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中國外貿順差產生的原因(國際收支順差的原因)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4:11:03【】0人已围观

简介2、我國對于出口產業有出口退稅、免稅的鼓勵政策。促進了出口的增加3、我國每年吸引的外商投資據世界前列,每年有近幾百億美元的直接投資流入影響:1、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加。我國外匯儲備2008年底近1萬億美

2、我國對于出口產業有出口退稅、免稅的鼓勵政策。促進了出口的增加

3、我國每年吸引的外商投資據世界前列,每年有近幾百億美元的直接投資流入

影響:

1、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加。我國外匯儲備2008年底近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使得我國面對風險的能力增加,對增強我國的國際清償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使得我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大量資金流入使得我國的貨幣供應增加,長期大量的順差可能造成通貨膨脹。

3、大量的外匯盈余如果找不到適當地投資機會,會產生大量的機會成本。

4、大量資源類、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使得我國實質性的資源對外流失。勞動價格的低下,犧牲了人們的福利水平。 長期下去,國內的收入水平增加緩慢,內需無法擴大,貧富差距加大。

問題八:國際收支順差好還是逆差好? 總的來說,順差好于逆差。

(一)、國際收支逆差的經濟影響--主要為負面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 *** 采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 *** 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 *** 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么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資本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么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二)、國際收支順差的利益

1.國際收支順差促進經濟增長。

2.國際收支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于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

3.國際收支順差有利于經濟總量平衡。

4.國際收支順差加強了我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于國家經濟安全。

5.國際收支順差有利于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

(三)但是國際收支也有弊端。

1.國際收支順差使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國際貿易摩擦增加。

國際收支順差使得國內外匯市場上的外幣供給大于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此,國際收支順差產生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收支順差越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國際收支順差加劇了國際貿易摩擦。我國貿易順差增加,就意味著與我國進行貿易的國家有逆差,逆差國就會利用WTO的規則,限制我國產品進口,保護本國產業。在加入WTO后,由于中國與美國貿易逆差比較大,使用反傾銷最多的是美國,我國是被反傾銷最多的,居WTO成員方第一位,并且我國被反傾銷案例的數量在逐年增長。

2.國際收支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外匯流入隨著國際收支順差的增加而增多,在固定匯率和外匯結售匯制度下,中央銀行要以人民幣購買外匯,貨幣的投放隨著外匯流入的增多而遞增。隨著大量的人民幣被動地投入到流通領域,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賬戶更加受制于外匯的流入,不但削弱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效應,還導致物價水平上 升。

國際收支順差與國內居民儲蓄相結合,導致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國際收支順差引起的大量外匯儲備高達4000多億美元,同時,國內居民儲蓄高達11萬億人民幣,兩者相加約有14多萬億人民幣。這14多萬億人民幣沒有形成有效投資,是經濟社會中的閑置資金,與這些閑置資金相對應的是生產資料和人力資源的閑置,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因而,我國出現了經濟增長和失業增加并存的現象。

3.國際收支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操作總是有風險的,最明顯的是匯率風險。我國實行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每當美元貶值和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我國外匯儲備都隨之貶值,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國際收支順差越大,需要到國際金融市場上運營的外匯越多,國家外 匯儲備的成本越高。

國際收支順差增加了資金流出。在結售匯制度下,由于流入的外國資金都要轉換成外匯儲備,外匯儲備主要是儲備美元、歐元的債券。國際收支順差越多,外匯儲備越多,外國債券越多,資金流出也越多。這兩方面形成了內在的矛盾:國際收支順差引導外資流入,出口越多和外國直接投......>>

中國從90年開始國際收支出現雙順差的原因是什么?

國際收支雙順差是指經常項目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在理論上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是互補的,所以不可能同時出現順差,但在我國卻出現了雙順差的現象

1、經常項目順差,指進出口貿易、出口大于進口。

2、資本項目順差,指入出境投資、外資流入大于本國資本輸出。

雙順差的影響:

當國際收支順差來自于大量實際資源的輸出時,會制約一個國家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而國外投資的凈流入,則增加了對遠期利潤、利息流出的資金需求,同時可能會對國內資金的利用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如果流入的資金中包含大量游資,很可能會對一個國家的金融穩定、經濟安全帶來威脅。另外,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還可能招致伙伴國的經濟對抗和制裁。

