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中國海外最大鐵礦(我國的鐵礦石,真的是大部分從國外進口的嗎?)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7:19:45【】6人已围观

简介日最高價為594元,最低達583元,成交量729萬手,總市值為5069億元。公司擬與多方共同投資杭州萬石成長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投資基金總規模為人民幣億12,96000萬元,其中有限合伙人富春江

日最高價為594元,最低達583元,成交量729萬手,總市值為5069億元。公司擬與多方共同投資杭州萬石成長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投資基金總規模為人民幣億12,96000萬元,其中有限合伙人富春江集團認繳出資5,83200萬元,有限合伙人富春環保認繳出資5,18400萬元。

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中澳鐵礦項目將損失300多億嗎?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道路上從來就不缺少荊棘和陷阱,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僅吸走了中信巨額資金,還讓其卷入與澳大利亞富商克萊夫·帕爾默(Palmer)日趨激烈的糾紛當中。

據11月24日報道,西澳大利亞最高法院近期就中國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綠地投資”項目——中信泰富中澳鐵礦項目(SINO)的專利案做出了判決。西澳法院稱中信需向帕爾默的Mineralogy公司賠償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此外還要在未來30年每年向Mineralogy支付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億元)特許使用費,合計下來,中信將損失300多億人民幣。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一、專利賠償案

據買粉絲公號“礦業匯”11月30日報道,2015年,Mineralogy公司起訴中信股份,索賠10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00億元),聲稱中信正從雙方在西澳大利亞合資的中澳鐵礦(Sino Iron)項目出口鐵礦石,卻沒有按約定水平支付特許權使用費。

此前中信就磁鐵礦開采權向Mineralogy公司支付了4.15億美元,并就開采原礦向其支付專利費A,但Mineralogy堅持中信還應為生產的精礦粉支付專利費B。

雙方一直爭執不下,西澳高等法院今年六月曾對該訴訟進行兩周的聆訊,但是沒有定論。

近日,澳法院判處中信需賠付Mineralogy約2億澳元,同時在未來30年,需每年向Mineralogy繳付2億澳元的特許經營費用。

中信公告指出對法院作出該判決表示失望,因判決篇幅頗長,并覆蓋一系列復雜事項,因此公司會進一步研究判決及影響。

中信8月時曾警告,若無法解決與Mineralogy的法律糾紛,可能中止中澳鐵礦石項目營運。不過帕爾默在27日接受《西澳大利亞人》采訪時稱,他并不擔心這一點,因為中國在鐵礦石上有著巨大的需求。

二、“糟心”的中澳鐵礦項目

“礦業匯”報道稱,2006年,鐵礦石市場正處于鼎盛時期。中信泰富與Mineralogy公司簽署協議,以4.15億美元全資購得西澳Sino-Iron和BalmoralIron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開采權的公司,被稱作中澳SINO鐵礦項目。

這個項目一度是中國企業海外礦業投資的驕傲和標桿,成為中國企業迄今為止在海外礦產資源領域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澳大利亞資源領域為數不多的中資100%控股項目。

然而,這一命運多舛的合資項目不僅投產時間推遲四年,開發成本超出預算五倍,到頭來卻迎來鐵礦石價格暴跌的窘境以及一系列麻煩不斷。

直到2016年5月,中澳鐵礦項目6條生產線的最后一條才進入調試,去年共出口1100萬噸精鐵礦,距離中澳鐵礦項目原計劃的2400萬噸/年少了一半多。

截至去年底,中信集團的資源能源業務仍虧損,但虧損由2015年的172.51億元收窄至68.99億元。中信泰富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常振明在3月23日稱,資源及能源業務虧損主要由于中澳鐵礦項目進行減值撥備所導致。

今年2月15日晚,中信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就中澳鐵礦項目作出減值撥備,稅后金額預計在8億至10億美元之間。

這已是中澳鐵礦項目連續第三年進行減值撥備。該鐵礦項目在2014年、2015年分別進行了17.5億美元、17億美元的稅后減值撥備。

三、中信到底中了誰的計

1、交易文件不夠明確,錯信合伙人

據買粉絲公號“礦業匯”報道,帕默爾是一位難纏的角色,中信泰富對其了解并不充分。在雙方合同履行過程中就分歧進行協商時,帕默爾不斷改變立場,要價越來越高,導致雙方最后不得不以訴訟的形式來解決糾紛。

由于交易結構十分復雜以及交易文件中的某些用語不夠明確,使得帕默爾可以利用合同里的相關條款向法院起訴中信泰富。中信泰富礦業董事長張極井先生接受環球網采訪時也表示,“在開發大型采礦項目時,商業糾紛是很常見的,通常都可以經過開誠布公的談判協商來解決。我們一直希望采取這種方法來解決雙方的分歧。但遺憾的是過去幾年里,我們碰到一個特別喜歡打官司的業主。我們堅持的原則是絕不犧牲公司和股東的利益。”

據“礦業匯”介紹,Mineralogy公司實際控制人帕默爾是澳自由國家黨發言人,經常瘋言瘋語,臭名昭著,被指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和被關注欲。

他靠房地產行業發家,后轉投資源業,他的暴富緣于一筆鐵礦和一筆煤礦交易。2006年,中澳SINO鐵礦項目使他成為澳洲第五大富翁。2009年,他收購了布里斯班的特洛皮煤礦,當時評估價不到1億美元。

2010年,他與中電公司達成協議,中方20年內每年購買特洛皮煤礦煤礦3000萬噸煤炭(價值達600億美元),這一交易,使他榮登澳洲首富。

2、海外經驗不足,錯選總承包商

中信泰富此前沒有海外大型礦山開發經驗,項目前期調研不充分,使得各方面都無法與項目的巨大規模、技術瓶頸和復雜的投資環境相匹配,埋下了項目失敗的隱患。

其次,過度依賴總承包商中冶集團,未能及時發現中冶集團施工整體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此后發生的工期一拖再拖和項目報價節節增加的情況缺乏有效的應對方案。

中冶集團雖然在海外做過很多項目,但是對澳大利亞工程建設的法律環境、市場條件等了解不夠全面和深入,使得項目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施工進度遭遇諸多障礙。

3、錯估行業形勢,遭三巨頭“設計”

從2004年開始,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特需”成為影響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導因素,全球三大鐵礦石巨頭把鐵礦石價格抬得過高,國際鐵礦石價格直線上漲。

該項目是中國試圖擺脫他們挾制的重要嘗試。但隨后,鐵礦石的供求形勢急轉直下,鐵礦石價格大幅下降,造成項目進退兩難的局面。

9月16日報道稱,近年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走出去”或“出海”已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選擇。然而,海外收購是一項高風險的長期投資活動,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失敗的項目,交了大量學費。中資在澳大利亞的實際情況似乎也如此。澳洲中國商會介紹稱,在澳的中資國企大多并未獲得預期收益,盈利的并不多,虧損似乎是常態。

深入觀察中國企業的國際化軌跡,可以看出目前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總體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國際化進程上經歷著跌宕起伏,而國際化成熟度仍然偏低。中國國企全球化的速度尚落后于亞洲一些國家的企業,中國企業在真正成為全球贏家之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國資海外并購實質有各種各樣的目的(或是資源控制型、或是市場搜尋型、或是財務回報型),內保外貸、債務融資等金融手段的運用,也不乏從中外金融制度和市場差異中獲得制度性套利收益之動機,但無論如何,任何一項商業活動,最終仍必須滿足“利潤原則”,否則高成本、長期虧損的海外并購不論其影響多么巨大,總是不可持續的。能力與理智是海外并購的基本前提。

很赞哦!(79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南焦作博爱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