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tiktok營收1000億(殺敵800自損1000:動微信和動TikTok完全不是一回事)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20:50:43【】2人已围观

简介tiktok上市股票代碼tiktok屬于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短視頻平臺,目前字節跳動還沒有上市,所以沒有股票代碼。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是最早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移動互

tiktok上市股票代碼

tiktok屬于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短視頻平臺,目前字節跳動還沒有上市,所以沒有股票代碼。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是最早將人工智能應用于移動互聯網場景的科技企業之一。

【拓展資料】

抖音海外版TIKTOK在海外可以說是大獲成功,2020年的營收是19億美元,預期2022年的營收目標是120億美元,2年時間預期將漲6倍。這些都是美元營收。

假如字節在美股上市,將來就可以用TIKTOK賺的美金來回購股票,拉升股價。美股慢牛,主要靠回購拉升。蘋果可以說是回購拉升的典型,這幾年回購了幾千億美元的股票。

中概股,所以是中概股,因為美元是硬通貨,大家賺人民幣,很難用大量美元回購護盤。

中資企業,還沒有哪家像字節的TIKTOK那樣能賺美元,能賺這么多美元。

將來,假如字節的國內業務,頭條+抖音+其他,在A股科創板上市,而字節總公司則在美股上市,這樣字節比方說持有字節中國70%的股份,其他30%在科創板流通。然后,字節就可以在美股上市,就是字節中國70%的股份+TIKTOK+其他海外業務。

這樣,就能完美規避滴滴的自殺式美股上市。

中概股,要想在美股牛起來,關鍵是有大把的美元可以回購,提振市場信心。

這種方案,字節可以把一部分TIKTOK的運營轉到國內,然后賺的美元廣告費營收,就能很高比例用來回購股票,字節的老外股東在美股減持的時候,上市公司的回購就能對沖他們的賣盤。字節的國內股東,也可以在科創板或者美股減持,而字節的科創板也可以回購注銷股票,提振股價。

這樣,會打通A股和美股。如果是2000億美元的市值,海外部分估值1000億美元,就是1000億美元的通道。

亞洲最值錢的公司是沙特阿美,這個是萬億美元級別。所以,本文只能說東亞市值最大。東亞市值最大是臺積電,雖然股價近期隨著大盤大幅回調,依然高達5931億美元。

騰訊是緊隨其后的,市值4.535萬億港幣,按照7.8的匯率折合5814億美元。臺積電比騰訊僅領先一點點,如果臺積電持續回調,騰訊就能重回東亞市值第一的寶座。

日本的市值一哥豐田,市值3059億美元,遠遠落后中資巨頭們。

字節要想超越騰訊,超越臺積電,就需要TIKTOK弄到500億美元以上的一年營收,因為FB一年的營收是1123億美元,市值是8196億美元。如果有臉書(META)一半的營收,就能拿到400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結合國內的業務,就有6000億美元的潛力。

字節在國內的業務,由于是人民幣業務,估值可能會打折,撐死了虛高估值到2000億美元市值。美團在港股是1.34萬億港幣的市值,因為1美元兌換7.8港幣,所以是1700億美元的市值。

所以說,對于字節來說,關鍵是把國內業務剝離成獨立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然后總公司包括TIKTOK則在美股上市。

TikTok的最新估值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被裹挾到歷史潮流中的TikTok,遭遇了命運的一再扭轉。隨著微軟確認收購意向,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似乎終于能稍微喘上一口氣。

然而,對于字節跳動來說,微軟確定收購意向并非意味著萬事大吉。事實上,真正的麻煩才剛剛開始,首先他們要解決的就是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到底應該給TikTok多少估值。

復雜交易帶來的難題

在大量媒體報道其有興趣收購TikTok兩天后,微軟本周一確認,與字節跳動就收購TikTok進行了談判,將繼續與美國政府溝通,希望能在9月15日前完成交易。

據微軟發布的聲明,除了TikTok美國業務之外,本次談判還涉及TikTok在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的業務。

對于張一鳴來說,與投資人敲定字節跳動的估值可能相對容易。字節跳動去年收入170億美元,凈利潤超過30億美元。基于此,媒體報道稱字節跳動最新估值超過1000億美元,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

投資人進入字節跳動,是以該公司整體估值為基礎。TikTok作為字節跳動旗下多款應用之一,并無單獨的估值。因此對于微軟來說,如何給TikTok估值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除此之外,TikTok代表的是抖音的全部海外業務,而微軟并非要將這些業務整個買下,而是看中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的業務,這也讓估值的計算更加復雜。

