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海外流回文物 個稅(黃埔港的歷史.)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06 05:39:32【】4人已围观

简介/p>古港如何缺得了碼頭?黃埔古港原稱醬園碼頭,現在仍有一條海傍街,從前緊靠碼頭,是一個繁鬧的集市,商鋪林立,據說現在村民建房時,還偶爾會挖出木樁和樁基。這里在繁榮時期,除了海關關卡之外,還有兵營等處

/p>

古港如何缺得了碼頭?黃埔古港原稱醬園碼頭,現在仍有一條海傍街,從前緊靠碼頭,是一個繁鬧的集市,商鋪林立,據說現在村民建房時,還偶爾會挖出木樁和樁基。

這里在繁榮時期,除了海關關卡之外,還有兵營等處所,另外,一些外國商船也曾把倉庫修建在這一帶。

碼頭也許早已重修很多次了,但至今仍在使用,村里人還靠著擺渡到對岸,船費只是五角錢。

擺渡的女子對于過去的歷史顯然知之甚少,只聽過一些老年人的只言片語。

我和攝影記者特地坐船到對面,遠處的琶州塔清晰可見,與歷史圖片中的畫面幾無二致。

歷史鉤沉之地 黃埔直街

離碼頭不遠的黃埔直街,是當年重要的貿易區。

這里曾經有過許多廟宇,基本都與航海和海外貿易有關,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一座北帝廟,廟里的碑文記載著清朝 *** 對海外貿易征稅的內容,是專家們研究歷史的重要史料。

曾經有一些外國人死后就葬在黃埔古港的附近,廣州市荔灣區編志辦主任胡文中告訴我,在不遠處的長洲島上,至今仍有許多不同文字的墓碑。

而在黃埔村附近的鋪路石中曾發現一塊黃埔古港碑刻,雖字跡多已模糊,但大部分字仍可辨認,主要記載當時按察司與布政司發令,粵海關監督,出示嚴禁兵役滋擾載運貨物船只的事項,同時還記有買辦、裝卸工、鐵匠等情況。

這塊碑于上世紀80年代移到黃埔軍校舊址放置。

這些都算是黃埔古港的見證與延續吧。

專家訪談

一代名港的前世今生

受訪專家:沙文鐘,廣東省社科院老專家工作組研究員,其主編的《黃埔村史》即將出版

這里才是“海上絲路”的起點

記者:黃埔村的古港從整體上來說應該有多長歷史了?

沙文鐘:有些專家認為黃埔古港的歷史有九百多年,但我根據自己的考證,應該有一千四百多年。

而且,我認為黃埔古港和菠蘿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我不贊成海上絲綢之路在徐聞的說法,一是廣州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有航運了,進出廣州的貨物都要先運到這兩個港口,船舶也停泊在這里;另外一個,當時海上的貿易中心不可能舍棄經濟發達的廣州地區,而選擇較為偏僻的徐聞。

記者:黃埔古港的歷史很悠久,但最輝煌時期應該還是在清朝,那么這一段大概持續了多長時間?

沙文鐘:起碼在85年以上。

從清康熙年間起,黃埔古港就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貿易港口了,尤其在18世紀中期,清 *** 撤消了江、浙、閩海關,只留一個粵海關,粵海關的掛號口就設在黃埔古港。

港口最繁忙的時候,同時有六七個國家的商船停在這里。

同步見證十三行輝煌

記者:也就是說,黃埔古港最繁忙的時期其實與十三行的輝煌時期是同步的?

沙文鐘:沒錯,黃埔古港是廣州的外港,可以說見證了十三行的輝煌。

當時的外國商船是在黃埔古港下貨、驗關,然后坐駁輪通過珠江到廣州,十三行與黃埔古港實際是一種相互依存、一里一外的關系。

另外,黃埔村里的梁經國本人就是十三行的行商之一,他在村子里興建的“左垣家塾”,你現在到村子里還能看得到,保存得相當好。

記者:在外國商船集中停泊在黃埔古港的時候,應該有外國人在這里興建房子,清 *** 的粵海關在這里也有一些辦公所需的地方,建筑這方面的情況怎么樣?

沙文鐘:那是肯定的。

以前外國人來做生意,不是一來馬上就要走的,一待可能就是幾個月的時間,就必須要有住的地方,還要讓貨物在這里周轉,又要蓋倉庫。

不過,因為時間太久了,這些建筑保存下來非常困難。

在長洲島上,是有許多外國海員、領事等人的墳墓,當時的長洲島與黃埔村也是一個整體的。

至于說粵海關的標志等歷史文物,這些年還是發現了不少的。

與黃埔港的沿襲關系

記者:后來黃埔古港逐漸衰落,原因何在?

