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現狀(地理:我國陸上邊境口岸對外貿易的基本情況)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5 12:57:52【】7人已围观

简介國內外兩大腹地區域系統構成。與中國邊境口岸相對應的境外口岸與境外腹地系統的構成,在理論應與我國腹地系統相對應,依層次包括鄰國邊境口岸城鎮所在地區級區域構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鎮所在省(州、邊區)構成的

國內外兩大腹地區域系統構成。與中國邊境口岸相對應的境外口岸與境外腹地系統的構成,在理論應與我國腹地系統相對應,依層次包括鄰國邊境口岸城鎮所在地區級區域構成的核心腹地;由口岸城鎮所在省(州、邊區)構成的近域腹地;由大經濟區或大區(如俄羅斯遠東經濟區)以及全國范圍構成的遠域腹地系統等。

3 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邊境口岸的設立,帶動了中國沿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的超前發展,然而這種口岸超常規的發展,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特殊的政策環境,采取特定的貿易形式與方式等有利的國際地緣經濟環境下實現的。以中俄邊境口岸的吞吐能力為例,黑龍江省邊境口岸從1988年到1993年進出口總額增長了90倍,1993年達到21億美元,該指標使占該省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例由1987年的2.4%增加到69%, 也使占中國對(蘇)俄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7年的0.8%增加到27%,居中國各省邊貿之首[7]。產生這種形勢的特殊歷史環境條件是80年代中蘇剛剛恢復邊境貿易,口岸體系初步完善,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的獨立,因其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消費品嚴重短缺,鋼材、木材、水泥、化肥、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相對過剩。中俄雙方都存在外匯短缺、兩國都采取了特殊的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邊境地方貿易發展,以特定的易貨方式進行商品交換,中國以其商品優勢即以日用工業品、農副產品換取俄方生產資料,形成了高額差價而獲得令人滿意的比較利益。然而時過境遷,中俄邊境貿易獲得的高額差價的特定歷史條件已不復存在,俄方可供易貨的長線商品貨源急劇減少,加之其它條件與因素的變化使中俄邊境貿易1994年出現急劇滑坡,邊境口岸的發展受到限制[8]。這種狀況迫使我們思考制約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發展完善的復雜區域經濟因素,既有境內區域經濟因素又有境外因素,同時還存在著中外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3.1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外因素

(1)邊境貿易風險性的存在使邊境口岸的發展受限。獨聯體國家國內政局動蕩、經濟狀況惡化使中國與獨聯體國家的邊境貿易存在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集中表現在對改革措施、方法上的分歧。尤其是這些國家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某些限制邊境貿易的政策或通貨膨脹,有可能將邊境貿易的利潤減少到所剩無幾,從而限制口岸的完善與發展。

(2)周邊的政治經濟環境對沿邊口岸的發展直接影響也很大。 如東北地區的沿邊口岸的發展受俄羅斯、朝鮮、蒙古國的影響。俄羅斯的政治形勢不夠穩定,而遠東又是俄經濟的后進地區,原有的邊境管理體制變化緩慢,因而,在邊境口岸的建設方面缺乏規范化。朝鮮的羅津——先鋒地區早已開辟為自由經濟貿易區,為對外開放已制定了近30部法律,但是,由于多年來經濟的嚴重衰退和朝鮮半島的形勢仍不明朗,影響了口岸經濟的發展。蒙古國東北地區基本未開發,因而口岸的經貿活動還很有限[9]。

3.2 制約邊境口岸發展的境內因素

盲目開放新口岸,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受國內對外開放大環境的影響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沿邊開放熱潮,許多新口岸應運而生,各種商品競相出口或進口,從而使沿邊口岸數量猛增,僅東北地區就達到40多個口岸,分散了建設資金,且各口岸相互爭腹地爭貨源,嚴重影響了口岸的整體效益。此外,口岸發展中的短期行為等因素也成為制約條件。

