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美國服務貿易出口額(美國是如何促進服務貿易出口的,為什么美國貿易能夠迅速發展)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4 05:15:06【】9人已围观

简介在“肯尼迪回合”減稅談判實現以后,1974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1974年貿易法》。《1974年貿易法》有以下特點:(1)新貿易法的重點在于授權總統就消除非關稅壁壘與各國進行談判。而原來的“擴大貿易

在“肯尼迪回合”減稅談判實現以后,1974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了《1974年貿易法》。

《1974年貿易法》有以下特點:(1)新貿易法的重點在于授權總統就消除非關稅壁壘與各國進行談判。而原來的“擴大貿易法”的重點在于關稅減讓,基本上未涉及非關稅壁壘問題。這是由于在“肯尼迪回合”后,資本主義世界貿易戰的重點由關稅壁壘轉向非關稅壁壘。(2)美國為了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出口,新貿易法強調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消除不僅包括工業品,也包括農產品,而農產品貿易問題在以前的貿易法中卻未占重要地位。(3)新貿易法還規定了“進口補救”措施,即當進口商品的競爭發生“嚴重危害”時,總統有權采取提高關稅、設置進口限額等措施。(4)新貿易法授權總統在國際收支發生緊急情況或外匯市場上美元匯價過度下跌時,可采取有效期150天的進口限制措施,如進口附加稅和臨時性的進口限額。(5)這個新貿易法的矛頭還直接指向發展中國家,規定了對凡是參加石油輸出國組織和原料輸出國組織以及把美資企業的資金收歸國有的國家,一律不給予普遍優惠制的待遇。

通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主持的七輪貿易談判,美國的關稅壁壘大大降低。在總協定成立之前的1946年,美國進口商品平均關稅水平為26.4%,到1987年東京回合的減稅完成之后,美國除石油以外的工業品關稅將減至4.3%。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

新貿易保護主義從70年代中期起在美國出現。1983年以后的經濟復蘇并未影響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

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表現是:

1.限制進口的主要措施從關稅壁壘轉向非關稅壁壘

據統計,美國進口商品受非關稅壁壘影響的進口額從1966年的93.79億美元增至1986年的1030.69億美元, 20年內增長了10倍。同期受到影響的進口額占美國總進口額的比重則由36.4%增至45%,凈增8.6%。

2.擴大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的行動

在1984-1985年度,美國進行的反傾銷調查總共有61起。美國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占所有國家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比重,分別從1983-1984年度的26%和45%提高到1984-1985年度的31%和78%。

3.加強財政、金融、外匯等鼓勵出口措施

在財政方面,通過對出口商品減免稅收和提供補貼以鼓勵出口;在金融方面,設立美國進出口銀行向出口廠商提供優惠的出口信貸;在外匯方面,干預外匯市場,降低美元匯價。

(三)加強外貿管理

在貿易自由化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基礎上,出現了管理貿易制度。

1.以立法形式強調單邊協調管理,使外貿管理制度法律化

1984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一項規定美國以后10年貿易政策的法律《1984年關稅與貿易法》。該法是適應美國加強對外貿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擴大出口,限制進口,改善美國大量貿易逆差的狀況。1988年8月23日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保護貿易色彩十分濃厚的《1988年綜合貿易法》,該法又稱為“一攬子貿易法案”。該法確立了戰后美國貿易政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基本格調與戰略。 《1988年綜合貿易法》的實施則是以立法形式加強單邊行動的具體表現。根據該法案“超級301條款”,美國可以對其出口產品實行“不公平貿易”行為的進口國家,實施報復措施,這表明美國將以單方面的政策手段來解決貿易爭端或迫使對方開放市場。

3.突出對知識產權的管理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產權貿易國,所以80年代以來,美國更加關心和加強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1988年綜合貿易法》針對外國對美國知識產權存在的保護問題而制定了“特殊301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將對知識產權沒有提供保護的國家認定為“重點國家”,并可自行根據該條款對上述國家的“不公正”貿易做法進行調查和采取報復措施。

中國美國服務業國家競爭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勢必與發達國家在服務領域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在國際服務貿易中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力是現在迫在眉睫的任務。現在我們運用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來分析一下我國服務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

關鍵詞:服務業 國際服務貿易 國際競爭力 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

國際貿易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CA),最早由Vollrath(1992)在研究了貿易競爭指數(TC)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它分析了某國某產業出口的比較優勢減去該產業進口的比較優勢,從而得到某國某產業國際貿易顯性競爭優勢。顯性競爭優勢指數最主要的優點是,它克服了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只考慮出口因素,而沒有考慮進口對產業的影響。

以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的研究,主要運用貿易競爭指數(TC)和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進行分析,現在我們就運用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CA)來分析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

現在我們先對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簡單的介紹一下:

國際貿易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CA),是指某國出口和進口比較優勢指數的差。公式為:CA=[(Xi/Xt)/(∑Xi/∑Xt)]-[(Mi/Mt)/(∑Mi/∑Mt)]。