TikTok到底該值多少錢?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字節跳動部分投資人尋求的TikTok估值為500億美元,這到底貴還是便宜呢?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估值法:

按業務占比估值:400億美元

而據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Daniel Ives,TikTok在美國有1億用戶,而且已經累計帶來20億美元收入,美國業務的估值大約可以占據字節跳動總估值的40%,也就是大約400億美元。

按用戶估值:200億美元

給TikTok估值,最有參照意義的,就是對標Snap和Facebook。

Snap兩周前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其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長17%,達到2.38億。二季度營收也同比增長17%,至4億美元。2019年全年,Snap營收為17.2億美元。

目前Snap總市值大約為320億美元,有分析師表示,TikTok的估值應該比這個數字要高,因為和Snap相比,TikTok擁有更多網紅,而且用戶粘性更高。

如果單純以上市前的用戶數量來估值,則又是另一種情況。

Snap在2017年上市之初擁有1.61億日活躍用戶,按照當時222億美元的市值計算,意味著每名用戶對應138美元市值。而從Facebook來看,2012年上市時日活躍用戶為5.26億,每名用戶對應198美元市值。

據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Jitendra Waral,按照TikTok日活躍用戶為1億來計算,以Facebook上市時的情況為參照,意味著TikTok可以獲得200億美元估值。

不過Waral表示,這類方法也存在問題,TikTok目前的用戶增速,要遠超過當時的Snap,所以TikTok的每名用戶對應的估值理應比與當時的Snap要高。

另外Waral還基于TikTok收入水平進行了估算。按照TikTok 2020年預計收入10億到20億美元來看,考慮到當前的用戶規模,Waral認為TikTok可能估值在200億美元附近。而如果估值上到500億美元,那就差不多是Snap當時的兩倍了。

按P/S估值:不少于900億美元

由于TikTok在美國尚未實現盈利,市場對于此類公司通常會采用P/S進行估值。我們認為,P/S估值法比上述兩種方法得出的估值更加貼近TikTok的真實價值。

字節跳動自己內部曾估計2020年TikTok美國收入在10億美元,隨著貨幣化的鋪開,明年收入將達到60億美元。

以今年預計收入計算,500億美元的價格意味著50倍P/S。而如果以明年預計收入計算,TikTok美國的估值只有不到9倍,就非常便宜了。

相比之下,按照Snap今年預估收入330億美元來算,P/S為15倍。

那么如果以明年的收入,同樣按照15倍的P/S,TikTok的估值就能達到900億美元。而且值得指出的是,Snap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7%,TikTok明年的營收增長為500%,增速完全碾壓,TikTok理應獲得比Snap高得多的估值。

所以,如果微軟能夠以500億美元拿下TikTok,那真是撿了個超級大禮包。

無論如何估值,微軟都已經賺了

從目前來看,500億美元也是外界談論較多的預期收購價。如果微軟最終以這個價格收購TikTok上述業務,這將成為全球科技史上第二大收購按,僅次于戴爾2015年對EMC 670億美元的巨額收購。

在這一事項尚無定論之前,微軟股價已經“先漲為敬”。從消息傳出后,本周一微軟股價跳空高開,當天大漲5.6%,市值增加870億美元。這主要是因為市場預計TikTok將與微軟業務形成協同效應,有分析師甚至預計微軟市值三年內將因此大增2000億美元。

上述了解白宮討論情況的知情人士對媒體稱,微軟市值周一的大幅增長,已經足以覆蓋收購TikTok所需要的資金

又一家新勢力市值1000億,別讓資本泡沫毀了新能源

一夜暴富后,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開上了“蘭博基尼”。

股價暴漲,新勢力迎來最好的時代?

8月27日,小鵬汽車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上市前掛盤時,小鵬汽車顯示的市值為108億美元,開盤價15美元;首日收盤后,小鵬汽車股價報收21.22美元(人民幣145元),總市值153億美元(約人民幣1043億元)。

作為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本人持股31.6%,身家一夜暴漲300多億元。小鵬背后的雷軍、阿里等投資人和投資機構,也賺得盆滿缽滿。

對此,何小鵬按耐不住欣喜地回應:“很開心可以和一群有情有義的兄弟們一起,為追逐夢想而折騰自己,期望到老后還可以一起,一邊喝茶一邊笑談下曾經吹過的牛。”

小鵬上市后,國內3家頭部新勢力市值接近吉利、長城。截至9月2日,蔚來總市值237.7億美元,理想總市值154.6億美元,曾經自嘲“苦逼”的三兄弟,如今穩坐國內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

