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3 服務貿易中對外直接投資模式(對外直接投資屬于服務貿易嗎)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4 01:09:53【】3人已围观

简介一:服務業跨國投資的雙重影響及東道國的對策關鍵詞:服務業;外溢效應;內斂效應一、服務業跨國投資的雙重影響(一)正面影響:外溢效應外溢效應,是指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增長或發展能力發生無意

一:服務業跨國投資的雙重影響及東道國的對策

關鍵詞:服務業;外溢效應;內斂效應

一、服務業跨國投資的雙重影響

(一)正面影響:外溢效應

外溢效應,是指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增長或發展能力發生無意識影響的間接作用。這種外溢效應既可表現為正面的,也可表現為負面的。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正面的外溢效應。外商直接投資的外溢效應主要表現為除資本和勞動力之外的其他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從而使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實現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的貢獻主要可分為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和制度變遷三個方面。

1.產業結構效應。產業結構變動主要是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變化情況。經濟增長理論認為,一國經濟發展的過程是工業和服務業取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的過程。第一產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越小,說明產業結構變換的速度越迅速,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程度越高。關于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效應,以日本學者赤松要的“雁行模式”最為著名。赤松要認為,一國某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進口、當地生產、開拓出口、出口增長等幾個發展階段。某產業隨著進口的不斷增加,先后出現國內生產和出口,其圖形如飛行的雁群。“雁行模式”表明,外國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效應來源于有效地利用東道國的比較優勢。外國直接投資所帶來的“一攬子”資源,尤其是技術和管理技能,不僅有助于中國建立新產業,而且還能使傳統產業升級,使內向型產業向出口導向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演進。

隨著加入WTO,我國大多數第三產業部門對外開放度的提高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調整,第一產業的投資比重已經逐年下降,而第二產業制造業的比重日益提高,這與前幾年跨國投資集中在制造業領域密切相關。作為投資新 熱點 的第三產業服務業盡管增長率不明顯,但是服務業投資已經成為全球投資的趨勢,因此,第三產業投資占GDP的比重會日益提高,從而帶動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由制造業大國轉向服務業大國。

2.技術外溢效應。技術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生產技術和 方法 ,也包括管理技術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等方面。因此,這里主要用人力資本和R&D資本來衡量技術進步。根據內生增長理論的分析,技術進步主要來源于人力資本和R&D資本的生產。因此外國直接投資的技術外溢效應也應通過人力資本和R&D資本兩個 渠道 來實現。對人力資本的影響主要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分支機構培訓當地雇員。而受過培訓的雇員的“跳槽”是技術擴散的主要途徑。外國直接投資R&D資本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跨國公司國外分支機構在中國進行的研發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技術擴散效應;二是跨國公司參與中國市場競爭而產生的競爭效應。從長期來看,當外國公司與當地公司在同一個市場上相互競爭時,當地公司為了在競爭中不處于劣勢,必然會增加研發經費,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服務業FDI帶來了先進技術、知識與技能,包括諸如設備和工藝流程的硬技術以及管理、營銷等軟技術。但是,服務業中包含的技術組合不同于制造業,FDI并非是服務業獲得硬技術的主要途徑,而軟技術卻是轉讓知識和技術的主要形式。例如,在銀行、 保險 和飯店等行業,投資方會對其子公司進行一系列的技能與知識培訓。

(二)負面影響:內斂效應

1.大部分服務業FDI旨在市場開拓,尋求非交易性活動,并有可能以對外支付的形式進行利潤匯出,所以,不僅可能對增加外匯收入無任何作用,反而可能對國際收支造成負面影響。許多跨國公司通過利潤轉移方式來進行逃稅,從而嚴重干擾了東道國的市場秩序。20世紀90年代后期,跨國企業逃稅一年高達30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近年中國財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六成以上的外企存在非正常虧損,虛虧實盈。目前中國40多萬家外資企業,年虧損金額逾1200億元,但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外企通過各種避稅手段轉移利潤,造成賬面上大面積虧損。

2.東道國相關行業受到很大沖擊。在東道國原有的高度保護下,諸如銀行、電信、旅游等行業,其國內市場是非完全競爭的,甚至是壟斷的,因而適應市場的能力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自身能力有限。隨著外資在這些行業的進入,東道國國內原有企業從資金、 經驗 、技能和創新方面都受到巨大挑戰。跨國公司往往憑借其資金雄厚的優勢大規模收購當地同行業企業甚至龍頭企業及其原有品牌,從而在當地形成技術、品牌、市場和產業壟斷。這種情況在我國的許多行業都存在,有些還十分突出,不僅嚴重壓抑了民族產業的發展,而且在形成品牌市場壟斷后還會侵害消費者權益,對我國的經濟和產業安全都構成嚴峻挑戰。

4.服務業FDl可能帶來三方面的風險。如果東道國政府管理控制不善,缺乏有效的 規章制度 ,有可能在體制方面帶來嚴重的本國經濟動蕩;如果在管理公用事業和私有化時缺乏有力控制,有可能導致私人壟斷;此外,因為各國在社會 文化 背景上差異極大,外資在這些領域的運作容易造成沖突和傷害。