3.3 雙方共同的制約因素

雙邊貿易政策的調整和提高關稅稅率等嚴重制約了口岸的發展,琿春口岸禁止進口整車與鋼鐵和禁止出口糧食等限制了口岸規模的擴大。另外一些毗鄰國家因受各自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其生產要素稟賦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在某種程度上構成了邊界線兩側產業結構的互補性,從而影響了口岸的規模和職能(見表2)。

表2 東北邊境毗鄰地區資源要素及產品優勢互補簡表 輸出方 中國東北 朝鮮 俄羅斯遠東 蒙古

吸納方

中國東北 B2B3B4 A2A3B2B3 B2

朝鮮 A1A2B2B4B5B6 A2A3B2B3 B2B5

俄羅斯遠東 A1A2B1B4B5B6 B1 B2B5

蒙古 A1A2A3B1B4B6 A2A3

資料來源:袁樹人,黃巖君,東北亞國際經濟合作與中國東北產業開發前景,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

表中符號為:A1資本,A2高技術,A3冶金、機械、化工產品等,B1勞動力,B2能源與礦物原料,B3建材與木材,B4以農畜產品為原料的輕工紡織工業產品,B5鮮活農畜產品,B6糧食。

從表2 中可以看出:賦存的資源要素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工農業產品在本區可大體分為兩類。其中,A類屬于資本和高技術資源要素及其工業制成品;B類包括勞動力和依托勞動力以及礦、林、草、土等自然資源要素而形成的初級產品。在東北邊境毗鄰的國家地區中,這兩大類的資源要素及其產品的賦存就總體而言,均相當豐富。各類資源要素的賦存及其比較優勢分布在各國各地區極不平衡,B類資源集中于朝鮮、蒙古,而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兩種資源均豐富,但俄遠東以A類資源占優勢、中國東北以輕工業及糧食資源占優勢。形成了東北邊境兩側資源賦存的互補性[4]。

在政治、經濟及區位條件優越的地區組建跨國邊境自由經貿區,把邊境地區經濟納入雙向循環之中。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亞太地區,由于各個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不同,不可能在大的范圍內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6]。但在某些邊境地區, 可利用邊境兩側互補的生產要素組建次區域性或雙邊跨國邊境自由貿易區。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成長三角為多國邊境地區的經濟合作提供了一個發展模式。圖們江三角地區的合作正在積極的醞釀中。在西南地區由中、泰、老、緬四國的結合部構成的“金四角”跨國經濟貿易合作區也正在逐漸形成。

綜上所述,中國與鄰國的沿邊對外開放,為中國邊境口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邊境口岸的形成、發展與不斷完善,推動了內陸邊境地區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振興。通過邊境口岸體系的職能作用的發揮,更加密切了中國與鄰國的地緣經濟聯系,無疑會促進中國與鄰國邊境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東北亞中國政治格局安全相關內容。。。謝了!

東北亞主要包括中國、俄羅斯、蒙古、朝鮮、韓國、日本六國,由于冷戰兩極格局的影響,美國在這一地區對各種事務的插手,使得美國反而成為這地區格局的主角之一。所謂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時期內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導作用下,在世界范圍內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對比狀況和總體態勢,表現為一定的國際政治結構或體制、體系。東北亞政治格局在中俄朝相互間的戰略性伙伴關系,在美、日、韓方則表現為美韓同盟和美日同盟,在李明博上臺后,加強了韓日關系,實際上形成了美、日、韓戰略性三角關系。由于朝鮮半島長對抗局勢,以及近年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朝鮮核問題使得這一地區局勢變得更加緊張和復雜。這種情況下自然大大不利于這上地區的經濟合作,對中國的和平崛起更是起了極其消極的影響。

1.東北亞政治格局現狀

東北亞政治格局一方面是受冷戰后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另一方面東亞地區特殊的歷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現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總得來說東北亞政治格局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