▲今年6月,何小鵬在微博曬出了一張與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的合影,并配文:“三個苦逼,在憶苦思變。”

資本市場的青睞和熱捧,似乎讓小鵬這樣的頭部新勢力車企,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這一點,從新勢力節節攀升的單股價格亦能夠體現。

2018年,蔚來汽車首次公開募股發行價為6.26美元,發行1.6億股ADS,募集資金約10億美元。實際上,6.26美元的發行價幾乎是此前IPO的最低價。

今年7月登陸納斯達克的理想汽車,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發行9500萬股股票,募資資金近11億美元。本次小鵬汽車發行規模增至9973萬股,最終發行價高于IPO文件中原定的每股11-13美元,募集資金約15億美元。

理想志在萬億市值。

從6-8美元,到8-10美元,再到11-13美。就這樣,理想超越了蔚來,小鵬又超越理想。這也意味著,眼下造車新勢力被資本市場普遍看好。

然而,“千億市值”只用四、五年就輕松實現,還把一眾擁有多年積淀的傳統車企甩在了身后,造車新勢力到底憑什么?這個市值是否存在泡沫風險?

資本市場進入非理性

在如今形勢下,不少業內人士評價,造車新勢力的資本發展正呈現出一種“泛特斯拉”現象。

2019年以來,特斯拉一直保持市值飆升的態勢發展,逐步超過通用、奔馳等汽車企業,成為全球市值最高車企。8月27日,特斯拉以2238.75美元的股價再刷歷史新高,總市值約4172.17億美元。

將近4200億美元的總市值是什么概念?這相當于2.2個豐田、8.6個法拉利、9.8個通用、15個福特、17個蔚來、25個理想、27個小鵬汽車。連CEO埃隆·馬斯克也忍不住感嘆:“真是瘋狂的時代(Wild Times)!”

4200億美元市值的特斯拉究竟存在多大泡沫?有金融分析師認為,以目前的股價來說,特斯拉高估了84%以上,以當前的交付量及財報狀況,特斯拉的股價上漲脫離了基本面。

除了特斯拉之外,資本也未放過中國的新勢力車企。近年,行業出現了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市值超過中國傳統車企的情況。雖然它們的表現出乎人們預料,但在其超預期表現背后難掩資本運作,現在的市值遠遠超出了理性范圍。

具體而言,今年上市的小鵬、理想,流通股占比不到總股本的十分之一,比例嚴重偏低。之所以這么少,主要是因為流通盤子越小,價格越容易暴漲,需要的籌碼和資金量較小,容易被資本帶動。

▲10個億的資金,控制一只小盤股輕而易舉,可對于大盤股卻是毛毛雨,砸下去一個反應都沒有,如果你是莊家你會選擇誰?

市場中的“妖股”基本上都是流通股較少的股票,但很多閃崩、假突破、短期大幅漲跌洗盤等市場現象,也基本是流通股較少的個股。

所以,靠少數流通的股票來為總市值定價,不僅會導致股價虛高存在巨大泡沫,還顯示出資本市場愈發不理性。一個不理性的數字,自然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又如何憑此來衡量一家企業的價值呢?

資本市場已經不理性,市值不能說明任何東西。

泡沫里的“妖魔鬼怪”

其實資本市場的不理性不是一天兩天了,日前,剛完成更名的恒大汽車,就被投資者視為“特斯拉的最強勁敵”。

產品線方面,特斯拉至今有4款車型,而恒大汽車的“恒馳”品牌發布才一年,旗下產品為0,依然不影響資本的熱捧。

截至9月2日,恒大汽車市值達到2402億港元(約人民幣2116億元),穩居國內車企第一梯隊,僅次于同時生產傳統燃油車和電動車的比亞迪和上汽集團。

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恒大、小鵬等“新人”閃亮登場的同時,“老玩家”樂視等來的卻是黯淡退場。

7月21日,進入A股市場10年的樂視網被正式摘牌,最后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格為0.18元,市值僅剩7.18億。

樂視曾極受市場追捧,2015年創下1700億元的市值歷史新高,無論是富豪還是明星,很多人都踩了樂視的“坑”。

從上市到市值突破千億,成為創業板“市值一哥”,再到孫宏斌“含淚”馳援,賈躍亭赴美造車,樂視深陷虧損泥淖,步入退市通道……樂視這十年,如同一場光怪陸離的夢。

28萬股東“為夢想窒息”。

美國資本市場的泡沫更是嚴重,回顧前兩年,資本市場最火的名詞非“共享經濟”莫屬。

于是,Airbnb(愛彼迎)估值高達310億美元,遠超希爾頓集團市值,成為美國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之一;共享單車ofo也曾估值4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俱樂部。

