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占領,日本占領了嗎(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國)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1 23:33:25【】8人已围观

简介門戶。《凡爾賽和約》禁止德奧合并。希特勒早就說過德奧合并是“我們一輩子要用各種方法來實現的任務”。他極力支持奧地利的納粹分子掌權。經過幾年策劃,1938年3月,希特勒陳兵德奧邊境,發出最后通牒,迫使奧

門戶。《凡爾賽和約》禁止德奧合并。希特勒早就說過德奧合并是“我們一輩子要用各種方法來實現的任務”。他極力支持奧地利的納粹分子掌權。經過幾年策劃,1938年3月,希特勒陳兵德奧邊境,發出最后通牒,迫使奧總理許士尼格辭職,任命納粹分子賽斯—英夸特為總理。英夸特剛上臺,便按希特勒的授意,發出電報“邀請”德軍占領奧地利。13日,占領完成,簽訂了德奧合并的文件,奧地利變為德國的“東方省”。《凡爾賽和約》是禁止德奧合并的,但英、法、美等國并未抵制和制裁而默認了德奧合并。

慕尼黑協定

即《關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臺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凌晨,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會議上簽訂。主要內容是:捷政府必須在10月1日起的10天內,把蘇臺德區和德意志人占多數的其他邊境地區割讓給德國;割讓區內的軍事設施、工礦企業、鐵路及一切建筑,無償交付給德國;成立由英、法、德、意、捷五國組成的“國際委員會”來確定其他地區的歸屬并最后劃定國界,等等。慕尼黑協定是英、法“禍水東引”政策的頂點。丘吉爾在英國議會對協定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認為英國遭到了一場全面的十足的失敗,英法“正處在一場大禍之中”。后來把為茍安一時而犧牲他國利益、縱容侵略的政策稱為“慕尼黑政策”。

涅維爾·張伯倫(1869—1940)

英國首相、保守黨領袖。生于英國伯明翰市,畢業于伯明翰大學。1915年任伯明翰市長。1918年當選下院議員。歷任郵電、衛生、財政大臣等職。1937年起任首相。任內全面推行縱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承認墨索里尼侵占埃塞俄比亞,默許希特勒吞并奧地利。尤以1938年三次求見希特勒、策劃慕尼黑陰謀而臭名昭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后,英法對德宣而不戰,坐視波蘭滅亡。1940年4、5月間,德軍迅速向北歐和西歐推進,張伯倫受到強烈譴責,黯然下臺,不久病卒。著有《演講集·為和平奮斗》。

達拉第(1884—1970)

法國總理、激進社會黨領袖。1918年任眾議員。歷任殖民、公共工程、外交、國防等部部長。1927年當選激進社會黨主席。1935年曾參加法國人民陣線。1938~1940年出任總理期間,追隨張伯倫簽署了《慕尼黑協定》。1940年法國敗亡之際,因主張在北非繼續戰斗,被占優勢的投降派排擠出政府。后被貝當賣國政府逮捕,先后監禁于法國、德國和奧地利。大戰結束后返國。1946~1958年任國民議會議員,反對冷戰政策。1957年當選激進社會黨主席。1958年反對戴高樂執政,后退出政界。

德軍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會議以后,德國占領了蘇臺德區和住有德意志人的其他地區。希特勒看到英法軟弱可欺,便于1939年3月14日,強迫捷總統簽署了把捷克斯洛伐克合并于德國的文件,第二天,德軍便開進了布拉格。

德軍“閃擊”波蘭

1939年9月1日,德軍共集中了58個師、160萬人,對波蘭發動了“閃電戰”。南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北集團軍群由包克上將指揮,兩路突進。先用機群轟炸重要機場、中心城市、交通要道、電站等設施,6 000門大炮向波邊境猛轟。停泊在但澤港外、偽裝訪問的德艦也向波軍基地開炮。然后以2 000多輛坦克為先導,步兵跟進。波軍倉皇應戰,飛機未及起飛即被炸毀。加上指揮失度,波軍主力不到兩天即被擊潰。德軍迅速向波蘭腹地推進。

