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華語片海外發行渠道(像《開端》和《人世間》這樣的劇在海外上線,意味著什么?)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3 03:54:14【】8人已围观

简介期間,幾部電影熱播,單部票房輕松過十億,影視行業如何投資?風險如何?作為參與過影視投資的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首先,我們看看2018年春節這幾部熱播的電影票房情況(截止到2.23日):1、《唐人

期間,幾部電影熱播,單部票房輕松過十億,影視行業如何投資?風險如何?作為參與過影視投資的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首先,我們看看2018年春節這幾部熱播的電影票房情況(截止到2.23日):

1、《唐人街探案2》 累計票房22.1億

2、《捉妖記2》累計票房 18.44億

3、《紅海行動》 累計票房 15.31億

4、《西游記女兒國》累計票房 6.42億

5、《熊出沒變形記》 累計票房 4.72億

但我們也發現,由郭德綱、岳云鵬、吳京、吳秀波、井柏然主演的《祖宗十九代》累計票房才1.04億(勉強過億)。

備注:以上數據來自于貓眼電影

從以上數據來看,口碑至關重要,同一檔期好多影片在上映,口碑差的票房可能受到影響,王寶強在喜劇方面的確有票房號召力,去年的大鬧天竺票房也不錯。相反,德云社的祖宗十九代,票房非常不理想,西游記那個去年票房不錯,今年似乎差強人意。

一、關于分賬

一部電影,涉及到制片方、發行方、院線等機構,怎么分賬呢,站在投資者(一般為制片方)一部10億的票房到制作方能有多少呢?在這里,有必要做一些簡單說明:

1、首先繳納5%的電影事業發展基金 相關稅費 3.3% ,扣除這些的叫做為可分賬票房(相對應的是綜合票房)

2、院線等分得 分賬票房大部分,根據經驗制片方可分的票房約38%-40% (含宣發成本)

電影制作成本主要有2部分,一部分叫制作成本,一部分叫做發行成本(這部分在上映前產生,具體看和發行方的協議,很多靈活方式,比如是固定費用,或者保底發行等),簡單的記憶就是制作方分得分賬票房的38%-40%左右,比如一部電影,制作成本1億,宣發成本5000萬,那么分賬票房在3.8億左右才能保本。

二、關于制作成本

制作成本中能有一多半是導演、主演、其他演員的成本,國內一線大咖可能有幾千萬,一般的也有大幾百萬身價,導演大咖級的可能也有上千萬,我記得有個采訪節目,說甄子丹拍《葉問4》片酬要價1億,除了這個還要參與分成,哈哈,真是想大賺一把,稅務局的朋友們啊,你們要盯緊點。嘿嘿!

以上,我簡單的梳理了電影的收入分賬、成本構成,對于收入,我再補充一下,那就是除了院線分賬外,新媒體版權(在視頻網站播放)、海外版權、贊助、廣告(唐人街探案2里面出現了很多廣告,比如招商銀行、神州租車等)、衍生品、動漫等等都是收入一部分,但主要是院線分賬。

三、關于拍攝周期

一部電影從開始籌備可能1年、兩年、甚至更久,當然也有幾個月的。一般籌備越久,質量越好。

四、影響票房因素

那么影響一部電影的票房因素有哪些?分析如下:

1、題材

題材很關鍵,一般來說喜劇電影容易賣座,文藝片反而不賣座。當然這不是絕對的,還有些恐怖題材我感覺也不太賣座,但不一定影響賺錢,也許他成本就很低。這一點,大家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2、IP系列

現在很多電影都在打造一個IP,這個價值越來越大,《葉問》拍了好幾部、《唐人街探案》也拍了2、《賭神》系列、《戰狼2》等,一般后面的都比前面的賣座。

3、演員

一年國產電影那么多,但都賺錢么?顯然不是的,根據2017年票房前100部的統計數據看,大約20%賺錢、30%持平、50%虧損,但是你會發現,賺錢的哪些,基本都是有知名導演、演員的,沒辦法,他們自帶流量。當然從風險角度來看,演員有些也會有風險,比如你剛拍完電影,你就吸毒了,嫖娼了,這電影恐怕會收到影響的。

4、時段

《戰狼2》為啥那么火,除了制作精良外,我覺得和那個時段弘揚的主旋律有關。還有一類,就是某一時段,好的電影扎堆了,所以之前經常有國產片避開美國大片,怕拼不過人家。再有,春節檔明顯票房就好很多,大家春節都有空了,不消費,干嘛。

5、劇本

我們經常會看到,某些演員演了很多電影,但都被罵慘了,比如劉天王;然而也有一些演員,很在乎劇本,很在乎自己的作品,優秀的劇本基本保證了影片的質量。

五、怎么去投資

主要有兩種投資方式,一種是固定收益,就是借錢給制片方,然后按照一定利率收利息;另外一種是根據投資比例,參與分成。

什么叫華語票房?

