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5 國際服務貿易邏輯分類的主要內容(電子商務定義概述)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5-06 03:30:54【】0人已围观

简介段時期內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但最終維護的是美元霸權。因此,即使在后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國際金融體系運行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遺產仍然使美元霸權得以繼續維持。[關鍵詞]布雷頓森林體系;美

段時期內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但最終維護的是美元霸權。因此,即使在后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國際金融體系運行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遺產仍然使美元霸權得以繼續維持。

[關鍵詞] 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霸權;全球經濟失衡

[作者簡介] 李向陽,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北京 郵編:100732)

[中圖分類號] F11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9550(2005)10—0014—06

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完全結束,美國已經開始著手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即在國際貿易領域創建國際貿易組織(后演化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在國際金融領域創建布雷頓森林體系。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由美國主導建立的這種國際經濟體系客觀上促進了全球經濟的穩定,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領域出現的權力真空。①另一方面,任何制度和規則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制度與規則的制定者將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就布雷頓森林體系而言,美國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確立了美元霸權。本文所使用的“美元霸權”概念并不限于美元作為世界貨幣帶給美國的鑄幣稅收益,而是一個更為廣義的概念,即由于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作為“中心國”),美國可以從“外圍國家”獲取一系列資本流動收益。這些收益包括:彌補國內儲蓄缺口,其他國家承擔美國經濟調整的負擔(財政赤字、泡沫經濟、經常項目收支赤字)等。

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基礎的美元霸權并沒有隨布雷頓森林體系本身的瓦解而終結。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最重要的遺產,美元霸權仍然是當今國際金融體系的基本特征。面對目前全球經濟失衡及其調整,美元霸權正在面臨新的挑戰。有關布雷頓森林體系“重生”的爭論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元霸權仍將會繼續得以維持。

一 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

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宣告了金本位制垮臺的同時,也宣告了英國作為世界經濟領導者的終結。然而,同為戰勝國和前世界經濟領導者,英國自然不甘心被排除在戰后國際金融體系的制定過程之外。這就出現了所謂的“凱恩斯計劃”與“懷特計戈IJ”之爭。雖然最終結果是以“懷特計劃”為藍本,但英國的努力也沒有完全白費。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某些方面還是體現了“凱恩斯計劃”的立場。和戰前的金本位制相比,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行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第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是大國之間的一項聯合行為。具體地說,是在美國主導下的一項聯合行動,而不像國際金本位制的實施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

1944年的布雷頓森林會議有44個國家參加,所簽署的“布雷頓森林協定”于1946年正式生效。而在金本位制的形成過程中,曾作為世界經濟的領導者,英國并沒有能夠把各國召集起來宣布在某一特定時期推行金本位制。1816~1821年間英國就已經完成了向金本位制的轉變,但直到1870年只有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亞采納了金本位制。186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金融會議是金本位制在國際范圍內實施的轉折點,來自歐洲、美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最終決定實施金本位制。但英國并不是巴黎會議的代表,只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并且拒絕把英制單位與國際通行的十進制單位統一起來。如果把1867年的巴黎會議作為國際金本位制的起點,到1897年在世界主要大國(俄國與日本正式實施金本位制)內完成,這一過程持續了30年的時間。②

第二,布雷頓森林體系不僅擁有一整套規則,而且還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監督實施這些規則,這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國際復興與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終目標是為商品、服務貿易自由化或取消國際收支管制創造一種環境。為此,它的具體目標包括:首先,通過廢除外匯管制建立以世界性貨幣自由兌換為基礎的多邊支付體制。

其次,以一種有序的方式做到維持合理的匯率穩定,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以及進行必要的匯率調整。最后,促使成員國財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匯率穩定的有機結合。③這些都是國際金本位制所無法比擬的。

第三,布雷頓森林體系盡管是美、英兩國立場的妥協結果,④但基本上反映了美國的利益。首先,作為一種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度,“凱恩斯計劃”力圖降低黃金在未來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作用,“懷特計劃”則主張未來世界貨幣與黃金之間的可兌換性。其結果是確立了1盎司黃金=35美元的平價,但同時黃金與美元之間只能在中央銀行層次上自由兌換。英國的這種要求客觀上也符合了美國的利益。其次,與國際金本位制的匯率決定機制不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保持固定匯率。同時,為照顧英國的利益,協議規定了在“未具體說明的條件下”,成員國可以調整匯率,從而形成了“可調整的”固定匯率機制。最后,與此相聯系的是第三種妥協,英國要求對貨幣可兌換加以控制,美國則要求貨幣的完全可自由兌換,協議結果是:成員國資本項目下貨幣兌換可以加以控制,但經常項目下必須保持可自由兌換。

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

從形式上看,這和戰前英鎊的地位很相似,然而它們的維持機制卻不完全相同。在金本位制下,英鎊是以黃金為基礎的,人們不會懷疑英鎊的真實價值。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只是與黃金保持一種固定的官價。一旦人們不再相信美國有能力維持黃金的美元官價,對美元的信心就會喪失,從而誘發兌換黃金的浪潮。

