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上海外灘老建筑介紹(外灘周圍老建筑的歷史背景是什么?上海地標建筑?)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18 04:16:53【】9人已围观

简介和睦在匯豐銀行主大樓與副樓之間是一塊空地,這是供停車用的,除了銀行職員的車輛外,運鈔車也在這里裝卸這個空場中另外還造了一幢房子,是銀行警衛的用房入夜后,這幢建筑就把主樓的營業用房與副樓的庫房完全隔離開

和睦

在匯豐銀行主大樓與副樓之間是一塊空地,這是供停車用的,除了銀行職員的車輛外,運鈔車也在這里裝卸

這個空場中另外還造了一幢房子,是銀行警衛的用房

入夜后,這幢建筑就把主樓的營業用房與副樓的庫房完全隔離開來,一旦發生警事,警衛也可以及時抵達報警點,從而確保銀行的安全

在大樓興建時,銀行專誠委托英國的藝術家特別雕塑了一對銅獅子

獅子是英國人最喜歡的猛獸,也是匯豐銀行的行標

“文革”期間,這對銅獅子被上海市文管會及時轉移到當時設在永嘉路的上海滑稽劇團倉庫內,到上世紀80年代,還是筆者將其運了出來,現陳列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大廳里

這幢大樓一度成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

1997年上海市府遷往新址后,該樓即通過房地產置換的方式,成為浦東發展銀行產業

江海北關的變遷 上海歷史博物館珍藏著一幅《三姑戲弈圖》,該圖系道光時畫師曹亭史臨摹前人的作品,此畫的主題是取與江海關相近的、位于上海東北城墻上的“丹鳳樓”,這是上海天后宮的主樓,天后則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航海保護女神

關于天后的俗身,民間至少有將近十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說認為天后由“一后二妃”組成,以象《易》“天一地二”之說,她們通常的形象就是在下棋,故稱“三姑戲弈”

從圖中可以看到,沿江的衙署就是上海江海關,沿江停靠的船舶,就是等待驗關的海船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埠的那一天,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上海道宮慕久就在外灘沿江設立了盤驗所,實際上這只是江海關臨時派出的驗關機構

這個盤驗所的位置應當在今外灘13號江海關大樓對面的黃浦江邊

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初(1845年底),即《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簽訂后不久與英租界剛建立時,根據《章程》規定,租界將成為外國人的居住區和貿易區,許多外輪將停靠在黃浦江邊,許多貨物也將在這里上岸,于是宮慕久立即撥款,在原盤驗所的對面,征地建立“專司各國商船稅務”的新關

由于這個關在原江海大關的北面,故被稱為“江海北關”

江海北關是一幢典型的中國衙署建筑

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分布,正門向東開在外灘馬路上

轅門采用傳統的中國牌樓頂,門楣上書“江海北關”四字,據說是出于兩江總督怡良之手筆

開埠后的上海,經濟發展增長極快,二十年后,江海北關的年征稅額就超過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的總和,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奠定了上海外貿、商業中心的地位

1893年11月17日,是上海開埠50周年紀念日,工部局計劃舉行聲勢浩大的慶典活動

新的江海北關大樓于1891年破土興建,1893年落成,趕上了上海開埠50周年大慶

新江海北關大樓沿用了舊址的基礎,平面與舊關基本相近,為凹字形,是英國15世紀最常見的市政建筑模式,正中為鐘樓

江海北關的建筑樣式由傳統的中國衙署建筑向西洋建筑的變化,從某種角度講,也表明上海正在向世界靠攏

從20世紀初開始,許多在滬的外資企業又計劃翻新或重建他們的公司建筑,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大規模的建設活動開始實施了

在江海北關的周圍建造了許多體態龐大、造型美觀的新大樓,原來總高只有35米的江海北關建筑已稱不上大樓,在眾多華屋中,顯得蒼老陳舊,帶有幾分可憐相

1925年,海關決定再建新樓,大樓的設計曾出過幾套方案,均不合心意,最后由公和洋行老板、匯豐的設計者威爾遜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他認為,根據現實情況,江海關新樓難以與貼鄰的匯豐銀行大樓匹敵,不如在設計上盡可能使之與匯豐做到統一,使兩幢樓成為統一的整體

