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5 2022年美國貿易赤字(減少產能不給美國提供廉價商品的原因)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30 06:24:18【】5人已围观

简介個人消費同比扣除價格因素增長4.7%,(按2012年不變價,季調年化數字)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932億美元(增長1.8%),中國2022年一季度社零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只有1.3%。消費側給

個人消費同比扣除價格因素增長4.7%,(按2012年不變價,季調年化數字)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932億美元(增長1.8%),中國2022年一季度社零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只有1.3%。

消費側給力,但一季度美國GDP環比年化下跌1.4%,環比下跌700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凈出口。美國2022年一季度,(按2012年不變價,季調年化數字)出口環比下跌361億美元,進口上升1555億美元,這一來一去,凈出口下降了1916億美元。一下子吞噬了美國全部的消費增長,還多了1000億美元的產出缺口。

中國則正好相反,中國經濟的問題,是需求不足,供給過剩。我們這些年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就是在不斷縮減產能規模。

也許有人會問,你消費不掉,干嘛搞這么多產能出來啊?這其實就回到了波哥此前說的雙循環結構中中國樞紐的作用。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在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加工成廉價工業品或中間品。其中廉價工業品,輸送到西方國家,比如美國,滿足美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消費。而工業中間品,又被加工成高端消費品,賣向全球。

記得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也是敞開了放水拉動經濟。我們也一樣,跟著放水貶值。結果呢?盡管我們通脹最高時也達到了8.2%(沒記錯的話),但是很快我們就恢復了到了低通脹水平,美國也一樣。

我們的通脹下降,源于房地產大量吸收了釋放出來的貨幣。而老美的通脹則受益于中國制造輸送的大量廉價工業品。所謂世間本沒有通脹,只要有足夠海綿能夠吸收掉多出來的貨幣,自然通脹也就會消失。這個海綿,在中國是房地產,在美國是廉價的中國制造。

(二)蜜月期:美國的算計成了中國的機遇

經濟學中供需是一對有趣的冤家,供給和需求的不匹配,造成了市場經濟中一次次的,繁榮衰退交替的經濟周期。

供給和需求的不匹配,本質上是需求的變化快,而供給更剛性。供給增加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工廠要建設,工人要培訓。等供給好不容易增加到位了,可能需求已經進入下降周期。供給減少,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完美的達到新的均衡。企業要裁員,工人會失業,整個陣痛期,想想我們過去幾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的過程,難免讓人心有余悸。

經濟過熱,出現通脹;經濟衰退,出現失業。有沒有什么辦法規避這種難熬的周期之痛呢?老美想到了。那就是把不太靈活的供給端直接扔出去。美國人只要負責消費就可以了。

美國人的消費,依賴于其他國家的供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國。從2020年疫情以來,美國的貨物貿易赤字已經擴大到單月120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

故事又回到了上篇中,小平南巡后,改革開放的開始。中國正式加入世界經濟循環后,通過制造業轉移,美國把不夠靈活的商品供給端轉移到中國。

這絕對是個偉大的算計。只要把供給端扔出去,不僅可以解決美國供給不足導致的通貨膨脹,而且還能回避供給過剩導致的衰退問題,比如虧損和失業。

工廠轉移到中國,只要中國擁有大量的過剩產能,經濟繁榮時美國的供給不足的問題就不再存在,而且可以避免發生嚴重通脹,中國的產能可以源源不斷的以低價格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

廉價的中國商品,幫助美國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通脹是一籃子產品價格變化的平均數。盡管高端服務業,比如學費,醫療費用,價格不斷上漲。但玩具、衣服、電器,二十年不但一分錢不漲價,有的反而價格不斷下跌。一平均,通脹還是很低。

中國真是功不可沒,老美當然樂見其成。如果碰到需求下滑,經濟危機,失業的是中國的工人,倒閉的是中國的工廠。

產能過剩是造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美國自己都沒有產能,自然也就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危機。

無論2000年的互聯網危機,還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是華爾街自己的貪婪搞出來的。工業時代因為產能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確實已經在美國不存在了。而大量過剩產能在經濟衰退中導致供給過剩的苦果,也不需要由美國承擔。

對美國來說,只要美元還是儲備貨幣,擁有全球霸權,只要美國還處在技術、品牌和文化的頂端,技術品牌和文化霸權可以給美國繼續帶來巨額利潤,可以源源不斷的從中國買產品,實現低通脹,高增長。