時至今日,它們一個市值縮水42%,一個轟然倒塌,由沸點到冰點的發展軌跡令人唏噓。

美國的股市、中國的樓市,赫赫有名的兩大泡沫。

說到獨角獸,不得不提Theranos——市值高達90億美元的生物科技獨角獸,號稱僅靠一滴血就能檢測上百種疾病。可這只是讓全美都上當的驚天騙局,從最開始的600萬美元,到今天,總共騙了600億人民幣。

中槍的名人大佬不計其數,傳媒大亨默多克投了錢、克林頓一家給她做廣告、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給她背書、親孫子都過來給騙局打工……美國資本市場的盲目與瘋狂,可見一斑。

2020年全球獨角獸公司估值排行。

為什么美股泡沫愈發膨脹?別忘了特朗普政府今年的目標:2020年前贏得選舉勝利,實現家族長治久安。為了選舉,什么都可以做!

但特朗普的不利消息太多了,疫情控制不了,1000萬是難以避免了,經濟也好不了了:

二季度確癥人數從18萬到270萬,經濟年化環比下降32.9%;

三季度確癥人數預計270到1000萬,那經濟年化環比又會下降多少?

四季度呢?反正我是沒底了,你怎么看?

所以唯一的方向就是做大股市,只有這樣才能增加選舉贏面。打擊tiktok,facebook最受益;打擊買粉絲,facebook最受益。一個臉書受益可以讓納斯達克指數連漲一個星期,破歷史記錄;一個打擊騰訊就能讓恒生指數破位下行,資金外流。

▲Phoenix Capital首席市場策略師Graham Summers表示,美聯儲和其他央行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它故意制造泡沫來應對每次連續的泡沫破裂。

特朗普一直把美股上漲當作自己的貢獻,他要使美股漲,便會給權重股找理由漲,特斯拉及蔚來、理想和小鵬等新勢力的股價、市值飆升,恰恰印證了此舉。

這種“下三濫”也很管用的伎倆,讓它用吧,等疫情指數到了1000萬的時候,看看它能去到什么高度。美國股市這個全球最大&歷史上最大的泡沫脹得越大越好,我們就坐看泡泡墜落,雪花紛飛。

產品才是王道

美國資本市場的泡沫會不會破裂?或許只有時間可以證明,我們拋開一切外界因素,回歸最根本的產品上。

事實上,造車新勢力真正的對手不是特斯拉,而是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排行榜里,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銷量比造車新勢力好得多。

今年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TOP 10中,傳統車企占據半數席位,新勢力只有蔚來6和理想ONE入圍,而且都是墊底。

從產品看,小鵬汽車有G3和G7兩款在售車型,計劃于明年推出第三款純電動轎車;蔚來有三款產品,理想僅有一款理想ONE且3年內不會推出新車型。

從技術路線看,小鵬、蔚來走的是純電動技術路線,理想則是比較小眾的增程式混動路線,“三駕馬車”無一實現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成果。

當傳統車企調整思路,開始向電動市場發力后,不管是產品、技術,還是品質、服務等方面,傳統車企都發揮出更大的優勢。長此以往,若新勢力拿不出真正的“必殺技”,以后的發展機會更加渺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

此外,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造車新勢力的商業模式,至今還沒有走通。它們所在的階段,其實和瑞幸咖啡、摩拜單車在2017年、2018年的階段一樣,資本圈炒得火熱,真實的消費市場一地雞毛。

與蔚來、理想一樣,小鵬并沒能逃脫“虧損魔咒”。2018年,小鵬汽車營收為970萬元,凈虧損13.99億元;2019年實現營收23.21億元,凈虧損36.92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10.03億元,凈虧損7.96億元。

多數造車新勢力在汽車市場中尚未形成較大規模,沒有健康、穩定的產出,無法與傳統車企進行同等水平上的對比。

1-7月,小鵬汽車僅交付新車7950輛,不及特斯拉Model 3單月的銷量,差距之大可謂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以這樣的銷量表現,IPO之后,小鵬將面臨著更大的銷售壓力。

參考特斯拉的盈虧平衡線,2019年特斯拉銷量36.7萬輛,接近盈虧平衡線。換言之,特斯拉的年度盈虧線大概在40萬輛左右,那么蔚來、理想和小鵬什么時候能完成年銷40萬輛呢?恐怕你的心再大也難以算出來。