華人拍攝電影的票房,這里主要指華人電影在全球總票房。

院線分成: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3%做為電影專項基金,5.5%的稅款

這部分8.5%,就剩下91塊半了。

如果你問我去年100億票房,其中3億多的電影專項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爾在電影報上看到過電影基金干了啥事,都沒印象了。

另外,現在你知道每張電影票,你已經自動給國家交了稅,看電影順道當了納稅人。

這8.5%,影院、院線、片方都見不著錢,直接被劃走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其中院線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塊里,有個4塊多吧。

其實院線這錢也比較好賺,特別是簽約為主的院線,這塊是個穩定的收入。

像萬達、金逸這種垂直管理的院線,這兩塊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塊收入了。

3、院線、影院分完之后,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傭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總票房 ─ 3%電影基金 ─ 5.5%稅款 ─ 院線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發行總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發行收入 (電視、音像、網絡、政府獎金、海外……)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發行傭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凈發行收入(凈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這塊,學問大了,回頭另說吧。

一般來說,100塊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塊多點。

在這個基礎上,再加其他渠道發行收入,最終能不能回收成本,就聽天由命+撞大運吧。

500萬制作費電影,如果也拿500萬做宣發的話,整體投入1000萬。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萬,才剛剛打平。

但很多電影,比如甄子丹動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國內票房收支平衡點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體這么算吧。

--------------------

下面為補充評論的答案:

1、院線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實是對外資開放,但院線似乎不對外資開放。

全國有36(還是37)條院線,最近經常有院線合并或新院線產生,不太確定。

院線下屬影院的影院主要分兩種:

1)垂直直屬關系,即資產關系,比如萬達院線、金逸院線中絕大多數都是萬達集團自己投資的商業地產中自己的地皮項目,影院全資歸母公司所有,這種院線對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強,像萬達院線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線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經理都沒有排片權,其實就是一個店長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觀眾就行。

2)加盟關系,影院所有權與院線所有權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這種影院就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不同的當地院線,比如UME影城,自己數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當地院線,看哪個院線給自己的條件待遇好,就加入哪個院線,而院線為了自己的業績排名,也在盡量爭取優質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線。

3)還有其他混合的關系,太亂,就不多說了。

2、影院就是單店,院線就是品牌連鎖,其實管理標準統一的院線旗下影院(無論自有,還是加盟)跟麥當勞、佐丹奴這種品牌連鎖販售店,沒什么區別。

3、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費用的多少,完全取決于項目本身情況。

越是熱門的電影,才好容易拉到貼片和植入。

這個完全沒有固定標準。

4、微博上不少朋友,關心海外市場分成是怎樣模式,其實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賣向海外,你跟海外發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見還是上面那個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詳細說明。

from Douban豆瓣 byine的日記

像《開端》和《人世間》這樣的劇在海外上線,意味著什么?

剛剛過去的三月份,因為幾則熱播劇海外上線、翻拍的新動向,國劇“出海”又成了觀眾討論的熱點話題。

先是開年國民劇《人世間》,釋出被美國一線流媒體平臺Disney+收購版權的新聞。后又傳來熱播“無限流”網劇《開端》將于Netflix4月1上線的消息。接著,韓國流媒體Watcha將翻拍《贅婿》的公告又走入觀眾視野。另外還有,《誰是兇手》《你是我的城池營壘》《愛很美味》等電視劇將批量在韓國播出,以及《王牌部隊》計劃今年7月登陸日本衛星劇場,等常規國劇“出海”新聞的高頻曝光。國劇“出海”并不是新話題。不過,此次幾部熱播劇的海外發行,確實在模式上有細節的突破,在輿論上也激起了不同的聲音。借此機會,對國劇“出海”的新問題做個簡要梳理很有必要。

《開端》在 Netflix的分地區發行意味著什么?今天是《開端》在全球最大流媒體平臺Netflix上線播出的日子。這意味著,從今天起臺灣地區,以及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文萊的觀眾,也可通過網絡收看的方式,體驗公交車爆炸案的“洗腦”循環了。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注意到,與此前在Netflix上線的國產劇不同,這次《開端》并不是在Netflix覆蓋的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上線播出,而是采用了分區發行的模式。可能在部分粉絲的眼中,自己的“愛豆”不能借著Netflix的東風將影響力覆蓋全球是一件憾事。但從國劇“出海”的角度來說,《開端》的這種發行模式恰恰代表著商業模式上的進步。

一來,《開端》之所以不在Netflix上全球播出,根本原因在于版權熱度高,在亞洲的重點地區和國家可以單獨售賣播映權,沒必要打包售賣。比如,在韓國市場上,因為觀眾對國產劇的消費習慣穩定再加上正午陽光的品牌效應,《開端》的播映權在劇集還未在中國上線前,就已經被韓國購買,目前確定將于AsiaN、A+Drama雙臺播出。這也說明,至少對于部分熱播劇來說,海外發行權“白菜價”的時代已經過去。雖然海外版權收入,還不能成為視頻網站和影視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但單純追求社會效益的“半賣半送”已經不是主流。

二來,《開端》在Netflix上的分區上線,也意味著國內影視行業對美國頭部流媒體平臺的迷信正在破除,對北美市場的渴望正在降溫。在此前的國劇“出海”的相關輿論中,能被Netflix、Hulu、Amazon等美國頭部流媒體平臺收購版權,似乎便是對劇集品質的蓋章肯定。能夠借由這些平臺覆蓋190+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尤其能“憑借主流平臺登錄北美市場”,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象征。但近幾年來,以Netflix為代表的流媒體平臺顯然已經“祛魅”。很多觀眾發現,不少頂尖流媒體平

很赞哦!(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湖南娄底娄星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