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 > 

05 美國二戰軍火貿易史(一戰和二戰的時候,美國是如何參戰的)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2024-06-07 23:32:46【】7人已围观

简介太地區,竭力反對卷入歐戰。同外貿有關的制造商和出口商要在中立貿易中獲利,普遍反對參戰。不少大資本家資助了和平團體。德國擔心美國參加協約國,也在幕后資助了美國一些和平組織及其報紙。種種復雜因素造成了美國

太地區,竭力反對卷入歐戰。同外貿有關的制造商和出口商要在中立貿易中獲利,普遍反對參戰。不少大資本家資助了和平團體。德國擔心美國參加協約國,也在幕后資助了美國一些和平組織及其報紙。種種復雜因素造成了美國和平主義、反戰思想占上風。

威爾遜要在1916年的選舉中爭取連任總統,也是取“中立”政策的一個原因。大戰爆發后,威爾遜即考慮了美國“中立”和參戰的各種可能性。“投一石以試水之深淺”,威爾遜在1916年春同國會領袖舉行了試探性的“黎明會談”(Sunrise Conference),研究參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了解他們是否會支持美國參戰和加入協約國一方……這些人士尖銳地拒絕支持任何這種政策。”考慮到年內將進行的大選,威爾遜也“不敢冒在大選勝利結束以前即由子參戰問題在民主黨內產生分裂的危險”。“在黎明會談失敗以后,威爾遜確信,在大選結束以前沒有希望使美國參戰”。“威爾遜把共和黨稱作‘戰爭黨’,這樣,他又贏得了扣人心弦的勝利,于是他得以進行了第二次就職宣誓”民主黨以“他使我們免于戰爭”的口號取勝,這也是美國國內和平主義思潮占優勢的又一明證。

美國尚無足夠的軍事力量,無法參戰。大戰爆發時,美國陸軍僅二十五萬人,且大多為國民警衛隊。美國主力當時還駐扎在菲律賓、關島、夏威夷地,可能迅速地調往歐洲戰場。在軍備上羽毛未豐的美國樂得先打出“中立”的漂亮旗號。

大戰初期美國同交戰國雖然有一些麻煩事拖著解決,但尚未發展到足以宣戰的尖銳程度。有利的地理位置也使美國能隔岸觀火。

美國為何走向戰爭

(1)美國要獲取戰時貿易的實惠,不可能真正中立。

美國著名史學家W·米利斯認為,“公正地說,在某種意義上美國是在1915年年中卷入歐戰的。在本質上我們是戰爭復雜機器的一部分。我們的經濟力量是整個地支持其中一方的,并且我們在思想感情上和政策上都不再是中立的了。”

1915年1月,美國壟斷資本家摩根被任命為英國駐美商務代表。同年夏天,摩根已代表協約國列強在美采購軍需品。“1915年8月12日,財政部長麥卡杜給威爾遜寫了一封長信,指出作為向協約國出售工業品的結果,一個大繁榮正在到來。但是除了向協約國公開貸款之外,這個繁榮是不能持久的。”12月8日,威爾遜批準了貸款。“向協約國的貸款總數達二十五億美元,可維持他們一年多的購買力。”下列表明美國在參戰之間同協約國貿易增長的情況,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同中歐列強貿易的下降:

買粉絲://買粉絲.jshlzx.買粉絲/klh/5/51046/text/Image11127.gif

從美國的本意來講,如能同交戰雙方保持和擴大貿易關系當然更為理想。但是由于英國海軍掌握了制海權,美國不顧德國的一再抗議,變成了協約國單方面的軍需供應國,“變成了協約國的倉庫和兵工廠”。“到1915年2月底,當英國極力加強其海上控制體系時,英國海軍布雷北海,對德國和歐洲中立國家設下很長的海軍封鎖線,并截獲美國運載某些非禁運品、特別是糧食到意大利、荷蘭和其它歐洲中立國以便轉運德國的船只。美國是承認英國的這種體系呢,還是即使要引起戰爭也要堅持與德國在所有非禁運物質方面自由貿易呢?這是戰爭初期的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制海權在英國人手里,協約國的市場比中歐強大得多,同中歐列強發展貿易的美國商人不僅要冒貨物被英國軍艦借故沒收的風險,而且有被協約國開入黑名單而拒絕做生意的危險。因此,大多數美國商人轉向了協約國。威爾遜實際上也沒有選擇余地,只能接受英國的海洋政策并聽任美國逐漸成為協約國的兵工廠。“大多數美國工業家自然具有和銀行家同樣的態度。因為英國控制了海洋,我們的銷路主要是在協約國,我們愿意看到協約國繼續這場戰爭并贏得戰爭。”由于對協約國的“中立貿易”的發展和戰時貸款的不斷增加,美國當然無法“不偏不倚”了。

