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現狀分析報告(求 我國農產品國際物流現狀及對策研究相關 論文 大綱)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5 16:48:34【】6人已围观

简介2001年1-7月,我國最大出口消費國(地區)及其市場份額是:日本36%、香港12%、韓國10%、美國7%,德國3%等。2001年1-7月,我國東部地區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呈現增長趨勢,出口額增長2.5%

2001年1-7月,我國最大出口消費國(地區)及其市場份額是:日本36%、香港12%、韓國10%、美國7%,德國3%等。

2001年1-7月,我國東部地區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呈現增長趨勢,出口額增長2.5%,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79%。中西部地區產品由于缺乏競爭力出口迅速下降,降幅分別為10.8%和13.3%。

山東是我國農產品第一大出口省,上半年進出口形勢很好,出口額增長23%。廣東是第二大出口省,出口額下降5%。第三位是浙江增長1.6%。第四位福建出口額下降幅度較大,達8%。此外出口額降幅較大的省(市)還有北京、河北、新疆、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廣西、內蒙古等;出口額增幅較大的省(市)有吉林、黑龍江、四川、云南、海南、山西等。

2.問題

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出現負增長,一方面這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結構調整,由土地密集型產品向勞動密集型產品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現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國農產品出口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

(一)初級農產品質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國際競爭力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產品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受我國經濟條件的制約,我國雖然具有勞動力和土地資源優勢,但是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現代化和標準化程度卻很低,許多環節都沒有與國際接軌,因此許多農產品質量都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例如2001年1-7月我國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減少了76萬噸,其中對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馬來西亞就減少了68萬噸。一方面與這些國家的貿易政策和供求關系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國大米品質低劣和加工水平較低等原因,導致大米缺乏國際競爭力,出口市場不能保持;棉花也存在同樣的劣質和加工程度低的問題。

(二)有的農產品生產成本高,價格缺乏優勢

由于缺乏規模化經營、現代化管理以及受種子和其他因素的制約,我國許多農產品生產成本都很高,價格上缺乏比較優勢。例如2001年食用油雖然出口量同比增長了50%,但是出口額同比反而下降了4%;大豆由于沒有價格優勢,己經使我國由世界最大出日國變成最大進口國。

(三)衛生檢疫問題導致出日不暢

我國本來在畜產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生產、加工和衛生檢疫方面的問題較多,使我國畜產品出口不暢。過去歐盟、俄羅斯等國都曾經發生過禁止從我國進口畜產品的情況,2001年受周邊國家(地區)禽流感的影響,我國禽類產品對日本、韓國和我國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的出口也大受打擊。另外,我國蔬菜生產也有優勢,然而由于農藥殘留較高,在對歐美、臺灣省等地的出口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四)出口體制不順,國內企業盲目競爭于出口不利

我國現行的農產品貿易體制已經不能適應開放的市場經濟的需求。我國農民要適應國內市場經濟的變革尚需時日,何況與國際市場接軌。這種生產與貿易相分離的狀況,不僅使農民利益受損失,而且也不能使農民了解國外市場信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另外由于出口企業之間盲目競爭也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帶來許多問題。例如2001年日本對我國大蔥和蘑菇采取了“進口限制”措施,名義是因為我國出口價格太低,沖擊其國內市場,有傾銷傾向。我國雖然沒有傾銷的傾向,但是我國對日本出口的上述農產品價格的確存在不斷走低的事實,這主要是出口企業相互競爭,自相壓價造成的,因此雖然對日本出口量增長較快,但是出口值增速明顯落后,使我們的利益也受到損失。

3.建議

首先要從產品上下工夫,揚長避短。對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如蔬菜、水產品、畜產品等要建立有規模的生產、加工基地,創立品牌產品、名牌企業,從生產、加工到包裝、衛生檢疫上都要建立完善的機制,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深加工程度,使農產品出口額的增長通過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來實現。以質量吸引市場、占有市場、穩固市場,應對市場競爭的挑戰。

其次是要從體制上進行轉變,為農產品出口打出一條通道。可以組織有關部門從宏觀上研究國際市場,加強我國農產品出口戰略研究,把國際、國內市場的貿易政策,加入WTO的影響分析等信息傳遞到地方,幫助地方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改變目前出口市場比較集中的局面,分散貿易風險:地方上則可以根據當地情況,以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示范園區等各種形式把農民生產組織起來,帶動其參與國際競爭。在我國山東就有許多象龍大集團、吉龍集團,青島蔬菜高科技示范園區等比較成功的典范。

中國西部農產品貿易發展趨勢

論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

【內容提要】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一方面可以享受WTO締約方應有的權利,同時又要承擔締約方普遍承擔的義務。正確認識WTO體制框架下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以及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的缺陷,關系到今后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發展方向。本文擬就我國入世后農產品貿易的機遇、挑戰和沖擊,提出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調整的建議。

【關鍵詞】 WTO;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國內支持;貿易政策;

論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的調整

農產品貿易與各國的利益息息相關,一直是各國保護的對象,也帶來了大量的國際貿易爭端。1994年達成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農產品協議》(Agreement On Agriculture)標志著世界農產品貿易自由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農產品貿易協議》旨在建立一個“公正、公平、以市場為導向”的農產品貿易體制,從而實現“消除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的扭曲現象和實現世界農產品貿易自由化”的主要目標。作為世界主要農業生產和貿易國的中國在加入WTO后就面臨著如何重新確定其農產品對外貿易政策問題,這個抉擇不僅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國未來農產品貿易和消費的格局,而且也會影響到整個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供需情況,因此,擺在我國政府面前的問題是繼續實行農產品貿易的保護政策還是開放農產品貿易?因為農業和農產品問題涉及到安全問題、農民收入問題、農村社會穩定問題、文化問題、環保問題等等,非常重要。