沙文鐘:中間有幾方面的原因。

從大的方面來講,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已經不再是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對外貿易的重心轉移到上海,這是個大的趨勢。

但對于黃埔古港本身來講,主要的原因是當時運輸條件的提高,船只起了變化,從原來的帆船變成了鐵船,而黃埔古港的水道比較淺,大的船只停靠比較困難,所以港口只能往外發展,先是轉移到長洲島,再后來就到了現在的黃埔港。

現在的黃埔港、黃埔區與黃埔古港之間是一種自然的沿襲關系。

古港地位

黃埔古港的功用

設置于黃埔村范圍的掛號口,簡稱黃埔口,是粵海關省城(廣州)大關下屬的一個稅口。

從《粵海關志》與《黃埔掛號口圖》可以知道,在黃埔口設有黃埔稅館、夷務所、買辦館和永靖營等機構,所以,黃埔掛號口雖然只是粵海關省城大關的一個分口,卻負擔著管理廣州對外貿易的許多職能:

首先,黃埔古港是外國商船到廣州貿易的必經口岸;清 *** 明文規定:“凡載洋貨入口之外國商船,不得沿江停泊,必須下錨于黃埔。

”所以粵海關建立后,進廣州貿易的外國商船基本都是經黃埔古港進出。

據統計,康熙24年至乾隆22年(1685年-1757年),外國到中國貿易(此時江、浙、閩、粵四海關同時開放)的商船共有312艘,其中經黃埔口岸進入廣州的外國商船有279艘,占總數的89%。

這些外國商船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秘魯、智利、墨西哥、美國等地。

從粵海關開始統計的入口商船390艘,絕大部分是從黃埔口岸進入廣州的。

第二,向外國商船征收船鈔等;據《粵海關志》記載,除進出口關稅的貨稅不在黃埔口征收外,其他外國商船的船鈔、引水費、船規銀、通事買辦費、掛號銀等,均由粵海關黃埔掛號口進行征收。

約翰·菲利浦斯回憶時說,當時外國商船“在黃埔付出的費用共有四種,即船料、規禮、引水費及雜項費用。”

第三,辦理外國商船進出黃埔古港和外國商人由黃埔往返廣州城以及貿易方面的有關事宜,都由設在黃埔村的夷務所負責。

第四,為停泊在黃埔港的外國商人提供食物等生活用品服務,由設在這里的買辦館具體負責。

第五,黃埔港的安全保衛,由永靖營負責。

清 *** 向例酌撥廣州協標外委一員,帶兵12名防守。

古港記憶

外國人眼中的黃埔古港

“12月29日,星期日。

昨晚埃拉墨斯高佛先生將雄獅號開進黃埔……黃埔從廣州去約11英里,船程為3小時,可實際常不用兩個鐘頭便可以達到。

我查看了9艘東印度公司在那兒的船……茶葉和粗賤的貨物是他們的主要運輸項目,又多以美元付款。”

“廣州河面幾乎為船只和各種舢船所覆蓋,哪怕是最小的船只,也都是成排成隊地棲身在那里。

靠近江面的陸地平整開闊,在10或12里遠的地方有山隆起,左邊是黃埔村……” ——馬嘎兒尼爵士是1793年英國派到中國的第一任大使他在乾隆皇帝的特許下來到廣州,在逗留期間他寫下了諸多日記。

“清朝的皇帝曾下令全部對外貿易只限于廣州口岸——通稱為黃埔港……黃埔島上是一個住有幾千人的市鎮,他們差不多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外國船運有關,充當買辦、裝卸工、鐵匠等等……” “在世界上沒有哪個地方比公司船隊集結在黃埔的那些景象更好看了,各船的進口貨已經卸完畢,每艘船排成優美的行列,等待裝運茶葉。

那些巨大的船只,不是飛剪船的式樣,而是后部寬闊,船舷隆起,船頭寬圓。

船上各物整潔,秩序井然,顯示出紀律的力量。

” ——美國人威廉·亨特在《廣州“番鬼”錄》中寫道

鏈接

哥德堡號與黃埔古港

在眾多停泊過黃埔古港的船只當中,現在名聲最大的當屬瑞典的“哥德堡號”了。

根據史料記載,“哥德堡號”是清朝時瑞典東印度公司最大的一艘商船,排水量達883噸,在1739年到1745年間曾3次遠航到廣州。

在1745年最后一次航行中,“哥德堡號”滿載著來自中國的貨物返航,其中包括茶葉、瓷器、絲綢、藤器等,但是在離瑞典哥德堡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觸礁沉沒。

船員獲救后努力打撈船上貨物,但仍有三分之二的貨物留在沉船里。

從1984年到1997年,哥德堡水下考古學會利用現代技術,通過不斷地考古發掘,總共打撈上來400多件瓷器及近300噸茶葉,為研究18世紀中國與歐洲的貿易以及中西關系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

本版執行/本報記者 劉煒茗

很赞哦!(9693)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西藏山南浪卡子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