(2)美國擔心協約國萬一戰敗,它將收不回戰時貸款。

大戰爆發時,德國發起突然襲擊,一時占了不少地盤。但經過1914年底的馬恩河之戰,德軍速決戰略破產了。從此德軍不得不兩線作戰,陷入了長期消耗戰的泥潭。

1917年1月31日,德國宣布恢復和擴大無限制潛艇戰,對駛近英倫三島附近海域和東部地中海的商船,不論是交戰國的或中立國的,一律不加警告即予擊沉。英國海上運輸很快癱瘓。英國戰爭物資日見不足,糧食供應也成了問題。英國有些地方把花園改成了菜畦,甚至草地網球場上也種了馬鈴薯。

德國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后三個月,英國被擊沉的總噸位,幾乎與1916年全年損失的總噸位相等。潛艇戰的威脅不斷擴大,協約國一時還拿不出有效的對付手段,戰場形勢急轉直下。協約國可能戰敗,威爾遜對此很擔心,他對豪斯上校說,德國是一個瘋子,必須被遏制。”萬一協約國戰敗,美國非但不能繼續進行“中立貿易”,連給協約國的戰爭貨款也將收不回。“1917年初,隨著協約國的安全開始受到威脅,一個金融危機已經開始抬頭。”從保護債務國的角度出發,美國也應盡快參戰。“今后,美國再不能默認德國潛艇封鎖而不損害美國與協約國的友好關系,而且這種默認或許會使德國獲勝。換言之,美國在這些新形勢下再不能絕對公平;不管怎么樣,都會對一方有利,對另一方不利。”

美國史學家米利斯寫道:“實際的宣布是另一種方式的加速;并且所有這些因素產生影響使我們直接卷入糾纏,美國在嚴格偽法律意義上還保持和平是不可思議的。”美國與協約國在戰爭中發展了共同利益,協約國失敗的可能性使美國不得不及早參戰。

(3)美德關系惡化是美國參戰的導火線。

美國直接參戰的導火線是德國恢復和擴大無限制潛艇戰以及德國外交大臣齊默爾曼致德國駐墨西哥大使密電披露,從而引起的美德關系迅速惡化。

大戰的頭兩個月,美國關系并無嚴重糾葛。可美國與英法貿易的不斷增長,大量軍需品運往協約國,使美德關系的陰影迅速擴大了。1915年2月,德國開始實施潛艇戰,在十周之內,未經警告即予擊沉的商船有六十三艘,中立國人員死亡二百多人。1915年5月7日,英輪“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死亡一千一百九十八人,其中有美國一百二十八人。8月19日英輪“阿拉伯人”號被擊沉,又死了美國人。在美方一再抗議和交涉之下,德國潛艇戰有所收斂,德美關系一度有所緩和。

交戰國之間的和平攻勢破產后,英國對德國的海上封鎖更加嚴密,德奧處境異常困難。德國統帥部為了挽救敗局,1917年1月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以迫使英國“六個月以內投降”。“德國人作出這個決定是因為現在他們已擁有一百多艘潛艇,海軍將領說服了她們的政府:一種無限制潛艇戰將贏得戰爭。” 他們認定德國不能迅速裝備一支強大的軍隊,更不能迅速跨越潛艇出沒的大西洋。“德國人相信,美軍在歐洲戰場發生積極作用之前,他們即能獲得勝利。” 德國的潛艇戰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成了美國參戰的一根導火線。

“齊默爾曼密電”的披露也推動了美國迅速走向參戰。“戰爭爆發時,英國海軍情報處在所有橫越大西洋的海底電纜上安裝了竊聽器。1月19日,竊聽員截獲了一份看來象是一件外交通訊的德國密碼電報。”這就是德國外交大臣齊默爾曼致德駐墨西哥大使的密電,電文指示大使向墨總統建議在針對美國的基礎上結成德墨同盟,允諾向墨提供全面的財政援助,并將幫助墨恢復在新墨西哥、得克薩斯和亞利桑那的領土。齊默爾曼還建議墨總統在德日之間調停,結成針對美國的德日墨同盟。2月23日,英國把密電轉給了華盛頓。許多美國官員最初懷疑這是一個騙局,是英國為挑撥美德關系、激怒美國早日參戰而偽造的電文,但仔細研究了原來的密碼電報以后,美國斷定電文是真實的。據威爾遜私人秘書圖馬爾蒂回憶,早在1916年6月威爾遜就看出德國收買墨西哥以拖住美國手腳的可能性,“看來同德國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1917年2月3日,德國潛艇由沉美艦“豪薩頓尼克號”,同一日美國宣布與德國斷交。4月6日美國對德宣戰。

美國為什么參加協約國一方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由于美國同交戰雙方糾纏不清的利害關系,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不可避免的。不管美國領導人的主觀意圖如何,不管美國在名義上是否還保持“中立”,美國必然會不同程度地卷入戰爭。那么,美國為什么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呢?

