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招聘(1.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到底怎么樣?有人說很好,有人說不好。我指的是這個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就業質量情況)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14 02:50:56【】8人已围观

简介工業份額卻明顯上升。[③]從我們計算的工業GDP份額排名中可以看到,盡管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有所變化,但是前四位的省份全都屬于上述三大地區。在這三大地區中,同樣存在工業比重的變化。作為僅僅有一個省的珠江三

工業份額卻明顯上升。[③]從我們計算的工業GDP 份額排名中可以看到,盡管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有所變化,但是前四位的省份全都屬于上述三大地區。在這三大地區中,同樣存在工業比重的變化。作為僅僅有一個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依托香港工業的轉移,同時憑借香港的自由貿易港優勢,再加上改革開放的政策支持,所以工業增長強勁。長江三角洲地區工業門類齊全,輕重工業發達,是中國最大的加工制造業基地,歷史上其紡織、服裝、機械、電子、鋼鐵、汽車、石化等制造業在全國就占有重要地位。Wen (2004)計算了1995年25個工業行業中占最高和第二高份額的省市區,長江三角洲的江浙滬大約達到總數的一半。2001年,長江三角洲三省市實現制造業GDP25456.01億元,占全國制造業GDP 的30.23%,遠高于環渤海地區(24.41%)和珠江三角洲地區(15.37%)。

三、工業集聚:經濟地理、新經濟地理和經濟政策的作用

在傳統的經濟地理理論里,工業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區域之間經濟地理因素的差異,例如,自然資源豐富的地方以及大港口附近通常會成為工業集聚的中心地區。在中國,由于自然條件比較好而導致的工業集聚的例子也是存在的,例如,中國的東部省份之所以逐步成為工業集聚的中心,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距離大的港口比較近,而遼寧和山西則是依靠自然資源成為工業中心的典型例子。

但是,傳統的經濟地理學不能解釋兩個重要的經濟現象:第一,一些在純自然條件方面并不一定非常有優勢的地方卻成為了工業集聚的中心;第二,兩個在自然條件方面非常相近的地方卻可能在工業集聚方面有非常不同的表現。例如,與周圍省份(特別是福建)相比,浙江的自然條件并沒有特別的優勢,浙江并不屬于資源豐富的省份,港口優勢也并不明顯,但是,浙江的工業集聚趨勢卻比福建明顯得多。廣東和廣西是另一對例子,這兩個省份的純自然條件也非常相近,但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里,廣東已經成了非常重要的工業中心,廣西卻仍然是經濟比較落后的省份,兩者的差異顯然不是自然條件可以解釋的。

超越簡單的經濟地理因素尋找工業集聚的原因促成了新經濟地理學的崛起,而對新經濟地理學產生直接影響的就是1970年代末開始興起的新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引入了收益遞增假定,強調規模經濟在國際貿易模式中的決定作用。收益遞增假說在貿易理論里獲得成功應用之后,緊接著就對經濟地理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新貿易理論的代表人物Krugman 也同時成為了新經濟地理學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新經濟地理學理論抓住了導致工業集聚的最為本質的經濟力量——收益遞增,其核心思想是,即使兩個地區在自然條件方面非常接近,也可能由于一些偶然的因素(例如歷史事件)導致產業開始在其中一個地方集聚,由于經濟力量的收益遞增作用,在地區間交易成本沒有大到足以分割市場的條件下,就可能導致工業的集聚。在新經濟地理學中,以下被認為是影響工業集聚的重要因素:(1)一個地區企業的數量。企業的數量多,新進入企業就容易得到原材料的供給,同時他們生產的產品也更容易在當地銷售,所以工業會在企業數量多的地方集聚。(2)一個地區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水平高,新進入企業就容易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同時,高的人力資本意味著R&D 的成本低,企業容易獲得創新收益。(3)消費者的購買力。如果一個地區消費者的購買力強,那么對于消費品的需求就會多,會導致本地消費品價格的上升,吸引企業進入這一市場。同時企業在本地的集聚也導致了工資的上升,消費者的購買力進一步提高,從而產生地區工業發展的良性循環。(4)交通運輸條件。根據Krugman (1991)的模型,我們知道新經濟地理學將交通費用視為影響工業集聚的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只要交通費用不至于高到成為地區間貿易的天然障礙,那么由于工業集聚產生的收益就仍然可能超過由于地區間貿易產生的成本損耗,集聚就會產生,并且在收益遞增的作用下自我加強。

