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外貿依存度等同于開放度(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你對此有何想法?)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23:05:16【】5人已围观

简介5%和16.3%(見表4),第二、三產業的增幅明顯高于第一產業。考慮到第一產業過去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就很低,取消農業稅后則已幾乎不提供財政收入,那么從大的產業結構上看,只有二、三產業對財政收入有貢獻。

5%和16.3%(見表4),第二、三產業的增幅明顯高于第一產業。考慮到第一產業過去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就很低,取消農業稅后則已幾乎不提供財政收入,那么從大的產業結構上看,只有二、三產業對財政收入有貢獻。因而,有實質意義的合理對比,是將財政收入增長率與第二、三產業增加值的增長率作比較。

2.效益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因素。近十余年來,隨我國企業效益水平上升、居民個人收入增加,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增長勢頭也十分強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網站的數據資料計算,1994 2007年我國企業所得稅(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年均增長率為23.6%,而同期個人所得稅年均增長率高達34.9%。這些高速增長的財源及實際收入,是同期財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的重要因素。

3.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的貢獻因素。隨著綜合國力提升和擴大開放,我國的進出口規模逐年上升,外貿依存度已居于世界各國高位,由此帶來的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收入也成為總體財政收入強勁增加的一個貢獻因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和統計公報及國家海關總署網站數據計算,1994~2007年,以美元計價的我國進口總額年均增長18.3%,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0.0%,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年均增長23.1%。

(二)統計和價格因素

1.統計角度的分析。財政收入是按一定時期累計的現價收入計算的,而GDP增長率通常是按照不變價或可比價核算的,由于統計方法不同,造成財政收入的增速相對于GDP的增速出現部分虛高。2007年GDP名義增長率為17%,實際增長率為11.4%,財政收入名義增長率為32.36%,而實際增長率為26.08%,可見,不同統計方法下的財政收入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的差距不同。因此,選擇剔除價格影響的實際增長率進行同口徑比較,就會發現財政收入增長與GDP增長之間的實際差距并沒有那么大。此外,財政收入與GDP的統計口徑存在不同,由于我國稅收政策中包含某些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規定,所以財政收入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先期計入而后期退還的收入,可能造成財政收入的“虛增”;又由于我國沒有將股票交易、房地產二手交易等一部分帶來較高稅收的虛擬經濟活動以及某些產生稅收的服務活動充分納入GDP的統計范圍,也會造成GDP的一定低估或“虛減”。

2.價格角度的分析。如果全面考慮價格因素的影響,財政收入的增量中還存在價格再分配的部分,具體分三種情況:一是通貨膨脹部分,是由通貨膨脹這種貨幣現象導致名義收入在賬面上增收。二是產品比價變動部分,當出現結構性物價上漲時,財源(稅基)分布就會改變,有可能導致財政收入相應增加。三是累進稅受物價影響的增收部分。對采取比例稅率的流轉稅來說,稅收收入的增長率等同于物價上漲率,財政收入只有名義增長,而對于采取累進稅率的所得稅來說,物價上漲會提升稅率檔次,會出現名義與實際財政收入雙增長。

2007年,我國財政收入高速增長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很大。當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4.8%。首先,2007年我國出現了結構性物價上漲,能源、原材料、食品、房地產價格上漲較快。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 2.3%;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4%;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8.5%;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7.6%,從而拉動相關稅收收入大幅增加。其次,我國現行稅制是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為主體的雙主體稅制,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同時存在財政收入名義增長和實際增長。當然,由于流轉稅的比重較高,所以受2007年價格因素影響的財政收入增長,有相當部分屬于名義增長。

(三)征管因素

在假定稅收制度不變、經濟規模不變的條件下,由于稅收征管力度加大而帶來的稅收增長,即所謂的“管理性增長”。長期以來,我國稅收征管工作存在著稅源管理覆蓋不全、監控不力、執法不統一和不嚴肅、欠稅逃稅處罰偏輕和偷、逃、騙稅違法現象較多等問題,造成稅款大量流失。近年來,我國稅收征管理念逐步向“依法治稅”和“稅收服務”轉變,強化稅收監督,加大征管力度。因而,“管理性增長”對我國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貢獻較大。如,2007年稅務機關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工作,在土地增值稅方面,各級稅務機關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依法進行了土地增值稅清算,征收管理力度較往年顯著加強。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自行申報個人所得稅的工作在各地稅務機關首次開展,完善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管理,同時強化了轉讓二手房等財產轉讓所得稅的征管,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費用扣除額)而造成的減收。在稅費改革方面,繼續加大清理稅外收費力度。這些措施有效堵塞了稅收漏洞,抑制了偷漏稅現象,是我國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此外,在稅收征管實踐中,由于仍實行指令性的征收任務切塊下達,在因某些原因難以完成當年任務的地方,主要是一些基層縣鄉,確實存在“征過頭稅”、“列收列支”、“貸款空轉”等現象,這是造成我國財政收入部分“虛增”的一個原因。但這在財政增收中畢竟不是主要的部分,在近年加強依法治稅過程中正在收斂。

(四)臨時政策因素和特殊不可比因素

10余年來,特別是1998年以來,我國稅收的動態調整總體特征是實行“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不著重于增稅,并且在近年屢出減稅舉措(包括取消農業稅、停征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試行增值稅轉型和企業所得稅并軌等),但也不排除在某些年度出臺特定的增稅措施。如,2007年5月30日調增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o調升為3%0),成為財政收入凈增l 800多億元的一次性政策因素(當年該項收入增長率高達1017.4%)。具體分析,如表5和圖4所示,2007年財政收入的增量中有91.6%來自稅收增收,有8.4%來自非稅收入。在稅收收入的增量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與關稅和進口環節稅收的貢獻率分別為16.8%、12.7%、21.0%、6.4%和12.9%,其他稅收的貢獻率為9%。這些大體上均屬延續以往年度情況的正常增長,而證券交易印花稅的增長幅度為1 017.4%,對當年稅收增長的貢獻率達15.9%。這是屬于一次性不可比因素。2007年這類一次性因素還有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特別收益金入庫等,合計約3000億元左右,為數不小,但在當年1.2萬億元以上的增收財力中,只占1/4,仍然不是主導部分。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自己看著節選吧。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主要趨勢

