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2010-2020中國出口貿易額(2002年至今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報告)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13 08:19:11【】4人已围观

简介第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在2000~2050年間,國民經濟的增長不僅表現在總量的迅速增加,而且也將使經濟結構發生重大改變。這是由于三次產業的增長速度不同,經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各時段的年均增長率和

第三產業比重逐漸上升

在2000~2050年間,國民經濟的增長不僅表現在總量的迅速增加,而且也將使經濟結構發生重大改變。這是由于三次產業的增長速度不同,經長期積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結果。各時段的年均增長率和期末三次產業結構情況見表5。

表5:2000~2050年三次產業增長速度與結構變化情況

區間 三次產業增加值增長率(%) 期末三次產業結構(%)

一產業 二產業 三產業 一產業 二產業 三產業

2001-2010 5.8 8.1 9.0 14.1 51.5 34.4

2011-2020 4.2 5.5 7.5 11.5 50.2 38.3

2021-2030 3.4 5.0 6.6 9.4 48.0 42.6

2031-2040 2.8 4.3 5.9 7.7 45.3 46.9

2041-2050 2.0 3.5 5.3 6.2 42.1 51.7

三次產業的變化趨勢可大致說明如下:在2000年以前,由于中國政府重視第一產業和加強對農業投入的結果,第一產業的增長率將會維持在5%左右的水平上。2000年以后的增長率逐漸緩慢下降。第二產業的增長率在2000年以前仍處于首位,年均可超過10%,但增長率趨勢是下降的,且下降得較快;2000年以后,增長率下降速度有所放慢。這是由于隨著對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和推進,企業的增長方式將逐步轉變,從外延擴大再生產為主轉向內涵擴大再生產為主。企業將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山過去的速度——效益型增長轉向效益——速度型增長,即企業首先講究經濟效益,通過效益的獲得表現出一定的增長速度。 同時,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也必將逐漸進入信息化社會,勞動生產率迅速提高,工業化的進程加快,在某些領域實現跳躍性技術進步,大大減輕經濟增長對傳統工業的依賴程度。不過,我們也要看到,信息社會是建立在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社會基礎結構發達完善的基礎上的。信息化只能加快工業化的進程,而不可能代替工業化過程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物質產品的巨大需求。作為后發國家的工業化可以與信息化同步進行,們決不可能跳過工業化直接進入信息化。信息化的發展不僅不會減少人們對交通運輸等的需求;相反,信息化越發達,人們的出行率越高,物質流動越頻繁。也就是說,在工業化尚未完成階段,信息化使得社會經濟運轉效率提高,將會更加刺激對物質產品需求的增長。第二產業在今后的十幾年內,需求收入彈性仍然會繼續上升,它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2010年以后才會逐步有所降低,但在人均物質產品擁有量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以前,降低的速度仍然是緩慢的。

隨著第一、第二產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對第三產業的需求增長會進一步加快,使得第三產業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人約在21世紀初期,第三產業的增長率將超過第二產業,尤其是信息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教育和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會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并一直保持下去。根據預測,2010年一、二、三次產業的增長速度分別為5.1%、7.1%、和8.4%;2030年增長速度為3.2%、4.6%、6.1%;2050年增長速度為1.6%、3.2%和5.0%。

三次產業的結構將隨著三次產業增長速度的不同而出現根本性的變化。1995年一、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20%、48.8%和30.7%,2000年時三次產業的結構變為17.4%、51.7%和31.0%。2010年時這種結構變為14.1%、51.5%和34.4%。第二產業占據國民經濟半壁江山的地位一直要持續到2020年左右。到203O年三次產業的結構將變為9.4%、48.0%和42.6%。在2038年以前,第二產業將一直保持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最大份額,盡管這一份額在不斷減少。2838年以后,第三產業將以46.0%的份額超過第二產業的45.9%,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第一大產業;在2047年左右,其份額將超過50%,在國民經濟中處于絕對支配地位。2050年三次產業的比重分別為6.16%、42.10%和51.74%。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通常在計算三次產業的結構時,都按當年價計算的。但以上的計算結果卻是在1995年(不變)價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們并不是未來各年以當年價計算的產業結構。如要考慮未來當年價計算的產業結構,就需要預測三次產業增加值在未來年份的平(縮)減指數。對于超長長期預測來說,這是十分困難的,我們在模型中未予考慮。但這里我們可以作一個簡單的估計,以說明未來以當年價計算時,三次產業結構變化的方向。當三次產業增加值的價格上升幅度不同時,價格上升幅度大的;以當年價計算的結構比例也增大。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第一產業(主要是農產品)和第三產業的價格上漲率要快于第二產業,因此,在用當年價計算三次產業結構時,第一、第三產業的比重將比用不變價計算的結果高。(《國民經濟管理》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李京文)

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

“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資源約束的數據分析

前些年能源消費總量有所下降的中國,從2003年開始不得不應對突然而至的能源供應緊張。發電量以接近GDP增速2倍的速度增長,但全國還是有21個省份出現不同程度的限電。200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仍然緊張,限電仍然伴隨全年。