威爾遜的提議獲得贊許,隨后就確定由他承擔大樓的設計

新的海關大樓高十一層,層次和總高均超過匯豐一倍

從建筑外觀的總體講,該建筑仍為復古主義風格建筑,興許考慮到海關是國家對外貿易的管理機關,正大門的設計為古希臘的神廟形式,四根經典的陶立克柱式支撐起龐大的建筑,使人感到這里是一個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殿,同時也讓人體會到建筑的陽剛之美

大堂的頂部天花,用中國最傳統的青紅相間的色彩,勾勒出沙船等中國船只形狀,表明這是中國的主權機構

而鐵拉門上,以世界通用的金鑰匙和鐵錨組成的海關標志,其寓意則是:中國海關已加入世界海關的行列

大樓的頂部設計有四層高的鐘樓,裝有從英國定制的四面巨鐘,直徑達五米,每根指針重達120公斤,該鐘每15分鐘自動報時一次,站在浦東,可以看清時針,悠揚的鐘聲可飄達數里之遙

20世紀20年代也是世界建筑發展的騰飛時期,隨著鋼筋水泥等先進的建筑材料和升降機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建筑逐漸向高度發展;對講究實惠的商人來講,他們不主張將很多的錢花在只有觀賞效果而無實際使用價值的非功能性裝飾上,設計師們也就更追求現代派的線條美,以替代復古主義的繁瑣哲學

所以,在江海關大樓的建筑立面上,已看不到多余的非功能性裝飾

因此也可將該建筑作為上海近現代派作品的先聲,它在上海近現代建筑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外灘氣象信號臺 1872年8月,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郎懷仁和江南主教谷振聲在上海徐家匯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決定成立一個“江南科學委員會”

該委員會下轄四個分支機構,其中一個機構就是由司鐸高鎬鼎組織領導的氣象臺,并在徐家匯建立一座天文臺,將氣象記錄和觀察資料編一本雜志,在上海出版,并寄往歐洲

1873年7月,天文臺建成

這個簡陋的建筑成為中國近代出現的第一個氣象預測和預報機構

由于氣象預測對航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天文臺也就多了一份業務——直接向海關提供氣象信息

起先,由海關出資,將氣象信息刊登在當日出版的報紙上

但當時報紙發行的范圍很小,大多數船員及市民很難獲得這些信息

大約在1884年,由海關出資,在法租界外灘建造了一個木結構的氣象信號臺,每日最新的氣象預報就通過在該建筑上掛不同的旗幟,以向外公布

《點石齋畫報》當時就以“日之方中”為題,繪了一幅畫,其文字是這樣寫的: 本埠法租界外灘外洋涇橋堍,于秋間新制驗時球與報風旗,按旗于每日上午十點鐘扯起,遞報吳淞口外風信,其視風之所向或大或細或晴或雨,隨時改懸傳報至球,則每日十一點三刻鐘時升起半桿,十一點五十五分鐘時升至桿頂,至十二點鐘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驗對時刻

允稱奇制

旗無定形、定色,視風之趨向、力量以為準

從《點石齋畫報》所繪的圖中可以看到,該氣象信號臺主建筑上有一木桿,頂端安裝風向儀和風速儀,風速儀下有一只大球,它是報時用的;正桿旁有數根繩索,是扯報風旗的

雖然這個氣象信號臺十分簡單,但它確實成了上海最早的氣象預報臺及標準時間對時鐘

隨著上海的進步和發展,外灘的建筑逐漸升高,對氣象準確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1907年,該氣象信號臺被拆除重建

重建后的信號臺高50米,成為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筑物,人們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或用望遠鏡看清塔上扯起的各種信號旗,以決定是否起航,所以這個信號臺對上海航運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到20世紀20年代后,隨著電臺廣播事業的發展,氣象預報可以更及時地傳送到更遠的地方,信號臺的報時、報氣象作用逐漸減小,直至最終退出歷史舞臺

至60年代,它已成為外灘保存下來的一件歷史建筑物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在外灘改造及建延安東路過江隧道時,在不動建筑結構的前提下,將其整體向南移動26米,創下了上海建筑史上將大型建筑整體移動的記錄

現在,這一信號臺內辟有“外灘歷史陳列室”,游客可入內參觀并登高眺望

摘自《外灘的歷史和建筑》薛理勇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文匯報2002/7/5

很赞哦!(512)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北省唐山遵化市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