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東莞石排醫院買粉絲(金城營造集團的集團簡介)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4 00:28:15【】2人已围观

简介過路的摩托車為主。船費多少忘記了。可以看見兩岸離得很近在船上跟這位紅色衣服的熱情村民用番禺話閑聊,他還主動載我到新沙市場。感謝這位熱情村民高新沙島上,除了一望無際的蔗田,還可以遠望大崗鎮的十八羅漢山。

過路的摩托車為主。船費多少忘記了。

可以看見兩岸離得很近

在船上跟這位紅色衣服的熱情村民用番禺話閑聊,他還主動載我到新沙市場。

感謝這位熱情村民

高新沙島上,除了一望無際的蔗田,還可以遠望大崗鎮的十八羅漢山。往南有個小島,上面有個神秘的新沙醫院,出入只靠渡船。

遠望十八羅漢山

順帶一提,在高新沙島上兜圈圈的南40路在村路不限速,過個橋直接原地起飛(屁股離凳)。然而到了大路上就乖乖地開45了。

南40導向圖

4.橫瀝鎮渡口(更新:此渡口已撤消)

連接橫瀝鎮中心和橫瀝鎮的馮馬二村。北岸中環路有巴士(南G4)接駁地鐵,南岸離馮馬二村公交站900米。這個渡口不收費。

位于橫瀝鎮中心的渡口,附近還有渡口飯店

北斗大橋被撞時,甚至以安全為由一個鐘一班船,可能因為班次少了,去時過渡的摩托還挺多,現在應該恢復正常了。另外這里要求穿救生衣登船。

船上沒有雨篷,去時又剛好打臺風

5.白湖渡/麥村渡

這兩個渡口之間的距離不過數百米,就放在一起說了。二者都是從增城小樓鎮過增江對岸,但前者是到增江街道的白湖村,后者是到正果鎮的麥村。我只去了白湖渡,是看到隔壁有船在開才知道麥村渡還在的。白湖渡免費。

下面是白湖渡,上面是麥村渡

可能是當時客流小的緣故(去時只看到兩個游客),渡船每隔半小時才來回一轉,其余時候是停在岸邊的。麥村渡應該也是如此。

這兩個渡口西側小樓市場公交接駁很方便,東側只有麥村有定點發班的增城63路,但可以走兩三公里穿過白湖村到增正公路上的白湖村站。白湖村祠堂、村門、文昌塔、北帝廟等保存完好,還有大片遲菜心田,進去走走也無妨。

貼滿婚聯的村門,既喜慶又古色古香

而最奇怪的莫過于這個“百年飛榕”,榕樹沿著煙囪生長,在頂部長出樹冠,顯示它頑強的生命力。

百年飛榕,就在白湖渡旁邊

6.大墩渡

連接新塘鎮的大墩村和鵝桂州島的劉屋洲,大墩村民上島上的農場干活全靠它了。劉屋洲除了農田,還有一個自來水取水口,供給新塘和黃埔部分地區。

大墩村市場有增城26路、27路,鵝桂州島上只有五公里外的深涌村有增城14路,還有一個渡口到沙角村(下文介紹)。

渡頭除了渡口牌,還有一塊為防止偷竊農作物,禁止外村人上島的牌子。不過沒有人管,照上船即可。只是外村人要收費(多少錢忘記了,一兩塊吧)。網上還有關于鵝桂州島的旅游宣傳,但我沒有看到任何游客。島上有水稻田,蕉田,魚塘和荔枝樹。

