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中國對外貿易結構變化趨勢(中國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10 07:41:31【】2人已围观

简介區域一體化的關系1.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初級階段2.兩者處于不同的發展層次,其歸宿點不同3.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問題五、中國與APEC1.APEC及中國參與APEC的意義2.中國在

區域一體化的關系

1.區域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初級階段

2.兩者處于不同的發展層次,其歸宿點不同

3.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問題

五、中國與APEC

1.APEC及中國參與APEC的意義

2.中國在APEC進程中的貢獻

3.中國參與APEC進程面臨的挑戰

4.中國參與APEC的對策

第八章 經濟全球化與國家經濟安全

一、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

1.經濟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制約與侵蝕

2.全球化時代國家主權的新取向

3.國家主權原則具有不可超越性

4.國家的作用依然重要而且不可替代

二、經濟主權與國家經濟安全

1.國家經濟安全越來越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

2.國家經濟安全的內容

3.維護經濟安全是維護經濟主權的重要目標

4.美、日、俄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經驗

三、金融風險關系國家經濟安全

1.國家經濟安全的首要問題是金融安全

2.金融自由化擴大了金融風險

3.國際游資沖擊金融安全

四、外資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

1.外資與民族經濟的矛盾

2.外資流入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

3.國外利用外資的產業安全措施

4.東南亞國家的教訓

五、關注中國經濟安全

1.金融安全面臨考驗

2.外資安全不可忽視

3.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對策

第九章 利弊權衡: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一、經濟全球化:是福是禍大爭論

1.樂觀主義者:經濟全球化是機會

2.悲觀主義者:經濟全球化是陷阱

3.經濟全球化:“一柄雙刃劍”

二、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之源

1.空穴來風:來自發達國家的抱怨

2.發達國家:受益最大,沖擊最小

三、發展中國家能否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

1.經濟全球化與發展中國家:久論不衰的話題

2.發展中國家也能從經濟全球化中受益

3.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

4.積極、理智地應對經濟全球化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

1.比較優勢戰略

2.后發優勢戰略

3.技術創新戰略

4.可持續發展戰略

5.漸進式金融開放戰略

6.加強國際經濟協調與合作戰略

五、透視反全球化現象

1.反全球化運動:主流下的不平之音

2.反全球化的特點

3.正確看待反全球化現象

第十章 經濟全球化的協調機制

一、世界經濟的三大支柱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2.世界銀行

3.世界貿易組織

二、不同類型的經濟協調機制

1.市場調節與國家調控機制

2.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機制

3.國際經濟組織的協調功能

三、國際經濟協調機制的發展趨勢

1.市場機制及其協調作用

2.政府干預的手段越來越成熟

3.國際經濟組織調節職能的加強

第十一章 積極挑戰經濟全球化

一、入世: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回應戰略

1.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離不開全球化

2.全球經濟一體化需要中國的積極參與

3.入世:“借雞生蛋”,打造國際競爭力

二、經濟全球化下的經濟結構調整戰略

1.經濟結構調整的一般趨勢及原因

2.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理論與實踐

三、經濟全球化下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

1.繼續擴大開放,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2.打造自主知識產權,增強國際競爭實力

3.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一體化進程

四、經濟全球化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

1.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2.轉變政府職能,為加快市場化改革創造條件

3.中國市場化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是關鍵

4.發揮民營經濟半邊天作用,不斷促進經濟繁榮

分析中國當前的貿易條件及改進措施

中國與歐盟國家的貿易條件分析(轉)支持作者:金陵強

根據國際貿易理論,出口導向型貿易增長會惡化一國的貿易條件,而貿易條件的惡化又會降低一國的福利水平。近年來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高速增長,為了探討中國從中歐雙邊貿易中的獲益情況,本文實證研究了中國與歐盟三個主要國家(德國、英國和法國)1993年到2003年的貿易條件變化,具體到大類產品,并分析其原因。

歐盟在2004年東擴之后,連續兩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也已成為歐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額在不斷大幅增長,但是貿易額的增長并不能說明中國從中獲益的情況。本文將從貿易條件出發,以中國與歐盟三個主要國家即德國、英國和法國為例討論中國從中國歐盟雙邊貿易中的獲益情況,并分析其原因。

貿易條件基本知識

(一) 貿易條件的概念和相關理論

貿易條件是用來衡量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出口相對于進口的盈利能力和貿易利益的指標,在雙邊貿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的貿易所得。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本文采用的正是價格貿易條件。

價格貿易條件又稱為凈實物貿易條件,為一國出口與進口的交換比價,其計算公式為:

TT=Px/Pm其中Px 和Pm分別表示出口和進口價格指數。TT值增大表示一國貿易條件改善,意味著一國出口價格的上升快于進口價格的上升(或出口價格的下降低于進口價格的下降),表示該國在貿易中獲益增多;反之,TT值增大則表示一國貿易條件的惡化,該國在貿易中獲益減少。

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出口導向型貿易增長會使一國的貿易條件惡化,而進口導向型增長則會改善一國的貿易條件。同時,根據克魯格曼的標準貿易模型:一國貿易條件的改善會增加一國的福利水平;反之,貿易條件的惡化會降低一國的福利水平。