(1)美德兩國均為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是美國潛在的最古的爭奪對手。

在帝國主義列強中,美德兩國對于瓜分殖民地都是遲到者,都夢想著重新分割世界,都醉心于“擴張”這同一目標。美德在上一世紀即有較大的沖突。德國是美國爭奪薩摩亞群島的主要對手,因菲律賓和其它西班牙殖民遺產而發生的矛盾也幾乎引起美德直接的戰爭沖突。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和戰時,美德矛盾更趨尖銳。

首先,德國在經濟上的迅速成長,便得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已經成為美國在世界市場上的主要競爭者之一。在當時的世界貿易中,德國占20.1%,而美國所占份額卻不超過17%。對美國的潛在威脅極大,美國必須擊敗德國。

其次,協約國內部英法意俄日之間仍有不可克服的矛盾,美國可利用這些矛盾從中漁利。即使協約國取勝,戰后歐洲也遠不會無隙可乘。美國寧可看到協約國中幾個互相竟爭的國家取得優勢而不愿讓德國取勝。總統顧問豪斯上校曾假定,“一個協約國的勝利,將很少有可能退回到沙皇俄國在歐洲的優勢,但是一個德國的勝利,將意味著“幾代人的無法形容的軍事暴政。”豪斯在致威爾遜總統的信中繼續寫道:歸根到底,德國的成功;將是我們的更大顧慮。”

再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已經成為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劇烈競爭者。1913年時,拉丁美洲對外貿易中,美國占28%,德國占14.2%,但德國的比例有增長的趨勢。德國在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其它拉丁美洲國家內都建立了居留地,幾乎在所有的中南美洲國家中,都有德國人控制的貿易公司在活動。美國對德國在靠近巴拿馬運河的西印度群島建立海軍根據地的企圖,更是忐忑不安。“齊默爾曼密電”恰恰刺到了美國的痛處。

一旦德國在大戰中取勝,不可避免要進一步向拉美擴張,向“門羅主義”挑戰,一向把拉美視為后院的美國對此當然不能容忍。“如果德國海軍在大西洋上占了優勢,那么它將毫不費力地在拉美的一個弱國得到立足點,于是它就可以由此為基地,向其他拉美國家或者美國發起進攻。于是,在這個國家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情緒,即一種有遠見的自衛政策需要我們介入這場戰爭。”

(2)在對美宣傳中,協約國比德國占著明顯的優勢。

“在宣傳方面,協約國擁有明顯的優勢。他們控制了海洋,電報和其他通訊工具,德國同美國只有原始的和臨時的無線電聯系。況且,協約國的宣傳機器具有更好的組織和更慷慨的資助。他們也比德國人機敏得多、作為結果,大多數美國人相信德國人侵略比利時、潛艇戰的殘酷等等。”

因為英國控制了通過大西洋的電報電纜,來源于協約國的消息報道可以大量地、自由地到達美國。但美國并非只從協約國單方面得到消息。在大戰初期,“預見到這種不平衡,美國政府批準兩家德國電臺在美國繼續營業。并且,一些報紙的記者留下繼續對戰事作德國方面的解釋。不論是政府還是公眾都沒有被剝奪從德國方面獲得消息的可能。如果說美國官方完全從單方面獲得關于戰爭的消息,那是不確實的。”盡管如此,在對美宣傳中,協約國還是占了優勢。這是因為:第一,美國的工業家和銀行家在同協約國的貿易中獲得暴利,他們的賭注是壓在協約國方面的,他們控制的大量美國報紙傾向于刊登對協約國有利的消息。“報紙自然是同銀行家和工業家有聯系的,他們是報紙廣告的主顧。報紙的不可知的巨大發行收益將隨著我們進入大國而增加”。第二,英國在美國的宣傳工作比德國高明得多。英國對美宣傳是由著名作家吉·派克領導的。他們依靠美國親協約國的團體和活動家舉行

很赞哦!(79)

Instagram刷粉絲, Ins買粉絲自助下單平台, Ins買贊網站可微信支付寶付款的名片

职业:程序员,设计师

现居:新疆昌吉玛纳斯县

工作室:小组

Email:[email protected]