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4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談兩國貿易(中美防長面對面)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8 03:51:28【】1人已围观

简介社長會,如金耀會(三菱)、五日會(三井)、白水會(住友),進行情報交換和協調行動,統一及調整集團意志,占有全部的經營權力。在這種體制下,根本不能指望個人通過買賣股權或參與股東會議來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

社長會,如金耀會(三菱)、五日會(三井)、白水會(住友),進行情報交換和協調行動,統一及調整集團意志,占有全部的經營權力。在這種體制下,根本不能指望個人通過買賣股權或參與股東會議來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

擁有大部分工業資產的財閥家族被趕走了,但由于這些家族下屬的企業之間分工配合緊密,股權又多半被收歸政府,在短時間內,與原來的財閥企業相對應的大企業集團又紛紛出現,日本的經濟又重新被大企業集團所控制,與戰前相比,壟斷程度變本加厲,而企業股權又多集中在政府或由企業相互持有,經濟體系距離理想的自由市場經濟越來越遠。50年代中期出現了三菱、三井、住友等企業集團,60年代初又形成了富士、第一和三和,共6大集團。日本的大銀行也歸屬各個企業集團,并且一一對應--三菱銀行、三井銀行、住友銀行、富士銀行、第一銀行和三和銀行。近年由于銀行不良債權問題進行了合并重組,剩下4大銀行,分別是三菱銀行、住友三井銀行、瑞惠(富士、第一)銀行和UFJ(三和)銀行。這些大型集團的成立,并非各個組成企業各自的獨立選擇,而是日本經濟部門統一的規劃所致。

大企業集團本身掌握了日本的核心資產,還能夠干預大量集團外企業的活動,進而掌握了整個日本經濟的脈搏。它們的主要控制方式有兩種:

1.利用金融進行投資控制和利用技術優勢進行控制。金融控制是指大企業集團所控制的銀行為外部企業提供資金,戰前各個財閥銀行主要給本集團的企業融資,如今各個大集團銀行大約只有20%的貸款是提供給下屬企業的(傘下企業),這使大量的中小企業聽命于大集團,增強了大集團的控制能力。在高度成長期,日本企業的平均自我資本只有17%,據1993年的統計,企業的總資本中,私人股份僅占23%,個人大股東已經消失,剩下的主要集中在以金融機關為中心的法人手中。政府對金融機關實行"護送船團"的保護,并進行"窗口規制"和"窗口指導",以統一計劃引導貸款的投向。近年由于銀行大量的呆壞帳,政府大量購買銀行股份或向銀行大量注入公的資金,事實上國有化。大企業的會長和社長,基本不擁有股份,而是由從業員逐步提拔上來的管理者,所有權和經營權徹底分離。

2.技術優勢控制是指以大企業為核心,控制大量的配件工廠、合作工廠等中小企業群。大企業不斷挑選中小企業進行間接控制,通過持股、金融援助、人員派遣等進行經營指導,特別進行質量管理等技術指導,還把它們編入自己的經營計劃。特別培養,比較典型的有日產的寶會,豐田的協豐會,三菱和川崎重工的下請協同組合等。

當然,鑒于金融資本與工業資本結合之緊密,兩種控制方式并沒有被嚴格區分,例如大集團的下屬銀行采取一種被稱為"系列One set支配"的獨特投資政策,對新興產業進行成龍配套的投資,便于系統地利用外國技術,中小企業只是在名義上才享有經營上的獨立性。

日本即是資本主義又是社會主義,又兩者都不象,可以稱為會社主義或企業主義(引自《日本經濟史[2002年版]》)。日本整是一個會社(企業),叫"日本株式會社"。下面的圖引自《日本經濟入門[2004年版]》,這本書從1985年開始,一年一版,是日本大學經濟專業的參考書。此書直接稱呼"日本型社會主義",圖是原圖,只是為了理解方便,把片假名詞匯用英語原詞替換了。

圖1 高度成長期的日本經濟體制

日本不是資本主義嗎,怎么又變成社會主義了。其實名字不重要,關鍵看是如何運做的。日本的經濟和政治體制圍繞Full Set產業構造,Full Set是全套完整產業鏈的意思。金融部門向重點產業低利融資,日本企業自我資本很少,大部是銀行的金融資本。如果銀行清理呆壞帳,追求經濟效益,日本立即休克。政治面是自民黨一黨支配的官僚體制,其實自民黨只是代理人,真正支配的是背后的經團連"民僚"。官僚--民僚對價格進行控制,價格競爭排除。輸出產業獎勵,因為日本沒有資源,要靠出口換取資源。輸入則嚴格限制,強制進口替代,積極導入技術。整個產業采用護送船團方式,即協調統一發展,不是某個行業超常發展,也不讓另一些行業掉隊。總之,日本的經濟政治體制是以計劃為主導的保守僵化的體制,運行效率是不高的,效益是很低的。政府為了培養自己完整的產業,欠了一屁股爛債。銀行也有數不清的呆帳,還沒有辦法清理,只有靠政府印錢補貼銀行,來個事實上的國有化。即使是民營,也不知道老板是誰,日本企業的大股東是法人,法人間相互持股,個人大股東早被消滅了,日本是經營者支配,產權不清。進入90年代后,日本經濟不景氣,進行構造改革,但只是嚷嚷,沒有實際動作。

這套體制有3個明顯的特征,1是整體協調,2是價格控制,3是進出口控制,找不到自由市場的影子。除了內部的壟斷(或寡頭)經營外,日本對外貿的嚴格管制一直持續到今天,尤其以技術引進為甚。日本企業引進技術是需要個別申請,由外資審議會后才能獲得外匯和引進許可的。主要不是為了節約外匯,而是著眼長遠,防止成套技術引進打擊國內的自主研發能力,日本制定了如下的審查基準。

1.只能促進不能損傷自主技術的發展;

2.技術導入不能使即存的產業秩序發生混亂;

3.技術導入不能使中小企業陷入困境;

4.技術導入的企業有其它相關技術和資金配套,能夠靈活使用導入的技術。

這些判斷基準是曖昧的,可以有多種解釋,具體負責的官員有否決權。貫徹"一號機輸入,二號機國產"的方針。與中國改革開放后,給外資超國民待遇,無保留的放縱外來技術打垮自己的研發力量形成鮮明對比。

在大企業集團的壟斷經營下,日本的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基本為少數聯系緊密的集團企業壟斷,剩下的只有農業。但農業也不是市場經濟的天堂,戰后日本確實進行了農地改革,土地被無償平均分配,產生了大量的自耕農,但農民并非單獨面對市場,而是加入農業協同組合等組織,農資的購入和農產品賣出主要通過農業協同組合進行。農業協同組合的組織圖如圖2。

圖2 農協系統的主要組織圖

根據2000年的統計:農產品販賣類農業協同組合在農業相關產品貿易中占的比例為谷物96%、牛奶95%、肉類85%、蔬菜水果92%。農資購入類農業協同組合占的比例為飼料67%、肥料83%、農機具71%。這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解散農民組織的政策完全相反。不過日本的農業并不是賺錢的產業,主要還是作為日本這個島國的一種儲備資源,保證在國際市場動蕩,糧食進口困難的時候日本人不至于沒有東西可吃,這里就不做過多比較了。

——————————————————

“對外開放”對于任何國家都是錯的!

很赞哦!(2615)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陕西咸阳旬邑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