(二) 國內對貿易條件的研究

目前比較系統地研究中國貿易條件的資料是2001年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室接受聯合國的研究課題而發表的《1993-2000中國貿易條件研究》。該研究認為,1993-2000年,以1995年為基期的中國整體貿易條件指數下降了13%。之后一些學者也研究過中國整體的貿易條件變化情況,如林麗和張素芳的研究表明1994-2002年間中國的價格貿易條件下降了37%,崔津渡和李誠邦的分析表明1995-2005十年間中國的價格貿易條件下降了26%。但是專門研究中歐貿易條件變化的幾乎沒有。而本文探討的正是中國與歐盟主要國家的貿易條件。

中國與歐盟國家貿易條件的變化

(一) 數據來源和處理方法

為了研究中國歐盟的貿易條件的變化,本文選取了中國和歐盟三個主要國家即德國、英國和法國的貿易條件來研究。此三國是歐盟的主要成員國和核心國,而且中國與這三國的國際貿易額占到了中國-歐盟總貿易的一半以上,2003年,中國與此三國的貿易總額占中國-歐盟雙邊貿易總額的56%。

以中英貿易為例,我們首先說明計算價格貿易條件的方法和數據來源。我們在聯合國商品貿易(COMTRADE)數據庫中選取了中國和英國1993年和2003年(其中包含各商品數量的最近期為2003年)按照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第三次修訂本(SITC3)分類到3位數的數據。其中包含大部分產品的貿易數量和價值額數據。由于數據的可得性以及為了保持數據的可比性,我們從中剔除以下產品:貿易數量不可得的產品;單邊貿易的產品,如中國僅從英國進口或出口的產品;僅在1993年或2003年存在貿易關系的產品。

在經過這樣的處理之后,我們得到150個產品組,其1993年貿易份額占總貿易份額的95%,2003年貿易份額為中英總貿易份額的68%,可以代表中英貿易的總體情況。

根據產品i的進出口貿易額和貿易數量,可以算出產品i的出口價格Px=Xi/Qx和進口價格Pm=Mi/Qm,從而得到i產品的價格貿易條件TTi=Px/Pm。再根據產品i在總貿易額(這里指所取產品的總貿易額)的份額進行加權,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總體的貿易條件指數。同時,如果所取的權重為某一特定類別,如初級產品,勞動密集型制成品或者資本技術密集型制成品,我們同樣可以求出某一特定類別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化。

根據同樣的方法,我們可計算出中德和中法的貿易條件變化。

(二)中國與歐盟三國貿易條件變化

根據上面所列方法,我們分別算出中國與三國總體貿易條件以及各分類的貿易條件變化,從中可以看出以下特點:

1.中國與三國的價格貿易條件總體惡化,且幅度較大。其中中德的全部商品貿易條件惡化62%,中英31%,中法77%。而且其中制成品的貿易條件也都惡化了,中德、中英、中法分別為65%、28%和79%。

2.雖然整體貿易條件惡化,但其中也有部分產品的貿易條件得到改善。如中德在初級產品和中英在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產品的貿易條件均得到15%的改善,中法在初級產品上的貿易條件也略有改善,為3%。在貿易條件得到改善的產品上,1993年中國的出口價格遠遠低于進口價格,但隨著出口價格的不斷上升和進口價格的下降,兩個差價越來越小,表現為貿易條件改善。

3.制成品中,勞動力密集型產品惡化程度更加嚴重。雖然中德、中英、中法在制成品上的貿易條件均惡化,但是在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品上的表現要比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好。中德、中法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的惡化程度分別為72%和75%,但在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品上只有55%和45%。而中英的貿易條件雖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上惡化了43%,但在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品上上升了15%。

4.中國與三國的貿易條件惡化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中德和中法惡化程度更為嚴重,均超過了60%,而中英貿易條件惡化程度相對較輕,惡化了31%。

(三)中國與歐盟三國貿易條件變化的差異

德國是我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在1993-2003年間增長較快,年均增長率為16%。中國出口到德國的產品多屬輕工產品,出口的數量雖較大,但價值含量低而且需求彈性較大。同時,中國從德國進口的主要是機械設備、電子和電氣產品、汽車及其零件、飛機、光學儀器、塑料制品、鋼鐵制品、鋼鐵、銅及其制品和有機化學品等商品。德國產品質量高,售后服務周到,供貨準時贏得了中國合作者和消費者的信任但同時價格也高。

中國出口到法國的產品相對集中。2004年,中國出口法國最多的前10大類產品依次為:辦公機器和信息設備、服裝和裘皮制品、體育用品和玩具等、音像接收錄制設備及其制品、皮革制品旅行用品和鞋類、電器設備、聲音和圖像發射傳送設備、金屬制品、家用器具、塑料制品。法國進口這10大類產品金額為121.2億歐元,占當年法國進口中國產品總額的73.5%。同時,中法雙邊貿易近幾年快速增長。

與德國和法國不同,英國對中國的開放比較早而且貿易增長比較穩定。中德和中法的貿易比較不穩定,中德雙邊貿易在1996年和1

很赞哦!(914)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北省邯郸馆陶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