需要指出的是,新經濟地理學的產生并沒有否定一些傳統的經濟地理因素的影響,事實上,一些地理因素的影響在新經濟地理學的理論中變成了間接的影響,甚至我們可以把兩個地區間的經濟地理的差異也看作一種偶然因素,這種純經濟地理因素可以導致初始的工業集聚,然后再通過新經濟地理因素的收益遞增影響而對工業集聚產生作用。

新經濟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同樣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來檢驗經濟地理和新經濟地理因素對于工業集聚的影響。但是,這些實證研究卻相對比較忽視經濟政策的作用(例如Wen ,2004)。當然,這并不是說經濟地理學完全忽視了經濟政策對于工業集聚的影響,確切地說,在新經濟地理學中,由于非常強調如歷史事件之類的偶然因素在收益遞增機制的作用下對工業集聚的影響,經濟政策的變化對某個具體的地區而言,就可以被視為導致其工業集聚的偶然事件。例如,經濟的開放可能會導致工業在靠近國際市場的地區集聚。再如,教育和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加強一個地方的人力資本和基礎設施,政府放松對于經濟的干預可以減少交易成本。在世界范圍內,經濟政策變化改變工業布局的例子并不罕見,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經濟開放政策對于工業集聚的影響。例如,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實施以后,墨西哥的工業就逐漸向與美國交界的地區集中,而墨西哥城周圍的重要性則相對有所下降(Rodríguez-Pose 等,2003)。

經濟政策對工業集聚的影響既可能是通過經濟地理的因素起間接作用的,也可能是直接對工業集聚產生作用。在中國,經濟政策的調整顯然也是導致地區間工業布局變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在珠江三角洲實施的經濟開放政策是導致這一地區工業集聚的重要原因,而這又是因為這里距離香港這個港口、金融和貿易中心以及大市場非常近。這時,經濟開放這一經濟政策就通過經濟地理和新經濟地理的因素對工業集聚產生了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么改革以后廣東和廣西在工業集聚方面的表現出現了巨大的差異。但是,經濟政策并不總是通過經濟地理或新經濟地理的中間變量來對工業集聚的產生作用的,一些經濟政策對于工業集聚具有直接的影響,而且經濟政策并不是可以任意調整的,一項政策一旦實施,就也有自己的自增強作用。經濟政策直接導致工業集聚的例子在中國也是存在的,例如,浙江的工業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與這個省的市場化改革進行得較為徹底有關。由于經濟市場化程度較高,浙江省的民營經濟比較活躍,而這又反過來促使政府進行一步采取市場化、放松管制和保護民營經濟的政策,從而進一步加強工業的集聚。

一、經濟地理因素

二、新經濟地理因素

以Henderson (1974),Fujita(1988)和Krugman (1991)為先驅的新經濟地理學,引入了規模報酬遞增和正反饋效應,從而挑戰了新古典的傳統[⑤].Henderson 一方面強調了企業前后向關聯導致的產業外部性使企業集聚在其他企業周圍,另一方面強調了企業集聚在人力資本豐富的地區所得到的知識外部性;而Krugman 通過壟斷競爭模型強調了企業集聚在消費者市場附近得到的需求聯系,Fujita(1988)通過存在不可貿易商品的模型,得到了同樣的證明。為了檢驗這三種不同的包含收益遞增的因素,我們構造了以下指標:(1)地區企業數量比重(firm)衡量產業外部性;(2)地區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與各年全國均值之比(e )代理人力資本的相對優勢,由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地區教育數據不完全,我們使用了萬廣華等人(Wan ,Lu and Chen,2004)估計的地區人均受教育年限數據;(3)地區消費者需求,我們使用了人均GDP 的對數值與各年全國均值之比(pergdp)來度量一個地區消費者的相對購買力;[⑥](4)Wen (2004)使用了城市數指標來度量城市的發展,但是這很難衡量各個城市本身的發展狀況,因此,我們采用了陸銘和陳釗(2004)的方法,用非農人口比重與全國均值之比(urban )來代理城市的發展和城市化水平,并取其與各年全國均值之比作為一個地區的相對城市化水平;(5)郵電通信和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也有利于工業集聚,為了證實這一點,我們引入了運輸倉儲郵電通信產出占GDP 百分比來度量信息化對工業化的支持,并且取其與各年全國均值作為各地相對的信息化指標(買粉絲 ),同時,我們用地區的公路里程占全國的比重(road)來代理相對的交通運輸條件。[⑦]