一、我國對外貿易政策調整的外部環境條件

貿易政策是調整國家或地區間經濟關系所采取的基本的方針政策和具體的措施,它對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產生重要影響。加入WTO后,世界以及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狀況及發展趨勢是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選擇的首要考慮因素,而世界各國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是我國實施貿易保護政策選擇的借鑒因素,我國農產品貿易的狀況及入世后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 影響是進行貿易保護政策選擇的直接依據。

(一)世界農產品貿易現狀及其發展趨勢

世界農產品貿易發展總趨勢是農產品出口量的增長率始終低于世界商品出口量的增長率。這從表1可以明顯看出。同時,農產品貿易發展速度不僅低于工業制成品貿易發展速度,而且其發展速度也有下降趨勢,這導致了世界農產品貿易在世界商品貿易中所占比重逐步減少。1980年農產品貿易額占世界商品貿易總額的15%,1985年下降到13.7%,1995年下降到11.8%。

農產品的貿易結構包括貿易商品結構及貿易國家和地區的分布。世界農產品的商品結構如同工業制成品貿易一樣存在水平貿易和垂直貿易兩個層次。水平貿易層次是指農業部門內各類不同產品的貿易;垂直層次的貿易是指同類農產品因加工程度和加工方式不同而產生的貿易。在世界范圍內,農產品貿易商品結構總的現狀是發達國家出口農產品中加工產品的比重高于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的商品結構在各國間差別也很大。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出口農產品中加工商品所占比重在20世紀由60年代10%提高到90年代的33%,工業化更高一些的國家,如阿根廷、巴西、馬來西亞出口農產品中加工品的比重超過70%。世界農產品出口國家格局的變化特點是:第一,世界農產品貿易主要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占世界人口75%以上的發展中國家農產品貿易量只占30%左右;第二,世界農產品出口國家的集中度較高。目前農產品的輸出主要是北美、西歐和太平洋沿岸國家。據統計,1998年美國農產品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量的13.4%,法國占7.7%,加拿大占7.1%,荷蘭占7%,歐盟占37%。農產品進口也主要是發達國家。

由此可見,世界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農產品貿易增長速度低于世界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并且在世界商品貿易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二,世界農產品貿易結構發展趨勢是發達國家的貿易結構優于發展中國家,而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結構也是各異的。由此可見,隨著加工工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制成品與服務貿易將有較大發展,世界農產品貿易在整個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將繼續下降。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農產品貿易的絕對量仍是增加的。在貿易流向上表現為發達國家繼續控制這世界農產品貿易,而發展中國家依然嚴重依賴農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但其出口所占份額一直在下降,世界農產品貿易的主流仍是發達國家流向發展中國家。

(二)世界農產品貿易政策分析

農產品貿易保護可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幾乎所有國家,特別是美、歐等發達國家都堅持國家干預農產品貿易的政策。由于各國經濟發展的部平衡,歐盟農業大發展并大量進入國際市場,削弱了美國在國際農產品市場的霸主地位,農產品國際貿易矛盾日益尖銳農業保護主義措施相繼在各國出臺,特別是在GATT的“東京回合”談判期間,世界農業保護主義大大了頂峰。現在各國的農產品貿易保護基本上都采用價格支持政策,但保證價格差別很大。此外,各國還采取其他措施,如美國的減少播種面積、規定休耕量,西歐的限制生產等來限制農產品的生產和進出口。

1998年經合組織國家對農業的援助中,支持價格的援助占77%,絕對額高達1600億美元,直接援助只占13%。1999年歐盟對農業市場價格的支持為530億美元,日本為340億美元,美國為320億美元。市場補貼在農業產值中所占比重都在40%左右,日本則高達70%以上,是保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日本是農產品的凈進口國,部存在與其他國家爭奪市場問題,惟有美國和歐盟對世界農產品市場的影響最大。美國是以巨額貿易量、歐盟則以高度保護率影響國際農產品市場。

總之,各發達國家對農產品貿易采取獎出限入的保護政策,不僅使進口農產品在這些國家市場上所占比重越來越小,而且直接較少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出口的外匯收入。據國際糧農組織所編制的一份研究報告估計,如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的部分農產品所設的貿易壁壘降低50%,將使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的出口額的 1/3;而如果實行全面貿易自由化(如果可能的話)則使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額增加2/3。由于各國農產品貿易保護政策的實施,致使農產品貿易戰愈演愈烈,嚴重阻礙和扭曲了世界農產品貿易,特別使對發展中國家影響巨大。

二、入世給我國農產品貿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無論是從短期影響,還是從長期趨勢看,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機遇是:

1、加入WTO后,可以改善我國農產品的國際貿易環境,可以享受50多年來關貿總協定/WTO各締約國在開放貿易,尤其是降低關稅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果,為我國有效利用國際農業資源和市場創造有利的環境。并通過參與多邊國際貿易體制,取得大多數成員方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為我國的農業國際化創造非常有利的環境,大大改善我國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環境。

2、可以靈活運用WTO有關條款及爭端解決機制,保護國內農產品生產和農產品市場,使之免受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的沖擊。此外,加入WTO后,我國也可以以成員方的身份,全

很赞哦!(86554)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北京市丰台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