二、我國服務業的對策

1.進一步提升國內服務業產業結構,提高承接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能力。

一是優先發展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支持國民經濟高效運行的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買粉絲、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中介服務行業,積極發展旅游、文化、體育等需求潛力大的行業。這些都屬于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只有充分發展這些行業,才能形成高水平、結構合理的現代服務業結構體系。

二是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服務業國際產業轉移。一般而言,國際產業轉移有項目外包、業務離岸化、外商直接投資三個層面,具體形式包括新設投資、收購兼并、風險投資等。服務業國際產業轉移也不例外。我們應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支持中國企業承接國際項目外包,有關部門要為國內企業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買粉絲服務,引導其積極參與國際項目外包市場,承接外包項目,與外國服務企業進行有效合作;允許并鼓勵境外投資者通過并購等方式對中國進行投資,培育有利于吸納并購投資的制度環境,為服務業跨國公司參與企業的改組、改造創造有利條件。

2.盡可能地利用FDI的外溢效應,努力減少內斂效應。

外溢效應是否容易實現取決于東道國公司從事投資和學習吸收外國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和動機。外資不僅帶來了豐富的資金、技術、知識,通過外資在中國的運作和培訓,可以學習到先進的專業技能、營銷理念以及科學的管理經驗。其間接效應有二,一是服務于我國的制造業發展,二是為我國的服務業發展樹立典范。中資企業可以嘗試加入跨國公司戰略聯盟,參加到它們的產業鏈和本土化進程中,獲得提高自主研發與創新的能力。

建立健全國內的機構和機制,監控外資在中國的發展,減少內斂效應。聯合國貿發會議認為,發展中國家有必要對服務業吸收外資持謹慎態度。因為在一些壟斷性的行業(如電信服務)或公用、基礎設施中,如果缺乏有效監控,容易發生市場權力濫用的問題,導致私人壟斷。此外,跨國公司利用轉移價格,也會對國內經濟造成損害。在人力資源上,我國政府應該加大 教育 投資,提升人才的總體水平,同時改革戶籍和人才管理制度,減少人才流動的成本,不僅為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提供人力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與中資企業爭奪優秀人才的優勢,保證中資企業充足的人力資本、知識積累和技術創新能力。

3.提高國內服務消費水平,解除服務業國際直接投資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姜志美.當代服務業國際轉移的新趨勢與我國的對策[J].經濟縱橫,2006,(9)

[2]趙書華,宋征.服務業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的經濟效應分析[J].國際貿易探索,2006,(1)

[3]Daniels,P.W.Service lnstries in the world World E買粉絲nomy,BlaekwelI oxford C.ridge USA,1993

[4]Zhang,Kevin H.(1999).“How does FDI interact with e買粉絲nomic growth in a large developing 買粉絲untry?The case of China”.E買粉絲nomic Systems,23(4).291-303

服務業對外投資論文范文二:中國服務業投資的開放過程與政策啟示

一、服務業投資壁壘的界定

按照《與貿易有關的投資 措施 協定》(TRIMS)的規定,投資壁壘是指為了促使外國投資者達到某種業績標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投資準入壁壘、投資經營壁壘和投資退出壁壘。TRIMS所指的投資壁壘僅限于扭曲國際貨物貿易的投資措施。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把外國直接投資(FDI)壁壘分為市場準入限制、所有權和管理限制以及運營限制三大類。因此,一般來說,投資壁壘主要是東道國政府設置的、對外國企業在本國的投資行為有障礙作用的政策措施,也就是說,凡是直接或間接地使外資企業增加生產或銷售成本的政策措施,都有可能被外國服務廠商認為屬于投資壁壘。

迄今為止,對于服務業投資壁壘還沒有一個具體的國際多邊協定對其進行明確界定,但是在許多國際和區域性貿易協定中所規定的投資措施實際上就是服務貿易中的投資壁壘。本文主要針對中國服務業中政策性投資壁壘的演變過程講行分析。

二、中國服務業投資的開放過程

(一)嚴格限制準入:1979~1987年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對外開放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式開放模式,因此實行國際上先工業后服務業的開放路徑。該階段是中國利用外資的起步階段,初步建立了管理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框架,創造了基本的投資環境,制定并頒布了管理FDI的法律法規,形成初步的FDI政策框架,實行區域性的FDI優勢政策,對FDI準人的行業進行嚴格限制等。在此期間,允許準入的行業主要在制造業部門,服務業總體的投資壁壘非常高,但在旅游、房地產和餐飲服務業部門對外資的限制相對較松。1987年底,原國家計委頒發了《指導吸收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把外商投資項目分為鼓勵、允許、限制和禁止四類,其中對外資準人領域做了較大的限制,服務業的對外開放還沒有提上議程,禁止性和限制性投資壁壘都很高。

(二)跟隨性發展:1988~1995年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國的投資環境逐步規范改善,但對外開放的部門依然集中在第二產業,對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沒有明顯的放松,投資壁壘依然較高。大多數服務部門,特別是生產者服務部門還沒有對外資企業開放。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下列行業禁止設立外資企業:(1)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2)國內商業、對外貿易、保險;(3)郵電通信;(4)中國政府規定禁止設立

很赞哦!(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山西阳泉城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