國內礦產資源已無法支撐飛速發展的經濟。鐵礦石進口量增長了30%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引起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揚。國內電解鋁生產所需原料50%以上依賴進口,由于國際氧化鋁價格受中國需求拉動上漲,單純依靠進口原料的電解鋁生產企業開始虧損。

這兩個在2003年出現的看似突然的經濟現象,凸顯了中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資源瓶頸。與此同時,生態環境的惡化與環境承載能力的弱化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研究資源約束與環境承載力問題,找到擺脫環境、能源約束的有效途徑,實現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十一五”期間我國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

一、未來“十一五”期間中國資源與環境方面的數據預測

在未來的“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任務仍然艱巨,在人口、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仍然要面臨嚴峻的重大挑戰。

專欄23 “人口三大高峰”是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首要挑戰

(一)人口:2030年達到最高峰為14.76億人

中國基數龐大的人口總量還將持續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突出。9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由1990年的21.06‰和14.39‰降至為1998年的16.03‰和9.53‰,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首次低于10‰,但由于基數過于龐大,每年凈增人口數量仍在1200萬左右。據國家統計局按中方案(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9)預測,2005年全國總人口為13.20億人,2015年為14.08億人,2030年達到最高峰為14.76億人,2033年全國總人口達到人口高峰值14.8億,而后將開始不斷下降。龐大的人口總量壓力在21世紀上半葉仍將長期持續存在。

進入21世紀我國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稱為最突出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之一。按國際通用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口2000年將達到8900萬人,2005年達到1億人,2015年達到1.3億人,2040年達到2.9億人。2000年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即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7%,2015年將達到9.35%,2040年將達到總人口的1/5。若按中國實際老年撫養人口即男60、女55歲以上人口,1995年為1.58億人,2005年約2億人,2015年達到2.65億人,2040年4.4億人,占總人口比例30%。如何為數億退休人員提供基本的老年社會保障,保證已退休人員養老金支付和即將進入退休隊伍人員的新增養老金支付,是未來中國發展的長期任務之一,其挑戰性在人類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專欄24 中國資源消耗結構及資源代價比較

(二)資源:主要礦產資源能保證2020年需求的只有6種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資源大國之一,但是主要農業資源占世界總量比重大大低于人口比重,石油、天然氣等優質能源占世界總量比重十分低下,只有水電和煤炭資源比重較高,具有一定的優勢。進入“十五”以來,我國人口仍持續增長,人均主要資源占有量進一步下降。我國人均收入從低水平向中等水平邁進,各類人均資源消費量不可遏制地迅速擴張,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將更加尖銳,工業化和城市化將明顯加速進行,經歷資源密集化、能源密集化過程。而目前資源利用又不夠合理,浪費和破壞現象嚴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高,保護的力度不夠,直接加劇了資源的供需矛盾。

水問題將成為未來的“十一五”時期制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大的資源瓶頸,突出表現為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和洪澇災害三大問題。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北方地區和城市缺水問題將更加突出,目前全國年總缺水量為360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但是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費嚴重,農業綜合用水效率僅為0.3-0.4。水環境惡化,水體污染嚴重,地下水超采嚴重并引發地面下沉和海水入侵。水環境的不斷破壞嚴重威脅了人民生命健康,水體水質的惡化也加劇了缺水危機。旱澇災害嚴重,經濟損失巨大,1998年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007億元,占當年GDP的3.8%。

耕地面積繼續減少,糧食生產壓力將加大。2000年,人均耕地降至1.5畝,2005年人均耕地將降為1.45畝,如果不考慮進口,按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計算,則需要生產糧食5400億公斤,比“九五”期間的最高產量還高出400億公斤。

專欄25 中國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

煤炭等低質能源生產大量過剩,許多煤礦城市已進入衰退期,但是那時開發成本高,包括外部不經濟成本,如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油、氣、熱力等潔凈、高效、優質能源嚴重不足,且需求量將大幅度增長,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03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指出,我國原油、煤等能源礦產,鐵等黑色金屬礦產保有的查明資源儲量不同程度下降。大慶油田在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后,首次降至4840萬噸。公報說,2003年初,全國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共158種,其中,能源礦產10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91種,其他水氣礦產3種。另據中國礦業聯合會的數據,中國45種主要礦產的現有儲量,能保證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種,能保證2020年需求的只有6種。

(三)環境: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成為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國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小片治理,大片加劇;上游流失,下游淤積;災害加重,惡性循環。建國初期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目前已達到367萬平方公里,增加了2.16倍,約占國土面積的38%,全國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積1萬平方公里。

荒漠化土地不斷擴大,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達26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相當于14個廣東省的面積,并且每年還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相當于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面積。

專欄26 環保總局曝光全國十大污染城市

草地退化、沙化和堿化,面積逐年增加。全國已有的草地退化、沙化和堿化面積1.35億公頃,約占草地總面積的1/3,并且每年在以2

很赞哦!(36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北省承德隆化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