我國國際收支中貨物貿易長期順差的原因分析

內容提要 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的擴大,既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有客觀因素的作用。從主觀因素來看:一是我國處在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生產力大幅提高,但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擴大;二是全球制造業向我國轉移,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制造業體系,對一般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弱;三是我國政府推進出口行業發展壯大,扶持進口替代產業日趨成熟;四是國家為了保護相對較弱的行業,從而在關稅壁壘方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從客觀因素來看:一是世界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外部需求強勁,拉動我國出口增長;二是國內投資增長趨緩,國際市場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了進口,卻帶動了出口;三是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多重限制,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貿易順差;四是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2005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較快發展,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外國直接投資保持較大規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67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383億美元,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110億美元。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673億美元,同比增長801%。經常項目順差增加主要是因為貨物貿易順差大幅上升。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按國際收支口徑,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為6307億美元,同比增長24%。其中,出口3425億美元,進口2882億美元,分別增長33%和14%;貨物貿易順差542億美元,增長823%。

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的擴大,既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有客觀因素的作用。

從主觀因素來看:

一是我國處在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生產力大幅提高,但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擴大。

改革開放28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平均達9.6%,有專家估計到2020年,還可以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之所以成為全球經濟的領跑者,主要是由于改革開放大大激發了經濟活力,解放了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猶如兩條自動向前滑動的巨輪,帶動中國生產力大幅提高的同時,推動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但另一方面,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并未引起我國消費需求的同步增長。由于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降低了社會平均消費傾向。從理論上說,不同收入階層的消費傾向也不同,高收入者邊際消費傾向較低,低收入者則較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二十年來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下降。然而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健全有效的社會保障體制,是消費長期穩定增長的根本保證。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縮小各階層收入差距,可使全社會平均消費傾向提高,從而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

二是全球制造業向我國轉移,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制造業體系,對一般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弱。

跨國公司將生產或服務的一部分搬到海外,人工成本更低廉,賦稅更低,企業負擔的其他成本也更低。這種跨國外包產生的影響之一,就是各國的比較優勢格局發生重組,而且重組還出現了時間差,即勞動成本密集型生產和服務通常率先外包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中國、印度等國。發達國家感受到壓力,轉而創造更高檔次的產品或服務,以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出口優勢。但這一過程往往滯后一段時間,從而形成了時間差,在這一階段,貿易不平衡會擴大。而國內形成了以外資企業為主的加工貿易基地,且供應鏈不斷延長,附加值不斷提高。而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大幅增加部分替代了中國的進口,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制造業體系,減弱了對一般產品的進口需求。中國市場上外國品牌、外國設計的產品非常多,但其中相當一部分已轉為由外國直接投資在中國生產。

三是我國政府推進出口行業發展壯大,扶持進口替代產業日趨成熟。

當前巨大的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的順差也和中國現有的外資、外貿政策有關。中國現有的外貿、外資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于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初中國是一個既缺資金又缺外匯的典型“雙缺口”發展中經濟。為了多賺外匯,克服外匯缺口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限制,1985年開始中國政府采取了出口退稅等政策以鼓勵出口。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中國對外貿易增長非常快,1978-2005年間年均增長高達17%,為世界同期貿易增長率8%的2倍多,27年間對外貿易增加了68倍。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扶持國內的公司提升產業結構,進而導致大量的進口替代。進口替代型產業是我國政府產業政策的扶持方向,雖然我國制造業科技基礎一直很薄弱,且產業升級的過程充滿艱巨性和長期性,但通過進口替代不斷實現局部升級將是一個長期現象,積極產業政策對此的支持不是短期性的,可以在較長時期內帶來“產業政策紅利效應”。最近,隨著在華的外國公司,尤其是電子產業領域,越來越多地向國內供應商采購部件,產生了大量的進口替代。

四是國家為了保護某些相對較弱的行業,從而對其在關稅壁壘方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

國家為了保護某些相對較弱的行業,諸如保險、汽車等行業,能夠在入世后有一個更為有力國內外的競爭條件,從而對其在關稅壁壘方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這使得國外的同類型產業,在國內失去了競爭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的進口需求。但2005年后許多行業和產業的保護政策將逐步取消,一些弱勢產業的競爭力在近幾年并沒有得到根本加強,如農業,一些相對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家電、紡織等,則面臨如何開拓國際市場、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等問題。

從客觀因素來看:

一是世界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外部需求強勁,拉動我國出口增長。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穩步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4.3%,仍維持較高水平;國際市場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受需求和投機雙重因素的作用,仍將繼續高位運行;美聯儲為抑制石油價格上漲和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繼續采取趨緊的貨幣政策,小步快走地升息,全球經濟有進入加息周期的可

很赞哦!(4573)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北省石家庄藁城市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