渡船開得很慢,五百米的航程開了10分鐘,可以靜下心感受習習涼風、滔滔江水,也可以聽聽村民的閑聊。這里靠近東莞,村民講話帶著明顯的莞城口音,廣州人很難聽得懂。

7.沙角渡

從大墩渡沿著鵝桂州島的大堤向東北走四五公里(中間有一段沒鋪水泥的機耕路),就能看到沙角渡口。

沙角渡連接仙村鎮的沙角村和島上的農田,有很多村民過渡。但我右轉到深涌村坐增城14走了(畢竟沙角村村巴一天只有幾班),所以沒圖。

鵝桂州島上,河對岸是沿江延伸的沙角村,這邊這是人煙稀少的農田。

沙角村

8.民建-新建渡口

連接南沙區民建村與中山民眾鎮新建村,可能是目前唯一的跨市渡口,過渡的摩托車比較多。南沙區方面離南9路民建村1.2公里,中山方面離369路新民紅橋腳站1公里。

船費好像是兩元。

渡船與渡口

中山一側的堤岸

三、結語

渡口撤銷是大勢所趨,我們普通人能做的,只能是記錄下這種獨特的交通方式。我會繼續探索那些仍可能存在的渡口,這篇文章將會不斷更新。

已經撤銷的萬頃沙渡口,渡船駛離五涌碼頭

在船上拍攝的建設中的明珠灣大橋,現在它已經取代了萬頃沙渡口

鄉下臺長@史太郎 的買粉絲文章及視頻;

廣州市標準地圖;

各大媒體關于渡口的新聞報道。

展開閱讀全文

發布

金城營造集團的集團簡介

由集團創辦人王錦輝先生於1963年所創立。為秉承先祖父輩-「金伴」和「城太」之「以誠處事,以客為尊」的營商傳統和信念,遂把公司取名為「金城」。

在創立之初,金城主要從事一些小型壕坑工程項目之承包工作。60年代末,隨著本港大力發展多元化經濟,金城得以把握機會乘勢而起;10多年間,金城已替電力公司、政府和發展商順利完成多項工程項目,并在業界樹立了良好的信譽。

1985年,於中學求學階段已在課馀時間協助父親王錦輝先生處理業務的王國強先生,在移居了加拿大13年後,回港正式接掌金城,并於品質管理方面不斷提升,先後獲取多項綜合管理及環境保護的國際認可證書。這不但奠下金城在業界的先驅地位,亦讓金城發展規模得以迅速擴張,於10多年間發展至現時之多元化工程承建集團。

踏入21世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氣候下,集團業務拓展至本港以外。集團主席暨行政總裁王國強先生兩名兒子 ── 王紹基先生及王紹恒先生,於海外學成歸來後,亦先後加盟金城,進一步協助集團拓展業務。

目標及使命

我們全心全力, 不斷改進,力臻完善, 務求令集團在每項業務范疇上取得優越成績,成為香港最佳的承辦商。

我們的使命包括:

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最具經濟效益和最優質的承包和工程方案。

管理一支由員工及承判商工人組成的龐大工作隊伍,以求達致最理想的品質和最高生產力。 為員工和承判商提供一個安全、健康及富挑戰性的工作環境,務求使各人能夠發揮所長。 以人為本

這不但是金城長遠發展的基石,亦是金城一直以來,秉承「以誠處事,以客為尊」營商宗旨的精神所在。 為貫徹這份精神,集團除致力與生意伙伴維持長期及良好關系,公平分享利益,以及兌現與客戶的每一個承諾,達至互惠互利的雙贏成果外,集團亦不斷致力提升品質管理表現,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一站式工程承建服務」。 1994年,金城率先引入國際認可的ISO 9000品質管理系統於壕坑工程上,成為本港首間在壕坑工程上推行國際認可品質管理系統的同類型公司。

此外,金城亦積極在各方面注入這項重要元素,包括為員工提供一個不受歧視滋擾的舒適工作環境,給予每名員工有助個人成長及專業發展的機會。

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延續核心業務發展之同時,必需達致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平衡與融合,所以集團不斷與客戶共同合作開發專門技術及創新意念,以提高服務素質和增加服務價值,并透過嶄新的管理模式,盡量減低工程對公眾所造成的不便和滋擾。

為確立持續提升安全、健康、環境和優質服務,集團於2008年更舉行「2008安全健康環保及優質服務約章日」,承諾達到「零意外」、「零違章」和「零票控」的最高標準,為客戶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近年,在集團董事局及管理層的帶領下,對已推行多年的安健環管理政策進行檢討,積極制訂可迎接未來發展需要的圖譜,以進一步提升集團在安健環質的表現及文化,展現集團在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安全及健康 主辦單位 年份 獎項 職業安全健康局 2008 · 安全表現大獎

· 安全管理制度大獎 – 建造業組別(參與獎)

