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傳統比較優勢理論適用于服務貿易領域嗎)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08:06:35【】9人已围观

简介務換產品,所以服務業國際分工的形成和發展比貨物貿易更依賴政府的推動和政府間的合作。三、國際服務貿易政策具有二重性由于國際服務貿易不同于貨物貿易的特殊性,政府的經濟政策及雙邊和多邊貿易協議對服務貿易的發

務換產品,所以服務業國際分工的形成和發展比貨物貿易更依賴政府的推動和政府間的合作。

三、國際服務貿易政策具有二重性

由于國際服務貿易不同于貨物貿易的特殊性,政府的經濟政策及雙邊和多邊貿易協議對服務貿易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加之服務貿易還涉及到一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所以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程度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國內立法、各種非關稅壁壘的形式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將成為服務貿易政策的主流。與此同時,國際服務貿易競爭的直接結果,還表現為國際服務貿易的自由化進程。20世紀以來,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首先表現為多邊性國際公約或協定的簽署。如1978年漢堡《聯合國1978年海上貨物運輸公約》以及倫敦《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等;此外還有1982年內羅畢《國際電信公約》,1979年日內瓦《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等非運輸領域的公約。這些公約和協定為國際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世界戰以來,世界經濟貿易中區域一體化和貿易集團化的趨勢加強,一些區域集團協議相繼達成,如1957年《羅馬條約》、1973年《關于建立加勒比共同市場條約》、1975年《關于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條約》、1983年《關于建立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條約》以及1992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這使得各區域在服務一體化方面產生突破性進展。1995年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簽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程度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在服務貿易方面做出的承諾,為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自由化程度顯著提高。

在多邊貿易體制的推動下,服務貿易壁壘逐步降低,各貿易參加國為順應這一趨勢不斷調整國內經濟政策。一方面積極推動服務貿易的自由化,率先削減本國服務貿易壁壘。如在具有競爭優勢的電信領域,美國已允許100%的外國股權,歐盟也開放廠了基本電話服務市場,并對雇用人員的本地化要求降低了標準。一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在某些服務行業也取得了相當優勢,如新加坡的航空運輸業、韓國的建筑承包業、泰國的國際旅游業等,它們有能力降低部分服務部門的壁壘,以引進一定數量的外國服務和服務提供者,為其新興服務業提供發展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但另一方面,國際服務貿易的保護程度實際上也在變相提高。各國從本國發展服務貿易的相當劣勢出發,通過國內立法或非關稅壁壘的形式,對服務貿易設置障礙,影響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劉東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有哪些比較優勢

一、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動態比較優勢的動因近年來,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呈現以下趨勢:第一,快速發展

世界服務貿易從2003年起加速增長,2006年世界服務貿易出口額比上年增長10

6%,比1985年增長了6

1倍

第二,結構升級加速

隨著服務業中技術、知識程度提高,服務貿易結構也有很大提升

運輸、旅游、建筑工程承包等傳統的資源和勞動密集型服務比重不斷下降,而以金融、保險、通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為代表的新興商業服務出口額飛速上升

第三,發達國家占主導地位

服務貿易的區域性不平衡格局仍然存在并不斷擴大,占主導地位的仍是發達國家,占全球服務進出口總額的3/4以上

2006年國際服務貿易前10名國家中,除了中國其余均為發達國家

第四,發展中國家貿易處境進一步惡化

服務貿易的結構升級使發展中國家原先在資源、勞動密集型服務領域中的傳統優勢逐漸喪失,在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行業與發達國家差距越來越大,不利于其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

總之,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造成了發展中國家的困境,也成為發展中國家尋找和培育新的比較優勢、推動服務貿易和經濟發展的動因

傳統比較優勢理論適用于服務貿易領域嗎

關于傳統比較優勢理論是否能夠適用于服務貿易領域,在現在還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適用有人認為不適用,有人認為是有部分適用就是不完全適用,這個也是同一的人最多的。

因為關于適用或者是不適用的說法,都太過于絕對了。而某些方面呢,比較優勢理論還是適用的。

什么是服務貿易?

從學術上界定,服務貿易是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內或進入他國境內向外國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務的交易行為。

服務貿易這個詞聽起來似乎比較陌生,但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像旅游服務、體育健身、教育醫療、信息通信等,都屬于服務貿易的范疇。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將可貿易的服務,即國際服務貿易分為十二大類:商務服務,通信服務,建筑及相關工程服務,分銷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旅游及相關服務,娛樂、文化、體育服務,運輸服務、其他服務。每個大類又分為許多小類,例如商務服務就包括專業服務、計算機及其相關服務、房地產服務、出租/租賃服務等;旅游及相關服務就包括飯店和餐館、旅行社和旅游經營者服務、導游服務等。

與通過關境交易商品的貨物貿易不同,服務貿易通過以下四種方式交易服務:

一是跨境交付(模式一,M1)。即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消費者在不同國家,一國的服務提供者通過互聯網發送郵件、文件、影像等向另一國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如遠程醫療、在線教育、信息服務等。

二是境外消費(模式二,M2)。即一國服務消費者到另一服務提供者的國家進行的服務消費,如出國旅游、出國留學、國外醫療等。

三是商業存在(模式三,M3)。即一國服務提供者通過直接投資,在另一國設立商業或專業機構為所在國消費者提供服務。如在境外設立金融分支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維修服務等。

