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5 2023年上半年中國前十大貿易伙伴(2023年中國與哪個國家有貿易來往)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4 01:46:19【】7人已围观

简介利潤還是落到了俄羅斯的多道經銷商手里。對中國貿易商來說,利潤低是這門生意最大的bug。對俄羅斯消費者來說,bug卻不止一個。一名當地的貿易人士告訴我們,“俄羅斯市場的售后全靠產品質量硬撐,當地消費者購

利潤還是落到了俄羅斯的多道經銷商手里。

對中國貿易商來說,利潤低是這門生意最大的bug。對俄羅斯消費者來說,bug卻不止一個。

一名當地的貿易人士告訴我們,“俄羅斯市場的售后全靠產品質量硬撐,當地消費者購車后無法進行質保。如果是一般小問題尚能解決,但如果是涉及到動力電池的維修,當地無法解決維修,汽車直接成為廢鐵。”

此外,據他介紹,本地化服務也約等于沒有,平行出口汽車是中國車型,不完全貼合當地市場需求。比如車機系統沒有英文界面,當地充電網絡建設不完善,充電不便等情況頻繁發生。

雖然還有諸多問題,但至少俄羅斯不管是民眾還是政府,均對中國汽車持擁抱態度。此前汽車產經在俄羅斯街訪時,路人也曾描述,現在俄羅斯的電視上鋪天蓋地都是中國汽車的廣告。

NO.2

[ 歐洲的大難題:政治 ]

換到歐洲市場,環境可不那么友好了。

一直以來,歐洲市場對于我國自主品牌而言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不僅在于其擁有最完善和悠久的汽車工業歷史,更在于燃油車時代打磨的“發動機”工藝很難被打破。

直到新能源轉型時代的來臨,恰巧德國和法國這些汽車工業強國還在為轉型猶豫不前,我國汽車品牌才終于有機會搶占先機。

當然,困難還是有不少,比如質量認證難、產品改造多、品牌認知低等。

認證有多麻煩?一個出口人士告訴我們,歐盟新規(新增ISA)發布后,出口歐洲汽車驗證周期已延長至9~10個月,車型申請認證的費用也從原來一款車200萬變為1000萬元以上。

產品改造層面,據東風柳汽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馮杰介紹,由于駕駛環境和駕駛習慣不一樣,歐洲車型的改造涉及軟件和硬件的多個方面。

“比如,車機系統上,你要改語言、界面、功能配置;在北歐賣,你必須得解決這邊高寒環境下的一個續航值;又比如,歐洲人喜歡拖東西,你得有拖鉤,這些是國內沒有的。”馮杰說。

品牌認知層面,買粉絲機構Gartner分析師Pedro Pache買粉絲指出,歐洲消費者非常受品牌認知度的驅動,他們對新進入的中國汽車制造商和品牌可能持懷疑態度。

當然,以上的問題都是可以一個接一個地克服的。

譬如,歐洲人對中國汽車品牌的認知已經在逐漸改變。馮杰說:“頭部企業如上汽的名爵、比亞迪,中國企業帶來的產品歐洲消費者還是覺得挺驚艷的,他們有所改觀,覺得中國的產品不是一個低質低價形象了。”

這也是為什么比亞迪今年6月底瑞典銷售網絡才開業,7月他們就能拿到當地的銷量冠軍。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汽車品牌在歐盟市場的份額能從2021年的不到1%上升至今年的2.8%。在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制造商的銷量占總銷量的8%。

據我們了解,以柳汽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在歐洲已經可以取得正向盈利。

馮杰說:“我們把北歐地區、東歐地區,包括德國、意大利這些地方都做了經銷商布局。短短一年時間我們樣車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1000臺。”

中國車企在歐洲的 渠道選擇 

現在擺在中國企業面前的,唯一難以克服的問題,就是政治因素。

像法國這樣從政策端嚴厲抵制中國汽車就是典型的政治“路障”。

此外,許多希冀在歐洲建廠發展的中國企業,也遭受著諸多“政治”環境層面的挑戰。

今年8月,歐盟委員會對寧德時代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市的電池工廠展開了調查。2023年春季,這些反對黨政治人士向歐委會提交了一份投訴,稱寧德時代工廠在用水要求方面不能滿足歐盟關于地下水狀況指令的情況。

后來,一名寧德時代內部人士告訴我們,公司匈牙利項目實際上通過了匈牙利政府的環評許可。“但因為這是執政黨引入過的最大一筆投資項目,所以反對黨就用各種辦法阻撓,這是我們最無可奈何的地方。”

目前,比亞迪也在為第一家歐洲整車工廠做選址工作,地點可能在德國、法國、西班牙、波蘭和匈牙利等國,目標最早在2025年在歐洲量產。

“我們會非常注重與當地政府進行密切交流。”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這樣對媒體強調。

NO.3

[  東南亞:體系性低估出海難度 ]

中國車企在歐洲的造廠之路看起來還很遙遠。相較之下,我們鄰居的泰國市場,看起來環境要友好得多。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中國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宣布或已經在泰國建廠,預估總投資額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比亞迪、上汽、哪吒、埃安、長安、奇瑞、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

目前,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泰國最大的汽車行業投資者。

之所以投資泰國建廠,是因為新能源車在泰國是一片藍海——不僅泰國政府正在通過一系列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也相當高。(以下視頻總結了泰國人對中國電動車的看法。)

