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5 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語言文學參考書(急!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大的德語研究生有哪些專業)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24 06:39:05【】6人已围观

简介年在《早期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葉雋先生又舊事重提:“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研究,到現在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大量的史實湮沒,需要有人仔細搜集、精心考辨、拂去塵埃,還原歷史的面目。”

年在《早期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若干問題》一文中,葉雋先生又舊事重提:“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研究,到現在還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大量的史實湮沒,需要有人仔細搜集、精心考辨、拂去塵埃,還原歷史的面目。”而這一塊缺失目前不知是尚在研究中還是再度被擱置起來了。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思路

在這種情境下我們就產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是不是可以嘗試將衛先生的研究細化并且竭盡所能地深入一些下去?全面的細化與深入或許就筆者現在的學術水平以及曦源項目的時間節點出發是不現實的,但做一個時段限于十年間的德語文學漢譯情況研究也許還是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可行性的。并且作為德語語言文學系的學生,我們也很期待能通過在這項項目中的實踐,為中國德語文學學科史的研究盡一份綿薄之力。

而我們在此基礎上選擇了20年代這個被衛先生稱為德語文學漢譯“高潮的到來”的十年,亦不是未經慎重考慮的。

據衛茂平先生在書中的統計,20年代全國共出版德語文學漢譯作品58部,其中53部出版地為上海。如果光從出版數量上而言,無論是接下來戰爭文學勃興的30年代,甚而是出版事業因時局的緣故遭受重創的40年代,都比20年代要更龐大些。

但20年代這個十年間的翻譯活動別與后來譯介的重要性,在于許多在德語本土語境意義非凡的作者,或是被引介到現代漢語語境后在中國產生過或者仍然在產生著巨大影響的作者,在這個時期首次被譯成漢語或作品最初被大量翻譯。這種特殊性為許多我們所提出的問題的價值加了籌碼。

這些作者中僅我們耳熟能詳的就包括歌德,格林兄弟(當時也有譯作格列姆或格爾木等),海涅,尼采,施篤姆(時有譯為斯托爾姆,施托謨等),萊辛(時譯萊森),茨威格等。還有一些初次漢譯曇花一現后就在民國譯壇甚而當今中國就再也杳無聲跡了的名字。

當時的翻譯者是怎樣的身份?出于何種心態引介特定的某位作家?選擇作品又是以怎樣的標準?引介后在當時的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程度和該作者在當時的德語語境或世界范圍的影響是否相稱,與其對當下中國影響力相比如何?悄無聲息的冷遇或者極力的推崇,種種的遭際中又隱含著怎樣的意味?報刊的德語漢譯書評對這些作者在漢語語境的接受史產生了何種作用?德語語言文學作為一個學科當時在中國的發展狀況(工具書的出現,德語教科書,學科術語形成的情況,或者這個學科究竟是形成了沒有?)對德語文學漢譯影響如何?

與此同時,20年代在中國近代史上亦是風聲鶴唳的十年。

國人的團結救亡在這個十年走向高潮:中共成立、國共第一次合作、黃埔軍校建立、五卅運動爆發、國民革命的開始與失敗。而在此之前,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在學者們多年的努力之后也已卓有成效。

那么德中關系在這十年翻譯史上是否起到某種導向性作用?哪些作品是由德語直接翻譯過來的?哪些是經由日語或英語轉譯之作?對德語古典文學和當代文學的譯介的情況分別如何?

這種種的問題都是我們在著手研究時所需要反復斟酌考慮的。

三.課題創新點及難點

就創新點而言,在上面論述本課題的意義和研究現狀時其實已經涉及,此處不再贅述,聊以一句話簡要概括之:德語文學的漢譯史這一領域目前為止學界涉足者寥寥,應該說是一塊很有開墾價值的沃土。

