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國際貿易文獻閱讀筆記(求一個Word 文檔形式的文獻綜述,表明詳細的格式的樣式,謝謝了。快畢業了讓寫個文獻綜述。)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10 09:20:43【】7人已围观

简介經濟的方式就從之前的“工業化”變成了“工業化與城市化”兩手抓。土地財政由此產生。城市政府開始平衡工業用地和商住用地供應,用土地使用權轉讓費撐起了“第二財政”。商住用地雖然面積上只占出讓土地的一半,但貢

經濟的方式就從之前的“工業化”變成了“工業化與城市化”兩手抓。土地財政由此產生。城市政府開始平衡工業用地和商住用地供應,用土地使用權轉讓費撐起了“第二財政”。商住用地雖然面積上只占出讓土地的一半,但貢獻了幾乎所有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收入。因此“土地財政”的實質是“房地產財政”。但土地真正的力量還不在“土地財政”,而在以土地為抵押而撬動的銀行信貸與其他各路資金。“土地財政”一旦嫁接了資本市場,加上了杠桿,就成了“土地金融”,能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推動經濟飛速擴張,這也造就了地方政府越滾越多的債務,引發了一系列宏觀經濟問題。

3.

地方政府債務負擔不斷加重。中外學術界和業界所估計的地方債務總額在2015年到2017年間約為四五十萬億元,占GDP的五六成,其中三四成是隱性負債。

地方債的爆發始于2008-2009年。而對地方債務的治理始于2010年。治理方法有:1-債務置換,從2015年新版《預算法》生效后開始,到2019年基本完成。簡單來說,債務置換就是用地方政府發行的公債,替換一部分融資平臺公司的銀行貸款和城投債。2-推動融資平臺轉型,厘清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剝離其為政府融資的功能,同時破除政府對其形成的“隱性”擔保。3-約束銀行和各類金融機構,避免大量資金流入融資平臺。4-問責官員,對過度負債的行為終身追責。這項改革從2016年開始。與政府債務相關的各項改革中涉及對官員評價和激勵機制的改革。

為什么幾乎所有省份,無論財政收入多寡,債務都在飛速擴張?政府債務問題根源不在收入不夠,而在支出太多,因為政府承擔了發展經濟的任務,要扮演的角色太多。因此債務問題不是簡單的預算“軟約束”問題,也不是簡單修改政府預算框架的問題,而是涉及政府角色的根本性問題。改革之道在于簡政放權,從生產投資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逐步轉型。

4.

政府產業投資基金,是一種招商引資方式和產業政策工具,也是一種以市場化方式使用財政資金的探索。

2005年,發改委和財政部等部門首次明確了國家與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此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這16個字成了各地引導基金設立和運作的基本原則。2011年,財政部和發改委確認了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明確了GP在收取管理費(一般按1.5%-2.5%)的基礎上可以收取增值收益部分的20%,這相當于承認了GP創造的價值,不再將GP僅僅視作投資“通道”。以上政策為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奠定了制度基礎。

2014年,政府引導基金爆發式發展。最直接的“導火索”是圍繞新版《預算法》的一系列改革。2014年改革后,國務院開始嚴格限制地方政府對企業的財政補貼。這些原本用于補貼和稅收優惠的財政資金,就必須尋找新的載體和出路,不能趴在賬上。因為新《預算法》規定,連續兩年還沒花出去的錢,可能將被收歸同級或上級財政統籌使用。根據清科的數據,截至2019年6月,國內共設立了1686只政府引導基金,到位資金約4萬億元。

與地方政府投資企業的傳統方式相比,產業引導基金或投資基金有三個特點:一是大多數引導基金不直接投資企業,而是做LP,把錢交給市場化的私募基金的GP去投資企業。二是把政府引導基金交給市場化的基金管理人運作,實質上是借用市場力量去使用財政資金。三是絕大多數政府引導基金最終都投向了戰略性新興產業。

引導基金的運營面臨多種挑戰,主要是體制性困難,大體有四類:一是財政資金保值增值目標與風險投資可能虧損之間的矛盾。二是財政資金的地域屬性與資本無邊界之間的矛盾。三是股權投資對市場和資金變化非常敏感,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后,各種社會資本急劇萎縮,很多引導基金也獨木難支、難有作為。四是激勵機制是很難突破的瓶頸。

5.

1994年分稅制改革是很多重大經濟現象的分水嶺,也是城市化模式的分水嶺。

我國的城市化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4年之前,鄉鎮企業崛起,農民離土不離鄉,城市化速度不快。第二階段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鄉鎮企業式微,農民工進城大潮形成。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是土地的城市化速度遠遠快于人的城市化速度,土地撬動的資金支撐了大規模城市建設,但并沒有為大多數城市新移民提供應有的公共服務。第三個階段是黨的十八大以后,隨著一系列改革的陸續推行,城市化的重心開始逐步從“土地”向“人”轉移。

6.

