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我國海外資產占GDP總額(日本債務占GDP的234%,為何沒有發生債務危機?)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9 06:54:40【】0人已围观

简介蓄占18.9%。也就是說,1978年社會總儲蓄的96.7%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1978年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只有210.6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9%,占當年社會存款總額的16.2%。改革前,國

蓄占18.9%。也就是說,1978年社會總儲蓄的96.7%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1978年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只有210.6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9%,占當年社會存款總額的16.2%。

改革前,國家是儲蓄主體,也是投資主體,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來自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主要作為流動資金。銀行的貸款也主要來自政府和國有企事業的存款。1978年,企事業存款和財政存款之和為1089.9億元,占銀行存款總額的83.8%。

1995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5.4萬億,其中近3萬億是居民儲蓄。儲蓄者和投資者分離了,最大的儲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資者是國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變得非常重要了。國家通過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錢投資建設國有企業。因此,國營企業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說是在國家銀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觀的金融資產結構必然反映到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上來。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是中國企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從1986年開始發行企業債,到1995年,共發行企業債1738.3億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約4500億,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個人股。國家股大多是靠過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價值折算的,實際現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個人股的發行可以使企業籌到現金,但能夠被批準發行股票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這樣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所能籌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大多數企業只能靠銀行貸款。

在主要金融資產之外,還有其他金融資產,比如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這些金融資產,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所有權、參與權和處理權,并以此獲得收益。但目前民間借貸、民間集資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化。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可以概括為:儲蓄主體在改革開放中由政府變為老百姓;國家政府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渠道狹窄;其他不動產市場剛剛起步。這就使老百姓把絕大部分積蓄存在銀行里,銀行把大部分資金貸給國有企業,成為國有企業長期投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造成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不斷升高。

二、中國的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為什么迅速增長?

中國金融資產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貨幣化過程,另一條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這里我們主要分析貨幣化過程。貨幣化有兩種含義:一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即國家用印鈔票的方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化,即在經濟發展中,特別是改革轉軌過程中,產生超常貨幣需求,從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本文的貨幣化是指后一種意義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7%,通貨膨脹率平均為7.5%,廣義貨幣(M2)平均每年遞增25%。廣義貨幣增長率在這樣長時期里遠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在各國經濟發展史中是少見的。據筆者保守估計,從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鑄幣收入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謝平(1994)估計,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貨幣發行收入平均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4%。海外經濟學家常常不理解為什么中國政府的實際綜合赤字那么高(約占GNP的8-9%),通貨膨脹率卻不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貨幣化帶來的鑄幣收入。

表2給出了中國貨幣化過程的主要指標。中國的廣義貨幣(M2)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間呈快速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實屬罕見。在1994-1995年間,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美國為59%,英國為104%,日本為114%,德國為70%,印度尼西亞為46%,韓國為44%,馬來西亞為89%,菲律賓為50%,新加坡為89%,泰國為79%(國際貨幣基金1996年報)。中國的這一比重遠遠超過周邊發展中國家,就是和英、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也是相當高的,僅次于日本。

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儲蓄主體由國家變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資產投資的選擇不多,銀行儲蓄一直是主渠道。這主要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后造成的。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這樣高不是經濟主體的自然選擇,而是在現有體制和政策的制約下不得已形成的。表2中貨幣與廣義貨幣之比(M1/M2)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貨幣占廣義貨幣的比重從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說,不僅廣義貨幣增長快,而且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廣義貨幣中居民儲蓄的比重不斷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資產大都壓到銀行存款上了。1995年現金凈投放600億,全社會流通現金量只比上年增長8.3%;M1增長16.8%;M2增長高達29.5%,比25%的控制目標高出4.5個百分點。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后,還可從各國金融資產結構比較中看出。表3給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和一些發達國家金融資產結構的比較。1993年中國股票市值占GDP的9%,債券市值占GDP的11%。而周邊國家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148%,債券市值平均占GDP的30%。英、美、德、日四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值平均占GDP的75%,債券市值占GDP的74%。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落后于發達國家,也遠遠落后于周邊發展中國家。