世界經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部大環境;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是世界的內在組成部分。在新世紀將要到來的時候,以和平與發展這個當今時代主題為大背景,世界經濟諸主要趨勢呈現為新的發展狀況,這些趨勢同時并存、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邁向21世紀的世界經濟發展圖景。觀察和分析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形勢,對于正在從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我國,是十分重要的。這里僅就當前世界經濟主要發展趨勢的狀況,作一個概要的闡述。

一、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經濟全球化這個名詞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經出現,很快風靡全球。對其意義作怎樣高的估價都不過分。有人說,全球化是“一場為期50年不可逆轉的世界經濟變革。”還有人說,“在現代國際關系中,沒有哪一種關系比世界全球化進程更為突出”。“全球化”的提法也開始出現在中國領導人的正式報告中——***總書記在中共十五大的報告中提出,“面對經濟、科技全球化趨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關系世界經濟全局的、長期的發展大趨勢。諸如東亞金融風波,以及今后可能出現的其他世界經濟重大事件,都離不開經濟全球化這個大背景。試想,若無貿易、投資自由化,何來東亞國家的出口導向、大進大出、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資源和市場的狀況?若無金融自由化、信息化,何來大量資金(特別是“游資”)出入自由的方式和劃撥便捷的手段?若無生產、資本的國際化、一體化,何來觸動一點,牽及其他,金融風波迅速蔓延、擴大的傳導機制?諸如世界經濟兩極分化、多極化、區域化等等趨勢的新發展,都與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有著這樣那樣的關系。因此,各國都要正視和加深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認識。

經濟全球化的突出表現之一,是經濟資源愈益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流動,這種流動是愈益自由的,即弱化國家界限的障礙,實行經濟自由化。例如,就以關稅率大幅下降為主要特征的貿易自由化而言,二戰結束后初期,世界各國進口關稅平均水平為40%,而現在工業品的加權平均關稅水平,發達國家降至3%,發展中國家降至14%。

經濟全球化的突出表現之二,是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是愈益全面的,即包括商品、勞務、技術等在內;是愈益大量的,即流動速度加快、規模容量增大。這具體體現在資源國際流動的各個領域的擴張上。世界商品貿易額在1948至1998年年均增長6%,遠高于同期世界生產總值的增長(年均增長3.8%)。1998年世界商品貿易額高達5.8萬億美元。世界服務貿易額從1970年的64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8年的1.3萬億美元。世界跨國直接投資額(年流量)從1970年的40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8年的4200億美元;世界跨國銀行的國際貸款額(累積量)從1970年的455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8年的8萬多億美元;全球外匯市場日交易額從1973年的15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7年的1.5萬億美元。特別是作為國際分工、跨國生產和資源流動主體力量的跨國公司,在當代有了迅速的發展和壯大,形成了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其產值、對外直接投資、國際貿易和專利、技術國際轉讓,已分別占世界相應總額的1/3、70%、2/3和70%。

經濟全球化的突出表現之三,是把世界各國經濟更緊密地聯結為一個全球經濟的各種資源流動方式、紐帶愈益相互結合、影響,而非各自互不相干地平行、孤立發展。這種諸資源國際流動方式、領域相互結合、一體化發展,主要表現為促進、轉換、互補三個方面。相互促進,是指某種資源流動方式、領域自身發展的同時,兼及促使其他方式、領域也得到發展。譬如資本流動帶動商品流動(出口信貸支持商品出口)。相互轉換,是指某種資源流動方式、領域發展的動機,既可以通過自身的發展來實現,也可以轉換為其他方式、領域的發展來實現。譬如商品貿易轉換為對外投資,技術貿易轉換為對外投資。相互彌補,是指某種資源流動方式、領域發展的不足,由其他相近的方式、領域的長足發展所彌補。譬如,服務貿易與商品貿易的互補。

經濟全球化的突出表現之四,是世界各國經濟日益相互開放和融合。具體而言,各國國民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與世界經濟和世界市場的相互依賴一般用“貿易依存度”來體現,戰后幾十年中世界經濟的貿易依存度迅速上升。全球貨物與服務的出口占全球總產出的比重,1950年僅為7%,而到1998年已達23%;而且不僅世界各國平均的外貿依存度超過了20%,諸如美國、日本等經濟大國的這一比重也突破了20%的傳統界限。

經濟全球化的突出表現之五,是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與整個世界經濟的變動愈益相互影響和制約。世界各國經濟相互融合、依賴愈益加強的狀況,決定了兩個方面的影響和制約。一方面,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深受外部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影響和制約。譬如美國,近年來其經濟狀況不錯。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較低的失業率,與此同時通脹率沒有上升,這是25年來獨一無二的。美國經濟狀況較好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說經濟全球化和美國對外經貿的發展,是美國目前經濟“一高二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經濟增長而言,據美國前總統福特、卡特等人寫的一份報告,美國近4年來的經濟增長中有1/3來自外貿出口,就失業降低而言,據美國商務部的經驗數字,每年美國有1800萬人的就業是靠商品和勞務的出

很赞哦!(18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河南鹤壁淇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