1.1朝鮮半島對抗局勢緊張

最近朝鮮半島局勢風云突變,自5月25日朝鮮

宣布成功進行第二次核試驗以來,朝鮮短短5天就發射了6枚導彈。從發射“衛星”到二次核試驗,再到現在接連不斷的發射導彈,甚至有跡象顯示朝鮮還要在下月發射洲際導彈。朝韓兩國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是甚至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半島軍事沖突與戰爭,并且極有可能導致這一地區開始以核武器開發為重點的軍備競賽。朝鮮與美國的關系再度高度緊張,在美國的倡導下,聯合國最終采取一致性決議,對朝鮮進行制裁,然而朝鮮國內對些反應強硬,東亞政治局勢的緩和還最終還要靠東北亞各當事國的相互妥協與合作。

1.2中日兩國國家關系起伏不定

由于歷史原因,中日兩國互不信任是世界上人所共知的,加之在臺灣問題、釣魚臺問題的客觀存在使兩國自建交以來關系起伏不定,中日兩國都是亞洲經濟大國,日本是亞洲最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則是亞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僅管中日兩面國經濟互補性強,但是出于上述原因中日經濟合作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潛力。僅管這樣,中日經濟合作在某些方面還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中日國家關系改善時期,比如福田康夫訪華將就中日戰略互惠關系的發展,2年中日經貿關系有了新突破,中日貿易將進一步增長,2年內會達到3,000億美元;中日之間也產生了不少大型合作項目, 國家海關總署日前公布數據顯示,福田康夫當政2年內日本繼續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和最大進口來源地,雙邊貿易總值2,360.2億美元,增長13.9%。 其中,中國自日本進口1,339.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出口1,.7億美元,同比增長11.4%。中日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的比重由2003年的15.7%降至2年的11.8%,2年該比重進一步下降至10.9%。2年以來,日本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再次出現下滑,而中國對日投資不斷增加。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與世華財訊交流時指出,近幾年中日經貿合作增速有所放緩的主要原因是中日偏“冷”的政治環境。中日經濟互補性很強,而且是近鄰,日本曾連續10年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自2004年起,中國和歐美的貿易發展加速,而與日本則出現倒退現象。2年,日本對華投資項目數和金額都大幅下降,雙邊貿易增速也有所放緩。中日“政冷”的滯后效應已顯現。2年以來,中日貿易雖然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仍沒有擺脫自2004年開始的低速增長的趨勢。由此可見正中由于中日政治關系的不穩定造成了中日全面合作的困難,進一步對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

1.3中、俄、朝在東北亞合作層次相對較多低

俄羅斯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著1707.5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它的西部與歐洲一體,東部和南部融入亞洲大陸板塊。俄羅斯地大物博,廣袤的國土賦予俄豐富的自然資源。其森林覆蓋面積為8.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1%,木材蓄積量為807億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氣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儲量的三分之一強,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儲量為65億噸,占世界探明儲量的12%至13%;煤蘊藏量為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鐵、鋁、鈾、黃金等的蘊藏量也均居世界前茅。

為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努力,中國政府也在不斷的努力。據俄羅斯聯邦政府新聞處向俄新社透露的消息,2006年12月6日早晨中俄兩國政府首腦出席了第二屆俄中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式,此后將舉行俄中總理第十二次定期會晤,晚間兩國總理還出席了中國年閉幕式暨文藝演出。中俄兩國總理將首次討論向中國出口淡水魚類和海產品的問題,這是有關問題第一次在這樣高的級別上進行討論。此外還將討論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問題,包括關于田灣核電站二期工程建設問題。在歷次政府首腦會晤中,俄中兩國貿易問題已經成為例行磋商問題,雙方計劃在2010年將雙邊貿易額擴大到600億美元,如果有可能則擴大到800億美元。

中、朝之間的合作則是得水平更低,由于朝鮮對外一直保持著相對封閉的狀態,這一方面是由于朝鮮仍保留著蘇聯式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市場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朝鮮不顧國際社會的一致反對,開發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采取了各方面的制裁,特別是經濟制裁,加重了中朝經濟合作的難度。此外朝鮮族本身是能源貧乏,工業結構單一不合理,使得中朝貿易僅僅局限在,木材、農產品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等

很赞哦!(154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江西九江瑞昌市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