四是自然人移動(模式四,M4)。即指一國服務提供者(主要指自然人)到另一國提供服務。如建筑師到國外監督建筑工程、醫生到國外行醫診斷、律師到國外審案等。

目前,商業存在是服務貿易最重要的提供方式。2017年,跨境交付占27.7%、境外消費占10.4%、商業存在占58.9%、自然人移動占2.9%。

服務業是服務貿易交易的產業基礎。因服務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具有自身的獨特屬性:無形性。即服務是無形的,不像產品是有形的;即時性。即服務一般要求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不可分割,不像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可分離、可運輸、可出口;不可儲存性。即服務不可儲存、不可移動、不可運輸,不像產品可儲存、可移動、可運輸等,現實中并非所有的服務都是可貿易的。

長期以來,我們將制造業視為生產性勞動,將服務業視為非生產性勞動,認為只有生產性勞動創造價值,非生產性勞動不創造價值。但實踐表明,在產品國際化生產的微笑曲線中,制造處于產品價值鏈的低端,以研發、設計為代表的服務處于產品價值鏈的高端,服務創造的增加值明顯高于制造,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制造業本身也出現了服務化的趨勢。

近年來,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全球經濟深度一體化,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對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服務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鏈接作用,金融、運輸、商務等生產性服務作為中間投入,全面參與農業和制造業生產制造,通過前向關聯和后向關聯提升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擴大就業、增強比較優勢中發揮重要作用,不僅有利于一國宏觀經濟穩定,而且有利于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婦女就業,推動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

目前,全球GDP增長的三分之二來自服務,就業的一半以上來自服務,每年新增的大部分就業來自服務。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國采取的應對疫情措施,如居家隔離、航空限制、簽證放緩或停止等,使M2與M4幾乎中斷,對旅行、運輸、航空等傳統服務貿易產生重創,但卻引發零售、醫療、教育、商務服務、金融服務、電信服務和視聽服務等線上消費爆發式增長,催生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服務貿易結構高端化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已深刻改變國際貿易方式、貿易對象和貿易內容。WTO發布的《世界貿易報告2019》預測,到2040年,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的占比將提高到50%。在全球抗疫背景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穩增長、保就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將產生重要影響,不僅能助力中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會為全球經濟注入活力。

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是如何體現的

跨國投資與服務貿易比較優勢

一、跨國投資對服務貿易的影響:理論分析

貿易與資本流動之間的關系最早由Mundell 1957年提出,他建立了一個標準的2X2X2的貿易模型,該模型假定其中一國具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比較優勢,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該國對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設置貿易障礙,從而使該國資本的邊際產量上升,引起外國資本流入。根據Rybczynski定理,在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資本要素的增加將增加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減少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該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量減少,從而資本流入替代了貿易出口。此后20世紀80年代Markuson和Svenson在標準的2X2X2模型中假設兩國存在技術差異,導致要素價格不同,引起要素的國際流動,每個國家都將獲得其出口產品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根據Rybczynski定理,兩國要素稟賦的變化會促使其出口部門的擴張,從而要素流動與商品貿易之間的關系是互補的。

傳統的國際貿易純理論是建立在商品貿易基礎上的,而服務貿易存在某些與商品貿易不同的特征,第一,國際服務貿易是勞動與貨幣的交換,而不是物與貨幣的交換;第二,服務的生產與消費大多同時同地發生,服務不可儲藏;第三,統計方式不同,國際服務貿易在各國國際收支表中統計,而貨物貿易由各國海關統計。盡管服務貿易存在這些與眾不同的特征,目前主流的經濟學觀點仍然堅持認為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應用于國際服務貿易是有效的。Sapir在1981年進行了一系列服務貿易的實證研究,其主要結論是:“傳統貿易理論適用于服務貿易,要素稟賦在服務貿易模式的決定上具有重要作用。”Deardorf 1985年在標準的H-O模型框架下,通過改變個別的約束條件成功地解釋了國際服務貿易如何遵循比較優勢原則。目前國際經濟學界比較一致的觀點是:“服務貿易領域同樣存在比較優勢的合理內核”。因此在分析跨國投資對服務貿易的影響時,我們仍然沿用傳統的國際貿易純理論方法。

我們分析的起點是假設經濟是完全競爭的,在國際市場上每個國家都是小國,每個國家產品產量的變化不會引起國際市場產品價格的變化,而且假設一國由兩個經濟部門組成,M是制造業或農業部門,S是服務業部門,兩部門都以資本K和勞動L作為要素投入,體現消費者效用的社會無差異曲線是位似的。

外資的流入增加了一國的資本要素稟賦,通常情況下都假定外國直接投資(以下簡稱FDI)流入后可以在各生產部門間自由配置,但是本文中我們認為跨國投資是與具體的行業相關聯的,也就是說,FDI不會在本國的各行業間自由流動,資本流入之后就鎖定在特定的行業中,這樣的假定對各國生產函數的影響與通常的情況不同。當FDI可以在部門間自由流動時,對兩部門的生產能力都造成了影響,而當FDI與具體行業相關聯時,只改變該行業的生產能力。

在對跨國投資的特性作出規定之后,我們首先分析外國資本流入發達國家的情形,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在服務業方面的比較優勢,可以用圖1的產品空間來表示該國的生產、消費和貿易的情況。在圖1中,坐標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該國服務業和制造業的

很赞哦!(49)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青海黄南尖扎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