看上去美國似乎占了便宜。但這種轉移,對二十年前的中國來說,也是非常樂意的。對中國來說,這是大好事。確實,產能過剩,一旦需求不足,可能導致失業和經濟危機。但對于二十多年前的中國,農村本來就有數以億計的剩余勞動力,處于隱性失業的狀態。幾億人沒有充分就業,還管未來會不會有產能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呢。先把產能建起來,讓這些人有機會在制造業就業。

于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中國就一拍即合,形成了中美經濟循環。美國人負責消費,中國人負責生產。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產能,讓數億隱性失業的中國人實現了就業,而美國,得到了30年低通脹的經濟繁榮。中美合作絕對是雙贏的。

(三)撕裂關系,從撕裂利益開始

雖然中美合作是雙贏的,但兩個國家都有擔憂。美國的擔憂是巨額的貿易逆差,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產業空心化。同時,也擔心中國對美國的霸權地位造成挑戰。

中國的擔憂是,巨大的過剩產能,一旦出現經濟衰退,將導致大量產能空置,失業和投資虧損。

中國的供給遠遠超過國內的需求。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中國的對策是供給側改革,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中國的需求不足,價格下降,企業利潤下滑,不賺錢。中國不愿意把自己的產品繼續賣白菜價,于是搞制造業產業升級,搞高端服務業,而在低端過剩產能方面,進行供給側改革,削減供給,力爭提高出口價格。

在海外需求下降(主要是不匹配)和自身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想繼續實施供給側改革,同時保證經濟高速增長,本身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目前中國政府的決心就是,寧可經濟增長慢一點,也要調結構,去產能,防止未來出現更大的經濟危機。

同時,我們也用各種方法,提振國內的需求。最終目標是實現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的平衡。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經濟增長率也會掉下來。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對于美國來說,其對策是尋找新的供應國,取代中國的地位。比如利用以東南亞傳統制造業取代中國的供應地位。

然后情況似乎并不容易,中國在制造業的精分產業鏈,具有很強的穩固性。而且中國還有龐大的農村人口。這本身就使得產業在轉移到海外,還是轉移到中國農村的選擇上,產生很大的猶豫。

從精準扶貧到鄉村振興,最近國家又發布了《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其深刻用意是不是也躍然于紙上?以縣城為抓手,提高中國鄉村在產業轉移選擇中的競爭力,只要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在國內,在暢通國際向下的循環,向上的第一循環,會受到很大抑制。

美國本來需求過剩,供給不足。本身價格就有上漲壓力。再搞貿易戰,價格上漲壓力更大。疫情來了,一邊搞大規模財政擴張,擴大需求,另一邊疫情又造成供應鏈中斷,供給減少,自然而然通脹就來了。

怎么辦呢?大家也看到了,一方面老美準備取消貿易戰加征的關稅。另一方面,老美也看到東南亞取代中國的難度很大,即使有部分取代效果,也不是朝夕可成的。本土重建制造業,是老美的另一個選擇。

中國真的有牛人啊。還記得當年貿易戰時談判的艱難嗎?現在老美可是啥都沒說自己要取消啊。戰略性決策的牛逼之處在于,你看似平常,其實卻是決定勝負之筆。

試想,如果我們極大的加強和暢通了鄉鎮為主體的龐大農村的產業鏈,供應鏈承接實力,產業轉移的選擇就會更加傾向于國內。那么,這樣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中,作為樞紐的中國,就更容易以內循環和下循環,制約上循環。

(四)什么樣的局面最有利

對中國來說,供給過剩,需求不足。但中國砍自己的產能,自身也非常痛苦。

所以,如果這種供給,除了中國外,其他國家供給很少。就可以提高中國制造在全球的需求,對中國提振經濟有利。

而對于美國來說,正好相反,這種供給最好,除了中國外,還有其他國家能夠提供,或者中國砍掉的產能,其他國家能夠補上。這就可以源源不斷給美國提供廉價商品,消化通脹。這對美國最有利。

具體是什么事件呢?大家可以自己想。波哥就拿俄烏戰爭說吧。想想看,俄羅斯斷了歐洲的天然氣能源,那么哪些產業受到影響呢?

對中國真是神助攻啊。減少了歐洲和俄烏的供給,或者提高價格,降低他們的供給競爭力,那么這些需求靠誰來滿足呢?

電價套利,產能轉移,出口限制等等,最近熱潮的幾個邏輯,想想看是不是就是這么來的。而再看看《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這些文件,是不是覺得真TM太正確了。

很赞哦!(61446)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珠穆沁旗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