債務問題不是簡單的貨幣和金融問題,其根源在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和結構,所以在降債務的過程中伴隨著一系列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然而導致目前債務問題的直接起因,卻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幾年后的歐債危機。我國債務迅速上漲的勢頭就始于2008年。

從2012年開始,以信托貸款為主的“影子銀行”開始擴張,把大量資金引向融資平臺。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就擰緊了“影子銀行”的總閘,也打斷了各種通道。但這波及的不僅是想借錢的房地產企業和政府融資平臺,也擠壓了既沒有土地抵押也沒有政府背書的中小私營企業,它們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在“資管新規”之后全面暴露。

2018年末,我國的債務總量達到了GDP的258%,已經和美國持平(257%),超過德國(173%),也遠高于一些發展中大國,比如巴西(158%)和印度(123%)。而且我國債務增長的速度快于這些國家,債務總量在10年間增加了5.5倍,占GDP的比重在10年間翻了一番,引發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和擔憂。近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諸多舉措,尤其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都與債務問題和風險有關。

限制房價上漲,限制“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限制政府擔保和國有企業過度借貸.....這些都是遏制新增債務的基本原則。回過頭來看,無論是基建還是房地產投資,都由掌握土地和銀行系統的政府所驅動,由此產生的諸多債務,拋開五花八門的“外衣”,本質上都是對政府信用的回應。所形成的債務風險,雖然表現為債主銀行的風險,但最終依然是政府風險。

總的來看,我國債務風險的本質不是金融投機的風險,而是財政和資源分配機制的風險。

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進入大調整期,而我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和第二大經濟體,百年來首次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角,對歐美主導的經濟和技術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也面臨巨大反彈和調整。

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最突出特征是消費不足。在2018年GDP中,居民最終消費占比只有44%,而美國這一比率將近70%,歐盟和日本也在55%左右。

8

各國的政治和社會現實,決定了可行的經濟發展政策的邊界。就拿工業化和城市化來說,無疑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從表面看,這是個工業生產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但看深一層,這是個農民轉變為工人和市民的問題。在我國,可行的政策空間和演變路徑受三大制度約束:農村集體所有制、城市土地公有制、戶籍制度。所以中國的工業化才離不開鄉鎮企業的發展,城市化才離不開“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

我國事權劃分的邏輯決定了民生支出的主力必然是地方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在分稅制改革、公司所得稅改革、營改增改革之后,中國目前缺乏屬于地方的主體稅種。以往依托稅收之外的“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模式已經無法再持續下去,因此要想擴大民生支出,可能需要改革稅制,將稅入向地方傾斜。

9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市場和政府的關系,不是簡單的一進一退的問題,而是政府能否為市場運行打造出一個基本框架和空間的問題。這需要投入很多資源,一步一步建設。如果政府不去做這些事,市場經濟和所謂“企業家精神”,不會像變戲法一樣自動出現。

“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一樣,都不是天然就存在的,需要不斷建設和完善。市場經濟的形式和表現,要受到政府資源和能力的制約,而政府的作用和角色,也需要不斷變化,以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要求。

所謂“政府能力”,不僅包括獲取資源的能力,也包括政府隨著經濟發展而不斷調整自身角色和作用方式的能力。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市場機制已經相對成熟,法治的基礎設施也已經建立,民間的各種市場主體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源,市場經濟的觀念也已經深入人心,此時若仍將資源繼續向政府和國企集中,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投資、融資、生產都需要更加分散化的決策。市場化改革要想更進一步,“生產型政府”就需要逐步向“服務型政府”轉型。

1.

《置身事內》這本書的標題乍看讓人有些費解。讀完全文才知道作者想以此傳達的就是中國政府置身于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主動姿態和深度參與的模式;或許也包括了作者作為發展經濟學家提倡的一種重實事、置身事內的研究態度。

2.

《置身事內》書內有大量詳實的數據,且援引了兩百六十多個文獻。但據作者坦言,它并非脫胎于文獻閱讀,而是他先有了想法,再去找文獻支撐的。

3.

我很欣賞作者說的一句話:無論是理論家還是實踐者,“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都是不會過時的精神。

有經濟史學家在研究美國崛起的過程時曾言:“在成功的經濟體中,經濟政策一定是務實的,不是意識形態化的。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

作者也說,“要想把握政府的真實意圖和動向,不能光讀文件,還要看政府資金的流向和數量,所以財政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

“經濟社會是個整體,動一個地方,其他地方就有連鎖反應,一個地方動得快,另外一些地方就會有不匹配,弊端就會暴露出來,但政策只能這樣。”

“成功的政策背后是成功的協商和妥協,而不是機械的命令與執行,所以理解利益沖突,理解協調和解決機制,是理解政策的基礎。”

“照搬發達國家的經驗,解決不了我們發展中所面臨的很多問題。但我們自己走過的路和過去的成功經驗,也不一定就適用于未來,所以本書不僅介紹了過往模式的成就,也花了大量篇幅來介紹隱憂和改革。”

或許這正是此書的價值所在。

一般學士論文的文獻綜述內容包括哪些方面,是不是必須要寫的?

一、文獻綜述的概念文獻綜述是針對某一研究領域或專題搜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 就國內外 在該領域或專題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進展、研究動態、前沿問題等進行綜合分 析而寫成的, 能比較全面地反映相關領域或專題歷史背景、 前人工作、 爭論焦點、 研究現狀和發展前景等內容的綜述性文章,是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

“綜”是要 求對文獻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使材料更精練明確、更有邏輯層次; “述”就是要求對綜合整理后的文獻進行比較專門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統的 評述

文獻綜述根據其涉及的內容范圍不同, 綜述可分為綜合性綜述和專題性綜述 兩種類型

所謂綜合性綜述是以一個學科或專業為對象的,而專題性綜述則是以 一個論題為對象的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文獻綜述主要為專題性綜述

二、撰寫文獻綜述的基本要求文獻綜述主要用以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 上方面的評述

除綜述題目外,其內容一般包含前言、主題、總結、參考文獻四 個部分,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 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 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 輪廓

主題部分, 主題部分,是

很赞哦!(278)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甘肃定西通渭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