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中國程序員為海外軟件公司工作(美歐的程序員不常加班嗎?為什么?)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4 19:10:32【】9人已围观

简介,一種是外包公司會再讓你去面試其他甲方公司,如果面試上了,就會把你再外包給另一家甲方公司,然后你就可以繼續干了。另一種就是讓你走人,并且是那種沒有補償的走人。這種就很坑了,因為像我們這些打工人,都希望

,一種是外包公司會再讓你去面試其他甲方公司,如果面試上了,就會把你再外包給另一家甲方公司,然后你就可以繼續干了。另一種就是讓你走人,并且是那種沒有補償的走人。這種就很坑了,因為像我們這些打工人,都希望有一個安定的工作環境而不是,四處漂泊。比如說你在北京工作,他會告訴你我們公司在北京已經沒有可以外包的項目了,在別的地方有。你說你去不去,不去就只有離職了。

4.所以盡量不要去外包公司吧,沒有歸屬感。干的活也就是那樣,干幾年出來也只會CRUD,你說你再去找個甲方,誰會要你!

歸結到底,如果真是不到走投無路的時候,

千萬不要輕易進外包公司!!!

千萬不要輕易進外包公司!!!

千萬不要輕易進外包公司!!!

程序員真的好么?(程序員有什么不好)

別整天看華為兩百萬招聘英才什么的,實際上其他行業的頂尖人才也差不多這個數。其他大多數程序員工資確實高一點,遵循的規則也講究一個物依稀為貴,比如程序員可以做流水線工人,只是不愿意去做。流水線工人能不能做程序員,就不好說了。但是,也僅此而已了,程序員本質上還是無產階級勞動者,一種比流水線工人稀少些的勞動者而已。

看一個崗位好不好,看看崗位上的人愿不愿意讓他們的孩子干就知道了。比如戲子們,孩子還沒幾歲呢,就想著出道了,說明門檻在某種情況下可以很低,而且利益極大。煙草電力都希望子承父業,公務員也希望自己孩子考公。再看看,反面典型,工人農民,有希望子承父業的嗎?以這個標準看大多數都普通程序員,問問他們愿意自己孩子長大做什么職業就知道了。

首先,很多東西不能用簡單的好與不好來區分。只要你邏輯思維能力強點,就適合學編程,能入門。但是入門后發展如何,看機遇,看努力程度。其中學歷,是否是計算機專業,或者是否熟悉計算機理論,越到后面越重要,影響機遇和提高的上限。

其次,程序員工資相對來說比較高。如果你在35歲之撈一把就轉行,那沒問題。

最后,要重點說的是,35歲,對每個行業的人都是一道坎。過了這個年齡,如果你還在基層崗位上,都不會過得太好。對于程序員,如果在35歲時能獨立承擔項目,帶團隊,那就不用擔心。但是如果沒學歷,可能機會還是會少一些。

我是小猿哥,十年程序員老兵,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程序員的困惑,一起打怪升級!

感謝頭條的邀請,感覺我跟程序員杠上了,一直在給我分享程序員相關的問題。那么今天我就寫一寫我的看法。先說結論,程序員好不好,答案是算挺好的。

首先介紹下我個人情況:本人2011年本科畢業,武漢某普通大學,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2014年研究生畢業,在重慶郵電大學,專業是電子與通信工程,目前在華為子公司工作。崗位是海外解決方案銷售,或者叫做產品經理。研究生期間在導師的公司實行了16個月,其中剛去的4個月做的是研發,用的是C#,做了一段時候發現自己真的興趣不大,能力也不太行,后來轉去做了運維。畢業時候沒有留在這個公司,去的是華為子公司,崗位是解決方案銷售。不過旁邊的同事還是以研發和測試為主,也就是大家普遍說的程序員,總體上我覺得程序員挺好的,待遇拉齊所有畢業專業來看,算是比較高的,高的原因也很簡單,需求多,產出好。具體原因如下:

1

待遇方面,為什么要高一些,是需求量大。大概可以幻想一下,20年前最火的或者從事最多的是什么行業?是工廠的工人,具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在工廠生產線上生產產品。現在最火的是什么,是互聯網,是應用,是智能手機。任何方面都離不開軟件應用,那么軟件應用就需要有人來開發,不管是傳統的銀行,工廠,制造企業,還是新型的互聯網,通信等等,那個行業不需要應用,不需要開發軟件。現在你去銀行辦業務,是不是一個APP就基本上搞定。現在你去政府辦手續,是不是一個APP就能搞定。需求量是真大啊。

2

待遇方面,為什么要高一些,是產出收益高。比如現在手機游戲,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原聲,比如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購物網站,這些公司的收益比是非常高的,你一定聽說過騰訊人均80萬工資的說法。產出高,那么待遇必然高。比如我現在在的華為子公司,做整體就業環境中待遇肯定是屬于頭部的這批次。

3

程序員為什么這么神秘,其實跟20年前工廠里邊的技術工人沒區別。20年前是每人前邊一個加工車床,現在是每個程序員面前一臺電腦,都是那么1-2平米的空間,都是手藝活吃飯,只是時代變了,其實性質沒有那么大區別。現在很多說法是編程都要從小學開始了,他的必要性和他的有效性是逐年提升的,普通民眾會越來越普及以及適應對程序員的理解。

時代在變,要持續學習,不能落伍。就從對程序員的印象一樣,不需要以好奇或者特殊的眼光來對待,未來,每個家庭,只有有一個親戚或者朋友是做著程序員的基本工作,不需要大驚小怪。

程序員有個有意思的特點,就是從事的事情有非常高的規模效益——規模越大,成本越低。

舉個例子:微軟開發Office,需要1000萬美元成本,賣一份Office是100美元,則賣10萬份時,收支平衡。但是下面是關鍵:后面每一賣一份,可以認為是凈賺100美元,因為成本不隨著規模而上升。當然這是理想情況。

類似,你開一個網站,1000個人訪問,成本為1000,則一萬個人訪問時,成本大概在1250,而不是10倍。

反過來,假設你開實體的書店,雇傭20個人,成本為1000,則你再開一家書店,那么成本必然為2000,就是近乎成倍增長的。其擴張的邊際效應不是很高。

這是因為,絕大多數實體行業,硬件都是支出的大頭,無法避免;唯獨軟件行業,硬件相對便宜,而人力非常貴,所以擴張容易。

所以,開公司的資本家更關心擴張:如何從1000萬用戶增加到1萬用戶,因為用戶越多,成本越低,這也是startup“燒錢”的原理。換句話說,用戶數跟利潤成線性的正比,但用戶數跟支出只成類似對數的關系。一個startup現在有100萬用戶,收入100萬,但開發和維護需要300萬,每年虧200萬——但不要緊,如果用戶能擴大到500萬,收入就是500萬,開發和維護可能也只需要400萬,每年就凈賺了,用戶擴大到5000萬——恭喜你,公司上市了,里面很多人財務自由了。這種夢想驅動下,資本家有必要省那300萬的人力錢么?

用戶數自然由產品質量決定,產品質量則由程序員以及其他職位決定。這就決定了資本家更注重用戶和產品質量,而不是程序員拿多少錢,他們愿意多開點錢,以換取程序員的忠誠和賣力。

程序員這個職業的確是普通技工,是工人階級。但我個人最大的感受是:這可能是人類文明中第一個出現的技工中需要熱情和士氣的工種。換句話說,從前的工人,士氣高低、技能熟練與否、創新精神如何,對整個工業層面影響不大,因為每個人的工作比較固定而且簡單,比如銀行收銀員,掃大街的;但是程序員不一樣,一流的程序員如果士氣高能力強,有精力,一個頂5個10個二流程序員太正常。至于第九流的程序員,更是只有危害,沒有貢獻,是屬于破壞者,完全否定了人海戰術。