通過確立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美元在為全球貿易提供交易與儲備手段的同時,美國也從中獲得了美元霸權的巨大收益。首先,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國處在世界銀行家的地位上,因此其對外投資是一種自然的結果。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美國的經常賬戶一直保持順差狀態,為滿足其他國家對美元的巨大需求,對外直接投資就成為美元輸出的一個主要渠道。由本國發行的價值被高估的貨幣購買其他國家的資產,其收益是不言自明的。其次,美元被人為高估使美國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地位:它可以入不敷出,保持經常賬戶的赤字,而不用擔心美元的貶值。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國基本上是一個資本與商品市場不受控制的中心地區。歐洲與日本的資本由于受戰爭的破壞,構成了新興的外圍地區。處于外圍的日本與歐洲國家為了保持在美國商品市場上的競爭地位,需要不斷地買人美元,以避免本幣對美元的升值。它們選擇低估本幣,控制資本流動和貿易,積累外匯儲備,運用中心地區(美國)作為金融中介融資。20世紀50—60年代期間,日元和主要歐洲貨幣被嚴重低估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種經濟發展戰略的理念:壓低本國的工資水平,進而也是限制消費,以擴大投資(表現為出口的增加)。實際上,匯率低估和壓低工資就像硬幣的正反面。計算這一時期日元和歐洲貨幣實際匯率的另一種方式就是把日本與歐洲國家的工資折合成美元進行比較。⑤反過來,美國主要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向外圍地區提供長期信貸。到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后期,美國的經常賬戶開始出現赤字,但上述格局仍能繼續維持。原因之一是外圍國家愿意把積累的美元儲備重新投入到美國(如購買美國國債);原因之二是由于美國成熟高效的資本市場,它可以進口短期資本,出口長期資本,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金融中介服務;原因之三,與上述格局相聯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國感受不到需要調整經濟失衡的壓力。對美國而言,它不需要在黃油與大炮之間進行選擇(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中美國能夠最終獲勝的原因之一)。以美元計價的有價證券源源不斷地被外圍國家中央銀行所吸納,其結果是美元的堅挺與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并存。美聯儲無須在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做出選擇(像菲利普斯曲線所預測的那樣)。當然,美國政府也不需要刻意約束其財政支出,它可以在不需要增稅的前提下,享受廉價的海外資本。

與巨大的美元霸權收益相對應,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美國付出的成本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這和同一時期多邊貿易體系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為了確立戰后的多邊貿易體制,美國曾經倡議建立國際貿易組織,并以《哈瓦那憲章》的形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但是美國國會卻以損害美國立法權限為由否決了這一方案,最終不得不演化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二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與美元的霸權地位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霸主地位為基礎的,其自身存在著難以持續的問題。這就是著名的“特立芬難題”。按照特立芬的說法,如果美元與黃金要保持固定官價,其他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機制,美國的經常賬戶就必須保持順差或維持平衡,否則人們對美元的信心就會喪失。同時,為了維持全球經濟與貿易的擴張,把美元輸送到世界各地,滿足世界對美元的需求,美國的經常賬戶又必須是逆差。這種“兩難困境”決定了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不可持續的。盡管在它的早期階段,美國通過對外直接投資輸出美元,但全球范圍內仍然呈現出“美元荒”的局面。為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得不使用成員國所交納的黃金購買美元和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發行美元債務籌集美元。

盡管存在“特立芬難題”,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在1960年以前的運轉還是正常的。美國經常賬戶真正出現問題是在1959年,加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肯尼迪在競選過程中所持有的有關美元地位的模糊立場,國際社會對美元匯率的走勢發生了質疑,由此引發了第一次美元危機(參見圖1)。1959年10月,美國大選前倫敦黃金市場的黃金價格曾經一度升至40美元/盎司。黃金官價與市場價格的分離進一步誘發各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兌換黃金。于是1961年美國與英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瑞士一起出資共同組建了“黃金總庫”,以平抑黃金價格的波動。1965年以后因越南戰爭爆發,美國的海外軍事支出大幅上升,經常賬戶盈余也隨之迅速消失,致使1968年爆發了第二次美元危機。黃金總庫也隨之崩潰,黃金的雙價制成為現實。到197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十國集團”通過簽署《史密森協議》,宣布黃金官價從35美元/盎司降低為38美元/盎司,同時其他貨幣也相應對美元升值。即便如此,美元危機的勢頭仍然無法被遏制。到1973年,運行近30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事實上宣告瓦解。至于1976年的《牙買加協定》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對這一事實的事后確認。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是其自身固有矛盾的體現。

對美國而言,這既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從上述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出,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后期階段,美國從中所能獲得的美元霸權收益呈下降趨勢。換句話說,維持黃金官價的成本越來越高。

第一,其他國家對美元地位的信心已不再基于美國經濟的霸主地位,而是越來越多地關注美元的實際含金量。因此,美國國內政策和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直接誘發外國中央銀行向美聯儲兌現黃金。美國于1947年前后持有全球70%的黃金儲備,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期這一比例已經降到50%以下,受“蘇伊士運河危機”的影響,1958年美國的黃金儲備出現了大幅下降。⑥到1968年這一比例進一步下降到25%。

第二,協調發達國家集體行動的難度越來越大。美國組建黃金總庫的初衷是希望其他國家分擔維持黃金官價的成本。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協調集體行為并沒有完全取得成功。美國之外的黃金總庫成員國只拿出其黃金儲備的不足1/3部分投入到黃金總庫,并且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仍然有權向美聯儲兌換黃金。事實上,在黃金總庫存在的整個時期,這些國家持有的黃金儲備不僅沒有減少,而且在不斷增加。法國的情況最為突出。1965年法國從美國購買了8.84億美元的黃金,而其當年的經常賬戶順差為6.19億美元;1966年兩者分別為6.01億美元和3.90億美元。⑦法國兌換的黃金數量越多,其他國家中央銀行向美聯儲兌換黃金的動力也就越大。1968年黃金總庫崩潰以后,成員國之間不得不簽署一個“君子

很赞哦!(947)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重庆江北江北区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