“奇怪的戰爭”與波蘭覆亡

德波戰爭開始時,波蘭兵力只有37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與德軍兵力相差甚大。波蘭政府要求英法“采取聯合行動來制止戰爭”。當時法國有110個師,英國派到大陸的有5個師,而德國在西線的兵力僅23個師。英法對德兵力約為5∶1,不難在西線發動攻勢,給德軍造成壓力。但英、法不僅沒有動用地面部隊發動攻勢,連海、空軍也按兵不動,致使波蘭陷于孤軍苦戰。9月8日,南線德軍已抵波蘭首都華沙地區。波蘭軍民進行了英勇的保衛戰,9月27日,華沙方告陷落。10月2日,法西斯德國滅亡了波蘭,給波蘭人民帶來了空前的民族苦難。英法在9月3日就已對德宣戰,形式上已處于戰爭狀態,而實際上未采取交戰行動,所以歷史上稱為“奇怪的戰爭”。這種狀態維持了七個多月,致使法軍士氣萎靡不振,軍政要人中也出現一股渴望議和的情緒。而德國卻占領了波蘭,并借此良機為發動西線的進攻作了充分的準備。

法國馬奇諾防線

建于1929~1940年,耗資2 000億法郎。全線長400千米,包括萊茵設防區、阿爾薩斯和洛林設防區以及薩爾障礙區。共筑有非常堅固的5 600個永久性工事。本為防御德軍進攻而建,在戰爭中實際上沒起多大作用。

敦刻爾克撤退

聚集在敦刻爾克三角地帶的英法軍約40萬人。撤退至英國的約33.8萬多人,其中英軍約20萬人。法國被俘約4萬人。英法軍丟棄700輛坦克、2 400門大炮和大量其他軍用物資。

法國的潰敗

5月14日,德軍以重兵突破法比邊界的色當要塞,繞過馬奇諾防線進入法國。又突破法軍總司令魏剛在索姆河和埃納河一線倉卒建立的魏剛防線。意大利于6月10日向英法宣戰,出兵攻打法國東南部。14日,德軍占領了不設防城市巴黎。21日,占領了盧瓦爾河以北整個地區。22日,法國投降。法國北部及西南部由德軍直接占領,其他非占領區由貝當建立傀儡政府統治,因首都設在維希,也稱維希政府。

戴高樂(1890—1970)

法國總統。1911年畢業于圣西爾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入伍,三次負傷。后在圣西爾軍校教軍事史,并在貝當的參謀部任職。1940年5月任第四裝甲師師長,積極在前線阻擊德軍入侵。6月,任國防部副部長。巴黎淪陷后,于6月17日飛往倫敦,組織“自由法國”(后改為“戰斗法國”)運動。號召法國人民繼續戰斗。并招募志愿人員組織武裝力量,11月即達3萬人。1941年9月,成立了“法蘭西民族委員會”。派著名反法西斯戰士讓·穆蘭空降回國,統一國內抵抗組織的行動。1943年6月,在阿爾及利亞成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為兩主席之一。1944年6月,組成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任主席。在英美政府支持下,于法國以外建立的軍隊已達56萬人,組成遠征軍參加盟軍赴各戰場作戰。8月,隨軍回巴黎,領導軍民解放祖國。1946年1月下野。1958年12月,當選為總統,1965年連任,1969年離職。執政期間,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大國控制。1964年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70年逝世后,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送花圈,譽之為“反法西斯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著作有《未來的軍隊》及《召喚》、《團結》、《拯救》、《希望》等回憶錄。

貝當(1856—1951)

法國維希政府首腦、民族叛徒。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指揮凡爾登戰役。大戰末期任法軍總司令,升元帥。1934年任陸軍部長。1940年法德戰爭中任副總理,同總司令魏剛等鼓吹失敗主義,主張投降。德軍逼近巴黎時,不組織抵抗,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月16日雷諾政府垮臺,貝當出任總理。20日,向德國停戰求降。22日,正式簽訂投降協定。法軍全部解除武裝并交出武器。北部工業區由德國直接占領,占領軍的費用由貝當政府負擔。南部由貝當傀儡政府管轄,首都設在維希。貝當修改憲法,稱“法蘭西國家元首”。1945年以通敵罪被判處死刑。后改為無期徒刑,死于獄中。