所以這就顛覆了傳統的“換誰都能干,不干你滾蛋”的對工人的蔑視。就美國而言,資深的程序員找工作容易程度遠勝于底層的經歷,收入往往也勝過。

當然肯定有人說搞科研的、政府官員不是這樣啊,問題人也不是工人對吧?我說的是普通產業工人。

這是其一。

比如說工作累、繁忙也就罷了,對智力技能和知識結構要求也比較高。你以為美帝招一堆說英語南腔北調的移民程序員是多此一舉?實在是本地人不爭氣啊。至于說累死的問題,拿命換錢的問題,中國或許存在,美帝很少。而且我琢磨著,這種工作其實內在強度非常高,但一味地增加時間其實不劃算,比如我一天干8個小時,產出100%,10個小時,產出115%,14小時可能只有125%。而且,超過10個小時,過幾個小時就跑路了,公司損失更大。所以我直覺是996其實效果未必真多好。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財富和流通轉移。IT和程序員的利潤除了創新還來自哪里?還來自對傳統行業的擠壓。比如以前開個書店,要雇傭20個人,租場地,現在你創業開了亞馬遜,賣書可能只需要2個碼工2個經理就可以,那么碼工和經理的收入自然可以高一些,因為書店的收入和利潤被轉移到了亞馬遜上。

這個在美國感覺特別明顯,一大堆傳統零售和書店紛紛倒閉,被亞馬遜打得滿地找牙,所以亞馬遜市值爆表。這些價值,的確是碼工搶奪來的,所以人多吃幾口不要說什么“拿命換錢”,大部分職業都是在拿命換錢,警察、消防員、駐外士兵、四大,誰容易啊。

所以碼工除了創造一些產品以外,還在優化傳統產業。那些只會坐柜臺、什么技能都沒有的重復性工作崗位,將在未來不斷被機器人和程序代替。大量中間渠道產生的職位和流程,也逐漸會消失,社會趨于更優化和高效。

這個過程將是很殘酷的,很血腥的,但也是很激勵人心的,更是公平的。沒有技能的人,可以通過學習改變命運,成為機器和程序的操縱者;拒絕這個過程、不尋求改變的人,將會被殘酷的現實打敗。

計算機是非常公平的專業,如果不是最公平的話。寒門學IT,正是因為它只論結果,不看出身。

關注我,我是“北漂程序媛”,現就職于某大廠后端開發工程師,可內推大廠,講點有趣的程序員故事和內容,對程序員好奇的朋友,或者同行,歡迎關注留言[呲牙]

也就是一種職業,那個行業都有優勢和劣勢,感覺沒啥特殊的。

煙草公司好,但沒有很高的學歷和很強的家庭背景,是進不去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好,但能考上的畢竟是少數。

對于普通家庭、沒有背景、學歷一般的人來說,當程序員是條還不錯的路。

第一,收入高。我認識很多二本、三本甚至專升本的程序員,他們因為學歷的原因,在大廠里做外包,一個月薪水也有個一兩萬。至于頂級大廠里面的牛人,年入百萬以上的也是很多的。程序員的收入與其他行業相比確實比較高。

第二,工作機會多。不管學校好壞,程序員都可以靠自己能力找到一份工作,不像有些工作,需要去托人找關系。至少目前程序員還沒有像師范生那樣人才過剩。

當程序員的最大缺點是,工作辛苦、加班多。可是對于我們這種普通家庭出身、沒有背景的人來說,干啥不辛苦呢?我們又能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呢?

即使高,也僅僅是吃青春飯的那些年。年華不再時,非但飯碗保不住,而且工資一落千丈。

程序員從業期間,外人看來,在整潔、高大上的辦公間內辦公,如同白領一般。實則牢籠一般,瘋狂加班、思想封閉、溝通全無、與社會隔絕,單純、木訥、辦事能力差、過于理性較真影響日后生活。

程序員加班是常態,如果將他們動輒上萬的月薪換算成時薪,只比城市體力底層體力崗位工資多20%左右,但是別忘了,他們都是壯年。

程序員是幾乎沒有什么體力勞動的,而是過度地壓榨腦力,帕金森、老年癡呆、猝死不是危言聳聽。

程序員要不斷學習,技術更新的比學習快不知多少倍,基層崗位學一次后續學習成本極低。

盡管如此,程序員依舊是可以從業的職業,但不能只看工資高。應該說在適度滿足的前提下做程序員就好,比如市場價8000時做6000工作量的程序員,給生活、社交、人情世故留一些空間。

如果從就業的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金融、房地產、科技行業的從業人員工資都比社會平均工資要高,也比社會工資中位數要高。但是和煙草、醫療、教育、電網、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相比,程序員的綜合收入也許并沒

很赞哦!(47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南濮阳范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