另外,建廠泰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聚焦泰國,可輻射整個東南亞地區”。

“只要出口,就能掙錢”,有知情人士向表示,現在國家政策對中國品牌新能源出口提供高額補貼。而如泰國這樣的國家又對進口新能源汽車提供關稅優惠。

目前,在新能源賽道,中國車已在泰搶得話語權。數據顯示,2023年1-6月泰國電動車銷量榜榜首被比亞迪占領,前十大車型中除了特斯拉兩款車,其余都是哪吒、歐拉等中國車,一共占據8成份額。

形勢大好,但有機構也指出,由于泰國純電動車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參與者數量將持續增加,市場具有高度動態性特征。

盡管中系純電動車現階段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當未來其他車企滲透泰國純電動車市場時,中國車企的衛冕并非易事。

還有人指出了中國企業出海的具體毛病。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麥肯錫中國區汽車買粉絲業務負責人管鳴宇表示,“曾經我們詬病海外車企在中國水土不服、產品不適合中國市場、管理效率低下、盲目照搬本國營銷方案等等,但這些問題正在很多走出去的中國車企上重演。”

“總之,目前體系性地低估出海難度這一問題較為嚴重。”管鳴宇說。

管鳴宇認為,如何開發適合當地的產品、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如何加速品牌、供應鏈、人才隊伍等在目標國家的本土化發展?這些都是有志于大力開拓海外業務的車企需要思考的課題,要在出海的高質量發展上發力。

NO.4

[  寫在最后 ]

除了以上提及的三個市場,中國汽車品牌在非洲、澳洲以及中東都有著不錯的表現。

不過,在美國這個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中國品牌今年1-7月只有吉利出口了7000余輛新車,而日本這個汽車強國,中國品牌也僅銷售了700余輛。

可見跟大眾、豐田這些國際巨頭相比,中國選手們仍是路漫漫、其修遠。

哪吒CEO張勇前段時間在微博上感嘆:“……比起國外企業,中國企業目前在技術積累、成本控制以及供應鏈成熟度上還是有一些優勢的。可是海外跨國車企真的沒有一戰之力嗎?路還長的呢,別把子彈打光了。”

是的,如張勇所說,在我們自己的地盤尚且要提防洋品牌的反攻,更何況在別人的市場。

盛松成:中德經貿對話保持開放,為中歐合作釋放良好信號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作者供圖

中歐陸家嘴(600663)國際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陳璽。作者供圖

2022年11月4日,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將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此次朔爾茨將率領一支商業代表團一同訪問中國,包括德國大眾汽車總裁、西門子總裁、默克集團首席執行官、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德國醫藥公司百歐恩泰(BioNTech)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等。

鑒于朔爾茨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位訪華的G7領導人,他與德國商界代表團的到來,無論是對中德兩國,還是對中歐關系來說,象征意義與實質意義均十分重大。

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各大經濟體雖然也在調整各自的經濟發展戰略,但此次朔爾茨的出訪預示著德國堅信歐盟未來需要在多個方面與中國保持合作,不僅包括中德在貿易和投資等傳統領域合作,還包括綠色經濟轉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供應鏈多元化等新興領域合作。

中德經濟優勢互補性較強中國已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2022年10月11日,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2年的3.2%放緩至2023年的2.7%。而深陷俄烏沖突旋渦的歐洲諸國前景更為黯淡,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長大幅放緩、通脹居高不下。其中,發達和新興歐洲經濟體GDP增長率將分別從2022年的3.2%和1.2%下降到2023年的0.6%和0.5%,2022年通貨膨脹率預計仍將分別保持在8.3%和30.6%的歷史高位。另據德國聯邦統計局10月28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得益于私人消費的韌性,德國第三季度的經濟總量達9662億歐元,增速意外地由第二季度的0.1%提升至第三季度的0.3%。然而,鑒于德國10月通脹率再創自1951年以來的新高(10.4%),尤其是當前高昂的能源成本還未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歐洲央行很有可能繼續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無疑會加劇包括德國在內歐元區的衰退。因此,IMF在此次預測報告中將德國2022和2023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分別下調至1.5%和-0.3%。

近些年,中國與德國的經貿務實合作碩果累累。由于中德兩國經濟優勢互補性較強,在中國不斷擴大市場開放和推動自身制造業轉型升級之際,德國借助全球先進制造業的優勢,積極抓住機遇,深耕中國市場。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德雙邊貿易總額達2453億歐元,占德國貿易總額的10%,約占中國與歐盟整體貿易的35%。

兩國經貿領域合作穩定2022年德國對華投資熱度繼續攀升

自2022年初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在全球疫情和能源危機疊加下,新一屆德國聯合政府在對華經濟政策上雖然存在一定分歧,但中德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仍然保持穩定,充分體現中德合作的巨大潛力與強勁韌性。一方面,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9月中德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小幅增長0.9%,約1629億歐元;在此期間,中國自德國進口額下降了6.1%,至795億歐元,而出口增長了8.6%,至834億歐元。另一方面,2022年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規模持續增長。據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InstituteforE買粉絲nomicResearch,DIW)研究報告,2022年1-6月德國對華直接投資達到了10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遠遠超過最近22年來同期62億歐元的峰值。德國聯邦銀行的進一步數據分析顯示,德國企業在2022年上半年投資中,至少有50%是對德國企業中國子公司的再投資。

202

很赞哦!(23)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黑龙江省鸡西城子河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