但這樣一個選題對我們而言不得不說是頗費力氣的一個任務。

首先,要把這個課題做得有價值做得符合學術規范將涉及到許多歷史專業的基礎知識,比如史料的鑒別,史學研究方法,基本的史學理論。這對就讀于復旦德語系的學生是有些不利的。雖然二人高考時選的都是歷史一科,但對于嚴格意義上的歷史研究畢竟還是幾乎全然陌生的。所幸的是出于個人興趣的緣故,我們在大學兩年里修讀過許多歷史系的專業課程,比如吳曉群老師的“十五世紀以前的世界”,金壽福老師的“史學原典導讀”(舊約),鄒振環老師的“史學原典導讀”(中國歷史文選),韓升老師“東亞文明的歷史進程”,許多歷史系老師共同開課的“中國古典文化”,同時也聽了不少史學相關講座,專業素養的不足通過這些課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彌補。而章清老師的“中國現代學科的形成”可以說是直接啟發我們定下這個課題方向的誘因。其實定下這個課題時便是抱著做一個跨學科研究的想法的。這個研究關系到的學科素養可能的確偏重了歷史學甚而偏離了本身的專業,就研究方法而言與自己兩年來的德國語言學習基礎不太相關,本專業帶來的語言能力起著幾乎純粹工具性的作用。但是這個研究的結果不出意外的話應當說無論是從中國的德語文學學科史或者中德文學關系角度來看都是頗有些意義的。而在研究這樣一個課題時語言也成為我們二人相較與以歷史為本科的同學的一大優勢。

另外原始文獻的查找也是一大問題。衛茂平先生在《德語文學漢譯史考辨(晚清和民國時期)》中亦頭疼于資料查找的困難性,并且很率直地說“因為害怕旅途的困頓和查閱的繁難,一開始就未抱遍訪全國主要圖書館的奢望”。不過我們相信這一點總還是人力可以克服的,畢竟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我們會利用假期的時間盡量多跑跑課題相關的全國主要大學的圖書館資料室和相關城市的圖書館。而且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總還是可以挖掘出一點點新的文獻史料的。并且衛先生在《考辨》附錄里列出了“德語文學漢譯及評論書目”、“漢譯德語文學作品合集書目”、“德語文學史論、評論書目”;出版時間,出版社,譯者歷歷在目,為我們史料的查找和考證已經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所以盡管困難,我們還是相信在衛先生研究的基礎上搜集原始文獻是具備可行性的。

葉雋先生的《中國文化里所具有的“世界精神”——德國文學里的中國圖景及其思想史意義》談到:

從求真角度而言,歷史學之強調“史實考辨”,其意義在重視一種知識學意義上的漸進積累,因為徒稱義理,是站不住腳的。但真正的史家往往不以此為貴,反而說:“學問文章,聰明才辨,不足以持世;所以持世者,存乎識也。”

其實任何的學術研究應當都是如此,在翻閱過大量的前人研究和原始材料后,如果能從新穎的角度入手,整合梳理并且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才是整個研究的最大的價值所在,卻也是最大的難點所在,但有沒有這個悟性,卻不是我們敢于妄言的了。

四.課題預期成果:

發現一些新史料,較為詳細完備地梳理這10年間的德漢翻譯史料文獻,盡量解決以上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結題論文。

五.參考文獻:

現代學術視野中的留德學人 同濟大學出版社 葉雋

同濟•德意志文化叢書

另一種西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雋

北京大學德國研究叢書

中國對德國文學影響史述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衛茂平

德語文學漢譯史考辨(晚清和民國時期)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衛茂平

異域的召喚——德國作家與中國文化 寧夏人民出版社 衛茂平,馬佳欣,鄭霞

中德文學關系研究文集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衛茂平,(德)屈爾曼主編

施篤姆詩意小說選 江蘇人民出版社 楊武能譯

歌德與中國 三聯書店 楊武能

中德文學研究 遼寧教育出版社 陳銓

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3卷6冊)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圖書館

中國近代文學大系•史料索引集(1840——1919) 上海書店出版社 魏紹昌

中國近代文學大系•翻譯文學集 上海書店 施蟄存

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匯編(上,下) 天津人民出版社 唐沅等

中國翻譯詞典 湖北教育出版社 林煌天等

民國時期總書目•外國文學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

很赞哦!(4161)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贵州黔东南三穗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