三、經濟政策因素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轉軌的經濟來說,政策的差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決定地區差異的重要因素。Kanbur and Zhang(2005)回顧了政策因素對于中國50年地區差異的影響,Démurger等(2002)也強調了改革以來的經濟政策對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在本文中,我們主要考察了兩個方面的政策因素:(1)對外開放度。對外開放是經濟改革以來最為重要的經濟政策,接下來我們將要考察的非國有化進程和政府退出經濟活動的進程在一定程度上都與對外開放的進程有關。和既有的文獻的通常指標一致,我們用出口占GDP 比重和進出口總額占GDP 比重與相應的全國均值之比(export和trade )來度量相對的經濟開放程度。我們預期對外開放對工業集聚有正的作用。(2)政府對于經濟活動的參與度。中國經濟改革的起點是政府全面參與經濟活動的計劃經濟,在這一體制下,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均受到負面影響,因此,政府退出經濟活動將有利于工業的集聚。在經濟增長文獻中,通過用扣除教育和國防經費的政府支出占GDP 的比重來度量政府消費所起的作用。在我們的數據中沒有省一級的國防開支統計,而教育支出被包括在科教文衛支出這個大類中,由于這個大類的性質與教育支出都是類似的,因此,我們就用扣除這一類支出以后的政府支出在GDP 中的比重與全國均值之比(買粉絲 )來度量相對的政府對于經濟的參與程度,并預期這一變量的符號為負。[⑧]

必須說明的是,政策的調整從來就不可能在政策頒布的一夜之間完成,從而導致改革在時間上的循序漸進和空間上的進展差異,而我們使用的政策指標所具有的面板結構恰恰能夠反映各類政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但是,這類政策指標仍然可能是某些未觀察到的真正的政策變量作用的結果,而不是政策本身。為了克服此類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問題造成的估計偏誤,對于我們特別關注的開放指標,我們使用了工具變量來檢驗其是不是具有顯著的內生性問題。正如我們在前文中所說的那樣,之所以將關注的焦點特別集中于經濟開放政策的效果,是因為這一政策是中國經濟改革以來最為重要的政策,也標志著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由趕超型向比較優勢型的轉變。而政府退出經濟活動和經濟的非國有化進程也與經濟的開放進程緊密相關。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原因是,在國際上,經濟全球化與地區間收入差距的影響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Wan ,Lu and Chen,2004),而從經濟開放的角度來看工業的集聚也能為這一問題提供一些相關的證據。我們使用的經濟開放的工具變量包括了各個地區在1978年經濟仍未實施開放政策時的開放度指標(1978年的出口與GDP 之比export78,或者1978年的出口與GDP 之比trade78),以及各地到香港和上海兩個主要港口的距離中較近的一個(port),[⑨]這兩個工具變量分別反映了歷史和地理因素對于開放的影響,實際上也反映了歷史和地理因素對于工業集聚的間接影響。其中,使用各地到香港和上海兩個港口的距離是因為這兩大港口是中國最大的港口,其吞吐量明顯高于排名在其后的其他港口,可以作為開放度的有效的工具變量(Wei and Wu,2001)。

五、實證研究結果的報告

計量分析的結果見表2.方程(1)是包含了全部變量的隨機效應模型,其中,我們用export作為開放度的

很赞哦!(13)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山东东营利津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