不列顛之戰

或稱英國保衛戰。希特勒誘降未成,決定入侵英國本土。由于英國掌握制海權,德國企圖以空中優勢摧毀英國。1940年7月10日,德空軍轟炸英國港口和護航艦隊,揭開了不列顛之戰的序幕。8月8日開始,德機重點轟炸英國海軍基地、機場和雷達站,以奪取制空權。9月7日起,集中轟炸倫敦以摧毀英國的民心士氣。10月起,轟炸主要工業城市,企圖摧毀英國生產力。在8~10月三個月中,德國共出動飛機4.6萬多架次,投彈量約6萬噸。最多的一晝夜達1 786架次。英國居民死傷8.6萬多人,建筑物被毀100多萬棟,但德國始終未達摧毀英國或逼英求和的目的。英國空軍于8月底9月初對柏林進行3次夜襲,對德國人心理影響頗大。空戰中,德機損失約1 700架,英機損失約900架,飛行員的損失約為6∶1。英國獲勝的原因是:第一,英國軍民為保衛國家戰斗,士氣高昂,丘吉爾政府的態度也很堅決。第二,英空軍在本土作戰,熟悉環境,以逸待勞,便于補充,英機被擊落時飛行員可跳傘獲救。第三,英國已發明雷達探測技術,便于了解敵機動向。10月,希特勒準備執行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入侵英國本土的計劃被取消,空戰接近尾聲。英國的有力抵抗,挫敗了希特勒征服全西歐的計劃。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

英國首相,大英帝國利益的積極維護者。出身貴族世家,畢業于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先后參加過英國侵略印度的戰爭和英布戰爭。1900年以后,連續當選為自由黨、保守黨議員。歷任殖民、貿易、內政、軍需、海軍、陸軍、空軍、財政和國防大臣等職。1918~1920年積極策劃對蘇俄的武裝干涉。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執政后,丘吉爾提出聯蘇制德的主張,反對張伯倫的縱容政策,反對簽訂《慕尼黑協定》。1939年英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重任海軍大臣。1940年5月出任戰時聯合內閣首相,拒絕希特勒的媾和試探,堅決領導英國人民對德作戰。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后,立即發表聲明援助蘇聯,后又與蘇聯締結盟約。戰勝德國后,1945年7月因大選失敗辭職。1946年3月在美國發表演說,主張英美聯盟對抗蘇聯,揭開了戰后“冷戰”的序幕。1951~1955年重任首相,對蘇采取強硬政策。195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著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

插圖《丘吉爾視察英國倫敦被炸地區》

不列顛之戰中德國空軍集中轟炸倫敦時,傾瀉了大量的高爆炸彈和燃燒彈,城內成百上千處發生大火。轟炸過后,丘吉爾在硝煙彌漫的廢墟中視察,并用食指和中指打著“V”字(勝利之意)手勢,激勵英國軍民爭取勝利的斗志。

德軍侵入巴爾干各國

當德軍還在西線作戰、不列顛之戰正在緊張進行之時,希特勒的視線已開始轉向東線,盯住東南歐和蘇聯的廣大國土和財富。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簽訂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柏林—羅馬—東京三國軸心軍事同盟,妄圖奴役全世界,加快戰爭進程。在德國威逼利誘之下,同年11月20日,匈牙利霍爾蒂法西斯政府加入軸心同盟,成為希特勒的走狗。11月23日,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同盟,德軍以“教官”名義進駐羅馬尼亞。1941年3月1日,保加利亞也加入軸心國,德軍立即進駐。4月6日,德國以優勢兵力進攻南斯拉夫和希臘,4月17日,南斯拉夫投降;6月1日,德軍控制了希臘。至此,希特勒德國已控制歐洲14國,即奧、捷、波、丹、挪、盧、荷、比、法、匈、羅、保、南、希。它以這些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造成進攻蘇聯時的巨大優勢。

法西斯德國突然襲擊蘇聯

1940年8月,德軍參謀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開始制訂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軍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蘇德戰爭爆發。這次進攻有三個特點:一是突然性。德國在英吉利海峽集中了大量器材,佯裝將大舉進攻英國。實際是不宣而戰,突然襲擊蘇聯。二是瘋狂性。進攻的兵力共190個師550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 500多輛,飛機5 000多架。從北起摩爾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亞的范圍內,發動全線進攻。規模之大,空前未有

二戰時期日本的陸、海軍之間有何沖突?

各個國家的不同軍種之間為了預算和話語權,乃至于為了爭奪一塊土地都曾經引起不快乃至于不和。軍種不和

很赞哦!(84)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广西柳州柳城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