· 安全改善項目大獎(參與獎) 2007 · 安全表現大獎

· 預防肺塵埃沉著病(卓越成就大獎)

· 最佳演繹獎(金獎)

· 安全推廣大獎(優異獎)

· 良好工作場所計劃(優異獎) 2006 · 安全表現大獎

· 良好工作場所計劃(銀獎)

· 最佳演繹獎(銀獎) 2005 · 安全表現大獎 香港建造商會 2005 · 安全嘉許大獎(嘉許獎)

· 安全創意大獎(嘉許獎) 環保及品質 主辦單位 年份 獎項 香港建造商會 2008 · 建造業環境表現獎(嘉許獎) 生產力促進局香港工商業獎 2008 · 生產力及品質(嘉許獎) 特區政府杰出環境管理大獎 2007 · 設計改建變電站工程(嘉許獎狀) 特區政府公德地盤嘉許計劃 2007 · 小額建筑/土木工程(銅獎)

· 無坑挖掘工程(嘉許獎狀)

· 設計改建變電站工程(嘉許獎狀) 2006 · 電纜壕坑工程(嘉許獎狀)

· 小額建筑/土木工程(嘉許獎狀) 香港環保企業獎 2006 · 環保實踐創意獎(金獎) 商界環保協會香港工商業獎 2005 · 環保成就優異證書 集團有7所主要辦公室、10所主要倉房、1所訓練學校及1所綜合用途劇院,以為前線人員提供良好設施及後勤支援。

社會及公益事務

2004年,集團成立「金城義工隊」,透過參與有關探訪長者和弱能人士的活動,進一步關顧社會的弱勢社群,把愛心傳遍每一個角落,為建設美好明天獻出一分綿力。

同年,金城首獲由社聯頒發的「商界展關懷」計劃證書,表彰集團過往對社會公益的貢獻。2009年,金城連續五年獲頒發「商界展關懷」標志,表揚金城持續實踐良好企業公民精神。

其中,捐資達港幣1,300萬元的「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已於2006年正式啟用。至於透過「百所學校捐助計劃」所資助興建的希望工程學校和光彩學校項目至今已達108所,遍及大江南北。

除致力推動兩地的教育事業外,基金會在醫療服務和災區重建等項目上也給予援助。 2000年,王錦輝董事長於東莞市牽頭捐贈1,000 萬港元,於該市的石排鎮興建石排人民醫院,終令該醫院於兩年後落成,并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鎮區醫院;其他受惠的醫療機構包括:東莞人民醫院、石龍醫院及東莞市醫療基金等。

此外,2005年南亞九級大地震和2006年7月發生的華南水災,基金會亦慷慨解囊。其中,基金會在華南水災中,為韶關市災區農村「全倒戶」撥出共300萬元,以協助災民重建家園。

集團創辦人王錦輝先生BBS MH

素有「愛心使者」榮譽稱號的王錦輝先生,熱愛社會公益事務,并於 1985 年全面開展其慈善工作,尤其在改善國內山區貧窮村鎮的學童學習環境方面,更加不遺馀力。年過80歲的王先生,除了資助籌辦學校外,每每不辭勞苦,攀山涉水,探訪那些位於偏遠山區的貧窮村鎮,為那些素未謀面的小孩燃點希望之光

為表揚王先生多年來對社會的貢獻,國內政府機構和團體,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和大學學府,亦先後對王先生頒授榮譽及勛銜。2002及2007年,分別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榮譽勛章」(MH)和「銅紫荊星章」(BBS);2006年,獲香港浸會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

國內方面,王先生除獲東莞市及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外,亦榮獲河北省縣「榮譽縣民」和河南省新縣卡房鄉「榮譽村民」的稱號。

集團主席暨行政總裁王國強工程師SBS JP

除打理集團日常龐大的業務外,王國強先生一直在國內和香港參與多方面社區服務,并擔任多個政府諮詢委員會職務。

王先生繼2004年初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九龍城區議會議員,并成功膺選為九龍城區議會主席後,於2007年再度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并蟬聯九龍城區議會主席之職。王先生的其他主要公職包括:第十屆及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協榮譽委員、東莞市政協常委、香港特

很赞哦!(5422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浙江衢州开化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