三、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畸形的后果

1.企業負債率高。據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數字,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僅為18.7%。1990到1993年分別為58.4%、60.5%、61.5%、71.7%。1994年對12.4萬戶國有企業清產核資時,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為75.1%,若扣除實際的掛帳損失,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3.3%(吳曉靈,1995)。

2.金融運行風險高。首先,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國家銀行貸款年周轉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轉一次。第二,國有企業相互拖欠嚴重,國家銀行應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達220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第三,國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貸款占全部貸款的22.3%,如果按國家銀行1995年底貸款余額為4萬億元算,大約有9000億元的不良貸款。第四,國有銀行經營困難。中、農、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潤343億元,1994年降為166億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現除中國銀行外的全行業性虧損。

3.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國國有工業企業在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凈虧損,虧損總額達34.1億元。虧損企業比重從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這個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剛,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況略有好轉,但總體經濟效益仍不容樂觀。國營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債務負擔重,許多國營企業資本金不足,特別是1985年實行撥改貸以后,有些國營企業從固定資產投資到流動資金全靠銀行貸款。國營企業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全都給銀行還本付息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中美兩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引入的外資、對外投資分別是多少呢?

只看到我國引入了大量的外商投資,卻忽視了我國對外投資也在快速發展!使得很多媒體和網友習慣性地認為:我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資,國內生產總值(GDP)應該遠大于國民生產總值(GNP)。

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南生曾引用世界銀行數據,明確告訴大家:我國的GDP和GNP幾乎一樣,兩者的差額不到0.5%。今天再引用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國國際投資頭寸表”相關數據給大家解讀下。

我國對外投資,引入的外資,誰更高呢?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我國對外金融總資產,即我國對外各項投資累計總額達到87039億美元(約8.7萬億美元),而接收的各項外商投資累計總額只是65536億美元(約6.55萬億美元)。

換言之,我國對外凈投資為2.15萬億美元。從數據上看,我國對外投資遠大于引入的外資。如果非要說經濟的依賴關系,那分明是:我國經濟、貿易、資本對全球經濟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

分類型來看,我國對外投資中,FDI(直接投資)資產為24134億美元,占對外投資總額的28%;證券投資類資產累計為8999億美元,占比略微超過10%;之后就是儲備資產,金融衍生工具資產,其他投資資產等。

我國引入的外資中,FDI(直接投資)資產為31793億美元,占我國引入的外資總額比例為49%;證券投資資產累計為19545億美元,占比約30%……。在國際投資頭寸表“引入的資產歸為負債”,但為了讓網友看得明白,就一律使用“資產”兩字了。

同時,我國大量企業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積極地參與海外優質企業并購,增加對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電力建設等多項資源和能源投資。此外,還在港口、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大量投資。

美國引入的外資,對外投資數據呢?

按照美國經濟分析局發布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20年年底,美國對外各項投資累計總額為32.16萬億美元,引入的各類外資累計為46.25萬億美元——無論是對外投資,還是引入的外資,美國都比我們高很多。

但是,我國是“對外投資大于引入的外資”,而美國卻正好相反——美國引入的外資,比對外投資整體高了14.09萬億美元。整體來看,美國是全球資本追逐的對象,其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外資。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日本的gdp有沒有算上自己的境外資產

算上了,因為日本的gdp也是包括日本在另外的資產的,所以日本的gdp算上了日本在境外的資產

2017年我國GDP為多少?

2017年GDP為82.71萬億元 比上年增長6.9%。

1月18日國新辦就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7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三季度增長6.8%,四季度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一、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畜牧業穩定增長

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791萬噸,比上年增加166萬噸,增長0.3%。其中,夏糧產量14031萬噸,增長0.8%;早稻產量3174萬噸,下降3.2%;秋糧產量44585萬噸,增長0.4%。棉花產量549萬噸,增長2.7%。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431萬噸,比上年增長0.8%。其中,豬肉產量5340萬噸,增長0.8%;牛肉產量726萬噸,增長1.3%;羊肉產量468萬噸,增長1.8%;禽肉產量1897萬噸,增長0.5%。生豬存欄433

很赞哦!(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新疆喀什麦盖提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