新勢力車企仍處于連續虧損狀態,并沒有實現車企正常的盈利發展。

于造車新勢力而言,資本從來都是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用作武器,利用資本的優勢,增加輿論關注度,展現品牌自信。

另一方面,武器也可能傷到自己。畢竟造車始終是重資產、長期投入的過程,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與快進快出的資本運作游戲截然不同。資本是否能否習慣,花大錢投資周期長的汽車領域?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尾聲:當然,小鵬、理想一上市就市值千億,扎扎實實地割了老美的“韭菜”,我們還是喜聞樂見的。但真的以為造車新勢力只坑美國股民,對中國毫發無傷,沒有中國人為此買單,那就太片面了。

“泡沫”一旦形成并持續脹大,便會有破裂的一天,屆時與之對應的將是大量項目的倒閉和破產,資本對這個行業的態度又會驟然變冷。

新勢力車企同質化嚴重,多數企業沒有真正的創新只是盲目的跟風。

不難發現,資本泡沫下的造車新勢力,都在負重前行,對初創車企來說,“擠泡沫,抓痛點”或是唯一的出路。要想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中存活,只有腳踏實地、修煉內功、穩中求進,找到更好商業化落地的途徑,更好地服務用戶,才是真正的“捷徑”。

文 | 葫鹿娃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殺敵800自損1000:動買粉絲和動TikTok完全不是一回事

美國在對中國APP封禁這件事上,通過TikTok應對反應來看,“懂王”似乎找到了方向,封禁APP還能從中撈一筆,這事簡直不要太爽。

所以,繼TikTok之后,美國政府又發布新的行政命令,宣布自9月20日起, 禁止美國個人及企業與騰訊公司進行與買粉絲有關的任何交易。

相比TikTok的積極應對,騰訊針對“ 封禁 ”就顯得“ 冷淡 ”得多,截止目前,就只有簡單的一句話

“本公司正在審閱行政命令的潛在后果以便更全面理解其對本集團的影響”

這句話大概要表達意思就是:搞不懂“懂王”是個啥子意思,你想搞我買粉絲,這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好處,而且是“殺敵800,自損1000"的招。

咱先靜觀其變,先看看禁令中” 禁止美國個人及企業與騰訊公司進行與買粉絲有關的任何交易” 所涉及的美國企業如何應對吧。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其實騰訊買粉絲的出海并不算成功,在國外社交app用戶量排名中幾乎是“疊底“的,一個沒有太大”影響力“的對手,竟然受到了和TikTok一樣的待遇,真是悲喜交加。

不用等騰訊哭鬧,11號的時候,美國12家巨頭企業就參與了白宮官員的電話會議,詳細闡述買粉絲禁令可能對其公司業務帶來的負面影響,企圖讓特朗普政府停止對買粉絲的封禁。

這12家公司,首當其沖的就是 蘋果 ,受影響最大的也非Apple莫屬。

騰訊曾經用“買粉絲小程序”挑戰蘋果的底線,讓應用中的應用脫離蘋果應用商店的管制,最終在買粉絲巨大的用戶量面前,蘋果還是低下了高貴的頭,允許第一個在應用中開應用的APP上線。

就連推行 APP的暗黑模式 ,還得求著買粉絲大哥給個面子,做個榜樣,別讓蘋果太難難堪

包括蘋果應用商品的30%分成和終端設備中國銷量,蘋果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大中華區為其 貢獻了93.3億美元的凈銷售額 ,占到 總凈銷售額的15.6% 。

新浪微博在此事后,曾發起了一項“ 選擇蘋果或者買粉絲 ”的投票,意料之中的是,在超過130萬人參與此次投票中, 有95%的投票者選擇放棄蘋果改換其他手機使用買粉絲 。

如果禁令實行,真的不允許美國個人和企業與買粉絲有任何交易,那么,這就意味著,騰訊可以只用在美國業務不足 2%,就能輕松干掉蘋果近16%營收。

而且美國其它在中國的企業,包括:福特、沃爾瑪、迪士尼、寶潔、英特爾、大都會保險、高盛、摩根士丹利、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默克公司、嘉吉公司等。這些企業都在中國有巨大市場且大都屬于頭部企業,很多業務都依靠買粉絲來提供產品和服務,如果停止與騰訊發生相關交易,停止使用相關服務的話,他們很難繼續使用現在方式為中國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這些公司的總市值合計超過3.5萬億美元,老“懂王”要想獲得這些企業的支持和選票,恐怕不得不掂量掂量。

所以騰訊可以輕松地向懂王問一句:

很赞哦!(8313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四川阿坝红原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