿絲綢之路,從新疆庫車的克孜爾石窟到吐魯番的伯孜克利克,一路上瘋狂掠奪石窟壁畫。

美國古董商普愛倫到中國發現洛陽《帝后禮佛圖》浮雕,用照相機拍下來,找到北京琉璃廠彬記古董商岳彬,雙方簽訂協議書,岳彬勾結洛陽古董商馬龍圖,聯絡當地保甲長和土匪把浮雕鑿下來,鑿成碎塊,用麻袋運往北京,又在北京拼接后運往美國。1952年,在北京炭兒胡同彬記古玩鋪內發現了彬記與普愛倫簽訂的掠奪《帝后禮佛圖》浮雕的合同,此事震怒了中國文物界,300余名知名人士聯合要求懲罰奸商岳彬,岳彬被判死刑,緩期兩年,后病死獄中。

記者:這些珍品具有怎樣的價值?

林樹中:《女史箴圖》具有時間最早、國際影響力最大等幾大特點,是流傳至今的最具有價值的流失絹畫。是國寶中的國寶。

《洛神賦圖》全世界流傳五種版本,除北京故宮博物院、東北遼寧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段摹本外,唯一流落海外的是美國華盛頓弗利爾藝術館收藏的一個長卷,那是最早一本。它是被清末美國活動家福開申擔任政府顧問時買走的。

《洛神賦圖》取材于三國曹植的《洛神賦》。原作描述了曹植與甄氏有過戀情,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與植兄曹丕,成為皇后,但后來失寵。死后,曹丕把甄氏睡過的枕頭給曹植,曹植很感嘆,把甄氏化作洛水女神,做夢時與其相會。《洛神賦圖》被歷史上有名的大畫家都作為題材。顧愷之留下的摹本現今有最高的價值。以前研究絹畫、國畫,都會提到以上這幾個。

一般提到書畫,關于年代和真假都有爭論。而敦煌400張的每一件都是貨真價實的國寶文物,年代完全可靠,藝術和歷史價值無法估量。被盜走的佛畫曾是寺廟的掛畫,都是供養人出錢所畫,包括了當時各階層的人。佛教畫包含了很多佛教故事,還有描述當時山水、人物、建筑、風俗人情的。對研究當時社會保留下來的有形資料具有極大價值。

《帝后禮佛圖》是北魏兩幅有歷史性的巨型浮雕,如同西漢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馬踏匈奴》、唐太宗《昭陵六駿》,都是歷史的見證。

中國文物流失原因復雜

國際友誼博物館館長張健從1985年起搜集了大量關于流失文物的數據,研究了中國近百年流失文物的現狀。

張健館長告訴記者,20世紀是中國文化遺產流失量最多的時期。兩次流失高峰出現在鴉片戰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后。

張健館長認為,中國文物在外國人眼里的價值并非單純只為收藏。“他們將尋找到的中國墓地尸骨用于人類學研究,分析中國人的演變過程和血緣關系,通過出土的墓志銘、地券,研究中國的經濟、文化、風俗。1840年以后,一些國外傳教士進入中國,收集中國的家譜、族譜,以研究中國的社會結構和行為方式,利用收集的地圖來作為反華的依據。”

“中國在康雍三代以前一直處于世界強盛地位,文物正反映了當年的國家科技水平。古代領先于世界的成果,其智慧都體現在了每一件器物上,包括反映技藝的青銅器、反映中國人哲學理念的書畫、反映哲學和科技的玉器。掠奪者希望通過研究中國的哲學思想和信仰來了解中國人的處世,研究中國當時強大的原因。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國外’。”

流失國寶備忘錄

日本侵華期間,流失文物360多萬件又1870箱,古跡741處。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永樂大典》被掠走海外。

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歷代珍稀之品現有3萬多件。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收藏了中國文物3萬多件。

中國被盜古墓20萬座。

美國收藏繪畫最多,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

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遺書國內僅存2萬件,僅占3成。

中國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有多少啊

中國文物大規模流失海外始于近代

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的百余年間,是中國文物流失的高峰期

薈萃了中國文物精華的北京先后遭到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野蠻掠奪,在這兩場浩劫中,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眾多外國人打著“文化考察”的旗號巧取豪奪,僅1876年至1928年到達中國西北地區的探險隊就有42支,目前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而藏于英國大英圖書館的就有1

37萬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俄羅斯亞洲民族研究所有1

2萬件

甲骨文也大量流失海外,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

67萬片,遍及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瑞士、法國、俄羅斯、比利時等十二國,其中日本多達1

2萬多片

抗戰期間,日本侵略者公然將中國淪陷區的大量館藏文物運到日本,還在中國東北、華北地區進行了長時間非法的有計劃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運到日本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國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又掀起一次盜掘、走私珍貴文物的狂潮

中國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歐美、日本

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七大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收藏了極其豐富的中國歷代文物珍品,以繪畫、青銅器和地方志為大宗

其中收藏的中國地方志數量之多令人瞠目,僅國會圖書館就收有中國各省、府、縣志書4000余種

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瑞士、瑞典

在大英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

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

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代表性文物有漢代玉雕奴龍、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南北朝陶獵鷹坐俑、唐代黃玉坐犬和敦煌絹畫、文書等

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文物,數量有數十萬件

其中以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收藏最為豐富,該館設有東洋館,共有五大陳列室,專門用來陳列展覽中國古代文物

很赞哦!(74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江西南昌湾里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