式中Xi表示某國第i類商品出口額,Xt表示某國商品總出口額,∑Xi表示世界第i類商品出口額,∑Xt表示世界商品總出口額,Mi表示某國第i類商品進口額,Mt表示某國商品總出口額,∑Mi表示世界第i類商品進口額,∑Mt表示世界商品總進口額。計算結果:CA>0,說明該國出口商品顯性比較優勢大于進口商品顯性比較優勢,則該國出口商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數值越大,出口競爭力越強;CA<0,說明該國出口商品顯性比較優勢小于進口商品顯性比較優勢,則該國進口商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數值越大,進口競爭力越強。

由于顯性競爭優勢指數(CA)分別計算出口和進口比較優勢指數作差,將產生兩種指數計算過程中的不對稱。于是,做進一步拓展,首先分別調整出口和進口比較優勢指數的分母,得到:

RXA=[(Xi/Xt)/(Mt/∑Mt)]

RMA=[(Mi/Mt)/(Xt/∑Xt)]

其中,RXA代表出口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MA代表進口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對指數取對數之后作差得出顯性競爭優勢指數(RC),公式為:

RC=ln(RXA)-ln(RMA)

計算結果:RC>0或RC<0的經濟意義同顯性競爭優勢指數(CA)。其中RC所反映的競爭優勢,由于排除了出口和進口比較優勢指數計算過程中的不對稱的因素,所以更加準確。

上述我們對國際貿易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進行了了解,然后我們就我國、日本、美國還有印度四個國家在服務業的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來分析我國的競爭力。

查閱資料查找出:下面是中國、日本、美國、印度四個國家從1991年—2002年的服務貿易產業內貿易指數比較、顯性比較優勢指數比較和顯示性競爭比較優勢指數比較顯示表:

(一) 服務貿易產業貿易指數比較

(二)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比較

(三) 顯示性優勢指數比較

服務貿易產業內貿易指數,中國、日本、美國、印度在1992年—2002年的服務貿易產業內貿易指數如上表(一)。由表(一)可知我國的產業內貿易指數在0.9附近,更是在1992年的時候指數甚至接近1,而日本只是在0.7左右,美國也只是在0.8左右,印度確是僅略低于中國。這說明我國服務貿易產業內貿易程度高,出口量和進口量幾乎相當。

顯示性比較優勢(RCA)指數,中國、日本、美國、印度的具體數據見表(二)。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從1990年開始美國的RCA一直都大于1.25,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表明美國在世界服務市場占有較大份額,其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印度的RCA在20世紀90年代前期小于1.25,但從1999年開始大于1.25,從中可知印度的服務貿易的出口份額逐年增加,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日本的RCA為0.7左右,略高于中國。然而中國的RCA最低,僅在0.6左右徘徊,低于0.8,僅是美國和印度的一半而已。可見發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低,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

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CA),中國、日本、美國、印度在1991年—2002年CA數據見表(三)。由表(三)可知,美國的實力最為雄厚,它的CA指數均大于0.5,僅1991年為0.481,和1995年的-0.592.說明美國的服務貿易具有優勢。印度的CA指數僅在1999年、2000年、2002年為正數外,其余幾年均小于零,約為-0.274---0.015之間。說明印度的服務貿易處于競爭劣勢狀態。日本則更糟糕,它的CA指數均低于零,說明日本在服務貿易中根本沒有任何優勢可言。而中國的服務貿易由于在進口上的優勢,其CA指數值略小于印度,大于日本。但除1991年和1993年其值大于零外,其余年份指數都小于零,從總體上看中國服務貿易還處于競爭劣勢狀態。但是從上圖還可以看出中國的CA指數的發展趨勢是呈上升的趨勢的,從1997年的-0.242逐步上升至-0.163.由此可見我國的服務貿易競爭力在逐步的提升,但是仍然遠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

基本結論及對策:

通過對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CA)和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的對比與了解,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才更加完整的體現出國際貿易競爭力。再次通過顯示性競爭優勢指數對中國、日本、美國、印度四個國家的比較,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中國的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市場中完全處于劣勢地位,美國等發達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中占有絕大的優勢,他們不僅實力雄厚,而且貿易的要求和方式比我國都要高和先進。但是我國和日本相比,我們卻占有一點點優勢,這是因為我國的在進口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國際競爭力總是靠依靠進口優勢來比較是永遠不行的,所以我們應該加強服務出口貿易。雖然我國CA指數正呈上升趨勢成長,但是上升的速度極其緩慢,所以我們就要尋求能夠提高我國CA指數的方法。

依據基本結論,可以提出一下建議:(一)、繼續保持我國在進口中的競爭優勢;(二)、努力提高我國在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出口份額;(三)、保持我國我國的國際服務貿易中的出口份額高于我國的進口份額。

很赞哦!(79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西藏拉萨尼木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